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典音乐】20世纪伟大指挥家《迪米特里·米特罗普洛斯》2CD.2003[FLAC+CUE/整轨]

(2020-03-16 09:58:15)
专辑名称:Great Conductors of The 20th Century Vol.29 - Dimitri Mitropoulos
演奏乐团:科隆西德广播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
指挥:迪米特里·米特罗普洛斯(Dimitri Mitropoulos)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管弦乐
录音时间:1950-1959年、科隆、纽约
发行公司:EMI、IMG
唱片版本:欧洲版
唱片编号:575 471-2




专辑介绍:
这张双CD专辑是美籍希腊指挥家迪米特里·米特罗普洛斯的录音精选辑,“20世纪伟大指挥家”系列的第二十九辑,是IMG Artists和EMI Classics之间的一个联合项目。参与演奏的乐团:科隆西德广播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

迪米特里·米特罗普洛斯(Dimitri Mitropoulos,1896.3.1-1960.11.2)美籍希腊钢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他是20世纪最著名的希腊血统的音乐家之一。米特罗普洛斯的指挥风格是明快而有力的,他的特点是气势宏大和潇洒大方,在他指挥的作品中,很少能够找到那些多愁善感的伤感情调,这与他本人身上所具有的气质和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他很重视音乐作品的结构框架,能够客观地对待作品中的原意,在指挥现代音乐作品时,能够使人感到一种极为精致的效果。

米特罗普洛斯是一个较为奇特的人物,他的名字对于我国听众来说似乎有些鲜为人知,然而当人们提到现今世界上的指挥比赛时,大概马上就会想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国际指挥大赛,那是一项设在美国纽约的著名国际比赛,它使当今世界上的众多的青年指挥家们为之向往,当他们其中的哪一位摘取了那难得的桂冠时,便可以说在世界指挥界中获得了一项至高的荣誉,因此,年轻的指挥家们都在为获得这项桂冠而艰苦地努力着。

====================
这套米特罗普洛斯的分集是20世纪伟大指挥家系列发行至今最重要的分集之一,甚至我觉得它是整个系列中最好的一张。首先,虽然迪米特里·米特罗普洛斯有一点残缺的天才的味道,但在适合他演绎的音乐中,他是充满灵感的。其次,这套唱片使很多早已从唱片目录中消失的录音再次进入唱片市场。最后,正如我所期望的,这些录音中对音乐的演绎水准相当高,而其中的一部作品还是我所听到过的最无法超越的演绎。

让我从整套唱片最后一首曲子开始。这首短小精悍的理查·施特劳斯作品是米特罗普洛斯在歌剧院的成就的缩影。米特罗普洛斯在纽约爱乐乐团的任期将近尾声时开始同大都会歌剧院合作,而且他正是以《莎乐美》这部剧于1954年在大都会进行了一场成功的首演,从而证明了他在戏剧上的伟大才能。虽然我非常推崇理查·施特劳斯的音乐,但我必须得说这首“七层面纱之舞”有些异乎寻常了。然而,米特罗普洛斯采用了唯一可行的方法,把这首曲子的价值全部挖掘出来了。这个录音似乎是很靠近录制的,音效有些刺耳,但演奏充满生气,并且指挥家获得了众乐手们激情的回应。这一录音是米特罗普洛斯执掌纽约爱乐乐团的最后一个完整音乐季中制作的,一年后他便辞职了。

这里的德彪西《大海》的录音可能并不对所有人的口味。如果你要寻找像伯纳德·海丁克那样给这部作品带来的精美特质,那么你将是徒劳的。迈克尔·坦纳在为这套唱片撰写的相当出色的说明文字中曾难忘地称米特罗普洛斯的这一演绎“极其充满个性,其中热情之火比海水更多”。音乐的线条被相当锐利地刻画出来,节奏则常被强调得铿锵有力,使整个演奏充满一种紧迫的张力。这里找不到一丝印象主义的声响,相反,在“海上——从黎明到正午”这一乐章中,我们听到的是在清澈的天空笼罩下、在炽热的日光照耀下的地中海一景。在“波浪的嬉戏”中,充满活力的演奏使你感觉到白色的浪花历历在目。“风雨海的对话”一开始便令人震撼,每一个重音都使人不寒而栗。该乐章的其余部分则充满戏剧性,音乐仿佛在风暴中颠簸,铿锵有力的节奏激动人心。这并不是一个值得每天都听的《大海》的演奏版本,但就其本身而言,是令人兴奋无比的。

这套唱片中还包含另一部著名的法国音乐作品,就是柏辽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里以一个将近完整的选段出现。这个录音是在现场演奏之后录制的,并证明了柏辽兹的音乐是尤其适合米特罗普洛斯来演绎的,其色彩、充满活力的节奏和不同寻常的辉煌一定深深地吸引了米特罗普洛斯。这里展现的这些选段说明了他显然没有完整地录制这整部戏剧交响曲,这令人感到很遗憾。

“引子”一段是充满激烈情绪的,有些人也许会发现它显得有点过于狂暴了。在“罗密欧独自一人”一段的开始,米特罗普洛斯十分优美地传达出了一种渴望与忧郁,并使纽约爱乐的弦乐声部产生了十分精美的演奏。其后凯普莱特家的舞会是一个轻快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段落。令人激动的“爱情场面”魔幻般的开头没有人们期待的那样静谧而充满芬芳(录音时话筒靠得太近是一个原因)。然而,这里的演奏却被处理得相当优美,每一缕乐思都被清晰地展现出来了。音乐进行的速度正恰到好处,就如同柏辽兹所说的,充满了燃烧的情欲。在其他的部分,音乐中情感被处理得略淡一些,但恰好可被感知。当进行到木管上的那支精致、宽广而凄切的旋律(音轨3的6分22秒处)可能会感到速度略快了一些(有些指挥家,如科林·戴维斯在这里就显得更为平缓柔和)。然而,这仿佛与米特罗普洛斯一贯采用较快速度的习惯相符,而且我觉得还是适合这里的音乐的。到结尾(13分19秒)时,米特罗普洛斯的演绎显得激烈而冲动,但毕竟柏辽兹在这里描绘的是一对年少的恋人。

谐谑曲“麦布女王”有如蛛丝般轻盈,和预想中一样活泼多变,米特罗普洛斯创造出了一个真正奇妙而生机勃勃的演绎。作为这些选段结尾的“罗密欧在凯普莱特家族墓地”则被刻划得深刻而充满戏剧性。纵观这整个演绎,我得说这并非是演奏这奇妙音乐的唯一途径,但这位希腊指挥大师的诠释是杰出的、充满魅力的并使人深深着迷的。

这一描述对于组成这一选辑的其他录音也都是适用的。如果说柏辽兹的音乐极其适合米特罗普洛斯来演绎,那毫无疑问他生来就适合指挥马勒。1946年至1969年在纽约爱乐担任圆号首席的詹姆斯·钱伯斯在提及米特罗普洛斯对马勒的理解时写道:“这位指挥家与作曲家的风格有着惊人的一致性。”我认为这位指挥家在二战结束后对马勒音乐的传播方面并未获得他应有的荣誉,实际上他为宣传这位作曲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包括首次录制马勒第一交响曲(1940年与明尼阿波利斯交响乐团合作)以及1947年指挥纽约爱乐在美国首演马勒第六交响曲(这场音乐会的曲目安排很不协调,还包括格什温的钢琴协奏曲)。我所听过的所有米特罗普洛斯指挥马勒的录音均揭示出了这位指挥家的惊人天赋,他能够中肯地、有力地展现出这些交响曲庞大且近乎漫无边际的结构,并以具有穿透力的清晰度将这些作品庞杂的配器进行了完美的解析。马勒交响作品丰富的色彩以及强烈的戏剧效果显然深深地吸引着米特罗普洛斯,而米特罗普洛斯则以具有说服力的演绎将它们呈现在我们眼前(米特罗普洛斯好像从未指挥过《复活交响曲》,这点使我很惊异)。

这个科隆广播交响乐团的演奏是米特罗普洛斯最繁忙的时期产生的。在这个录音的仅仅几天前,米特罗普洛斯在萨尔茨堡指挥了一场幻想般的演出:弗朗茨·施密特的清唱剧《七印封书》(Sony曾以SM2K 68442的编号发售过,很值得花点力气去搜寻)。我不能肯定在此之前米特罗普洛斯是否曾经指挥过科隆广播交响乐团,但在这个马勒第六的录音里,很明显可以发现指挥家与乐手们保持着惊人的默契。据悉米特罗普洛斯指挥这部交响曲还有一个更早的录音可以CD的形式获得,这是1955年4月指挥纽约爱乐的演绎,但只有在该乐团一些年前发行的昂贵的盒装“马勒广播录音”系列中才收录有这一录音。当我获得了这一套盒装便被对一纽约的录音佩服得五体投地,但这个科隆的录音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更胜一筹,不仅因为其音质更好,而且也是由于它更容易被收藏者买到的缘故。

有一两点版本上的问题值得注意。首先,和1955年的录音一样,米特罗普洛斯在这个科隆的录音中也省略了第一乐章呈示部的复奏,这让我感到十分遗憾,尤其是在整个演奏都相当出色的情况下。然而和1955年的录音相比,这个录音也有一个很大的变化,便是米特罗普洛斯将行板乐章置于第三乐章的位置(这是我所喜爱的)。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马勒在除了谐谑曲外的所有乐章中的具有忧郁情调的插段中为突出特殊的色彩而安排的一些牛铃声。我仔细地聆听过,包括使用耳机,但不论在1955年的那个录音还是这个录音里都未能听见这些牛铃声(相反,钢片琴的声音在两个录音中均相当明显),我很肯定米特罗普洛斯是将它们省略了。他为何这么做我们不得而知,因为我边听边看的那本总谱上并未标明这些牛铃声是可奏可不奏的,而且我也没有在其他任何我所听过的演奏版本中遇到过省略牛铃的情况。

尽管马勒在谱写这部交响曲时(1903年和1904年的夏天)渡过了他一生中相当愉快的一段日子,但这部作品,就如迈克尔·斯坦伯格恰当的评价所说。是“一部沉浸在悲剧性幻象中的作品”。对我来说,米特罗普洛斯在这里将这些幻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第一乐章进行曲主题的速度平稳而果断,没有像巴尔比罗利处理成仿佛疲劳的跋涉般那么慢,也没有伯恩斯坦在他指挥纽约爱乐的第一个录音(我没听过他后重新指挥的版本)中所采用的狂乱节奏那么快。我觉得米特罗普洛斯对速度的把握恰到好处,并且在他的手下,音乐听上去正像马勒所标注的,是“猛烈而简练的”。其后,与阿尔玛·马勒相关的第二主题便在一种充满热望的情绪下出现。这一乐章结束的篇页背后隐藏着什么呢?对这段音乐浅显的演绎往往是放荡而欢悦的,在这里并不能听到这些(伯恩斯坦的“外向型”结尾就不同了),并且我觉得米特罗普洛斯采用的一种较含糊的处理方式是十分恰当的。

谐谑曲的速度标记是“沉重地”(Wuchtig),米特罗普洛斯很好地达到了这一效果,但他也保证了这一节奏中富有生气和弹性,从而使音乐听上并不沉闷。米特罗普洛斯对这一乐章的处理强烈而果断,马勒所期望达到的怪诞气氛被充分地表达出来了。我肯定米特罗普洛斯在这中间两个乐章的位置问题上改变主意是很明智的,因为第一乐章和谐谑曲乐章在调性和音乐材料上均有紧密的联系,同样重要的是,行板乐章放在第三的位置,那听众就能在终曲到来前有一个情绪上的缓冲(这是十分必要的)。这里,米特罗普洛斯对行板乐章宁静致远的乐句——如开头的4小节——的处理十分出色,证明了他除了能完美地表现戏剧性强的音乐外,也能成功地演绎抒情的音乐。随着音乐的张力和强度开始增大,指挥家和音乐一样激昂起来,因此从10分38秒至13分36秒处的长大的高潮部分以其火热的激情而使人惊心动魄。在这个乐章的结尾处,音乐在一支可爱而伤感的独奏单簧管旋律中渐渐褪去,十分优美。

如果说在此之前的一切都进展得相当顺利,那对庞大的末乐章的演绎则是几近完美的。乐团可谓超常发挥,并且英雄般地达到了作曲家和指挥家为他们“制定”的严苛要求。虽然铜管部分有一些错音,但这只不过是小瑕疵,并且反而促使所有的乐手们发挥出他们最好的状态。整个乐章的演奏是势不可挡的,但绝未流于歇斯底里。

我不能肯定米特罗普洛斯是用什么乐器来表现著名的槌击的。这槌击要获得完美的效果最为困难,我觉得这个录音中表达得并不好(就此而言,纽约的那个录音也不好)。我怀疑这槌击声只不过就是用大鼓来演奏的,12分43秒处的第一记槌击并未达到它应有的效果,17分29秒时的第二记槌击效果较好(比纽约的那个录音也好)。但重要的是,第二记槌击引出了其后一段音乐的音乐特征,在这个录音中这段音乐听上去仿佛是音符从乐手的手中飞溅出来。第二记槌击后的数分钟内,我们便可听到这种白热化的、激烈的演奏。铜管乐手的确有些过于突出了,但在这一激情的时刻这点是可以原谅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具有争议的第三记槌击(有争议是因为马勒对是否要演奏这第三记槌击并不坚定,于是并不是每位指挥家都将其演奏出来)却是整个录音中最清晰的一记槌击。米特罗普洛斯对其后充满厄运的结尾的演释使人仿佛俯视万丈深渊,好在没有鼓掌声来打破这一符咒(这是一个现场演奏的录音,但没有任何鼓掌等杂音表明听众的存在)。

这是一份独特的音乐文献。它是我所听过的(和希望听到的)这部令人难以置信的交响曲的所有演绎中最令人震撼的一个。由于从头至尾始终充满着强烈的紧张气氛,这个演绎可能不会吸引所有的听者。这是一个彻底的主观主义的阐释,因此那些希望听到一个更客观的演奏的人可能不会像我对这个演绎那么喜爱。我只能借用迈克尔·肯尼迪对一场在2003年逍遥音乐会上由海丁克指挥该曲的演出所作的恰当的评价说,我“被这部交响音乐史上的美妙杰作震慑得筋疲力尽但充满兴奋”。

马勒第六是这套唱片中的重头戏,但整个选辑都为我们展现了一种伟大的、充满灵感的指挥艺术。这些都是真正值得聆听的演绎,因此我要用我最大的热情向大家推荐这套优异的唱片。



专辑曲目:
cd1
马勒:第六交响曲 / 科隆西德广播交响乐团(1959年8月31日录于科隆克劳斯·冯·俾斯麦大厅)
01. Mahler / Symphony No.6 in A minor 'Tragic' - 1. Allegro energico, ma non troppo. Heftig, aber markig
02. Mahler / Symphony No.6 in A minor 'Tragic' - 2. Scherzo.  Wuchtig - (Trio) Altvaterisch. Grazioso
03. Mahler / Symphony No.6 in A minor 'Tragic' - 3. Andante moderato
04. Mahler / Symphony No.6 in A minor 'Tragic' - 4. Finale.  Sostenuto - Allegro moderato - Allegro energico

cd2
柏辽兹: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选段 / 纽约爱乐乐团(1952年10月22日录于纽约第30大街录音室)
01. Berlioz / Romeo et Juliette Op.17 - 1. Introduction. Combats - Tumulte - Intervention du prince
02. Berlioz / Romeo et Juliette Op.17 - 2. Romeo seul - Tristesse - Concert et bal - Grande fete chez Capulet
03. Berlioz / Romeo et Juliette Op.17 - 3. Scene d'amour
04. Berlioz / Romeo et Juliette Op.17 - 4. La reine Mab. ou la fee des songes
05. Berlioz / Romeo et Juliette Op.17 - 5. Romeo au tombeau des Capulets - Invocation - Reveil de Juliette
德彪西:《大海》 / 纽约爱乐乐团(1950年11月27日录于纽约第30大街录音室)
06. Debussy / La Mer - 1. De l'aube a midi sur la mer
07. Debussy / La Mer - 2. Jeux de vagues
08. Debussy / La Mer - 3. Dialogue du vent et de la mer
理查·施特劳斯:《莎乐美》中的七层面纱之舞 / 纽约爱乐乐团(1956年11月3日录于纽约第30大街录音室)
09. R.Strauss / Salome: Tanz der sieben Schleier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勒《第六交响曲》录音版本比较 托尼·杜甘/朱墨...
最伟大的20位指挥家(四)
那些生命终结在指挥台上的指挥家
乐章之间能不能鼓掌?(全)
发烧试音天碟推荐---交响曲发烧天碟推荐(上)
马勒亲自指挥演奏得最多的一部交响乐丨指挥家谈马勒系列之《第一交响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