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美国人的食物很简单?为什么美国富人不胖穷人胖?

我原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之一,美国人吃的一定是餐餐鸡鱼肉蛋,顿顿山珍海味,美酒佳肴。我来美国实地考察后,发现并非如此。

美国人吃饭的特点是:一日三餐,吃得简单、快捷、频繁,且热量大,喝的饮料品种多,除中国人熟知的可口可乐、雪碧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果汁,有的人也有饮茶的习惯。

一般美国民众吃饭追求简单快捷,科学营养,讲究效率和方便。简单是指菜的花样少,烹调方法简单,还指他们老是吃那几样食品。快捷指他们喜欢吃快餐。世界上三大速食均来自美国。麦当劳的汉堡包已经遍布全球,肯德基的炸鸡块也到处可见,第三种速食是热狗,这种面包夹一根热香肠,再加一点芥苿和酸黄瓜的简单食品,美国人既拿它当正餐,又拿它当小吃,遍地可见。纽约街头卖热狗,甚至不用店铺,推个小车,在街上走着卖,好像北京人卖冰糖葫芦。

美国人可以连续几天吃热狗或汉堡包。有人打趣说,美国人味蕾退化了,品不出食品味道的差别,所以才满足于速食。

美国人讲效率,吃饭也追求快且方便,中午吃饭一般不浪费太多时间,吃一个汉堡或一块比萨,喝一杯饮料,就对付过去了。请客吃饭也是一样,一般只吃饭不喝酒,怕喝酒影响下午工作。

美国人除了一日三餐外,经常零食不断。看电影吃爆米花是时尚。看电影之前,美国人常常是一手拿袋爆米花,一手端着大筒可乐,看完电影,晚饭照吃。所以美国电影院专门将座位扶手前面加装一个金属套,让观众把爆米花和可乐放在里面,边看边吃,除了看电影外,看戏、听歌剧,中间休息,也能看到很多吃东西的人。中间休息到前厅看看,便可看到两排队伍,一是排队买大杯饮料和小吃,另一个是排队上厕所,有时能有十几米长,狠吃海喝,哪能不上厕所呢?

当代美国人认为,一边做事,一边吃东西能节省时间。为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美国城市郊区和乡村的汉堡店,都有速卖窗口,驾驶员不必下车,打开车窗在速卖窗口前交钱取食品,然后一边吃,一边开车。速卖窗口的生意已经占了速食餐厅营业额的一半。所以,食品开发商不断推出各种一只手可以拿着吃的食物,像墨西哥的饼卷肉,奶酪面包条等,以便人们边走边吃。

美国家庭较勤快的主妇,经常动手做饭。把食物塞进烤箱,再煮个蔬菜,尽管没有什么好味道,还是自己做的。有的懒惰些,干脆求助于罐头、纸盒或瓶子食物,就拿这些对付一日三餐。中国老人喜欢自己做饭,领到教堂或红十字会发放的那些罐头食品都不想要,送给美国人,他们是眉开眼笑,连说:“Thank you!”在每次扔垃圾的日子,我会看到美国人家搬出左一箱右一箱的罐头盒、纸盒和各种瓶子,哪里来这么多啊,觉得好奇怪,后来才知道,他们就靠瓶瓶罐罐生活呐!有的人干脆买“电视便当”,边看电视,边吃便当,吃过以后,把空盒往垃圾筒一丟,不用刷,不用洗,特省时省事。

美国人一日三餐自有特色。早餐有:炒或煮鸡蛋、香肠、火腿、油炸土豆片、薄煎饼、麦片、果子冻、烤面包、松饼、牛奶、橘子汁以及咖啡等。据报道,美国总统的早餐也是以鸡蛋、烤面包、香肠、牛奶等为主的。早餐一般在家吃,有的大公司有工作早餐。一般中晚餐前要喝点鸡尾酒。但在加州,人们大多喝葡萄酒。在吃主食前,一般会吃一盘色拉、炸蘑菇或炸洋葱圈,作为开胃食品。吃主菜前,有时有一份果汁和浓汤。牛排、猪排和鸡肉为主食。龙虾、贝壳类动物以及各种鱼类,甚至包括淡水鱼,统称为海鲜。炸土豆条是受人们喜爱且几乎成了必不可少的食品。随主菜一起吃的有两个蔬菜及面包、牛油等。咖啡和茶多半在饭后饮用。中晚餐后,要吃点甜点。美国人一年365天就在这样的食品中不厌其烦地“打滚”。

午餐通常在12点到1点,上班上学的人,很少回家吃午饭,有的公司有食堂供应,有的人到附近快餐店去买,有不少人自带午餐,吃饭时,放在公司提供的微波炉里热,很快吃完。在外吃的午餐是很简单的,量亦不大。

美国人吃饭是刀叉并用,用餐方式也有讲究。因此,应邀与美国朋友一起吃饭,要特别注意他们的用餐习惯。一般情况下,餐桌上摆放一把餐刀,一个勺子,两把餐叉。外边的餐叉供你吃色拉,里边的餐叉用于吃主食和其他点心。餐刀用来切肉食,勺子用来喝汤(喝咖啡时不要用勺子)。如果你两手并用,应左手握叉,右手握刀,而且一次握刀时间不能太长,更不要趴在食品上,或者站起来用力划。如果不注意美国人的饮食习惯,会带来一些误会,甚至使人反感。多年前,上海工业界组织人到美国考察,许多人都是第一次访美,不了解美国人的饮食习惯。美国一个公司老板请客,一位工会主席在吃饭时不用勺子喝汤,把一碗汤端起来,一口气喝下去。临别送行时,美方老板又请客,指明不要那位一口气喝汤的主席参加,弄得大家都不好看。

美国人一般每个星期要上一两次餐馆,不仅为了换口味,也为向邻居摆摆阔。到美国餐馆吃饭,一般都应事先订餐位。到达餐馆后,不能径直到餐桌旁入席,应由餐厅服务生引领。如有“随意就座”的告示,可以自己找席位。吃饭时不能高声讲话,嘴巴也不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音。咀嚼时,嘴巴要紧闭,细嚼慢咽。嘴里有饭菜时,不能讲话,若这样做,让老美看到了,认为这是最不雅的。喝汤用勺子,不能使劲吸出“滋滋”的噪音。挑出骨头等应放在餐盘一旁,不要扔在桌上,更不能扔在地上。如有吃剩的食物,哪怕是一两块肉,服务生都会帮你打包,带回家去。美国人这个好习惯,值得中国人学习。想起在中国,有人招待我,也有我招待别人,不管剩多少饭菜,都扔了,浪费太多了。美国人到饭店吃饭,不是谁请谁买单,而是主人与客人平摊,叫“AA制”,所以我把它列为一怪:“请客吃饭客掏钱,家宴还要自带菜”。

说到美国人下馆子,不能不说说中餐馆。当初充满异国情调的中餐馆,一两百年来已彻底融入美国社会。根据统计,美国现有将近36万家中餐馆,超过麦当劳、温迪、汉堡王等美式快餐店的总和。美国有关研究机构研究发现,在美国10岁到13岁的孩子有39%喜欢吃中餐,只有9%最爱美国餐。

中餐馆业主的灵活头脑和高强适应力,使他们能够满足挑剔的美国老饕、南部小镇的平民以及全美各地的移民。美国最早的中餐馆是在加州淘金热时出现的,那时就已吸引华人和非华人劳工,并迅速散布到东岸和美国各地城市,一直到1965年美国的中餐馆业仍由说广东话的移民独霸,特别是来自台山的广东人。菜色主要是广东菜加以美国化,口味较淡。1965年后,美国放宽移民政策,中国其他省份移民也大批涌入,各种地道的中国菜系在美国扬名,如湘菜、川菜、淮扬菜都占有一席之地。70年代初,纽约的扬州楼,开业不到半年,就成为第一家获《纽约时报》给予的四颗星评价,每晚有5000名顾客上门。80年代中餐馆开始出现爆炸性成长,走遍美国大小城镇,几乎都有中餐馆。目前,福建移民开办的中餐外卖店更是遍地开花,方便美国各族裔的食客。

美国也有另一种餐馆,叫自助餐馆。柜台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食品,顾客拿着盘子取食物,然后到柜台付钱。也有那种先付钱,进去随你吃的。这种餐馆食品较便宜。餐后每人给1美元小费。

一个中国人初到美国,若到洋人朋友家作客,见到稀奇古怪的事就多啦!首先觉得西餐色拉太放肆了,什么样的菜都生吃。西红柿、黄瓜还凑合,在国内也生吃过。而芹菜、蘑菇、青椒明摆着是要炒熟吃的菜,也一股脑打入色拉行列。所以,我们将“色拉”改成“傻啦”!装痴装傻吃吧,不然,怎么能吃得下去呢?不少中国人见到这种菜就会傻乎乎地望着,光看不吃,这不傻了吗?

美国人吃饭在正餐前会递上一个热热闹闹的大拼盘,色彩鲜艳。红的小胡萝卜,黄的菜花,白的蘑菇,淡绿的西芹、黄瓜、深绿的青椒、绿花菜,中间一小碟色拉油,让你蘸着吃,这盘菜连拌的程序都免了,够省事的了。我见到这种菜,尽管眼花缭乱,却无从下手,往往象征性地挑两片黄瓜、西红柿,也不蘸色拉油,应付一下,不拂主人的一番好意。正餐开始,首先上来的是一大盆生菜,这次是拌好的,除了色拉外,还加了干面包块、奶酪粉。接着上来一大盆土豆色拉,切成方块的熟土豆、煮鸡蛋用色拉酱稠稠地搅和在一起(美国人好多饭、菜都是黏糊糊的色拉搅和在一起,看了让人大减食欲)。每个人盘里除了一块带血丝的烤牛肉,其余就是各种各样的色拉。唯一做法相反的蔬菜是四季豆,可能洋人发现四季豆无论如何不能生吃,因此把它煮一下,加上点盐,煮到没有一点青意,吃到嘴里少油寡盐,没滋没味。最不会做饭的中国人都不会做出这种没品味的菜来。

奶酪是西餐的主旋律。天然奶酪,加工奶酪,千疮百孔的瑞士酸奶,湿乎乎的法国奶酪,大块、小块,硬的、软的,黄的、白的,丝样的、粉状的,应有尽有,切成小方块的各式奶酪是庆典酒会上不可缺少的点缀,比萨饼上的奶酪像胶水一样,把肉和菜牢牢粘住,而三明治里如果不夹一块奶酪那一定是偷工减料。对洋人津津乐道的奶酪,中国人是不太感兴趣的,尤其是初来美国的人,有的人干脆过敏,敬而远之。这种场合我倒要品尝一下,知道美国人推崇备至的奶酪是什么滋味。一般不咸不淡,有的还有股馊味,说那就是这种奶酪的特色,我们这些“老外”也不好妄加评论。据说奶酪含钙多,我还是耐住性子吃一些。

每逢风和日丽的假日,美国家庭常举行野餐和户外烧烤餐,有时还约朋友与邻居一起参加。主人与朋友都带上牛排或猪排、香肠等,点火烧烤,烤出半生不熟的猪排牛排,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有的人能吃很多,因为他们特喜欢烧烤食品。

总体来说,美国人的饮食习惯有以下十个方面特点:

一、饮食少放盐,放盐量大约是中国人的一半。少摄入盐可以减少中老年疾病的发生。

二、不放味精,少摄入钠。

三、做菜放油比中国人少,而美国人大块吃肉比中国人厉害。牛肉、鸡肉一般都是12盎司一块,有的是16盎司,就是一斤。每天摄入大量蛋白质,因此在消化系统的患病率及患癌率上,均大大超过中国人。

四、美国人分餐制比中国人合餐制卫生。

五、美国人不吃猪肝、腰子等内脏,因为内脏都含有较高的胆固醇。但美国人喜欢吃含胆固醇较高的动物油。每天还吃大量的黄油。因此,心血管发病率较高。

六、美国人不爱用大火炝锅,有的人家几乎不动锅做饭,即使动锅,厨房通风条件较好。因此可以避免吸入易导致肺癌和其他一些疾病的油烟。但美国厨房往往与餐厅、客厅连通,油烟易在屋内扩散。

七、美国人喜欢一日多餐,这比中国人一日三餐科学。餐毕,中国人爱吃瓜果,而美国人往往加一份甜食。甜食比瓜果使人易胖。

八、美国人爱清蒸食品,营养物破坏较少,但烧烤肉类偏多。

九、美国人过节或请客饭菜量都不是很大,够吃就可以了。而中国人喜欢大吃大喝,图个“酒足饭饱,不醉不乐”。

十、美国人喜欢一次性购买大量食品,藏在大冰箱里,然后每天吃冷冻食品。美国人食用罐头(含化学添加剂)及腌腊食品(含致癌物质)分别为中国人的15倍和6倍。美国人偏爱精白面粉等细粮,现在逐渐认识到吃粗粮的好处。美国人不喜欢吃豆腐、豆芽、豆浆等豆制品。

以上说到是美国一般人的饮食习惯,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胖子多为穷人(不过美国的穷人和中国的穷人不是一个水平),而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胖子多为富人。这是为什么呢?

肥胖已经深度困扰了美国人的健康水平。美国医学界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在过去15年里,美国人用于减肥的开支增加了10倍。目前,每年和减肥有关的总开支高达365亿美元,平均每天花1亿美元。

美国《医疗保健》杂志刊登调查报告称,1987年,美国人每年用于减肥的开支为36亿美元,占美国人健康开支总额的2%,而到了2020年,这方面的开支已达365亿美元,占到美国人健康开支的11.6%。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公布的调查显示,目前大约有6000万人体重超标。其中成年人中,有30%的人体重超标。事实证明:医保费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肥胖症治疗费增多了。2020年美国开支治疗费用最多的前10种疾患的成人患者中,胖子占大多数。

最新公布的全美健康营养调查显示,美国20岁以上的成人,体重超重者高达64%,6~19岁的少年儿童中,“小胖墩”占16%。据统计,在2016年,全美因超重与肥胖引起的医药及与之相关的花费,高达1170亿美元。因肥胖引起糖尿病,在过去40年间,增长了35%。

面对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市场,富人懂得挑选食物,多吃“健康食品”,适当地控制饮食和有效地运动。而穷人不只是金钱上贫困,还包括自尊的贫穷和希望的贫穷,加之他们多从事体力劳动,需要大量食物补充体力,“饥不择食”,大鱼大肉吃而顾不了后果。

在美国一个流行的说法是:穷人吃鸡,中产阶级吃鸡蛋,富人吃蛋清。富人总是首当其冲追随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努力寻找使自己保持苗条和健康的手段,尽管这种追求有时是愚蠢的,但他们乐此不疲,一试再试。

有一项研究资料表明,奇胖症和后天性糖尿病人的祖先,往往是经历过严重饥饿的人。在一到两年漫长的缺乏食物的岁月里,他们被饿得皮包骨头,但他们忍饥挨饿,在死亡线上挣扎,熬过了那个艰难的岁月。在这些人身上,发展出一种强有力的基因——那是一种“饥饿恐惧”的基因,一旦食物得以企及,就狠狠地吃,并以最大的限度贮藏,以迎接下一个饥荒的到来。这些人机体的代谢率要比一般人低一些。因此,在食品丰富的美国社会,一般人吃饭都有保障,胖的人多,也是不足为怪的。据最新资料表明,美国肥胖人口占总人口的52%。

相比之下,那些前辈在欧洲文明都市里生活许多世纪的富人,他们的后裔继承了先辈的生活方式,在今天物质丰富的社会里,却不是那么容易奇胖和得糖尿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穷人”“富人”的二八法则
说说美国富人的餐桌!
美国富人穷人之间的饮食质量差距越来越大
美国富人消费新特点
为什么美国“富人吃草,穷人吃肉”?原来美...
美穷人数量创上世纪50年代以来新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