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凌宗伟:专业一点,做个专业的好甲方

专业一点,做个专业的好甲方:读《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

凌宗伟

读魏忠的新书《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对我触动最大的就是“复杂的教育,一个办法能够做好:专业一点,做个专业的好甲方”这个句子。我以为这句话足以说明魏忠的风格,行事的风格,行文的风格。

今天这个时代,谈教育的专家与书籍实在是太多了,多得让你目不暇接,读(听)得让人云里雾里,往往会将你吓得不如抬驴的父子。这个著名大学的校长说,“学校不应该教学生知识”,那个著名的大学校长说,“大学不应该教任何技能”,还有更著名的大学校长说,“为什么人文教育比科技重要得多”当然更有一些粉丝动辄几万百万的名师大咖说,“真正的教育就是……”“教育就是……”“教育不是……”面对这些喧嚣,魏忠说,他“毫不怀疑这些帖子写的人如忽如悠充满善意,希望凿开未分化孩子的七窍,但是我更加怀疑,真的哪个傻帽按照这些去做了,还真的把孩子给害了。15年前热炒的诵经班在深圳今天接下来忽悠留下的恶果,那些孩子都长大了,睁开眼看到的不是春秋和唐宋,而是《芈月传》”。一个自称未来学者的博士,居然会在著作里以“傻冒”称呼他人,这就是魏忠行文的风格,然而还真找不到比“傻冒”更合适的词语形容那些没有主见,任由名流大咖忽悠的人了。

魏忠行文风格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善用故事说话,然而又不是像庄子那样热衷于隐喻,他会对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作抽丝剥茧般地深入剖析,让读者看到故事背后隐含的智慧与学理。他这几年出的三本书如此,新出的《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依然如此。只不过在这本书中,他一改过去文章的写法,而用了最无趣的一种叙事手法,文学手法的第一人称方式,在他看来“‘我’的视角,总是被几乎所有的文学刊物的编辑作为拒稿的初步筛选,在世界名著中,这种视角一般只用在主人公有特殊的性格或者异常的经历的情况下。比如《阿甘正传》和《尘埃落定》,主人公是智障,用他们的眼睛看世界,显然要比站在正常人的角度看他们更有趣”。他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教育,每个人对故事都有感受,看了、遇了,就成了记忆,比真实发生还有意义的是故事,故事中我们会忽略并不重要的困难、故事中王子终于与公主相遇、我们因此而变得升华。托马斯来了,留下很多事实;托马斯走了,留下很多故事;托马斯被大数据记录了,影响了很多想象;托马斯的数据模糊了,留下了教育的真实。

当然作为一本谈“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的著作,仅有故事是不够的,有对故事的剖析也是不够的,既然谈的是“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就要梳理一下中国智能教育的历程。他指出在中国教育信息化刚开始出现的20年左右时间有一个炙手可热的一个部门——“现代教育中心”,这个部门似乎代表了先进的教育,“然而今天的这个部门往往是一个学校、一个教育局最难处理的部门”;“后来‘信息办’或者‘信息中心’的出现又似乎将技术露出一丝曙光,而事实上今天的信息化似乎更多的趋势是步入‘现代教育中心’的后尘”也就是说,在推进智能教育的历程中,我们尽管做了不少努力,然而是收效甚微的。他认为,其原因大概在“学校中的主体学生的聚集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他们随课堂而聚散、随中高考而聚散,而并没有针对或者有能力改观这样聚散模式的信息化,启示还真是一个后勤部门,而一个后勤部门推动的改革,失败居多与信息化难做是等价的”。魏忠认为,“学生培养是复杂的,复杂的培养需要设计,而考核就是设计最终和最直观的表现。不同的学校和学生考核的方式不一样,体现的设计思路当然不一样。如果我们天天提全面培养人、素质教育,然而全部的考核集中在考试,甚至过程性评价精细到课堂上每一个动作,那么培养出来的人适应的是什么样的未来呢?智慧课堂、大数据教育的最常见误区之一就是在没有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化管理,抓了芝麻,丢了西瓜”。作为长期从事中学教育实践与管理者,我对魏忠这样的归因是十分认同的。当然,作者也强调,“客观地说,无论是现代教育还是信息化教育,改变教师非常巨大,今天的绝大多数大学老师如果离开多媒体授课效果会大打折扣,而离开了网络,中小学教师备课也会广受影响”。也就是说,尽管教育信息化的推动的效果与理想相去甚远,但在改变教师观念,转变教师教学手段方面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的,但这成效与投入是不匹配的,更不可以与“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挂钩。

我对魏先生认关于“在线教育的最大误区就是试图以网络的单一教育形式来简单化地替代全息的校园生活:师生、校园、实验、成长”的判断深以为然。因为“创新教育需要重点考虑的是知识、技能、体验的深度理解和实践,学科中知识的本质是面向未来10年的顶天、实验的核心是面对未来20年的立地、创新的秘诀面向未来30年的在人间”,“今天的另外一些概念:智慧校园、创客空间、智慧实验室、学生创业、校企合作、柔性课程、弹性学制,以上都是知与行的统一,更是精彩的校园。”可是“至今还有人痴迷于深山老林修炼和封闭四书五经教育的,类同第一种情况,在一个完全的孤立系统中,教育作为一种负熵行为是不会发生的,信息最后达到完全无序,信息无序文明和教育也不可能独存,前些年经学教育的惨痛教训可见一斑。

只有当我们意识到,人工智能作为一系列技术,“如果聚焦在教育领域,更需要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校成为慧谷,学校的环境成为学习模式语言:不与机器斗速度,只和学生搞亲和,学校是一个知识的博物馆和迷宫,布满了知识、技能与体验的谶语;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成为一个慧眼的使者,而人工智能时代的学生,甩掉更多机械性的大脑功能,集中精力聚焦于慧心,成为操纵机器而不是被机器操纵的智慧生物”。这就需要我们具备六种智慧:慧真、慧眼、慧敏、慧谷、慧根、慧心。慧真,借用拉罗什富科的话来说,就是“存在于对事物价值的彻底了解之中”的最大的智慧;作为教育者必须认识到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和机器比速度,而是为了“开窍”,教育进阶需要教师有站得高看的准的慧眼;更需要掌握事物的一般规律,应该触类旁通走向更高的境界;教师和学校要多用一听就懂谶语、多用常识和类比、少用教育术语,要知道教育藏于身边、藏于场景、藏于个体,藏于服务过程,甚至藏于错误;智能时代的教师更不能失去本体,不要过于夸大未来5年产生的变化,更不要忽略未来20年产生的革命;要认识到人生有而知无涯,多变的世界毕竟有不变的东西,而智慧时代“静”也是一种能力。处乱不惊、心理调整、物质和体验追求同样需要经济与节俭、建立证据和必要知识的决策能力,才能将见识变成智慧和以巧破千金。我以为这“六慧”就是这本书的核心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未来资讯 || 人工智能助推数字化时代教师转型
李培根:智能时代不要让知识淹没智慧
做一名智慧型的老师,引领教育潮流
智慧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角色转变:困境与突围
什么是智慧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