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原文、翻译(译文)、注释及延伸阅读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原文、翻译(译文) 注释及延伸阅读
第二十一章 [原文] 孔①德②之容③,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④。惚兮恍兮,其 中有象⑤;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⑥,其中有精⑦,其精甚 真⑧,其中有信⑨,自今及古⑩,其名不去,以阅众甫⑾。吾何以知 众甫之状哉?以此⑿。
[译文] 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 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 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 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 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 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注释]

1、孔:甚,大。 2、德:“道”的显现和作用为“德”。 3、容:运作、形态。 4、恍惚:仿佛、不清楚。 5、象:形象、具象。 6、窈兮冥兮:窈,深远,微不可见。冥,暗昧,深不可测。 7、精:最微小的原质,极细微的物质性的实体。微小中之最微小。 8、甚真:是很真实的。 9、信:信实、信验,真实可信。 10、自今及古:一本作“自古及今”。 11、众甫:甫与父通,引伸为始。 12、以此:此指道。
[延伸阅读 1]王弼《道德经注》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孔,空也。唯以空为德,然后乃能动作从道。

道之为物,唯恍唯惚。 恍惚无形,不系之叹。
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 以无形始物,不系成物,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然。故曰恍兮 惚兮,惚兮恍兮,其中有象也。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窈冥,深远之叹。深远不可得而见,然而万物由之,其可得见,以定 其真。故曰窈兮冥兮,其中有精也。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信,信验也。物反窈冥,则真精之极得,万物之性定。故曰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也。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至真之极,不可得名,无名则是其名也,自古及今,无不由此而成。 故曰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也。
以阅众甫。 众甫,物之始也。以无名说万物始也。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此,上之所云也。言吾何以知万物之始於无哉,以此知之也。
[延伸阅读 2]苏辙《老子解》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道無形也,及其運而為德,則有容矣,故德者道之見也。自是推之, 則衆有之容,皆道之見於物者也。 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 道非有無,故以恍惚言之。然及其運而成象,著而成物,未有不出於 惚恍者也。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方有無之未定,惚恍而不可見。及夫有無之交,則見其窈冥深眇,雖 未成形,而精存乎其中矣。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物至於成形,則真偽雜矣,方其有精,不容偽也。真偽既雜,自一而 為二,自二而為三,紛然錯出,不可復信矣。方其有精,不吾欺也。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衆甫。 古今雖異,而道則不去,故以不去名之。唯未嘗去,故能以閱衆有之 變也。甫,美也,雖萬物之美,不免於變也。
吾何以知衆甫之然哉?以此。 聖人之所以知萬物之所以然者,以能體道而不去故也。

--------------------------------------------------------
作者:千千阙歌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原文及译文
《标准统一的老子〈道德经〉》1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原文及译文
【引用】老子道德经译文(21—40)
道德经讲座3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原文、注释、译文、导读及解析(收藏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