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睡鲨

睡鲨(Greenland shark) 亦称格陵兰鲨,鲨纲(Selachii)角鲨科(Squalidae)的一个种,学名Somniosusmicrocephalus。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

    睡鲨

  • 拉丁学名

    Greenland shark

  • 别称

    格陵兰鲨

  • 动物界

  • 鲨纲

  • 角鲨科

  • 分布区域

    挪威、冰岛、格陵兰岛等北大西洋海域





 基本情况

体大型,可长达7公尺(24呎),重1,025公斤(2,250磅)。商业性捕捞在格陵兰水深180~550公尺(600~

1,820呎)处附近进行。20世纪头10年初期年产30,000尾。一尾大格陵兰鲨可获30加仑鱼油。肉有毒,食前必须乾制。格陵兰鲨似角鲨,但第二背鳍前无棘,通常第一背鳍前有棘。

 外形特征

格陵兰鲨 (Somniosus microcephalus)又叫睡鲨,体长2.4~7.3米,体重775~1

020公斤,雌性比雄性大很多,是北极地区最大的鱼类,也是除鲸鲨、姥鲨、大白鲨外世界第四大鲨类,体表呈黑、棕、紫或蓝灰色,胸、背、尾鳍都很短,眼睛较小,牙齿细密而尖利。

 生活习性

格陵兰鲨(Greenland shark) 栖息于海面下200~2200米的深海环境中,夏季洄游到180~300米深的浅海或河口地区活动,单独生活,底栖性,生性慵懒,游动速度慢,通常在海底悠哉游哉似睡非睡的缓缓前进,"睡鲨"之名

便由此得来。

格陵兰鲨眼部通常滋生有桡足类动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它的视力甚至导致失明,但这种鲨鱼似乎主要依靠嗅觉和触觉寻觅猎物而非视觉。它们食性很杂,几乎遇到什么就吃什么,其中包括各种中小型鱼类、乌贼、海胆、海星、水母、螃蟹、蛤蜊、海鸟,尽管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它动作僵硬,但在其胃里发现鲱鱼、鳕鱼、海豚、海豹等游速较快的海洋生物却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还有人曾在格林兰鲨的胃里发现整只的马、驯鹿和北

极熊,这说明它偶尔也会"发飙",而一部分科学家则认为这只不过是落入水中的死尸碰巧被格陵兰鲨遇到,这也很有可能,因为懒惰的格陵兰鲨更喜欢坐享其成,它往往尾随捕鲸船,捡食人们扔到海中的零星鲸肉和鲸油。尽管爱斯基摩人传言格陵兰鲨敢于攻击他们的小舟,但至今却并没有一例可靠的鲨鱼伤人纪录。

格陵兰鲨是一种十分神秘的生物,我们对它是几乎一无所知。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东京国家极地研究所海洋生物学家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世界上游得最慢的格陵兰鲨有可能是趁海豹熟睡的时候对其进行伏击捕杀的。但是科学家们仍在探讨,格陵兰鲨到底是如何捕杀比它移动速度快两倍的海豹的。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世界上游得最慢的鲨鱼发明了一种最聪明的捕猎方式:悄悄靠近熟睡的海豹。东京国家极地研究所海洋生物学家吉田渡边表示,"虽然格陵兰鲨大多数时候以鱼类为食,但是在更靠近北极的格陵兰鲨的胃里面发现了海豹的骸骨。胃里其他的一些东西则是一些肉食无脊椎动物比如海蛇和其他一些片脚类动物。这些证据也告诉人们,鲨鱼是可以捕猎到活着的海豹的。"[1]

亦称睡鲨(Sleeper Shark),格陵兰鲨为体型最大的鲨鱼之一,以其丑陋外表与缓慢动作著称,在北极及北大西洋海域1,200m深的地方可以看见这种鲨鱼踪迹,然而往南至阿根廷与南极也都发现过这种鲨鱼。这种鲨鱼同大白鲨一样凶猛。事实上,研究人员在对死亡格陵兰鲨进行解剖时,从它们的腹中发现了像北极熊等大型动物的残骸,有一次还发现了整只驯鹿的尸体,尽管鹿角不见了。有人曾看见格陵兰鲨紧紧咬住一只过于靠近水边的驯鹿不放。格陵兰鲨其实被称为"海洋中的鳄鱼"。

 分布范围

格陵兰鲨分布于挪威、冰岛、格陵兰岛等北大西洋海域,南非、阿根廷

、南极海域也有发现。

 生长繁殖

科学家对格陵兰鲨的生殖知之甚少,迄今还没有人观察到它们的交配过程,但这种现象无疑极少发生,因为统计数据表明格陵兰鲨的数量每隔14年才翻一番,所掌握到的资料是格陵兰鲨属于卵胎生鱼类,也就是说小鲨鱼在母亲的子宫中发育成型后才降世,雌鲨每次产5~10条幼鲨,发育很慢,大多数个

体可以活到100~200岁。

 经济价值

格陵兰鲨的经济价值比较一般, 虽然它的肝脏也可以用来制造鱼肝油,鱼皮则被爱斯基摩人用作砂纸,牙齿当作刀具,但缺陷是肉质很糟糕,格陵兰鲨体内含有高浓度的尿素,闻起来臭不可挡,爱斯基摩人为此还杜撰出了一则传说:一个比较二百五的老太太用尿洗完头后再用一块灰色的布擦干,后来这块布飘落海中变成了第一条格陵兰鲨。另外这种鲨鱼的体内还含有一种特殊的物质---------氧化三甲胺,经消化过程生成三甲胺,这是一种神经毒素,可以产生沉醉的效果。往往有死鲨被冲上沙滩,而麋集在死尸上争抢腐肉的海鸟会被毒得无力飞行乃至死亡,爱斯基摩人也见过雪橇犬吃过鲨肉后醉得不省"狗"事,但是如果把格陵兰鲨

的肉晾干、煮熟或是放上几个月让它烂得能熏死臭鼬时也可以吃。

格陵兰鲨为体型最大的鲨鱼之一,但在渔民眼中,它极度惹人讨厌,由于鱼肉含毒,即使捕获也会将之丢弃。在锡西米尤特市的北极科技中心,研究人员正研究如何"废物"利用,将格陵兰鲨含高脂肪的鱼肉转变成生物燃料供当地因纽特人使用。

在寒冷水域中游动的格陵兰鲨鱼(Greenland shark)体型最大可达7公尺长,和大白鲨可说是旗鼓相当,它们经常被困于渔网中以致死亡,数量每年达好几千。

种群现状

睡鲨(格陵兰鲨)由于格陵兰鲨的栖息地纬度较高人迹罕至且通常只在深海活动,所以见过它们的人并不多,渔业也鲜有捕获,即使是专业的潜水员也很容易跟丢目标,因为它们的体色和海底环境融为一体不易分辨,因此迄今为止格陵兰鲨还是一种十分神秘的海洋生物,总数量难以测定,无法判断其是否濒危,但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海底拖网对海底环境的破坏无疑正威胁到这一物种的生存前景。

试验计划负责人乔格森说,格陵兰鲨鱼肉与大藻类及家用废水混合,可能形成生物

量,作为生物燃料之用。

她指出,生物燃料是这种有机废料的最好处理方法,它可在碳中和方式下用来发电和发热。

据估计,以鲨鱼和其他海产制造的生物燃料,可供格陵兰乌玛纳克镇13%的能源消费。该镇人口有2450。

这个计划一旦落实,在广袤的格陵兰,许多偏远的村庄就可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目标。乌玛纳克,渔民丢弃的渔业废料中,格陵兰鲨鱼就占了一半以上。

在一艘大拖网渔船上工作的渔民说,有时整船的鱼获全都是鲨鱼,哪里都可以捕捞到它们,特别是格陵兰东部和西部岸外水域,这令渔人十分懊恼。

因纽特人过去抓捕格陵兰鲨,是为了取其剃须刀般锋利的牙齿做成刀子,将鱼肝油制成油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rlyl物种说】今日--小头睡鲨(Greenland shark)
400岁的格陵兰鲨鱼火了:出生于中国明朝
Greenland 格陵兰
认识地球上的海豹
大白鲨跃出水面捕食海豹瞬间
格陵兰鲨号称海中鳄鱼,150岁才性成熟,等一个世纪才能有伴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