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凌宗伟:教学是不是可以“智慧”一点

课堂教学区别与经济活动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教学的各种元素之间,尤其是老师和学生这一组要素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复杂的变数,许多时候是不可预设的,是要基于当下的实景来调控和重组的。这也是我反对用固化的模式来建设课堂文化的主要原因所在。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还认为,良好的课堂生态,不仅要体现教学目标的大程度上,更体现在教师能够及时的调整和修正预设的教学目标,使之适应当下的课堂情况的。死扣预设的教学目标的课堂,必定是没有生命的活力与张力的。


当然,良好的课堂生态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师生的共情,共生,共赢。简单的说是说,一堂课下来师生双方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目标指向,不单单是学生的,还有教师的。模式化的教学问题就在于其目标指向是单一的,是指向学生的考分的。良好的课堂生态下,不仅师生的身心是愉悦的,更明显的就是,教师在与学生的生命互动中享受到了教学的乐趣,提升了对课堂的期待,慢慢明白了教学的规律所在;学生则在课堂上体验了探究的乐趣,不仅有知识的丰富和技能的提升,更有心智的发展,当然也会渐渐明白学习的规律,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良好的课堂生态,师生之间应该是没强弱之分的,一强一弱,此消彼长,必然导致生态失衡,这就是我们的课堂为什么总显得那么沉闷的缘故。

“教学相长”,谈的是就是师生间的生态关系,教育学的生态关系。良好的课堂生态,要求我们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之间,人与文本之间,时间与空间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知识与能力之间,心智与身体之间,努力寻求平衡点。因此课堂教学要将教学性、教育性、教养性统一起来。所谓教养性强调的是课堂教学要有助于养育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修养。比如说,学生课堂上的发言,能不能让全班同学听到,这不仅是自信与不自信的问题,其实就是一种态度,一种修养,每位教师刚接班就要用心培养。


另外教师的控场问题,也是一个很要紧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不大敢放开手脚让学生讨论提问,担心的不仅是控制不了场面,而是万一学生提到的东西我们不清楚,没准备,不知道如何应付。所以我们总是在预设上绞尽脑汁。这样的预设,对学生而言,其实就是个陷阱。再比如教师的言语呈现方式与控场关系也很大。声嘶力竭,不会形成我们需要的气场,轻言巧语,学生听不清楚,也不会形成我们需要的气场。教师的语言要有音势,还要有音魅。当高则高,当低则低,是很有考究的。总是病怏怏的,或者总是慷慨激昂的教学语言是不利于教学的。还要明白,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教师的倾听与回应不只是两个人之间的,是全班学生的学习资源,教师的目光,身段不能只停留在某个具体的学生身上。

要明白学生发生差错的时候,恰恰是有可能帮助课堂朝着更适合学生的需要发展的,许多情况下,我们是不可以死扣预设的教学目标的。学生的思维跟教师同步固然不是坏事,但是要鼓励他们表达与众不同的想法,学生思维的误区,往往会催生课堂的亮点,更是教学的资源。师生思维的“同质化”,不是理想的境界。

当然,在今天的生态下,应试是需要的,但一堂课总是强调应试是可怕的,学生是会厌倦的,是不是可以在一堂课在特定的时段提醒学生今天所学的哪些与考试有关,而不是动不动就谈这是要考的,这个曾经怎么考的。我们是不是可以“智慧”一点,将曾经怎么考,可能会怎么考用变式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教师如何来促进课堂生成
生态课堂从关怀生命出发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模式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总结
思品课的评课稿(共11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