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州》:北方曾是美丽动物园,数千年来被毁掉

本月要读的地理类常识书,是段义孚所著的《神州:历史眼光下的中国地理》

一直以来,中国北方都给人以干燥、荒凉、尘土遮天的印象。水草丰美、温暖湿润、树木参天,似乎只是中国南方的专利。

但段义孚认为,史前的黄河流域,不但气候比如今更加温暖湿润,而且植被茂密、犀象成群。在人类改变北方的地理景观之前,这里曾是一处美丽动物园。

见常识 Vol.3|《神州》

在内蒙古平原,草原游牧是如今主要的生活方式,但数千年前的环境,跟如今所见却大为不同。如今是干涸的盐碱滩、河床、盆地和洼地,当年却是波光粼粼、水草丰茂。乡村并非散落于贫瘠的干旱空旷草原,在其四周草木丛生。https://www.hyjtgjw.com

在围绕湖泊和河流所建的史前营地附近,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鸵鸟蛋的碎片,说明鸵鸟原是华北常见的动物。而亚洲象和犀牛,在当时也悠哉游哉地分布于此。

在华北平原上,人类住在干燥的石灰岩山洞里,附近是虎、豹、豺狼、野猪出没的森林,而麋鹿、马鹿和羚羊也漫游其间。在刀耕火种的农业尚未出现之前,史前人类过着渔猎生活。

仰韶文化遗址可能是说明变化的最佳范例之一。在仰韶扬名于考古界之前,它只是黄土高原上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村庄。村子一半位于地面,另一半位于深沟边挖掘的窑洞里。如今的仰韶村,坐落于高深沟堑交织错落的地形上——但始建之初,却是地面平坦,点缀着池塘和溪流,树木繁茂。

虽然如今已经很难见到一棵树,但从遗址中出土的灰烬、木炭和大量兽骨,都说明森林近在咫尺。另外,村庄已经用木料搭建梁柱。还有著名的半坡人面鱼纹陶盆,说明在很久以前,鱼曾是黄土高原上随处可见的动物。其它如野马、犀牛、獐子和梅花鹿,遗址中这类兽骨都很常见,而今天早已了无踪迹。

麋鹿曾经是华北平原上最常见的鹿科动物,商代出土的大量鹿角,可以证明它们的数量之繁。据甲骨文记载,商王一次围猎就捕获了两头老虎,射杀了162只鹿。而甲骨所载的最高纪录,是一次围猎收获348只麋鹿。

麋鹿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是潮湿,它们的天然栖息地是沼泽湿地。麋鹿的数量似乎一直保持到周朝中叶,即公元前7世纪至5世纪。然而汉朝以后,因为栖息地的变化,麋鹿从华北平原消失,变成了长江流域特有的动物。

虽然直到1877年,在北京南边的皇家猎苑中,还能看到麋鹿在一小块湿地和溪流中吃草。但实际上曾经广泛分布在华北地区的、最常见的麋鹿,后来在中国野外逐渐灭绝了。直到1983年,才从英国进口引进少量麋鹿,并逐步繁殖野放。

曾经湿润的华北平原,在人类出现、农业出现、人口增长之后,地理景观慢慢变成了今天的模样。因为被狩猎和栖息地的丧失,许多动物就此在华北永远消失了。到公元元年时,在华北平原上数量远远超出其他哺乳动物的是人——达到了3500万。

人类在短短数千年里,就毁掉了了中国北方亘古即有的动物园,变成了我们今天所习惯的模样。

每月都会有4~5篇读书稿件于周末发布

阅读时的任何感受和观点

都欢迎留言或分享到后台

我们将与更多的读者分享你的真知灼见

给头脑一点常识,给自己另一种可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收藏学习
揉腹操流传数千年,学起来。
华北大平原
华北平原
《大平原 · 呼唤》
All in 你要的样子我都有🗺🤗燕赵之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