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炎培听说“支援军”后,求见毛主席,一个理由让他改变出兵名义

确定出兵支援朝鲜后,怎么出兵,用什么样的名义出兵,成为毛主席面临的最大问题。

起初毛主席和周总理商议将军队取名为“支援军”,顾名思义,支援朝鲜人民,但是这一名字只是作为备选,毛主席总觉得不是很适合。

民主人士黄炎培要求就这件事面见毛主席,提出他的一些看法。

“有一个问题我们需要仔细斟酌!”黄炎培一句话吸引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注意力。

他像教书先生一样大手一挥,讲述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毛主席一边聆听,一边在纸上写下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毛主席原本提议入朝军队名“支援军”,经过黄炎培的一番讲述后,一个理由让他改变出兵名义。

黄炎培说了什么?

是否抗美援朝

新中国成立后没多久,朝鲜战争爆发,是否出兵支援朝鲜,成为我国领导人亟待解决的问题。

出兵吧,新中国才刚刚建立,百废待兴。

经济、军事武器落后不说,战士刚刚经历战火的荼毒,元气大伤,还未调整到最佳状态。

不出兵吧,唇亡齿寒,联合国军跨过鸭绿江后,必将战火点燃到我国领土。

一旦他们将战火蔓延到东北后,东北将承受惨重的损失,这对新中国的发展尤为不利。

究竟出兵与否,成为国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颐年堂会议的那段时间,毛主席挨个和政治局的领导人探讨,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毛主席之所以会强烈建议出兵,是因为他预测到美国的野心,毛主席相信美国绝对不会只侵略朝鲜,一定会将中国牵扯到战争中。

果然不出所料,战火蔓延到中国东北边境,我国领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美军依仗他们在空中的优势,每天出动飞机骚扰我国东北百姓,还在东北地区狂轰滥炸,造成我国东北财产损失严重,人员伤亡极大。

9月中旬,一大批美军在仁川登陆,彻底将朝鲜人民军南进的道路切断,战争对他们尤为不利。

毛主席和周总理绝对不允许任何一个国家在新中国的地盘上为所欲为。

两人商议后,由周总理出面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对不允许任何一个国家在中国的地盘上任意妄为,也不会放任帝国主义对我邻国实施侵略而坐视不管。”

当时的美国认为新中国才刚刚成立,有许多需要处理的事,再加上我国没有空军方面的优势,所以他们不相信中国会参与这次战争,出兵援助朝鲜。

他们甚至判断:中国没有能力单独和美国对抗,只要我们的老大哥苏联不参与到这次战争中,我国定然不会随意参战。

起初,毛主席也不赞同出兵朝鲜,他觉得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新中国。

所以在朝鲜第一次向我国求助的时候,毛主席是拒绝的,但高瞻远瞩的他很快预判了美国的野心和计划,这才改变主意。

尽管新中国的领导人大多不愿意出兵朝鲜,可毛主席还是凭借一己之力说服他们:“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尽管现在的经济并不支持我们出兵,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但是朝鲜处在生死存亡之际,作为邻国和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就这么看着美国为所欲为吗?”

毛主席语重心长的一番话,最终说服了参会的所有人员,他们都答应出兵支援朝鲜。

确定出兵,又遇难题

虽然出兵的大事定了下来,但是如何出兵,以什么样的名义出兵,都没有确定。

虽然中国是应朝鲜的求助,出兵支援,但若是直接派遣军队,无异于直接和美国站在对立面。

一个刚刚成立的发展中国家,对上世界第一大强国美国,结局可想而知。

最重要的是,以这样的名义出兵,正好给美国寻找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掺和他国内部战争。

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出兵理由,毛主席绞尽脑汁,还征求不少民主人士的意见。

他甚至多次找到周总理商议这个事,两位领导人经过多番讨论最终决定叫“支援军”。

顾名思义,支援朝鲜人民。

由于暂时没有想到更好的名字,所以“支援军”作为初步意见被保留,在拟定方案时,我军已经开始使用这个名字。

不过毛主席对这个名字始终不满意,毕竟我们要支援朝鲜,还是应该师出有名。

为此,他特意询问一些有名望、上了年纪、有资深经验的民主人士的意见。

毛主席觉得这些年事已高的老先生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多听听他们的意见,或许会有不一样的主意。

博采众长、多方面听取别人意见,一直是毛主席的一个优点,也是他一直提倡的优良作风。

很多民主人士都觉得毛主席有些大惊小怪,“支援军”名字挺好的,没必要大费周章,找人询问。

但是毛主席并没有放弃,在他的坚持下,竟然还真的有人持不同意见!

黄炎培听说“支援军”后,要求针对这个事求见毛主席,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毛主席听闻后,十分重视,亲自欢迎他到中南海,并且邀请周总理一起作陪。

黄炎培是谁?为何毛主席如此重视他?

民主人士黄炎培

黄炎培出生在1878年,曾经考上过清朝的举人,是最早一期的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会员。

1906年创办浦东中学,投身教育行业,后一直担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

“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爱国图存,救亡运动,在国内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建国后,他作为民主人士,担任中央政府许多职务,为新中国的发展献策献力。

毛主席和周总理对黄炎培了解不少,知道他常常会有许多真知灼见,又直言不讳,因此对他格外重视。

黄炎培到达中南海后,开门见山对毛主席和周总理说:“我们支援朝鲜作战没问题,但是有一个问题必须要再三斟酌。”

一句话引起两位领导人的注意力,他们倾耳聆听。

黄炎培看了看毛主席,又望着周总理:“从古至今,我们一向讲究师出有名。

师出有名,则会得到人民的支持,但是师出无名,就不会得到大家的支持。”

周总理点点头,微笑着说:“我们取名为'支援军’,不正好是名正言顺吗?”

黄炎培摇了摇头,他并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这样的叫法并不好,属于名不正言不顺,还不足以表达我们的本意。”

周总理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说,难道支援军不算吗?支援朝鲜多好的一个理由。

“那依先生的意思呢?”周总理一脸谦卑地询问。

毛主席也在一旁兴致盎然看着黄炎培,希望能听到更好的意见。

此时黄炎培展现出他教师的风范,大手一挥说:“支援军,就是我们派出去支援别人的,他们接受的是中国领导人的指令,这和我们公开向美国宣战,有什么区别呢?”

“听起来有几分道理!”毛主席将面前稿纸上的“支援军”两个大字直接划去。

原本他们取名为“支援军”就是不想给美国一个正大光明的理由干涉他国战争,也不想直接向美国宣战。

但是经过黄炎培这么一说,他们发现这个名字不能用,那么一切又回到原点。

军队该以什么样的名义支援朝鲜呢?

毛主席一边思索,一边在纸上比划,最终他写下“志愿”两字,同音不同字,意义也大不一样。

看着这两个字,毛主席笑着说:“我们并不是要和美国站在对立面,支援朝鲜,不是两国之间的对战,而是我国人民自愿去帮助朝鲜人民,展示出我国人民友善的一面。

这是百姓自发的,大家自愿帮助朝鲜人民远离被奴役的命运,这不是两个国家的对立。”

周总理看到“志愿”两字也说好,世界上有很多志愿军的例子,我国并不是第一个。

70多岁的黄炎培不断点头,高兴地说:“师出有名则无往不利,我相信最终的胜利属于我们!

两位领导人时间宝贵,我便不多耽搁了,我没有其他的意见,你们先忙吧。”

毛主席和周总理站起来目送他离开中南海。

黄炎培离开后,毛主席向人民志愿军发布第一个命令:“任命彭德怀将军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

伴随毛主席一声令下,等待在中国东北的几十万解放军,换上志愿军的军装,秘密开赴鸭绿江。

正是因为黄炎培的一番话,才有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称呼。

当天晚上,彭德怀到达东北,这位戎马半生的大将军再一次拿起武器,发挥余热。

上阵前,他和其他即将上战场的战友举杯共饮,他端起酒杯豪情满怀地说:“从井冈山开始,到现在出征朝鲜,还是我们这些老战友。若不是美国军队欺人太甚,将战火点燃到中国土地上,我是绝对不会参与这场战争的。

如今他们欺人太甚,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我们还能坐视不理吗?我志愿挂帅出征,不知道你们的意思?”

“我们也志愿!”在场所有人整齐嘹亮的回答声震耳欲聋,响彻整个房间。

志愿军战歌

1950年夏,为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炮兵第一师二十六团召开一次表决心的大会。

不少战士都在大会上书写下:“保卫和平,保卫国家”、“打倒美帝国主义”、“赶走侵略者”等豪言壮语,甚至还有战士发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口号。

看到战士这么气势磅礴,指挥员将他们内心想说的话都一一记录下来,经过多次修改,最终改编成一首诗歌。

当天下午,担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的著名作曲家周巍峙从《人民日报》上看到这一篇通讯后,很快为这首诗谱了曲。

1950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副刊刊登了这一首歌曲,随后周巍峙又把这首歌曲改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从此,这首战歌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一直激励志愿军英勇奋战,不畏艰难,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这首战歌也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红极一时,成为当时久唱不衰的歌曲。

跨过鸭绿江

1950年10月19日,鸭绿江边细雨绵绵,乌云遮盖了天空,显得格外黑暗。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祖国人民的嘱托和送别中,借黑夜的掩护,悄无声息向朝鲜方向前进。

骄横野蛮的美帝国主义根本想不到中国会派出军队参与他国战争,麦克阿瑟还沉浸在圣诞节前夕结束战斗,回去过节的喜悦当中。

他们根本没有察觉到中国志愿军已经悄悄加入到朝鲜战争,并且有针对性地向他们发起进攻。

毛主席和彭德怀在得知美军由于疏忽大意,没有发现志愿军的情况下,决定使用运动战,一一蚕食美国军队。

10月25日,已经做好战斗准备的志愿军和长驱直入的敌人遭遇,打响了志愿军在朝鲜的第一次战斗。

这次作战是在两水洞和丰下洞地区,志愿军和南朝鲜李承晚军队步兵的加强营进行的遭遇战。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志愿军最终全歼南朝鲜军,俘虏敌人将近500人。

这一战也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此前,屡战屡胜的联合国军根本不把朝鲜军队放在眼里,当看到志愿军时,也依旧不甚在意。

他们的麻痹大意和轻视,给了我志愿军很好的机会,在彭德怀的指挥下,我志愿军采取边打边进的战法,分开逐个歼灭。

经过一连串的战斗,志愿军见联合国军一直从鸭绿江赶到清川江南边,粉碎他们吹嘘的在11月23日感恩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幻想。

这一次作战让美国军队见识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和强大,没有飞机坦克又如何?

志愿军依旧可以凭一腔热血和保家卫国的精神,殊死和美国军队抗衡。

经过这一次战役,初步稳定朝鲜的战局和发展,使得志愿军在朝鲜能站稳脚跟,为后面的作战提供便利条件。

由于毛主席并没有对外宣布志愿军参战的事,看着从天而降的志愿军,麦克阿瑟有些难以置信。

但是一向骄傲自大的麦克阿瑟依然相信他的判断,中国没有胆量和美国较量,志愿军不过是做做样子。

他们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发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总攻势。

毛主席为了不给美帝国主义留下任何口实,决定向世界宣布中国即将支援朝鲜,共同对抗侵略者的事实。

因为我们取名为“志愿军”,所以美国没办法以此为由谴责中国,只能默默接受这一现实。

针对美国方面在战略上的错误判断和恃强自傲的心理,毛主席和彭德怀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于11月下旬发起第二次战役。

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敌人狂轰滥炸和后勤供应不足、气候严寒的极端恶劣环境下,还英勇作战,歼灭和重创大批敌人,迫使美国军队从总攻击变成总退却。

联合国军被我志愿军打得被迫退回到三八线以南,并且损失惨重。

此后,敌我双方相继进行互有进退攻守的三次大战役,终于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此时麦克阿瑟不得不低下头承认,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强大,也不得不接受他们的失败。

杜鲁门针对麦克阿瑟骄傲自满的性格早已不满,只是一直没找到机会和理由惩治他。

1950年12月31日,在联合国军享受过新年的喜悦时,彭德怀带领志愿军全面攻打敌人的防御阵地,麦克阿瑟被迫撤出汉城。

他也因为在战场上的接连失利,被美国总统杜鲁门召回,换成李奇微接手。

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尤其是对溃败不堪的美国来说。

当看到士气低迷、毫无战斗力的军队时,李奇微意识到这一战美国败了!

美国政府不得不重新对入侵朝鲜做出调整,表达出愿意和朝鲜停止战争,进行和谈的意愿。

由于志愿军首批作战部队是1950年10月19日到达朝鲜的,因此这天也被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战争,也是我们首次对抗超级大国的战争。

中国志愿军向全世界人民证明了一件事:“中国是强大不可战胜的国家!”

没有强大的武器如何?没有后勤保障又如何?中国始终能排除万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主席考虑以“支援军”名义入朝参战,黄炎培:叫志愿军师出有名
志愿军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一字之差有何不同?黄炎培:师出有名
“中国人民志愿军”名称的由来
抗美援朝部队,从支援军改成志愿军,是毛主席英明的决策
抗美援朝出兵前,中央确定的军队名称并非“志愿军”
黄炎培提出3条宝贵建议,被采纳2条,第3条与粟裕大将有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