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漫谈针灸发展的困境及未来展望

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为我们进一步研究针灸临床的新方法、新技术,进一步拓宽针灸临床的新领地将提供良好的技术和方法。可以预料,未来针灸临床将会有更迅速的发展。

一.辨证与辨病

进一步结合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一大特色,但以往并不被针灸临床所注重。因此,对内脏病证的治疗就显得简单,从而影响疗效。辨病治疗是现代医学的专长,特别在诊断方面,比中医明确、精细。针灸临床在继承中医学辨证论治特色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检查方法以及解剖、生理、病理知识,是十分必要的。随着中、西医知识的不断交流,相互渗透,辨证与辨病也定能融会贯通,为针灸临床的新进展开拓思路。

二.理法方穴技的规范化

中医临床各科治疗,均强调理法方药的完整性,针灸临床也不例外,而且比其他各科要求更严密,除理法方穴之外,还有“技”(即操作技能、技术)贯穿其中。古典针灸医籍大多只有某病选某经或某穴的记载,且有些病证选穴繁杂,难以理解。现代针灸医著中,虽然已经有了立法处方之论,并注重方义阐释,这无疑是一个进步。但是,由于各地针灸工作者的经验不同,心得各异或因流派不同,手法各异。这就提示我们在今后的针灸临床工作中,严密科学研究设计,确立经穴诊断的客观指标,制定针灸处方和补泻手法的规范,统一疗效标准及统一处理方式,使针灸临床的理、法、方、穴、技的科学研究,取得令人信服的结果,并有利于各地研究结果的对比分析。目前,我国针灸界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努力、探索,预计今后当能获得比较完善、不失规范、相对统一的理法方穴技标准化方案,从而更精确、更有效地指导针灸临床。

三.治疗方法的多样化

针灸临床的生命力在于不断扩大治疗范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包括减少发病率,提高治疗有效率特别是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等)。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治疗手段和方法上要不断创新,例如在利用电、磁、声、光等制作治疗用具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潜心研究。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多学科有机结合,研制出更多、更新、更具科学性的针灸仪器。科学化的针灸方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更有广阔的前景。

四.从治疗慢性病到治疗急性病

以往人们一般认为,针灸只能治疗一些慢性病。随着近些年针灸治疗急性病证工作的开展,对上述认识已经有所改变。根据目前针灸对部分急性病证的应用情况分析,预计在未来,针灸将逐渐被广泛地应用于急症的救治,通过对大量急诊病种、病例的观察,将会进一步对针灸的急救作用作出新的、客观的、正确的评价。从而制订出针灸急症诊疗常规,成为现代急救医学中的重要疗法或辅助疗法。

五.从治疗功能性病变到治疗器质性病变

针灸不仅能治疗功能性病变,同样也能治疗器质性病变。例如肺结核病,由于针灸治疗后症状的消失,病灶也随之好转。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针灸治疗也能使溃疡面愈合。通过广大针灸工作者今后对针灸临床的潜心研究,相信今后将会对更多、更复杂的器质性病变(诸如各种骨关节增生病、人体各部组织的变异、增生和肿瘤等)发挥积极的作用。

六.从治疗常见轻病到治疗疑难重症

从针灸临床的发展趋势看,重点研究疑难重症的治疗是非常迫切的当务之急。由于针灸有较好的抗感染、抗休克的作用,目前,针灸治疗重症肝炎、恶性疟疾、中毒性痢疾等已有了一定的基础,进一步扩大治疗疑难病病种,便是其必然趋势。只要我们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完全可能在攻克疑难重症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

国内外针灸科研人员应用针灸治疗死亡率很高的艾滋病和各类肿瘤等疑难病症,已经显示出某些好的苗头。以癌肿为例,已经有用针灸控制或减轻患者的疼痛、防治化疗或放疗的不良反应、缓解某些主要症状(如食道癌患者的吞咽困难等)的报道。凡此对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生命,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针灸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而免疫力的高低,对艾滋病和恶性肿瘤患者是十分重要的抗病因素。因此,我们不能低估它们的作用。由此看来,今后在对肿瘤、艾滋病等疑难重症的研究治疗中,针灸将会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并有望成为这些疾病的克星。

七.从治疗到预防

在预防医学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针灸更加得到关注。由于“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在中医的理论和实践中早就有所体现,尤其是针灸疗法的防病保健作用已被长期的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所证实,因而也就决定了针灸在这一领域大有用武之地。诸如针灸风门、肺俞、足三里预防感冒和麻疹;针灸曲池、足三里、大肠俞预防肠炎和痢疾;针灸合谷、颊车预防腮腺炎;针灸绝骨、足三里预防高血压、中风等等。毫无疑问,具有简、便、验、廉显著特点的针灸保健手段,将以无与伦比的优势汇入医疗保健的大海,在人类的预防保健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

综上所述,针灸临床应用的发展,将逐步确立其在世界医学中的地位,并成为其中最主要的诊疗方法之一。同时,针灸临床应用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应不断汲取现代科学的养分,以期充实、完善自身,逐步成为一个有传统中医特色的并与现代医学紧密结合、与现代科技密切联系的新型的医学体系,从而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欢迎留言评论一起探讨中医药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儿抽动症推荐3个方
古方治风湿 中医特色疗法
基于理法方穴术总结田从豁教授治疗痹证的临床经验
理法方药一体论(14.12.16中医药报第四版)
理法方药
《素问 异法方宜论》随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