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典音乐】20世纪伟大指挥家《尼科莱·马尔科》2CD.2002[FLAC+CUE/整轨]

(2020-03-11 10:30:28)
转载▼
标签:

无损音乐

古典音乐

管弦乐

文化

乐评

分类: 交响乐、室内乐、管弦乐
专辑名称:Great Conductors of The 20th Century Vol.11 - Nicolai Malko
演奏乐团:丹麦国家广播交响乐团、爱乐管弦乐团、皇家丹麦管弦乐团
指挥:尼科莱·马尔科(Nicolai Malko)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管弦乐
录音时间:1947-1956
发行公司:EMI、IMG
唱片版本:欧洲版
唱片编号:575 121-2



001    4vs3         002 

专辑介绍:
这张双CD专辑是俄罗斯著名指挥家尼科莱·马尔科的录音精选辑,“20世纪伟大指挥家”系列的第十一辑,是IMG Artists和EMI Classics之间的一个联合项目。参与演奏的乐团:丹麦国家广播交响乐团、爱乐管弦乐团、皇家丹麦管弦乐团。

尼科莱·马尔科(Nikolai Malko,1883-1961)俄罗斯著名指挥家。作为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格拉祖诺夫和里亚朵夫的学生,尼科莱·马尔科被人们归为俄国流派的指挥家。所谓俄国流派就是指不在大庭广众之下敞露灵魂、不走极端,既不歇斯底里也不神经兮兮,相当清醒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目的在于在组织结构中寻求一种平衡。

=================
(文/罗伯特·雷顿)
EMI的这套专集是对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所出唱片的汇总(《化妆舞会》除外),其中有些曲目听起来仍是那么动听。然而,鉴于该系列中其他大多数的唱片都是经过广泛搜寻和精心挑选,而且通常都包含至少一支现场录音的曲目,所以有人怀疑这套唱片在编辑的过程有些懒惰,只是为了从EMI公司现在的录音库中多出版些作品而已。就如我们将会了解到的那样,该碟中至少有两支曲目平淡无奇,而三大洲的电台录音档案里一定能找到比这更精彩的曲目。

CD1:选择《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作为开场曲是一个挑战,这种挑战比听起来的要大得多,因为它奠定了后面曲目的基调。我们已习惯了那种令人振奋的,极富艺术表现力的演奏方式(还记得索尔蒂那著名的或是臭名昭著的版本吗),因此当听到节奏稍显缓慢的演奏时不免会觉得有些乏味。你会听到比这更为浮华的版本,但你很难再找到一个比这更为轻松活泼,意气风发的演奏,宁静的乐章有着莫扎特式的优雅,曲调里流露出歌唱般的愉悦。不论是在这支曲子里,还是在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杂技演员之舞》里,马尔科都向我们表明:稳定的曲速,鲜明的节奏,严谨的连接,对力度和音色精心的控制能够比我们想象中更多地展现这些作品的内涵。 

鲍罗丁的《B小调交响曲》曾是音乐会的经常演奏曲目,但到了立体声时代,众多的好唱片因其年代久远而无法以“标准”唱碟出售,或是因其资历还不足以被称之为“历史”唱碟而销售受限。它听起来还是那么好(比1956年的录音版本效果要好,那时金斯威厅的音响更为空洞),而且该演奏称得上是范本,所有的音符都准确无误。这是首很容易丢失整体感的交响曲。在马尔科的指挥下,第一乐章的节奏转换得极为自然,既没有往前赶当前乐章的进度,也没有故意拖后下一乐章的速度。第二乐章的速度也被拿捏得极为到位,丝毫不失切分法的效果。节奏缓慢是马尔科指挥的特点。开场的小号独奏不是全场的亮点,它只是在弦乐背景音乐的衬托下温柔地表现了一下自己。接下来在高潮处,弦乐的演奏深沉、高贵,毫无歇斯底里或是过度奢华之嫌。我意识到在我描述这些演奏时,我常常倾向于描述它们缺乏的方面。希望不要给你们留下它们只是很平稳,不惹人嫌,但却缺乏趣味的印象。相反地,在我们和作曲家之间明显缺少“诠释者”恰恰给了音乐自由发挥,让其更为闪亮的空间。 

在听柴科夫斯基时,你可能会感到缺少了一些人性化的表情。《胡桃夹子》的选段有一点点阴沉,马尔科数年来在这方面表现出的一致性从Danacord公司1950年出品的爱乐乐团《花之圆舞曲》的录音中可见一斑(当前这个选集中不包括这个曲目),也是过于严肃。艾德里安·博尔特的演奏表明,直截了当的处理手法也能洋溢出欢乐的情绪。 

马尔科,作为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格拉祖诺夫和里亚朵夫的学生,被人们归为俄国流派的指挥家。所谓俄国流派就是指不在大庭广众之下敞露灵魂,不走极端,既不歇斯底里也不神经兮兮,相当清醒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目的在于在组织结构中寻求一种平衡。这就是俄国人,这与拉赫玛尼诺夫或是斯里亚宾,或是柴可夫斯基(是所有俄国作曲家中性格最为复杂,最具多样性的一位)正好相反。 

我们只能猜测库塞维斯基在演奏普罗科菲耶夫《第七交响曲》时可能赋于该曲的感情撞击力,但我们知道其他俄国指挥家是怎样指挥该曲的。马尔科的演奏充满了力量和活力,给世人留下的印象几乎就是莫扎特式的古典主义风格。因为其他任何的处理手段,从本质上来讲,是以别的方面的代价来突出某些因素,所以必须说明的一点是,不管别的指挥家给我们带来的是怎样的兴奋与激动,是马尔科让我们认识到了这是一个多么出色的交响曲。 

尽管该版本最初发行的是单声道,但这是EMI公司第一次立体声录音。这支曲子在音乐会上经久不衰,而且因为它听起来仍十分悦耳动听,所以仍然是一个可以反复欣赏的理想版本。 

CD2:得益于沃尔迪克(他在这套系列中是否能占有一席之地?),丹麦有着良好的海顿演奏传统。他与维也纳国家歌剧交响乐团合作灌制的海顿晚期的交响乐充满着不朽的活力。不论马尔科实际上是否减轻了乐团中弦乐的分量,这都是一出轻快,活力洋溢的演出(慢乐章的表现热烈,毫无浪漫主义的痕迹),可以与有史以来的任何一场演奏相媲美。在听了前三个乐章之后,我曾怀疑这是否只是为纪念指挥家而发行的一部唱碟,而不是为在半个世纪之后以便重新发掘其价值的文献资料。但终曲表现出了非凡的活力,海顿的乐迷们应该保留这个版本以备参考。 

《诗人与农夫》演奏得极其欢快活泼,但考虑到回音及远不尽人意的音响效果,收录这首曲子实在显得没有意义。 

在廉价LP只出售单声道版本的年代,马尔科指挥演奏的《新世界交响曲》是愉悦音乐目录里的主打唱碟。它只被视作是一张完好的,可以信赖的版本。如果20世纪60年代末有人预言,在下个世纪它会以“历史”版本的身份重新得以发行,那么这一定会令许多人大吃一惊。也许人们的口味已经变了。《企鹅廉价唱片手册》第一版首推的两个版本是:弗里恰伊和库贝列克,这两个版本都选用了一种非常自由、随意的节奏。然而现在,即便是马尔科在第一乐章里对节奏所做的较小的调整也似乎显得太过分。而且那时又走了另一个极端,早在马尔科灌录当前这个版本几年之前,就发行了托斯卡尼尼的录音版本,而且接连许多年人们都一直把它看作是权威版本。不过我认为时代的确是变了,托斯卡尼尼对该交响乐的处理现在看来似乎显得过于美国化,其手法也似乎显得有些仓促而且力度过大。 

说实话,第一乐章并没有完全打消我的疑虑,尽管我很欣赏马尔科在处理德沃夏克作品中许多反旋律及顽皮细节时所采用的明晰的表现手法。广板庄严的演奏感人至深。就像在演绎鲍罗丁和普罗科菲耶夫作品时所表现的那样,马尔科显现出一种非凡的能力,他能使听众融入到音乐之中,而丝毫未流露出把其个人的意愿强加于音乐之上的痕迹。该乐章最后几段可以无限期地拖延下去,但马尔科并没有这样做,尽管作品的节奏很自由。我认为正是贯穿于表演之中的这种朴素的真诚,熠熠闪耀着动人的光芒。 

诙谐曲的演绎轻快、欢欣,且张弛有序,中间插曲的节奏恰到好处,与我听过的其他演奏相比都略胜一筹。不过,终曲的演绎使得这个版本显得尤为重要。乐曲的节奏些微有些自由,先前乐章中对德沃夏克所有涉及主题部分的演奏常常被人们批评为随意,不像交响乐,且听起来又如此地有条不紊。马尔科的演绎不会让你震惊地跳离座位,也不会让你紧张地喘不上气,但是却没有几个指挥家能使你在听完一部交响曲之后感觉这么满足。 

正如对马尔科的德沃夏克作品所做的脚注里写的那样,1932年他与皮雅蒂戈尔斯基合作演奏的《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开始时的速度比我所听过的演奏都要慢,而且随后小号主题的表现速度也更为缓慢。然而这与皮雅蒂戈尔斯基所做的一切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我从未听过像这样完全随意的演奏(相比之下,罗斯特里波维奇和卡拉扬合作的版本可谓是古典克制主义的范例)。那时我们不可能知道马尔科究竟只是一个优秀的合作者,还是他确实喜欢那样的表现方式。



专辑曲目:
cd1
格林卡:《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 / 爱乐管弦乐团(1956年2月17日、伦敦金斯威音乐厅)
01. Glinka / Ruslan and Ludmilla Ouverture
鲍罗丁:B小调交响曲 / 爱乐管弦乐团(1955年9月23日、伦敦金斯威音乐厅)
02. Borodin / Symphony No.2 in B minor - 1. Allo - Animato Assai
03. Borodin / Symphony No.2 in B minor - 2. Scherzo. Prestissimo - Allegretto
04. Borodin / Symphony No.2 in B minor - 3. Andante
05. Borodin / Symphony No.2 in B minor - 4. Finale Allegro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雪女郎》 / 爱乐管弦乐团(1956年3月1日、伦敦金斯威音乐厅)
06. Rimsky-Korsakov / The Snow Maiden
柴科夫斯基:《胡桃夹子》组曲 / 爱乐管弦乐团(1956年2月9-11日、伦敦金斯威音乐厅)
07. Tchaikovsky / The Nutcracker Suite - 1. March
08. Tchaikovsky / The Nutcracker Suite - 2. Dance of the Sugar Plum Fairy
09. Tchaikovsky / The Nutcracker Suite - 3. Russian Dance
10. Tchaikovsky / The Nutcracker Suite - 4. Chinese Dance
11. Tchaikovsky / The Nutcracker Suite - 5. Dance of the Reed Pipes
普罗科菲耶夫:第七交响曲 / 爱乐管弦乐团(1955年2月4/7日、伦敦金斯威音乐厅)
12. Prokofiev / Symphony No.7 - 1. Moderato
13. Prokofiev / Symphony No.7 - 2. Allegretto - Allegro
14. Prokofiev / Symphony No.7 - 3. Andante Espressivo
15. Prokofiev / Symphony No.7 - 4. Vivace - Moderato marcato

cd2
海顿:G大调第92交响曲“牛津”/ 皇家丹麦管弦乐团(1953年4月8日、哥本哈根)
01. Haydn / Symphony No.93 in G major, Oxford - 1. Adagio - Allegro spiritoso
02. Haydn / Symphony No.93 in G major, Oxford - 2. Adagio
03. Haydn / Symphony No.93 in G major, Oxford - 3. Menuet Allegro Trio
04. Haydn / Symphony No.93 in G major, Oxford - 4. Vivace - Moderato marcato
苏佩:《诗人与农夫》序曲 / 爱乐管弦乐团(1956年2月18日、伦敦金斯威音乐厅)
05. Suppe / Dichter und Bauer Overture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 / 爱乐管弦乐团(1956年2月16-17日、伦敦金斯威音乐厅)
06. Dvorak / Symphony No.9 in E minor, From the New World - 1. Adagio - Allegro molto
07. Dvorak / Symphony No.9 in E minor, From the New World - 2. Largo
08. Dvorak / Symphony No.9 in E minor, From the New World - 3. Molto vivace
09. Dvorak / Symphony No.9 in E minor, From the New World - 4. Allegro con fuoco
尼尔森:《化妆舞会》序曲 / 丹麦国家广播交响乐团(1947年9月26日、丹麦广播音乐厅)
10. Nielsen / Mascerade Overture

0

喜欢

0

赠金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阿巴多丨与音乐相会一生
BBC新近票选出的“十大交响曲”
BMG唱片集团精选(转载) - df MySpace聚友博客
我与勃拉姆斯NO.4,暨京沪静态管理俩月听乐纪实
[音乐与舞蹈精粹]第666期:纽约爱乐乐团 - 纪念音乐会
小克莱伯/维也纳爱乐乐团 - 《舒伯特第3、第8交响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