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陷入“表演性阅读”的泥潭

一个周末,有几位朋友专门到成都的人民公园,去读一本本地作家写的新书。他们录制自己的读书视频,再发到自己的视频号上。那是一个愉快的下午,人民公园也是一个适合阅读那本书的地方,但是我也很怀疑,他们是否真的读进去几页。

我把这样的场面,称之为“表演性阅读”。我自己也有这种“症状”,在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会拍下来发在朋友圈上,每过几分钟,就会丢下书本,打开手机,看有没有人发表评论。这样,我似乎就不再是单纯读一本书,而是参与到某种互动。朋友们的鼓励,让我感到满足。

表演性阅读,意味着阅读行为具备某种表演性。它不再仅仅是“人和书”的关系,也变成了人和人的关系。你在看书,也准备把这看书的场景给别人看。这时候阅读就具备了双重性,成为了一种表演。

这样讲并不是要批判这种行为。我本人从别人的“表演”中收获很多,有一些喜欢晒书的朋友,经常把自己看的书朋友圈,这成为我阅读书单的来源。我看到喜欢的就会收藏起来,在合适的时机下单购买。

回想过去,我获得新书资讯的主要场地来自书店的新书台,定期前去一家大书店,就能发现新书动态,让自己的知识不断得到更新。另外一个途径,则是阅读本身提供的线索,一本书会指向另一本书。这样的阅读路径,几乎是一个秘密,那是构建整个自我的基础,很难向别人讲述。

如今,书店本身已经不具备这种“指引性”的功能。小书店的选书讲究个性,成为小圈子的集合点。而这几年崛起的开在商场中的大书店,都把“美”和“场景”作为重点,开一家书店,就是为了吸引人拍照,为此不惜追求“十步一景”。书逐渐沦为陪衬,“选书”不再是一个书店最看重的,新书台也就乏善可陈,你在那里不会再感受到出版界的脉搏。

有些书店很夸张,做漂亮的书墙,那些高高在上的书,永远不会被人真正看到——聪明人更进一步,杭州的茑屋书店,用漂亮的假书来做书墙,这引起了很大争议。其实,几年前成都有一家书店就这么做过,那面书墙非常震撼,吸引很多人拍照,就在去年,这家书店倒闭了。

这样的书墙倒是没有浪费书,但是却极端地展示出了这种把书虚化的趋势。爱书人到书店,不会把书简单地看成商品,而是想着如何提高自己。现在,书的地位已经衰落,书店里看重的是饮品和文创产品,它们的利润更高,而书已经不是书店的主角。

听上去又像是在抱怨,其实我并不反感“最美书店”。不管怎样,越来越多的书店出现总是好事,人们来到书店,就有接触到书的可能。我只是感叹,和个人阅读越来越有“表演性”一样,书店也成为都市审美的舞台。人们在书店里会拿一本书拍照,拍出“爱看书的自己”,这很美,也能鼓舞人心,但是一个诚实的人会知道,这并不等于在读书。

看上去,“阅读”这个词的内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小时候看书的时候,父亲会指正我的姿势,他不希望看到我歪歪斜斜的样子,那时读书似乎是神圣的,哪怕是看“课外书”,也被理解成艰苦的学习。现在“阅读”却正在变成一种休闲,一种“社交活动”,要有咖啡和茶作伴,要拍照甚至直播,想告诉世界你正在看书。

我也陷入“表演性阅读”而不能自拔,有时候甚至还乐在其中。但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知道最有收获的阅读,一定是扔掉手机,从床上坐起来,甚至要马上去找一支笔做点笔记。这样的时刻,越来越少了,但是也因此而显得珍贵。我也相信,真的收获,是很难分享很难“表演”的,因为你被照亮的时刻只能属于你自己,你的满心欢喜终究是一个秘密。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要遇见一家好书店,要不然容易发疯
行走丨开书店的朋友
这个双11没有网上新书,却花了两千多
一无所有
TuGus--途加网--台北的书店
逛旧书店,每个故事都值得回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