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尿常规检查最全解读,这篇值得所有检验人收藏
 1
尿液颜色和透明度

01 参考值

淡黄色、清晰透明

02 临床意义

生理性变化:

1) 大量饮水、寒冷时尿量增多则颜色淡;饮水少、运动时尿量少而颜色深。

2) 食物及药物对尿液颜色也会有影响,如胡萝卜、木瓜、芦荟等。

3) 女性月经血污染可使尿液呈红色。

病理性变化:

1) 红色尿液:血尿主要见于泌尿系感染等。血红蛋白尿:呈浓茶色、酱油色,见于血管内溶血。肌红蛋白尿可见肌肉组织损伤、挤压综合征等。

2) 乳糜尿:呈白色,见于丝虫病或者肾周围淋巴管阻塞。

3) 脓尿:呈白色混浊或云雾状,见于泌尿系统化脓性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等。

4) 黑褐色:见于重症血尿、酚中毒、黑色素瘤、酪氨酸病等。

5) 蓝色:见于尿布蓝染综合征,或某些尿蓝母、靛青生成过多的胃肠疾病;霍乱、伤寒、维生素 D 中毒等患者,在疾病影响下,尿液也可呈蓝色。


 2
尿隐血试验

01 参考值

阴性

02 临床意义

生理性:

剧烈运动、冷水浴、久站或重体力劳动后可出现一过性的尿潜血。

病理性:

1) 血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结石、肿瘤、结核及出血性疾病。

2) 血红蛋白尿见于血友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和各种中毒、输血反应及其他溶血性疾病等。

03 影响因素

1) 假阳性:尿液中存在易热酶(如过氧化物酶)和肌红蛋白时,可出现假阳性;尿路感染时某些细菌产生过氧化物酶,形成假阳性。

2) 假阴性:尿中含大量维生素 C 和其他还原物质、过量甲醛等。


 3
胆红素

01 参考值

阴性

02 临床意义

1) 尿胆红素阳性:胆汁淤积性黄疸如胆石症、硬化性胆管炎、胆管癌、手术创伤所致良性胆管狭窄、胰头癌等;肝实质性病变如药物性肝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如 DubimJohnson 综合征、Roter 综合征等。

2) 尿胆红素阴性:各种溶血性黄疸,如疟疾、溶血性贫血、大面积烧伤、DIC、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血中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尿胆红素表现为阴性。

3) 尿胆红素与血清胆红素、尿胆原等联合检测,可用于黄疸的诊断和黄疸类型的鉴别诊断。胆汁淤积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尿胆红素呈阳性;溶血性黄疸,尿胆红素为阴性。

03 影响因素

1) 标本未及时送检或保存不当,特别是光线照射,导致胆红素氧化可出现假阴性。

2) 试带使用和保存不当:接触酸碱物质和气体等干扰结果。

3) 假阴性:维生素 C 或尿液内含有大量亚硝酸盐时,可导致尿胆红素测定结果假阴性。

4) 假阳性:患者接受大量氯丙嗪治疗、吡啶和吲哚酸等药物代谢产物在低 pH 下可产生颜色,致尿胆红素测定出现假阳性反应。


 4
尿胆原

01 参考值

阴性或弱阳性

02 临床意义

1) 阴性多数见于健康人,也可见于回肠末端以上部位肠梗阻,包括胆管梗阻的患者。

2) 阳性见于溶血性疾患及肝实质病变,也可见于回肠末端以下部位肠道梗阻的患者。

3) 与尿胆素、尿胆红素、血清胆红素联合检查有助于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03 影响因素

1) 标本未及时送检或保存不当,尿胆原可被氧化成为尿胆素,须避光保存。

2) 假阴性:尿中含大量维生素 C 或使用广谱抗生素可抑制肠道菌丛,使尿胆原减少,可出现假阴性。

3) 假阳性:磺胺类、普鲁卡因、氯丙嗪类药物可使尿液颜色变化。

4) 试纸条的反应可随温度升高而增强。

5) 受检测时间干扰:尿胆原排泄量每天波动较大,尿胆原排出峰值多在中午到 16:00 之间,夜间和上午量少。


 5
酮体

01 参考值

阴性

02 临床意义

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助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可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监测。

2) 非糖尿病性酮症:饥饿、禁食过久、剧烈运动、寒冷、频繁呕吐(妊娠、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3) 其他:服用双胍类降糖药、氯仿、磷中毒或全身麻醉后。

03 影响因素

1) 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达或保存不当:尿酮体中丙酮和乙酰乙酸具有挥发性,且被细菌污染后酮体可分解,从而出现假阴性;试带受潮失活、尿中含有大量维生素 C 也可出现假阴性。

2) 尿液中含有大量肌酐、肌酸、高色素尿、尿中含苯丙酮、左旋多巴代谢物等可导致尿酮体假阳性。

3) 不同病程酮体成分的变化,检测结果也会存在差异。


 6
蛋白

01 参考值

阴性

02 临床意义

生理性蛋白尿:

常见于食高蛋白饮食后、精神激动、剧烈运动、长时间受寒、妊娠等。

病理性蛋白尿:

主要见于肾小球、肾小管发生病变时,如各期肾炎、肾病以及高血压发生肾动脉硬化时,还可见于肿瘤、SLE、紫癜性肾炎、心衰、糖尿病、溶血性贫血等。

03 影响因素

1) 药物:青霉素等药物会使检验结果为假阴性,研究表示,当青霉素 > 40000 U/mL 时,干化学法测定尿蛋白出现假阴性,而磺基水杨酸法出现假阳性;用奎诺酮类药物会出现强碱尿,会出现假阳性。

2) 检测:尿液放置时间过长未检测(超过 2 h),样本可能因氧化酶的催化作用出现相关反应,进而出现假阳性结果。

3) 食物:检查前 1 天摄入过多高蛋白类食物可出现假阳性。

4) 标本:pH 值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结果;研究表示尿液中红细胞计数 ≥ 1×10^5 时会出现假阳性结果,因此对于某些血尿标本出现尿蛋白定性试验为阳性,需结合镜检、尿蛋白定量等综合判断。

表 1 红细胞对尿蛋白结果的影响
图源:文献截图


 7
亚硝酸盐

01 参考值

阴性

02 临床意义

1) 作为尿路感染的快速筛查试验,有助于尿路感染的诊断及分析。

2) 由于影响因素过多,其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菌尿可能,阳性结果也不能完全肯定泌尿系统感染,需要与白细胞酯酶、镜检、尿液细菌培养等结果结合进行判断。

03 影响因素

1) 标本因素:标本没有及时送检,导致尿中细菌大量繁殖,出现亚硝酸盐阳性;尿标本被亚硝酸盐污染或者被偶氮剂污染,也会导致假阳性。

2) 致病菌:大多数细菌能将尿液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而被试纸带检测到,如肠杆菌科等;某些细菌不具有硝酸盐还原能力,如不动杆菌、溶血链球菌等,会造成假阴性。

3) 药物:利尿剂、大量维生素 C 可呈假阴性,非那吡啶可呈假阳性。

4) 其他因素:尿液在膀胱滞留时间过短,患者食物中缺乏硝酸盐,尿比重增高和尿量过多等,均可造成假阴性


 8
葡萄糖

01 参考值

阴性

02 临床意义

1) 血糖增高性糖尿:代谢性糖尿,如糖尿病;内分泌性糖尿,如甲亢、嗜铬细胞瘤、Cushing 综合征。

2) 肾性糖尿:血糖浓度正常而出现尿糖,如长期肾盂肾炎、先天肾小管疾病等导致肾小管重吸收糖的功能减退,从而使肾糖闭降低出现糖尿。

3) 妊娠性糖尿:妊娠时肾糖阈降低,虽然血糖正常但尿糖可呈阳性。

4) 暂时性糖尿:进食大量碳水化合物、应激,如情绪激动、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死、颅脑外伤、脑出血等。

5) 其他糖尿:家族遗传因素影响或进食过多等。

03 影响因素

表 2 检测尿葡萄糖的影响因素


 9
尿液 pH 值

01 参考值

晨尿 pH 值 5.5 ~ 6.5;随机尿:4.5 ~ 8.0。

02 临床意义

生理性变化:

1) 饮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可使尿液呈酸性,水果、蔬菜等可使尿呈碱性。

2) 药物:服用氯化铵、维生素 C 等酸性药物,会引起尿液 pH 值偏低;使用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等,容易引起尿液 pH 值偏高。

3) 生理活动:如剧烈运动,饥饿,出汗,应激状态等也会引起 pH 值变化;夜间入睡后体内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尿液 pH 值偏低。

病理性变化:

1) 尿液呈酸性(尿液 pH 值过低):可见于酸中毒、发热、尿酸结石、糖尿病,以及、呼吸性酸中毒、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排酸性尿、白血病、肾结核等。

2) 尿液呈碱性:多见于泌尿系感染、草酸钙结石合并肾小管酸中毒等情况。尿液久置也会使尿液偏碱。


 ⒑
尿比重

01 参考范围

成人:随机尿 1.003 ~ 1.030;晨尿 > 1.020。
新生儿:1.002 ~ 1.004。

02 临床意义

生理性变化:

可能会受到饮水、药物、造影剂等影响。

病理性变化:

1) 尿比重增高:见于糖尿病、急性肾炎、蛋白尿、肝脏疾病、心力衰竭、高热、大量出汗、脱水、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等。

2) 低比重尿:见于尿崩症、急性肾衰竭多尿期、慢性肾炎、肾小管间质疾病、急性肾小管坏死、精神性多饮多尿症、原发性醛固酮多症、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及恢复期等。

3) 研究发现,尿比重 > 1.010,尤其是 > 1.015 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一个独立预测指标。

表 3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

03 影响因素

1) 检查前饮用大量的水,可导致检查结果偏低。

2) 检查前剧烈运动,使其大量出汗,可导致检查结果偏高。

3) 药物影响:右旋糖酐、造影剂、蔗糖可使尿比重增高;氨基糖苷类、锂等可使尿比重减低。


 ⒒
白细胞酯酶

01 参考值

阴性

02 临床意义

1) 升高主要见于泌尿道感染,如肾盂肾炎、输尿管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阴道炎、盆腔炎等。

2) 尿白细胞酯酶为阴性:肾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狼疮性肾炎或者急性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尿中以淋巴细胞为主,此时白细胞酯酶呈阴性。

03 影响因素

假阳性:

1) 尿液标本被阴道分泌物或甲醛污染;
2) 某些药物或食物影响,如高浓度胆红素、非那吡啶等。

假阴性:

1) 高糖尿、高比重尿液、大量尿蛋白和胆红素,检测白细胞的试纸酯酶反应减低或抑制,可使白细胞呈假阴性。
2) 尿液中含有维生素 C、庆大霉素、头孢菌素等
3) 当尿液中以淋巴细胞为主时会产生干化学法的假阴性结果。
3) 在环境温度较低情况下进行检测或试纸条保存不当,尿液白细胞检测会出现假阴性或阳性程度降低的情况。


 ⒓
维生素 C

01 参考值

阴性

02 临床意义

维生素 C 浓度增高可对隐血、胆红素、葡萄糖、亚硝酸盐试带法产生干扰,检测维生素 C 可用于判断试带法其他检测项目是否准确可靠。

03 影响因素

假阳性:

龙胆酸、左旋多巴或尿液 pH > 4.0 时的内源性酚及巯基化合物、半胱氨酸等。

假阴性:

碱性尿液,维生素 C 易分解。


 ⒔
上皮细胞

01 参考范围

无肾小管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偶见;鳞状上皮细胞,男性偶见 / HP,女性 0 ~ 5 个 / HP。

图 1 相差显微镜(1)及光镜下瑞氏染色(2)检测尿沉渣黏附细菌的上皮细胞

02 临床意义

表 4 各类上皮细胞的临床意义

03 影响因素

1) 大量白细胞时,与上皮细胞相近或重叠,导致计数增高。

2) 滴虫的大小、形态、结构与上皮细胞相似,大量滴虫存在时,上皮细胞计数可增高。

3) 上皮细胞体积较小时,计数可降低。

4) 女性月经期的尿上皮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增殖期、分泌期。

图 2 月经周期对尿上皮细胞计数的影响


 ⒕
管型

01 参考范围

透明管型 0 ~ 1/LP,其余管型健康人中未见。

02 临床意义

1) 健康人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管型,但在特殊情况下(高烧、剧烈运动等)的尿液中会偶见透明管型。

2) 而由肾脏疾病所引起的病理性肾实质病变,如慢性肾炎、肾小球肾炎、肾小管损伤等,可致尿液中出现颗粒管型、脂肪管型及红 / 白细胞管型等病理性管型。

3) 肾脏病变严重时,可出现蜡样管型、肾衰竭管型等,提示预后不良。

4) 研究发现,肾脏受尿路感染长时间刺激,可使管型发生形态衍变,出现木梳样凸起(如图 3),形成不规则管型。


图 3 未染色的不规则管型形态(左,X40)及瑞‐姬氏染色不规则管型形态(右,X40)
03 影响因素

1) 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麻醉和高热下,也可见透明管型。服用利尿剂、两性霉素 B 等药物可使颗粒管型、透明管型增多。
2) 管型形成受 pH 值、尿液浓度、蛋白尿程度、尿路阻塞等多种因素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基础】教你看透尿常规结果 建议人人保存 随时用得上
怎样看尿常规化验单?
从入门到精通:4 步法解读尿常规
犬、猫尿液分析及临床意义
一文读懂:尿常规各项指标代表什么意思?
临床基本功:尿常规的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