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寿带侬兜马路#比利时领事馆旧址究竟在哪?

  经常走过淮海中路汾阳路口上音歌剧院的朋友都会注意到西面一长排建筑开始剥离了围墙,原来无论是戒备森严部队驻地还是月子会所都已经消失了,里面不少漂亮的老建筑都露出了身影。

 比较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如小型城堡的德式建筑,这座始建于1926年的建筑为三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218平方米,是由一家德国的建筑设计公司“倍高洋行”设计的典型德国文艺复兴风格花园住宅,据称曾被用作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而我的印象中原来上音歌剧院施工前,从那个位置(当时是停车场)看过去还是一家私人承包的酒吧,沿街部分做过家具商铺,应该也是基于八项规定后,教育机构不得经营除本单位主营业务外的项目而被停止营业。

 原来这栋建筑里外看上去都是相当破旧,毕竟1926年的砖木结构建筑能维持到现在已经相当不错了,在整体维修改造前,大家还颇为担心是否会直接拆除,当脚手架剥离后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那么这栋建筑的前身到底是谁的?或者说曾经是谁入住过?

  上面的箭头指向淮海中路1131号,标注为比利时领事馆旧址。

 现在的指向都是比利时领事馆曾经入住于此,很多官方的媒体也跟着如此报道,于是现在的电子地图搜索后的信息也是如此。

  如果按照复兴中路1300号来搜索,那就偏离到旧海关的那片区域。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关于比利时领事馆的信息,我们在武夷路比利时领事馆相关信息的搜寻中获知,该国最初曾经在惇信路(武夷路旧称)100号设驻沪领事馆,1927年,比利时驻沪领事馆从武夷路100号搬迁到了当时的法租界辣裴德路,也就是如今的复兴中路1300号。于是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小错误,在电子地图的搜索中,复兴中路1300号指向汾阳路的东侧,对上海老建筑熟悉的朋友就可以知道,这地方除了丁贵堂私宅外,还有就是海关的木屋,完全不可能容纳一个领事馆。

  木之内诚教授做的旅游导览地图,注意不同颜色的箭头指向。

 还好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寻找相关信息,先找了1937年的老地图,比较遗憾该地图里面没有标注此内容,还好有木之内诚教授做的旅游地图,他的地图是根据1937年的基础来绘制的,这上面就在毕勋路(现汾阳路)的西侧复兴中路1330号用日文标注了“比利时领事馆1926年”字样。有趣的是我们现在都认为是比利时领事馆的霞飞路(现淮海中路)1131号位置他标注的却是“潘澄波旧居1926”的字样。

 搜索一下相关信息:怡和洋行買辦潘澄波(Pan Ching-Po)

 2017年新浪微博上@言衣草写过相关内容,他指出:潘澄波故居面向东南,混合结构,建于1926年。这是一幢屋顶上长满了尖尖角的洋楼,原是犹太人的房子,后来成为怡和洋行总买办潘澄波的住宅。这是一幢德国文艺复兴式的花园住宅,同时也是上海地区建筑体最大的独立式花园洋房。

 德国建筑师事务所,倍高洋行老板海因里希·倍高设计了淮海中路的这幢住宅。

 作为怡和洋行总买办的潘澄波,潘家生活以洋派闻名,花园里当年有游泳池,网球场,每个周末还开派对招待中外宾客,所以他家的生活场景,一向被认为是十里洋场上流生活的一个缩影。潘澄波是个著名买办,来自广东新会。其担任怡和洋行总买办,后由其子潘志铨继任,是个两代买办。

 另外潘澄波还有一栋房子就是泰安路117号,也就是当时的大家闺秀潘振坤女士的家。

1930年《闺秀影集》

 潘振坤女士(Julie Kwok, nee Pan), 怡和洋行買辦潘澄波(Pan Ching-Po)之女,潘志銓之妹,1932年与永安百货郭家三子郭慧德成婚。

 注:1、当今肄业往往是说某人没能毕业,而民国时肄业指正在学习当中。

 然后我又从1947年的《上海百业指南》找到了复兴中路1330号这个位置,看到明确的标注了比利时领事馆,于是证实了1927年以后比利时领事馆的准确位置应该是复兴中路1330号,由于现在沿街一侧建筑拆除后建了新的“音苑小区”或称之为“尚音小区”,那么复兴中路1330号也是被拆除的范围内?原来的建筑就没了吗?

 我们仔细看一下1947年的《上海百业指南》就会发现辣菲德路1330号(现复兴中路)边上还有一个门牌号,那就是当时的毕勋路30号,这样有趣的发现就逐步展露了。

 我把老地图套在现在这个路口的航拍图上做了一个小实验,当画面逐步显现时,就可以看到毕勋路30号还在音乐学院内,不由得让我们惊叹当时《上海百业指南》测绘的精确性。(航拍因为中心点是这个路口,如果以这个建筑点为中心,相信投影会更准确)

  左侧箭头指向原毕勋路30号,右侧箭头指向原毕勋路20号原犹太总会,目前两幢建筑都在音乐学院内。

这是它北面的出入口,门口的雨棚是它的标志。

南侧入口处

  我在我的图片库内找出了这栋建筑的照片,然后让音乐学院的钱老师确认了一下,她说这是音乐学院的专家楼。南立面相当漂亮,目前和边上(原毕勋路20号)犹太总会那栋楼一起在大修。

 然后我们从同样善于挖掘老建筑历史的邱力立先生2021年写《上海音乐学院内老洋房往事寻踪》这篇文章上看出了端倪。

 原来实际上复兴中路1330号里面的建筑物还有一个门牌号,这就是毕勋路30号,这栋楼房在1926年建成后由“美国公使商务参赞”入驻,而“美国公使商务参赞”在此办公不到一年后这里再次“改换门庭”,从192731日起比利时驻沪总领事开始迁入毕勋路30号办公,据192735日的《申报》报道:驻沪比(利时)总领事近在法租界毕勋路30号建筑新屋业已落成,已于三月一日迁入办公,昨已函请交涉公署查照

 与前几任住户相比,比利时驻沪总领事在此办公的时间则相对较长,根据1927-1941年《字林西报行名录》中的信息显示,在这将近15年的时间内,毕勋路30号的住户无一例外都是比利时驻沪总领事职位的担任者,直到在1947年版的《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中此处的显示仍为比驻沪总领事署

 那么淮海中路那栋房子邱力立也有考证:三幢老洋房中最具“争议”的当属现淮海中路1131号,这幢建造于1910年代的德式洋房同样出自于倍高洋行的设计,而近年来有关于它原住户的解读也一直存在有汇丰银行买办席德濬(字鹿笙)与怡和洋行买办潘澄波两种不同的说法,有部分学者在经过考证后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席德濬旧居应位于淮海中路1131号东面的淮海中路1105号(现1105号此宅已不存)。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笔者也尝试进行了一番考证。通过19401947年两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笔者首先确定如今的淮海中路1131号在当年所对应的门牌号就是霞飞路1131号。接下来笔者通过这个线索开始了探寻。

 在1934193619381941四年的《字林西报行名录》中笔者都有查到霞飞路1131号的住户曾为Zih Dzu Sing(其它年份的《行名录》中未显示有关霞飞路1131号住户的信息),从发音上来看这个名字似乎与席鹿笙更为接近,而从《申报》上查到的两则消息则更可以佐证昔日席家人的确曾在霞飞路1131号内有居住过。

 据19331023日《申报》上一则汇丰买办纠纷席氏被控违约的消息中称席聚星、席建溪、席德炳三被告同居法租界霞飞路1131

 另据19401015日《申报》上一则小学生被绑的消息中称英商有利银行买办席聚星、苏州人、家居霞飞路1131号洋房,其子名德基年十岁、攻读于贝当路美国小学

 那又如何解释怡和洋行买办潘澄波曾居住在霞飞路1131号内的说法呢?1947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中给我们提供了如下的可能性:即从图录中来看,原霞飞路1131号内曾有东西两幢住宅,而席潘两家可能曾经各据其一,故而也就出现了后来在对于淮海中路1131号洋房旧主问题上的不同说法,历史是否真就如此呢?

 另外还值得关注的是,昔日席家在霞飞路的这处住所也有可能是从德国人处转手而来的,据马学强、叶斌采访整理《在上海的生活:汇丰银行买办席正甫后人的回忆》一文中席德濬后人席与镐的口述回忆称:“席德濬生前有一幢房子以前曾是德国领事馆的,一战中国对德宣战后德国领事馆把房子卖给了席家,成为了席德濬父亲席立功的房子”。这番回忆为这个街角又增添了几分可能存在过的“德国色彩”。

 席德濬在上海的住宅旧照(照片来自邱力立保存的马学强著《江南望族—洞庭席氏家族人物传》)对这张照片我还是略有存疑,因为它的外立面很难与现在的建筑匹配。

  2017/10/7 曾经在音乐学院教学大楼教室里拍摄过维修前的状态。

  2020/2/1 曾经航拍过,当时处在疫情期间,淮海中路上没车、没人。

  居然在上海大酒店的大堂里看到这栋建筑的油画作品

  第一次拍摄时因为有行李,没法拍到正面,后来再次拍到正面图象。

 所以不管淮海中路1131号姓啥?有一点可以肯定,不会是比利时领事馆,那么是否会曾经作为类似于领事官邸之类的用途?还是一战前德国领事馆的旧址?这就有待于高手继续挖掘了。

 延伸阅读:

 为了确认一下音乐学院内部建筑的称呼和用途,我特意请教了长期在音乐学院学习和工作的钱蕊嫣老师,她六岁时就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课余班,然后升入音乐附小,她提供了当时就读音乐附小时的部分纪念照(上音附小1996年做了一本四十周年纪念册),令人惊喜的是当时音乐附小原址就在淮海中路1105号,也就是现在的上音歌剧院位置,这部分照片居然让我们看到了淮海中路1105号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被拆除前的原貌。

 淮海中路1105号就是传说中席家的房子,钱老师回忆这栋房子体量远远超过现在还能看到的犹太总会和淮海中路1131号,内部也相当精美,在她提供的内部照片上都历历在目,这栋房子当时拆除后地皮被晾晒了20多年(做停车场),音乐学院很多教师都痛心不已。

 接下来我们细细地梳理一下这些照片,尽可能地让大家了解这栋建筑原来的状态。

 这里有一张当时的远眺图,远处有几个参照物,最左面是新民晚报报社大楼,中间是襄阳北路新乐路口的东正教堂的洋葱头顶,右后方应该是长乐路上“一妇婴”。限于当时的拍摄条件,摄影师应该是在音乐学院内的犹太总会的某个窗口或阳台上用长焦距镜头拍摄完成。下列的示意图可以帮助大家辨别拍摄的角度和位置。

  箭头是拍摄这张照片的具体角度,有东正教堂为我们辨别准确的方位。

  卫星遥感图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箭头的起始端就是拍摄时摄影师的位置,中间矩形红框就是这栋建筑的位置,箭头远端就是照片上的参照物,东正教堂洋葱头尖顶。当时音乐学院内还没有高层教学楼,东湖路上也没有高层建筑。

 从建筑的北侧来看它也是有德系建筑的血统,喜欢用尖顶来勾勒建筑的立面。钱老师说与永嘉路501号宋子文那栋楼极为相似。

 当时四、五年级都是在1105号的汽车间上课,汽车间是二层楼的,四年级在一楼,五年级在二楼,大学部和汽车间之间是一个操场,每天她父亲用自行车驮着她绕过操场到教室来上课,沿淮海路一侧当时是简易的琴房,1105号的大房子里是六年级以及学生宿舍、教师的办公楼,一楼有大厅,保留了原来舞厅的功能,室内还有一圈原来的皮沙发。“上音附小”将它作为一个演奏厅,接待重要来宾和举办一些重要的活动。(那时1105号和1131号之间的1113号已经消失了)

  淮海中路1105号通往阳台的楼梯

  淮海中路1105号南立面

  淮海中路1105号上音附小教学楼入口,可以看到地下室和一楼的腰线,这种地下室一般是考虑到南方城市比较潮湿,所以有地下储物空间和通风两大功能。

  淮海中路1105号通往二楼的楼梯

  淮海中路1105号室内螺旋形楼梯

  淮海中路1105号室内的照片,可以看出后面的护墙板相当精美。

  下图是在目前留存的淮海中路1131号东南侧拍摄。

 还有一张教职员工集体照是在淮海中路1131号东侧拍摄的,看得出当时还有围墙,后面可以看到马路对面盖斯康公寓。

  高级讲师卢建业

赵基阳副教授

 再次感谢钱蕊嫣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部分照片,给所有喜欢上海老房子的朋友们有机会一睹这栋老建筑的芳容。

  最后发一段视频,这也是淮海中路1131号维修前的街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上海优秀建筑 30幢老洋房简介
秋日里沿着淮海中路走到常熟路
上海老洋房
上海散步(组图)五十
上海優秀歷史建築博覽(住宅上)【50P】
早期驻上海的外国领事馆——法国领事馆的变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