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中那杆秤

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的 泓水之战 ,在外人看来本应稳操胜券的宋襄公却以大败而告终,不得不让人大跌眼镜,扼腕长叹!

对于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国人皆咎公。”且因此宋襄公也成为了万世之笑柄。从古至今为了深入挖掘战争失败的原因,人们仍旧条析缕分,纤细必究。有人归结于他不懂战争,有人归责于他不懂变通,有人归责于他刚愎自用,有人归结于他自不量力,还有人归结于他的假仁假义,等等原因,不一而足。

我们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是由领主制向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奴隶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此时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新旧思想相互交织杂揉,礼崩乐坏,百家争鸣,莫衷一是。此时,群龙无首,各方诸侯,野心家为了霸主之位皆粉墨登场,你方唱罢我亮相,或是压茬上场,比肩而行,走马灯似的轮流坐庄,大浪淘沙此起彼伏。有的或正而不谲,有的或谲而不正,……无一定之规,少规章可循,全凭个人专长与喜好,修养与操守。

俗语讲,人人心中有杆秤。那时,天空多变,波谲云诡;气候无常,朝沐春风晚浴雪。生存条件朝不保夕,竞争比拼夜以继日。在这种情形下,能够有机会登台亮相的,绝对是人中龙,女中凤,是久经考验,历经劫难的厉害角色。此时诸侯的表现无论是正也好还是谲也罢,归根结底是心中的那杆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宋襄公作为帝国的最高统帅,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讲,对于战争结局不仅关系着国家的安危、强盛,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这一点,都不可能短视或昏聩到一叶障目,视而不见,甚至于麻木不仁的地步。从《左传》对这场战争记录中不难看出,宋襄公之所以绝然地否决“及其未既济也”“既济而未成列”时“请击之”的建议,宁可白白地葬送了重挫楚军的大好时机,甚至间接葬送了帝国的大好前程,就在于他一直坚持:“君子不两次伤害敌人,不擒捉头发花白的敌人。古代的作战,不靠关塞险阻取胜。寡人虽然是 殷商 亡国的后裔,不攻击没有摆开阵势的敌人”等传统战争价值观。

无论后人如何评价宋襄公的仁与义,信与礼,但他一直是以正而不谲为自己的心中之秤这一点应是毋庸置疑,至于其他那应用历史的眼光另当别论。无论是他的“让国之美”,还是“平定齐乱”皆是其仁与义的具体体现。虽然图霸未成,但其“是我自己提出来不带军队的,与楚人已约好,怎能不守信用呢”的论调与坚持,及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而孑然赴会的做法,便是其讲诚信的有力佐证。

试想,倘若宋襄公真如子鱼所说,打仗是以胜利为唯一目的,休讲什么君子之道。听从了属下的意见建议,取得了泓水之战的胜利。那么宋襄公也会因胜之不武而深感赢了面子却输了里子,有种癞哈瘼爬脚面的感觉,整日陷入深深地自责或懊悔之中。就如有句话讲,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生固然可恋,死固然可怕,毕竟死生两重天。但活要活得有尊严,死要死得有价值,各得其所,方言生死。不自由,毋宁死。无论生还是死,都不能丢了气节,不能活得人不人鬼不鬼,也不能死得猪狗不如毫无价值,既不偷生,也不苟活。作为始终以“殷商亡国后裔”自许的宋襄公来说,血脉中必定始终深深蕴藏着作为“贵族后裔”的那份执著的傲骄与莫名的霸气。毕竟三代以上才能培养出一名绅士,这绅士的作风肯定是深入骨髓,融入灵魂的东西。战争的胜利固然是其渴望的,但他更渴望的是战争胜利后的仁义效应,失去了仁义的裹挟,用鸡鸣狗盗之术,靠蝇营苟且之事,取得的战争胜利,是其所不耻和羞为的。这也许就是其心中那杆秤的真正份量。

有人说,义礼也好,仁义也罢,皆为正人君子所设,对待奸佞小人无礼可施,无信可讲。那此种作为又与奸佞小人何异?进一步讲,倘若社会中真正失却了这群在心底这份坚守的人,个个皆为量体裁衣之事,人人皆施看菜下饭之行,变色龙满街跑,机会主义大行其道,仁与义,诚与信等何以为继?正如鲁迅先生所讲:“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据专家分析,我国历史上也正是从泓水之战后,战争开始变得诡诈奇谋,无所不用其极。战争一旦失其所凭,毁其所依,丧其所据,心中之秤便会严惩失衡,就会出现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对方做不到之事,也就加速了礼崩乐坏最终结局的出现。这难道真的是人心之所向,道义之所趋,社会之所需,家国之大幸?

历史是先人创造的,历史又是后人评说的。对于历史毕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无一绳之规,但显心中之秤。就如一本《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宋襄公虽然因泓水之战而“贻笑千古”“愚警后世”,但他依旧能够以“可笑”之身被后人尊列为春秋五霸之一。我想不为别的,就因他那杆始终以正而不谲为己任的心中之秤。这也应该算是后人对宋襄公愚蠢做法的一种认可、褒奖与向往吧。

由此可见,心中这杆秤,功能类似,称物有别。有人称一时,有人称一世;有人称一己之私,有人称天下苍生。称的东西不一样,达到的效果也不一样。毕竟私者一时,公者千古。不可不慎。(作者:山东老年大学 张长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宣视频】“制秤师”应观旺:一杆木秤 点滴匠心
【心是一杆秤,秤出的是自己的言行】
称,商业的良心。
星秤 第A14版:悦读汇 20140521期 牡丹晚报
戥子的“戥”怎么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