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学:孩子不懂感恩?自己心里没点数么?想到父母,就充满恨意

如果,你见过足够多的人,听过足够多的故事,阅历过不算短的人生,就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在中国,一个人,最痛的伤疤和最深的牵挂,都是家——原生家庭。

我相信多数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私的人,从我们尚在襁褓到咿呀学语再到长大成人,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为了我们所拥有的现在,父母付出了他们的时间精力、他们的一切。

乌鸦尚知反哺,我们更要善待自己的父母。

可在现实生活中,就有人不善待自己的父母,甚至虐待、大打出手。

在心理咨询中,我们总爱说这样一句话:任何行为都有其背后原因。

最近接了一个咨询案子,在来访者的家庭中,一言不合就会辱骂父母,甚至对父母动手。

心理学研究发现:

通过虐待比自己弱小的客体,达到发泄的目的,从而获得内心的满足。

他们在虐待时并没有仇恨感,只是想从中得到一种快感。”

在前期他们可能缺爱,遭受过家暴。

心理扭曲,进而将自己的不如意转嫁到更弱小的人身上。”

前段时间一度上了热搜的事件:

后期据马某交代:

他把瘫痪在床的母亲活埋在了城郊的废弃墓坑里。

确认地点后迅速展开救援。

虽然被埋两天,但老人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在搜查过程中甚至都听到了老人的呼救声。

被自己亲生儿子活埋,这该有多绝望。

这则消息被曝出后,迅速占领了热搜。

网友倍感震惊和愤怒。

有人评论,这是一个儿子该做的事情?

这分明就是畜生不如,丧尽天良。

然而当事情发展得越来越激烈,这个亲生母子之间的恩怨也浮出了水面。

59岁的马某自幼丧父,母亲改嫁后将12岁的他丢给了叔父抚养。

接连失去双亲的爱,让他在心埋下了怨恨的种子。

被抛弃的时候多绝望,将来就有多怨恨。

孩子的品性都是父母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调教来的。

你给他关爱,他也将关爱传递给他人。

只不过很多时候,由于你们之间关系实在单向、太不对等了,他很自然地将你排除在关爱名单之列。

孔子说: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

有人不远万里来抬杠:你说三年无改父道,如果父亲是个渣,儿子也要跟着渣吗?

孔子说的是三年无改于父道,没说三年无改于父渣。

父亲是个渣,这不是父道。

但即便人渣父亲,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

希望子女有出息,才是父道。

父道,指的是父母正确的东西。

错误的东西,就别往里搅和了。

这像是鱼与水的关系,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十分舒心。

它并不是时刻察觉到水的恩赐,也不至于天天将感谢挂念在心,但一旦遭遇危难,它第一个在意的一定是给它鲜活生命的水。

孩子不孝顺,所有的归因:

错误归因的根源,是对亲子关系分离和失去的焦虑。

“总有一天我的父母会抛弃我”,这种焦虑长期压抑在孩子内心,使他无论做什么,都能联想到自己的父母。

这时生活经历再出现打击,比如父母出轨、家暴虐待、对学习成绩的要求,联想从正面变成负面,就会给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人格障碍。

攻击父母的动机也许有千万条,但根源只有一个:

想到父母,我就充满恨意。

在孩子的潜意识里:

当年,我想要飞翔的时候,你却无情地剪掉了我的翅膀,而今,你如愿了,我不能飞了,我只能永远做你的孩子。

大人们总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给你规划好人生轨迹,一旦你做出了另外的选择,“不懂事”的帽子就扣在了头上,并会施加各种压力,甚至把养育你的辛苦作为一个杀手锏,每次谈不拢就放大招。

可是,孩子真的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会滋生出“我应该为父母负责”的想法,会在不该自己承担的责任上消耗大量的精力。

他们忘记了更爱自己,忘记了对自己更负责!

父母不认可你,不是你的问题,而是父母缺乏认可他人的心理能力

抛开受传统文化影响这一点,为什么那么多中国父母总是批评、贬低、打击、否定自己的孩子?

还因为很多中国父母的心理功能有问题,他们的心理并没有成熟和完善到能够欣赏和认可他人的程度。

不要和父母的不认可纠缠,分清什么是父母的事情,什么是自己的事情。

父母不认可我是父母的事情,我做我该做的事情,过我想过的生活,我也依然可以对父母好,带父母出去玩,送父母礼物,关心他们等,但是不表示我的内在要和父母纠缠在一起。

要为自己而活,而不要为了父母的认可而活。

都说感恩意识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但身边很多人,几乎都在用“报恩=感恩”这种思维在进行要求式的感恩教育,让孩子拜倒在父母以及老师的权威下,也无怪,这样会令人生厌。

“育儿先育己”

父母首先需要把养育的注意力从孩子转向自身,唯有改变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以充满爱、价值感、尊重人际界限、拥抱改变的积极状态,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好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应该更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姿态,应该努力去成为一个充满爱与责任、独立而追求自我价值的人,成为小孩模仿的榜样。

而并非是一味对着孩子指手画脚,用一些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小孩。毕竟,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扇窗户。

感恩,要以爱作为情感基础。

如果忽略了“爱”这个课题,无法感知到爱的孩子是始终学不会感恩的。


作者简介:贤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对待父母是一面镜子——舒生读《论语》第78
《论语通今》学而第一 1.11
心理学:畸形的恋母情结到底有多可怕?看完这个案例你就明白了
心理学:9个父母对孩子的隐形攻击💔
转化愤怒 恶是创伤造就的魔鬼,有爱和宽容的心,才会去同情魔鬼内心的伤痛
原创 |离婚家庭中的“恨”,请不要传递给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