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易经》第二十八卦看文化(上):独立不惧,坚定信念





引言





在年前,“大过卦”写了一半没有继续往下写。这一章适合以自身经历为切入点,谈谈对此卦的感悟,因此删掉重写。

人生已经过去三分之一,回顾这三分之一生,与书结缘。“功”来源于书,“过”也来源于书。励志菌自小酷爱读书,熟人都知晓。读书是改变命运轨迹最低门槛,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虽然身在贫瘠圈子,握着微弱的资源,仍然收获到远超旁人的精神财富。这是“功”。

但正是因为对书籍有特殊感情,“过”也由此产生。

早在2012年,公司一次消毒杀虫工作,那时励志菌在这家港资企业管理着一个图书室,藏书有三千多册。在这之前,公司淘汰了很多旧书,堆在书柜底层,为避免繁殖虫类祸害环境,堆积的书籍全部都喷了药物。

当时看到那么多书籍,都废弃在黑暗书柜里,忍不住问工作人员会怎么处理这些书籍。对方回复说按照惯例,三毛一斤卖给收废品的老人。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简直是暴殄天物。

后来,励志菌从废弃书籍中挑了几本喜欢的书,等药水风干后,带回了家。

这样的事,在后来也出现过两次。比如励志菌在职场生涯中收获颇丰的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成立不久的企业从事企业文化工作,入职的第三天碰上总经理做文化讲座,在场的全是中高管理层,本没有资历去参加,但励志菌做企业文化工作,有幸被派去旁听。

那一场文化讲座对励志菌的影响颇大,后来跟亲朋们聊到这些,仍是充满感激。影响最大的是《了凡四训》中的四个观点内容,本身就对神秘学较感兴趣,充满神秘色彩又有作者自身和所见所闻的事迹做支撑,更是深信不疑。

回想这三年来精神上所经历的蜕变和快速成长,那场讲座起着至关重要的点化作用(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普通的一件事、一句话,会影响和改变谁的人生轨迹)。

后来,公司又给每人发放一本入职必读书籍,正是那本《了凡四训》,一口气读了两遍。一口气是因为真的喜欢,读两遍是因为记忆力不好(所以有读书做笔录的习惯)。本来要求离职时归还,实在舍不得,留着没还。

又有一次,在服务过的最后一家公司,励志菌加入的时候,已经错过了它最巅峰的阶段,从它废弃的文化设施就看得出来,曾经有过辉煌——也许以后还会有。

当时负责培训工作,培训室里就放了很多书籍,书本上落尘很厚,鲜有人翻阅,相关的借阅制度也早就荒废了。励志菌一边唏嘘,一边趁着点滴闲暇功夫翻阅。征得同意,借了几本回来,离职时未看完的也还回去了,但有一本南怀谨老先生的文集(下卷),思前想后,决定留下。想的是:与其放回去无人问津,寂寞生尘,不如留给自己细细研读。

这三件事都与书籍有关,今天将自己不光彩的做法面世,因为思虑过后,想清楚一些东西,这个东西就是价值体系。

几年前吹过一个牛,说等自己以后有能力,一定要给村里和母校,捐赠一间图书馆。不会再让励志菌小时候的遗憾在家乡重现。

因为小时候的贫困经历,所以成年后在生活里很节俭,却舍得花钱投资书籍和知识,愿意花一两万买一个课程,也愿意花几百近千元购回一批批图书(自家书架上的书,大部分都是在深圳书店买回再费大力气搬回家的)。

占有三家公司的那几本书,明明也可以花二十多元钱就能买回一本全新,为什么要留下这破旧残缺的书,还有落人口实的风险。

如果说这是缺点,以前我是很不以为然的,因为内心深处有一个坚固的价值体系做支撑,认为自己将书的价值最大化了。事实上,在经过去年冬天的反省,打碎一度坚固的观念,重新判定这事是否合理,发现这个观点根本站不住脚。

就算书籍一文不值,在它没有被扔掉,没有被允许带走之前,它的所有权归属于公司,自己的理由再光辉,也不具占有的权利。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价值体系,人们的一举一动,动机单纯或复杂,背后都有一个固化的价值逻辑,让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足够理直气壮。

我们身在这个价值体系里,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但旁观者清,如果有人愿意指出自己的错误,态度友善而诚恳,是我们的福气。只是这样的福分,太少了,不是谁都能遇到这样的贵人,大部分人都是在别人的指责与侮辱中醒悟。

论及“大过”,从未做过伤天害理之事,最大的过错除了不慎言论伤害到他人而不自知,就属以上的书籍“占有之过”了。

前面文章就有提到过命运擅长埋伏笔,当下做的事,在未来有续集。(劝君多多积善吧。)不知这三次书籍占有事件,是否属于当初伏笔之“炸弹”,那也着实不冤。希望是这样,励志菌就能松一口气,再没什么能让自己为之不安的了。

有人说,每个人在投胎之前就已看过剧本了,如果说法属实,着实很佩服自己“灵魂”的勇气,愿意选择如此多舛的人生。同时也告诉物质世界的自己别怂,要全力配合身体里这副灵魂演绎想要的角色,做个坦荡而渺小的人,接受狂风暴雨的洗涤,不拉她的后腿。

“灵魂”如此选择,那这一生的风景,一定值得如此跌宕。

在《易经》二十八卦“大过卦”中,圣人说,“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什么意思呢?君子常常保持思想独立,人格独立,不害怕别人的孤立,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坚定走自己选择的路,享受自己内心世界里的丰盈富裕。

再从六句爻辞中,看看在文化方面对我们有何启示。




正文




01


藉用白茅,无咎。

爻辞释义:以白色的茅草铺地,在上面放置祭器,不会有过错。

藉用白茅,无咎。用白在下面,起保护作用,才不会损伤祭器。在古代, 祭器肃重,如国家社稷,白茅可以理解为底层百姓。如果层不平,得不到安全保障,国家社稷安居乐业的氛围和风气就被破坏了

我们在经历某种灾难时,如果没有从灾难中做出总结,是永远无法“进化”的。每次曝出某某明星的私秘照或聊天记录,我们的关注点都在明星身上,而阴暗面的笑脸越发猖狂——这些人抓住人性弱点,达到了目的。

这是不择手段,也是反人性。公众人物是焦点,自身有影响力,本身应注重自身德性修养,应当受到制约没错,但也应当享受正当人权和隐私权。完善管理机制,同时也应完善保护机制。

没有人觉得这种做法本身是伤害,而我们被不善言论认为“公众人物享受至高荣耀,本来就没有隐私,隐私也是公众的”,从而将我们引导不知不觉做了“帮凶”。

但凡我们能从中反省,一类现象的违规伤害不受制约就会发展为全社会的隐患,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猎物。只有团结起来抵制这种不正当的行为,就不至于发展到今天普通人也受到同样的攻击。

励志菌常常拿武则天时期的酷吏来俊臣等人举例,他们少数人能将朝廷官员、整个皇室掌控在手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就是因为人人自危,变成孤岛,才被来俊臣等人逐个击破,全线沦陷。

如今的隐私隐患和网暴现象远比我们想像的要严重险恶,因为黑客技术不易取证,网暴匿名不需要负责,言论太过于自由,以至于变成利器伤人于无形。

站在道德至高点或上帝视角谴责他人,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持秩序,保护正当利益。但网暴显然是恶意,不是为了伸张正义,而是为了让自己痛快,看别人痛苦,或者公报私仇。假使有人说公道话,也遭受同样的攻击,这种现象已经不正常了。

过去很多人死于网暴,就在去年底,也有一个少年因网暴离世,这样的事似乎稀松平常,无法击起半点涟渏。这不会是最后一个,下一个,又会在哪,会在谁身上发生?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就算法律不够完善,也还有约定俗成的公德,如果视公德如无物。在企业里,也是企业文化的破坏和沦丧;在社会上,这是民族文化的破坏和沦丧最值得担心的,是刚刚复燃的中华文化在不正风气的破坏下,将沦为形式化,变成空谈。凡事要搬用法律来制约,本身就是社会风气、道德底线的下滑和退步,何谈文化与文明?

企业文化是根据宏观文化的变化而变化的,每个企业员工首先是社会人。对社会事件漠然或效仿,可能有一天会变成我们自己头上的事。在企业里杜绝类似事件,是每个企业创始人的社会责任。

励志菌经历过类似的事件。被黑客侵袭电子产品,电脑、手机变成不良分子的监控、监听器,随时随地侵扰个人隐私并录像,报警求助时,警察都不相信这事会发生在普通人身上,并坦言无法立案,但事实如此。

若不是心中有信仰,励志菌早已如万箭穿心崩溃了。曾经只想撇清所有人,不希望任何人受牵连。但事实上,很多人还是被牵涉进去。痛定思痛,才有上述观点。

如今事情仍未平息,但在励志菌心里已经翻篇。也衷心希望,那人千万别再效仿这样的手段害人了,常在河边走,总有湿鞋时。另外,若是此事能让国人开始重视以及正视科技的管控和完善网络管理制度,那励志菌经历的这一切,也不算是一件坏事。

(待续未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易经书籍
好书一起读:伟大的《易经》,中国哲学思想的源泉
《周易》的作者究竟是谁?
易经初学:如何学好易经上的知识?
易经|八卦预测
风水八卦《三字经》,精致修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