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茶艺改变的普洱茶,茶叶变天的底层逻辑变化耐人寻味,


有一年和朋友去见一个老茶人,普洱茶热刚刚将息下来,炒茶的跑光了,喝茶的倒是来了不少。

于新客而言,普洱茶和其他茶有很多不同,一个是故事多,每一片都是一长串的故事,而讲述者都可以做到滔滔不绝,这是其他茶类,尤其是绿茶类所没有的全新场景,这等于让茶客打开了一幅新画卷,看到的,听到的,都是稀奇。

那天去厂里,一堆人都在,老前辈自己慢悠悠泡了一壶浓浓的熟茶,我们三人坐一边,喝他亲自泡的茶,算是礼遇,一拨人坐一旁,喝茶艺师泡的茶。前辈泡的新熟茶,一杯接一杯的喝,看茶汤也知道浓度,我喝了一小口,耐不住堆味,放在一边,朋友不一样,新手,好学,崇拜的盯着老前辈,生怕漏听半句话,不断学着一杯一杯的喝浓茶,茶汤呈酱油汤,茶色不通透,老茶人说这是好茶啊,大堆做,茶工好,茶就好,这样的茶治百病,我73年起就开始喝熟茶了,喝到现在,你看我什么病都没有。

他是前辈,我自是不好说话,其实现在产业内,讲到熟茶,大家都刻意强调做工,拼配,而严重忽略原料,这本身就是产业一个巨大的问题。

原料不好,但是成本廉价,销售量大,给入门客的感觉就是普洱茶难喝。

没有深入产业之前,我也特别迷信技术,认为技术能改变一切。

事实上,熟茶生茶都要非常讲究原料才对,以前的大厂包括现在的大厂,原料这一块恰恰不太讲究。

而我认为入口的东西,应该要讲究。

我们是中国人,吃什么喝什么,都讲究一个色香味,而恰恰是这个色香味,原始的质朴的,更长久。

就像我们吃山珍海味,一定是讲究吃野生的吃原生态的,原料讲究了,制作反而非常简单。大多数口感好的东西,制作都不是太讲究。

老茶人崇尚做大堆,其实做大堆不过是旧时代的认识。

这个道理很简单,现在大家都认为做大堆,发酵茶数量多就是大师,这种认识错之有错,哪里有认识认为大学食堂的大师傅就是一等一的厨艺大师的?

普洱茶上有很多错误的认识,只不过流传广泛,传播者的身份地位不一般,大家就认为是理所当然。

之前发熟茶,都讲究“做大堆,发重茶”,做大堆温度才起得来,菌种接得好。这种认识具有普遍性,而这种认识往往非常有片面性。

这两年小堆做茶的非常多,市场一些小众玩家的熟茶水准远远超越了前时代的茶品,这几乎是一个共识,甚至很多二十年的老熟茶也难以与之比较。究其因,原料超越了之前很多很多倍,口感的饱满度黏滑度就完全不同。

这就可以看得出,所谓做熟茶必须大堆才能起堆温的说法完全就是一种误导。

做大堆,主要的考量是在成本,这像食堂做菜和小锅做菜的成本道理相同,其口感结果也成正比。做大堆,节约人工成本,原料成本,损耗摊销低。做小堆,损耗居高不下,远远超过大堆,到达30%也是非常正常的数据。原料成本高,损耗大,价格还远远不如生茶。

出门后,朋友说茶叶不好喝,我不知道怎么答,回想了泡茶的过程,只能说他不会泡茶。

好茶要好水要好器,这才是品茶,而不是解渴。这就像鲈鱼蒸汽大火15分钟,口感老了。

云南人之前不讲究泡茶,是条件所限,就像圈外人不会用盖碗,道理差不多,是条件的限制,而现在有条件不讲条件,这就真的是不懂茶了。

香港人蔡澜先生说:“云南人不懂喝普洱,普洱以前都是给新疆、蒙古人喝的。”要是平常人说这话,大家都会争辩一番,蔡先生是名人,名人说大家就觉得有道理,平常所见,茶山上的茶农不会泡茶,茶厂也不讲究,加上云南人喝生茶,汤色不一样,很多人都会这样认为,云南人不懂喝普洱茶。

 
不多年的前的云南人的确不喝普洱茶,甚至也没有听说过。

茶叶专家王平盛老师说,上世纪90年代,勐海茶厂发酵车间是保密单位,参观都不让参观,老百姓又怎么懂?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间,普洱茶主要是外销和边销,内销的份额极其小,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云南茶叶私人出省邮寄也不能超过2公斤,至于毛茶出省的管理那更是严厉,需要出省准运证。
 
港台有些茶商自言八九十年代就到西双版纳收茶叶,其实不知道,云南的茶叶当时属于计划经济,上面是外贸系统,下面是茶厂代外贸之职,或者就是供销系统。行外人连体系为何物都不明白,如何收茶做茶?而且,当时的“边控”管理很严格,港台人士虽然是统战对象,要下去一次,同样不容易。真正的茶叶市场开放,实际是到了九十年代末期的事情,外贸一片垮,茶厂自谋生路。
 
那个时期的云南和全国的消费习惯一样,都是绿茶,蒸青绿茶一统全省的口感,家庭,茶馆,超市,办公接待,无不蒸酶茶,即使是当时的省茶叶公司也是如此,没有任何普洱茶的影子。
行内人接触早一点开始喝普洱的,也是90年代末期的事情。普通老百姓是直到2007年,中央电视台批判《疯狂的普洱茶》,不批不知道,越是大批判,反而从行内传到了行外
而在蒸青茶之前,云南人传统是喝青茶,即春尖、春芽、春蕊、甲配乙配等晒青系列,现在叫生茶。

没有功夫茶泡法这一套之前,云南人都是大缸子泡茶,若是泡普洱茶,一不小心,茶汤发黑,从审美的角度说,没有绿茶的汤色美观,论口感,这样的泡法,即使是熟茶也是又苦又涩还发酸。那个时代,云南人还不会功夫茶泡法,要想茶叶好喝,连工具都没有。

前面两年,有一些茶厂突然流行大罐子闷茶,把茶叶撬一坨丢进去,闷5分钟出汤。茶厂茶商到处去定这种保温茶壶,买多一点茶的就送一把保温壶。这种流行风很短暂,根本的原因在于本末倒置了。

品茶不是喝水,形式内容都得区别于喝水。选茶选壶,撬茶泡茶,一整套动作下来,茶客觉得是一种自我放松。你现在为了推广茶,把泡茶这一段截断了,等于把人放松、享受的过程截断了,怎么不短命?

喝功夫茶本身就是一种慢生活,随意的提速自然是拔苗助长。

普洱茶今天让人之所以感觉有文化,其实是把泡铁观音那一套直接移植到普洱茶身上的缘故。

你要不信,每个人发个大茶缸,泡一缸子普洱试试?

很多时候,场景、道具一变,所谓的文化味就会消失,更不要谈对于口感的把控。

就像现在,茶艺盛行,大家追求把每一杯茶泡好,这就是真正的茶艺。

有一次,有个茶艺师用一把99足金做的壶泡茶,茶艺老师的本意大概是尊重,然而,就茶论茶,这样的器具泡茶,好茶叶会泡成烂茶,这就是叫显摆茶艺,连茶叶最本质的东西都抓不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树料还是细嫩料?为什么早期高品质熟茶多为轻发酵工艺? 2022-12-21
云南、广西两大黑茶的不同
​茶品介绍——黑茶类
​边境普洱茶原料来源并不仅仅是越南,此外还有与云南接壤或邻近的缅甸、老挝、泰国等地。由于边境茶原料价格普遍较低,很久以来就被商家用来仿制利润较高的台湾乌龙及普洱茶。
品味中国传统普洱茶茶艺文化
芷兮课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