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执着追求成大户——记全国种粮售粮大户、祁阳县大忠桥镇邓东胜

  永州网-永州日报讯记者  周书明  通讯员  王善元)日前,笔者驱车前往祁阳县大忠桥镇罗果村,拜访去年我市唯一获得国务院表彰的全国种粮售粮大户邓东胜,探访他执着追求的种粮之道。

借力政策引领  踏上种粮之道

  邓东胜是一位退伍军人, 1991年从部队复员以后,被安排在县商业局综合服务公司上班,两年后下岗,1993年南下广州打工,颇有收获。但他始终眷念着家乡的发展,2004年底毅然放弃年薪30万元营销总监工作,携妻带儿带资100多万元,回乡开办服装专卖店和塑料制品公司,但由于经验不足,导致亏损。正当他愁肠百结、苦思下一步如何走出困局之时,中央出台了扶持发展粮食生产粮种补贴、购买大型农机具补助等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于是,他主动找县农业局领导、专家咨询,决定投资60万元到金洞凤凰乡的花筵、长吉等5村租700亩搞稻田制种。然而天公不作美,2006年7月14日,“碧利斯”台风将80%的制种禾吹倒在田里,投资60多万元打了水漂。面对这一切,他反复思考,认为只要中央的强农政策不变,种粮肯定会有出息,也能赚钱。2007年初,他回到家乡大忠桥镇罗果村,在当地镇政府的支持下,租种稻田180亩,当年每亩赚了400元。从那年以后,他坚定地走上了发展粮食生产这条路子。

借力多方支持  解决种粮之困

  搞粮食生产,小打小闹并不难,但要上规模、上水平、出效益可就不简单,正当资金、技术、良种、承租稻田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时,县领导多次到邓东胜家了解情况,帮他协调解决问题。为了将租种稻田基本连片集中,当地镇党委、政府领导多次深入有关农户家中做思想工作,使租种稻田得以基本连片。

  为确保良种和良技一起配套到位,县农业局专业技术人员多次到种植基地指导工作,从化验土壤到配方施肥、防治病虫、科学管水、品种搭配、高产栽培等技术,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同时免费提供优质良种,减少成本开支。从插秧机到收割机、烘干机等一系列农机具,县农机局向他提供最好机械, 3年累计农机具补贴达到40万元。在资金短缺时,县农业银行出手相助,最高贷款额达到120万元,解决了资金难题。银光粮油、湘妹食品等龙头企业,在每年种植时积极向邓东胜伸出热情之手,全部实行订单生产,同时生产的稻谷都是无公害高档优质稻,高出市场价20%收购,解决了售粮难问题。

借力科技支撑  提高种粮之效

  要想夺得高产,必须向科技要效益。为此,邓东胜向老农学习常规种植技术,向农业专家请教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向书本学习,掌握新信息,了解前沿技术。

  邓东胜积极订阅《杂交水稻》、《湖南农业》、《水稻高产栽培》等科普读物,如饥似渴地吸收农业种植知识的营养。他积极参加市县新型农户创业科技培训班,并到邻近的种粮大户请教学习种粮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经验,还从农业院校、县农业局聘请技术顾问,为发展规模种粮构建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全方位学习,他掌握了机插秧育秧技术,为搞好病虫综合防治,他选购高效低毒农药,聘用12名当地农民成立水稻病虫专业合作社,既保障了自己所承包稻田的防病治虫的需要,又方便了当地农户。目前,他已投入200万元,购买大型农业机械37台(套),实现从播种到收割、烘干全程机械化作业,提高了种植效益。

借力规模种植  成就种粮大户

  规模种植,集约化生产一直是邓东胜的追求。通过当地镇村组干部劝说,亲戚的帮助,自己到缺劳农户家中租田,种植规模一年比一年扩大,从2007年1个村的180亩,发展到2009年3个村的850亩,2010年4个村的1200亩。特别是2011年,他租赁到大忠桥的马江、罗果、星星、黄家桥、韩家州等6村21组稻田面积1400亩,实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660亩。同时邓东胜想方设法把当地小规模种植农户联合起来,注册成立了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形式,做到统一品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统一产品销售。去年,邓东胜获得粮食大丰年,粮食总产达到1231.6吨,总产值达到370万元,实现种粮收入116万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个80后农民很忧虑:我的技术传给谁?
一人“玩转”千亩稻田
一批90后大学毕业生选择回家种田,这算混得好吗?
屌丝跪拜吧~江西种粮大户为农民发放140万元年终奖
2019年新麦大量上市,小麦市场价格如何?
小满节、种粮大户科技兴农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