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凌宗伟:生命需要休憩,灵魂需要等待

最近不少人在讨论寒假作业创新,想起这篇旧文,唱个反调:

现代学校制度为什么规定放寒暑假?是为了给学生集中精力做作业,还是为了给他们休整放松?如果是前者,那在教室有老师指导岂不更佳?如果是后者,为嘛近一个阶段从个别厅长到个别校长、老师那么热衷讨论,推介寒假作业创新,还上升到课程高度?高举素质教育大旗的教育行政官员不去关注旗下寒暑“偷偷”补课的行为,不反思旗下个别学校学生大面积撕书的问题,也不考察诸如大班额之类的问题究竟解决到什么程度,不谈学生假期生活如何丰富多彩、闲暇有趣,却煞有介事地探讨假期作业的课程化,实在匪夷所思。

细想想,也正常。我们的管理文化,热衷于鼓动奉献,以“五加二”“白加黑”为荣,从不想让人节假日加班是一种侵权,你若维权还会给你顶帽子,这么一想,校长、官员热衷于寒暑假作业创新也就不奇怪了。终于可以理解这样的高论了:部长、厅长还是外行好……

教育,许多时候不是做得越多越好,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官员做官员的事,校长做校长的事,教师做教师的事,家长做家长的事;学校做学校的事,社会培训机构做培训的事;上学做教与学的事,放假做休闲的事。各尽其责,各司其事,恪守常识才是正道。

假期就是休息的,还是少一点创意,别总是想尽花样绑架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好!再说这么多年来的寒暑假作业,有多少及时、有效的反馈的?

想起一篇旧文,分享一下:

赫舍尔的《安息日的真谛》中最为经典的言说,恐怕是:“劳动而无尊严,此乃痛苦之因;休息而无灵性,则是堕落之源。”劳动的尊严何来?我以为来自于劳动者的态度,你从事的劳动如果是自己的选择,你或许会乐观地对待它,并用心体味个中滋味,寻找别人未见的乐趣,靠近你内心的图式。做教师的,或许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但是既然我们别无选择,为什么不能慢慢适应和喜欢上这一劳动呢? 

我曾在《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中说,教育教学需要技术,也需要理论,但是技术与理论的应用不应该是机械的和固化的,即便是教育哲学也是如此,它所揭示的也只是教育的一般规律和原则,规律和原则其实就是一种大方向,而不是具体情境与细节。事实上,我们的每一个教育行动总是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展开的。诚如马克思·范梅南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里所言:“教育行动所需的知识应该是针对具体情境而且指向我们所关心的具体孩子。”这样的劳动要的是教师个体的变革精神和创造力,当我们在教学生活充分展现出自己的创造力的时候,所谓尊严也就在其中了。 

我们的问题是习惯于服从与跟风,习惯于唯上,领导要我们干什么就干什么,领导让怎么干就怎么干,因为这样靠得住啊,如果不与领导保持一致,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或许就会降临,你说这样的劳动何谈尊严?我们还习惯了唯书,书上怎么说的,我们就怎么说,怎么教,至于书上是不是正确的,唯一的,那与我们无关,因为不这么说,不这么说,学生考不好,责任负不了啊,你说这样的劳动有尊严吗?当然,也有既不唯上,也不唯书,过一天算两个半天的,这其实已经难说是不是劳动了,至于有没有尊严也就无所谓了。 

或许有人会说,不唯上、不唯书,也没觉察出什么快乐啊,说不定你不唯上,不唯书痛苦就接踵而来了,至于我行我素或许就无痛苦可言了,其实尊严只不过是一种感觉而已。是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为什么要过只要面子活受罪的日子呢? 

但退一步想一下,人生在世就那么短暂的几十年,率性而为未必不是一种选择,但如何选择对具体的生命而言是不一样的。既然选择了,就要对得起自己的选择,这或许也是一种尊严。

“息而无灵性,则是堕落之源”,让我再一次想起《让灵魂追上身体》的故事来: 

一群土著受雇于一位探险家,挑着笨重的行李到南美丛林中。那群土著的脚力过人,开始的三天土著健步如飞,在队伍行进过程中,总是探险家喊着让土著停下来等他,但到了第四天,探险家一早醒来喊土著上路的时候,土著却拒绝行动。探险家感到很疑惑,经过翻译的沟通,探险家才了解到:土著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一项神秘的习俗,在赶路时,皆会竭尽所能的往前冲,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探险家对于这项习俗好奇不已,询问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耐人寻味的休息方式。土著很庄严的答道:那是为了能够让我们的灵魂能够追得上我们赶了三天路的疲惫身体。

只有劳动的人生只会耗尽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产出,没有维护,更没有吸纳的生命是不可能有“灵性”,所以赫舍尔认为生命“不在于积存大量信息,而在面对神圣时刻”,亦即“某个带来洞察的时刻”,换句话说就是要不时地发发呆!是的,生命需要休憩,灵魂需要等待。“我们整日忧心思虑自己是否富有、事业是否成功、人生是否达到目标,但有谁会在凝视永恒之一隅时感到忧伤呢?我们只会震惊于感到如此忧伤的无谓。”当被物欲与情欲缠绕时,有的只是亢奋,哪来时间凝视?没有凝视,又何来忧伤? 

劳动的时候就全身心地劳动,休息的日子就好好地休息,什么都不要想,什么都不要思,“我们不只是进到一个人日子,而是进入一种氛围”,一种忘我而又无他的状态,正是为了能够让我们的灵魂能得上赶了许多路的疲惫身体。

没有休息的生命,或许会让我们获得更多,但是“拥有得愈多,并不表示愈真实地存在。”实际的教育生活中,我们总是渴望得到更多:金钱、荣誉、享乐 ……当然更渴望有数不清的拥趸,殊不知自然之法不可逆转,事实就如赫舍尔所言:“我们所征服的自然力量已然征服了我们。” 与金钱、荣誉、享乐、拥趸相帮的或许就是空虚与堕落,因为此等状态下的生命已经附着在灵魂以外的外物上了。所谓真实的存在,是坚守、孤独与克制,是没有羁绊的自由思想。这样的征服其实不只在大自然中,时下的中小学教育现状早已经印证了这样的论断。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谁也难免有时浑浑噩噩,或是度日如年,谁会去想一个日子应该是怎样的氛围?再说,这氛围究竟由何而来?如果我们能对每一个劳动与休息的日子应有的氛围有所思考的话,或许就会感受到每一个不同日子的不同滋味,生命也许会因此而变得多彩多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凌宗伟:生命需要栖息,灵魂需要等待
让灵魂跟上你的脚步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这样育人(一)
人生的幸福
守住尊严
教师的尊严从哪里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