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末代炎帝参卢归于潞

  郭存亭

  我国历史上的炎帝时代,从渔猎到农耕,典定了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基础。上党作为中华民族发祥较早的地区,炎帝曾在上党大地创立农耕文明,留下多处活动的踪迹。其中,炎黄大战之后,第八代炎帝榆罔参卢氏失去了帝位,就被黄帝降封于上党的潞地,即今天潞城市东北一带。据宋·罗泌的《路史》记载:“神农氏七十世有天下,轩辕氏兴,受炎帝参户禅封,参卢于潞,守其先茔,以奉神农之祀。”明·朱载堉在《羊头山新记》里也说:“轩辕氏兴,受炎帝参户禅,封参卢于潞,守其先茔,以奉神农之祀……今潞城县东北四十里有古潞城即其国也。”《潞城县志》记载:“炎帝参卢是曰榆罔。”这些典籍均表明:炎帝部落不仅到过潞地,且留有先祖坟墓,参卢就是末代炎帝榆罔。

  2014年,潞城市红旗剧团编排的“长治版”炎帝戏《炎帝归潞》,就讲述了炎帝年老禅位给颇得民心的轩辕的故事,剧情煞是新奇,曾引起观众的热议。之后,郭安廷的《末代炎帝》一文,在深度的挖掘与考证中,解开了曾经发生在潞水大地上的那个遥远的历史之谜:古潞国距今已有约4000多年的历史,远古的炎帝时代历时520至530年,最终以末代炎帝榆罔参卢氏被黄帝降封于上党潞城为标志而结束。

  炎帝参卢降封于潞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首领的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烈山氏等。《神农本草》曰:“炎帝神农氏,长于姜水,始教天下耕,种五谷而食之,以省杀生。故人号曰神农”。东汉末王符在《潜夫论?五德志》中曾指出神农为世号,炎帝为身号。李奇在《汉书?郊祀志》里注:“炎帝,神农后。”也就是说炎帝是神农的后裔。《史记?五帝本记》对此有较详细的描述:“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娇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初都陈,又徙鲁,又曰魁隗氏,又曰烈山氏。”

  在当时的姜姓部落里,有一位叫姜石年的,力大无群,聪明过人,能常人不能之事;他“火德旺盛”,善用火工,发明了“烈山而耕”,并以火烧制陶器,极大地改善了部落成员的生活水平,部落成员都尊姜石年为首领,并且把他推到部落的王位上,称他为“炎帝”。据记载,“炎帝神农氏”一语最早见于秦汉之际成书的《世本?帝系》,而真正将炎帝和神农合一的则是东汉末年的儒家学者、经学大师郑玄等人。郑玄注《礼记·月令》称:“炎帝,神农也”。在这里,郑玄将炎帝和神农合并为一。从神农到炎帝,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的阶段,标志着早期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向已形成公共权力的晚期原始社会转折。

  神农氏炎帝姜石年之后,共下传八代炎帝。姜石年的玄孙姜临魁,最初在部落里担任火师,即掌管用火的大师,人们仍为他取名“炎”,后来姜临魁成为部落的首领,族人也尊他为“炎帝”。就这样,姜临魁成为炎帝姜石年之后下传的第一代炎帝。从此,“炎帝”之位被依次传承下去:第二代炎帝姜承,临魁曾孙;第三代炎帝姜黎,姜承之弟;第四代炎帝姜明,姜承之孙;第五代炎帝姜宜,姜明之子;第六代炎帝姜来,姜宜之子;第七代炎帝姜哀,姜来之子;第八代炎帝,即末代炎帝姜榆罔。

  姜榆罔,又名参卢,姜哀曾孙,于帝克二年出生于承留(今河南开封东南一带),成年后奉命驻守伊川(今河南洛阳南),后立都伊川。参卢于公元前2767年至公元前2713年在位五十五年,其中公元前2722年至2713年为轩辕氏摄政之十年。从神农炎帝姜石年到第八代炎帝榆罔参卢氏,传位达五百三十年(也说五百二十多年),史称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炎帝时代”。

  关于炎帝共传八代之说,有多种版本的记载,其相互间还有一定的出入。但无论在那种版本里,都记载姜榆罔参卢为最后一代炎帝。《潞城县志》载,炎帝参卢即榆罔。宋·罗泌在《路史》里明确记载末代炎帝参卢被封于潞。这里的“潞”就指的是今天潞城市一带。明《潞州志》记载:潞,《通志略》:炎帝之后,黄帝封其支于潞,即春秋潞子婴儿国是也。《史谱》云:潞为子国,有爵无姓。

  远古的上党,气候温暖而潮湿,森林密布而茂密。这样的自然气候不仅为神农部落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生活资源,而且为其发展农耕文明创造了基本条件。再说,炎帝参卢氏之祖曾在潞地“尝百草,制耒耜,教民耕种,始兴稼穑”,实现了人类从游牧到定居,由渔猎到农业的重大转折。《潞安府志》记载:“百谷山,在郡东北十三里,神农尝百谷于此,立庙祀之。”正因为炎帝参卢带领部落成员在积累先祖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农耕种植,在农田周围多种植最易成活的榆树,以防风灾、水灾和野兽践踏农作物,而被族人称其为姜榆罔。

  炎帝参卢带领部落族人以上党为大本营,为寻找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他们曾北上南下,其活动范围大约有今湖南、湖北、广东、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区,最南直至今越南国。《竹书纪年》曰:“神农驰于中国,于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汤谷,西至三危”,所到之处“莫不服其化”。这也表明了炎帝时代的农耕发展,开始由原始的焚山烧草的掠夺性农业向综合性开发农业进行转变。

  参卢的“先茔”在潞城

  炎帝参卢氏即位时,除了他管辖的神农炎帝部落外,还有东夷少昊部落、占据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的史皇氏仓颉部落、兴起于冀西北的有熊氏部落和桑干河流域的蚩尤部落。随着各部落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各部落首领私有财产的产生,新的社会矛盾也在不断的产生。参卢执政三年后,击败了不肯进贡的东夷少昊部落,继而将国都迁于空桑(今河南开封陈留镇,一说为今山东曲阜北)。榆罔七年,蚩尤部落进攻国都空桑,参卢失败,被迫将国都退回了伊川。榆罔十一年,在轩辕氏的帮助下,参卢击败了史皇氏仓颉政权,仓颉归顺了神农炎帝部落。但好景不长,蚩尤部落再次向参卢部落发动攻击。蚩尤向参卢宣战目的很明确:既要夺取炎帝之位,还要夺取盐池、良田等富庶之地。榆罔十三年,参卢联合轩辕氏部落等与蚩尤部落展开恶战,但蚩尤部落强大,蚩尤率族人将参卢驱逐而占其地,参卢再次被战败。战胜参卢的蚩尤成为天下一大霸主,而参卢在诸侯的共同推举下,禅位给颇得民心的有熊氏部落的轩辕氏摄政。即榆罔二十六年,参卢让位于轩辕氏。轩辕氏以涿鹿为都,国号黄帝,史称“黄帝轩辕氏”。轩辕氏之所以被各诸侯部落共同尊称为“黄帝”,是因为他所在的有熊氏部落起源于陕甘之交的黄土高原。“黄帝”即“黄土地之帝”的意思。《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氏)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就这样,榆罔参卢执政虚记二十七年,他被轩辕氏取代后,降封于今上党潞城,标志着“炎帝时代”结束,中华历史从此进入“黄帝时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卢氏地名考证新探
卢姓起源
上古时期的炎帝与黄帝
中国文化基本常识------五帝
终于理清了炎帝、黄帝、魁隗氏、神农氏和轩辕氏之间的关系
中华民族的三大始祖之一:炎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