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汝州有个“夹涧寨”,你知道吗?

副题:赵落村《重修夹涧寨》碑发现记

        汝州纸坊镇赵落村,不惟明清时一度辉煌为镇,更因村中保有一庞然之大古冢,相传乃秦丞相赵高落葬之处,故而声誉雀然,闻名遐迩。

       2020年4月1日,经与赵落村文化爱好者张营团先生联系,余共汝州文史同道张礼安、刘占江等前赴村中访问。张营团先生并村中诸耆老告之曰:“村旧有寨垣,环‘赵高墓’夹黄涧河而筑。不知创筑于何时。上世纪五十年代,寨垣尚存,寨门匾额‘夹涧寨’三字赫然,故赵落寨(村)又称夹涧寨。吾等皆为亲见者也。”问:“寨匾可仍保存?筑寨可有其它碑刻文字?”应曰:“寨匾已不知去处。并未曾见过其它碑刻文字。”听此言,余三人若有所失。

        漫步街中,至街心健身广场,陡见废弃压水井旁仆倒一石,彷彿为古碑形,即近前审视,隐约刻有文字,大喜。亟从临街村民门店中汲来清水冲洗擦拭,果为一古碑孑遗。俯身辨读,人足踏摩久矣且下部有断失。碑面字痕满满,但多已影绰不可辨识,惟篆额“流芳百代”并碑面左右边沿之碑题并落款“重修夹涧寨”“大清嘉庆四年十月贰”计十八字尚清晰。对该碑的发现,有惊喜也有遗憾:惊喜的是其物证了“夹涧寨”的真实存在,纪录了重修时间,从而为该村的厚重历史增了光添了彩,晋而也为汝州的历史研究、古寨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物讯息;遗憾的是,之前村民不识其珍贵,用为井台垫脚石,碑面磨损严重,致重修寨垣的具体情形并功德人等内容灭失。然无论如何,残碑之幸存和被发现,仍是一件可志可贺的事。经过吾等对碑面残存文字的解读,围观的村民并赵北村马清太主任等,知悉了其价值,马清太主任当场表态,要把该碑作为赵落村的重要文物,收藏村部妥善保管,用为村史研究之资。

  附:汝州黄涧河上“郑陆桥”(高万须)

       许洛、襄洛古道沿汝河北岸而行,在汝州东部赵落村西跨越由北向南流淌的黄涧河。此处,发源于龙泉寺的韩楼河刚刚汇入,因而河面宽阔,水流湍急,涡旋积潭。每到阴雨时节,这里一片汪洋,渡河十分困难;到了寒冬季节,行人撩起衣裳,泥渍深没车轴。然而,在古代,东西而行的道路非由此经过不可,因为南边汝水肆虐难以逾越,北边则数条沟汊不便渡行。这里真乃是“秦晋楚吴孔道”。可见,要越过这段黄涧河,行人倍受“病涉之苦”。

       时至明朝后期,东西交往更加频繁,“往来冠盖,轮蹄络绎”,人马车辆急剧增加,因此改善道路通行条件的要求十分强烈。在此形势下,黄涧河上的“郑陆桥”应运而生。明朝后期万历年间汝州州守方应选与陕西布政使张维新(汝州人)合编的万历《汝州志》(万历24年,1596年刻本)选录的朱维京郑陆桥记》记录了郑陆桥的建造始末。

       有一天,有一高个长须、清瘦古怪、精神矍铄的老人,名叫谷青,找到当时汝州刺史的佐官、主管本州事务的汝州同知朱维京,陈述了黄涧河的水患并草绘一幅黄涧河桥图,提议建造一座坚固的石桥。朱维京欣然同意,当即捐钱三十金交给谷青,让他召集族人商议建桥之事。很快,谷青就赎回了八甽(约二亩半)河边地。他带领族人,筑墙建房,募工选材,准备建桥。不久,临近年关,花费繁多,造桥之事搁置下来。

        这时汝州刺史陆镇默要仿效五代时王周偿粟建桥的榜样在汝州建桥,朱维京就把谷青建桥之事呈请于河南道观察使(巡道)郑国仕。郑公完全赞成,鼎力支持,并书写“缘集”文书,由四方集资,桥梁很快建成。桥长五寻(13米多),宽可并行两辆马车(约4米),坦达通畅,犹如长虹横跨两岸,巍然屹立。

        当谷青寻求桥名时,朱维京提笔写下“郑陆”二字,并自谦为“僣题(超越权限题字)”。

       《郑陆桥记》最后劝导“兹土后来者,相与继修此桥,俾郑陆甘棠永永不磨灭”,希望后人像《诗经·甘棠》怀念周初的召公那样,永记郑陆二公赞助建桥、恩惠民生的功德,让郑陆二公的“甘棠树”永久长存。

       郑陆桥落成不久,又有人在桥东端建起了牌坊门楼,远远望去,蔚为壮观,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过往路人每行至此不禁驻足观赏,洗刷歇息,赏景怀古。时间一长,有人在河边桥头摆上茶摊,建起酒肆,开设饭店,生意很是红火。到清朝前期,这里竟然形成一个店铺林立的村子。村子与附近古老的(东)赵落街连接起来。人们把这个村子称为“桥坊街”和“桥坊店”,把这段河称为“桥坊河”。

        清道光《直隶汝州全志·桥梁》载:“长桥,坐落赵落里桥坊街西。万历甲申(万历12年,1564年)建。”又载:“郑陆桥,坐落城东黄涧河。康熙戊戌(康熙54年,1718年)州民程法圣重建。州守徐琳有记。”据此可见,“长桥”即“郑陆桥”。自谷青氏建桥后150年间,郑陆桥曾被洪水冲垮,康熙戊戌年程法圣重建。

        如今,未能见到徐琳的记文,想必此时郑陆桥已恢复原样,桥坊街依然是往昔那繁荣的景象。至此,老百姓十分感激历次修筑郑陆桥的人们,有人在河边建造一座河神庙,供奉河伯以及修建郑陆桥的先人,祈祷黄涧河永保安澜,桥固路通,两岸风调雨顺,永享太平。当地人把河神庙称为“河大王庙”、“桥坊河庙”。在河神庙竣工典礼之日,即农历四月十八日,桥房街举办大型庙会,除了祭祀庆典之外,搭台唱戏,农用品交易,热闹非凡。此后形成惯例,每年桥坊河庙会日子,方圆几十里人们都来赶会,桥房街以及河东赵落街(不包括东赵落)和河西西赵落家家户户置办美酒佳肴,招待远道而来赶会的客人。这个风俗一直传流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桥坊河庙会逐渐终止。

       《直隶汝州全志·义士》记载:“李汴(约1768--1843),李大赠(1746--1808)之子,布经职,乐善好施,尝于赵落街建立茶亭一所,以济行人,州牧董题其额曰:‘涧侧茶亭’,以其克继父志也。”可以看出,程法胜重建郑陆桥100多年后,道光年间郑陆桥仍然屹立在黄涧河上。

       清朝末年世道多舛,民国年间民生不安,当郑陆桥再次被凶猛的洪水冲垮之后,再无人能够扶起郑陆二公那株“甘棠树”了。二十世纪40年代,在古道以北约一公里形成一条新路,后又修成通衢的公路。千年古道荒废,桥房街逐渐消失。50多年前,上游安沟水库建成后,蛟龙被缚,黄涧河平静了。随之而来的是两岸河堤被铲除,河滩水潭被填平,中间只留一条小水沟,水沟之上搭起几块水泥板,权作过往的桥梁。半个世纪以来,水泥板桥和水沟两边平整的土地数次被大水冲毁。每当谈起黄涧河,两岸的人们无不伤感叹息。他们说,黄涧河急需要治理,这里缺少一座桥,两岸村民来往运输很不方便,更为害怕的是下大雨,黄涧河里涨水,两岸农田不保,村民来往隔断,一条河水成天堑。

       是啊,郑陆二公的“甘棠树”仍需人们撑起,使之永永不磨灭!

【汝州】文化遗产的保护,这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加入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一起宣传文物保护的意义,更多参与,更好保护,一起做文化的搬运工!——《汝州文化研究会》公众平台

主       编:杨占营  

本期编辑:刘占江  

                 马红民                                   

汝州文化研究会:13783267937(微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弥右建桥古·寿光圣贤多——张建桥村采风札记
一组老照片,带你回忆高碑店百年风雨历程!
苎溪河上的乘驷桥和建桥碑
川盐入黔的历史陈迹
​​桥盟村的传说
走,一起去看看水漫洁水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