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凌宗伟:必须正视学生课前“预学”带来的课堂上的伪学习及其他问题
userphoto

2022.05.20 江苏

关注

【异史氏曰】网上看了一天课,再次想到如何处理和使用教材的问题。我同老师朋友们说,教师的智慧主要体现在如何用用教材教上面。我一直认为,并不是教材上所呈现的内容一定都要教的,也不是教材上没有的教学内容就不能教的。教师的教学智慧就是在备课的时候与上课的过程中,把教材规定要教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熟悉的、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内容。我们这些做教师的普遍存在这样的误解,就是将教材等同于教学内容。高手教师知道教学内容并不完全等同于教材内容。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包括例题、练习等只不过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目标任务的要求。换句话说,教材不过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内容的“载体”,或者“媒介”。教材内容主要由一些事实、概念、原理及其内在的关系构成的文本(或许语文教材的课文例外,但也不等于语文教材上的那些课文就一定要教的,从功利的立场来看,语文学科所教的那些课文往往是不会直接用来作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的素材的)。

实际的教学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和教材的内容联系学生的具体情况,同事根据教师个人的教学理解处理教材(选择、分割、取舍、替换、整合等)。这背后是教师的个人知识(学科知识、教学理论知识等)使然。教学内容还包括师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呈现出来的价值观、认识论以及处事方式(交往互动)等,包括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活动的全部。也就是说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成分而已,千万别不舍得割舍。教师要学会将学生实际生活当中与教材要求相关的内容匹配的生活内容替换为课堂上的教学内容。

课堂上完全按照教材内容和所预设的教案推进固然然会很顺畅,然而,这样也就少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也就发现不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那些必须解决的问题。虽然我也认为只有好的预设才可能有好的教学,但,预设终究是预设,教学终究是教学。教学的过程往往是师生共生的过程。生成性教学要求教师不再停留在预设的方案上,也不完全取决于教师有多少知识,更多地需要的是教师在课堂上体现出来的某种专业判断——教师的教学敏感下的专业判断。课堂上学生的很多行为是不可能预设的,高质量的教学活动总是在师生的相互碰撞当中慢慢生成的。我完全承认教材上呈现的情景性问题和情景性任务是经典的,但是这经典未必是学生所熟悉的经典,如果我们能够透过这些经典将其替换成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或者学生熟悉的任务情景,是不是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呢?这个过程是不是就在给学生示范如何迁移呢?如果再进一步让学生列举或者举例情况又会怎样呢?我甚至认为道理上说理科教材所呈现的例题和定律推理过程的题目学生自己是可以看得了的,看不了则可能是学生前面所学的知识没有掌握好。那么,这里至少存在如果教师一定要讲,讲什么的问题(譬如,教材上没有呈现的“隐性知识”),而不是简单地将教材上的例题、推论过程复述一遍。生成性教学要求教师成为组织者、选择者与学习者而非评判者。当然,想要进入这样的境界,非一日之功,也不是靠所谓的磨课能够实现的。需要的是长久的教学经验(体验),更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论方法论知识。

必须正视学生课前“预学”带来的课堂上的伪学习问题。还有,如果全校普遍要求学生课前“预学”,学生的时间从哪里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转青山文)什么样的课堂最给力
怎样避免“课教过后不知道教了什么”
教师应该反思什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反思
“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
陈晓萍: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 yuhu2001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