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典音乐】20世纪伟大指挥家《奥托·克伦佩勒》2CD.2002[FLAC+CUE/整轨]
专辑名称:Great Conductors of The 20th Century Vol.19 - Otto Klemperer
演奏乐团:美占区广播交响乐团/柏林广播交响乐团、科隆西德广播交响乐团、柏林歌剧院管弦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指挥:奥托·克伦佩勒(Otto Klemperer)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管弦乐
录音时间:1931-1958年、柏林、科隆、慕尼黑
发行公司:EMI、IMG
唱片版本:欧洲版
唱片编号:575 465-2




专辑介绍:
这张双CD专辑是著名指挥家奥托·克伦佩勒的录音精选辑,“20世纪伟大指挥家”系列的第十九辑,是IMG Artists和EMI Classics之间的一个联合项目。参与演奏的乐团:美占区广播交响乐团/柏林广播交响乐团、科隆西德广播交响乐团、柏林歌剧院管弦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奥托·克伦佩勒(Otto Klemperer,1885年5月14日-1973年7月6日)20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长久以来被认为是指挥贝多芬、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作品最顶尖的诠释者之一。有着绝佳幽默感,话锋辛辣的克伦佩勒,其个人经历与遭遇极富戏剧性,1930年代期间曾遭纳粹迫害被迫逐出德国,尔后颠沛于奥地利、瑞士、美国等地,再加上罹患脑瘤、循环性精神病,其前半生可谓备尝艰辛;尽管如此,克伦佩勒鲜明的艺术性格与特出的指挥才华仍使他在晚年时挤身20世纪最杰出指挥大师的行列——对原谱的完全忠实与钻研是克伦佩勒处理任何作品的基础。

克伦佩勒早期的录音,轻快活泼,活力充沛,朝气蓬勃;晚期的录音,速度过慢,音感过重,节奏散漫,带有一种孤高之情,这正是历尽沧桑的人生写照。克伦佩勒比之于同时代秉承德奥浪漫主义传统的指挥家,其风格以冷静客观著称。他晚年指挥的作品,大都缓慢凝重,织体清晰,特别是他训练的爱乐乐团的弦乐组尤其具有其个人风格。

在交响曲部分,克伦佩勒秉持着忠于原著的态度,着重乐团各声部间的清晰与平衡,乐曲速度明确的掌握,而使音乐显现出一种坚毅、感人至深的魄力;其中贝多芬的第三、第五、第六以及第七交响曲皆代表他至高的成就之一,第五诠释上的精辟,令人震撼的见解,显示克伦佩勒处于颠峰时期;第七速度偏快,所呈现的张力更振奋、激昂,句法亦锻炼得更为精粹。克伦佩勒强调作品的结构完整,演出骨架宏大,坚如磐石,将坚定的意志力彻底地贯注在音乐中。因此结构严谨、重视精神内涵的德奥曲目,一直都是克伦佩勒的拿手好戏。尤其是晚年诠释的贝多芬交响曲,多为后人称道不已。

======================
奥托·克伦佩勒是20世纪指挥家中的杰出人物。不过正如彼得·希沃斯在他所撰写的传记《克伦佩勒生平》中所记述的那样,克伦佩勒是一个内心复杂的人,常常受到郁闷情绪的折磨。后半生,特别是因他对德奥古典作品的诠释而享有盛誉。不过希沃斯在传记中也详尽列举了克伦佩勒在其音乐生涯早期中给予新音乐的巨大支持。他在科隆(1917-24),威斯巴登(1924-7)和柏林(克罗尔歌剧院,1927-1931年)的剧院执棒时尤其如此。令人高兴的是,这套CD选编的部分曲目体现了这一点。 

德奥作品由莫扎特的两首交响曲和贝多芬的一首交响曲代表。克伦佩勒演绎的莫扎特恐怕从来没有使我激动过,至少听录音是这样,他的演奏常常显得生硬,缺乏优雅,智慧和迷人的魅力,而这些恰恰是莫扎特音乐中最重要的因素。但是我要高兴地告诉大家的是,这套唱片选取的两首莫扎特的作品很不错。在克伦佩勒指挥下演奏这些曲目的管弦乐团是1948年费伦茨·弗里恰伊接手的乐团,或许我们从中可以从背景中体察到他的训练风格。我指出这点并不是想偏题。“布拉格”第一乐章的序曲部分克伦佩勒拿捏把握得很好,快板的表现轻盈,活泼(保留了原谱里呈示部的反复)。行板对我来讲似乎有点过于悠然,缓慢,但处理得却非常优雅,特别是第一小提琴的上乘表现,而且管乐首席乐师的表现也堪称一流。这里省略了呈示部的反复。终曲的急板活泼优雅,总之这是一次对作品很成功的演绎,令人倍感亲切。 

《第25交响曲》源于同一阶段。第一乐章相当轻柔,尽管音色有点浑浊,我发现特别是圆号的声音受到一些影响。但演奏却充满了火焰般的激情。总的来说我认为这首曲子与“布拉格”属同一水准,尽管演奏中出现了某些稍显杂乱的片刻,如终曲部分圆号显得有些仓促(第二碟,第4首)。 

7年之后克伦佩勒重返该乐团,此时它已更名,贝多芬的《第二交响曲》就是在这时进行的现场录音。第一乐章的序曲部分雄浑、庄严,快板充满了冲劲和活力。我听过对该乐章比这更为激情外露的演绎,但克伦佩勒的处理手法也是非常有说服力的。他对稍缓曲的理解是要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对有些人来讲过于悠闲了。诙谐曲中有一种粗犷的智慧,我在这里倒更欣赏内敛的表现形式。我认为克伦佩勒的演奏过于强力,但他的演奏更强调乐曲的整体性。终曲坚定,有力。乐团鼎力相助,演奏极富力感。介绍小册说音乐会上演的另一部作品是《第三交响曲》。对我来说似乎在此克伦佩勒把《第二交响曲》与下一首曲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演绎这部交响曲克伦佩勒的处理手法绝不是唯一的,我可以想象一些听众会认为它太严肃,缺乏幽默感。然而就其自身来讲这种诠释不失完整性,而且令人难忘。 

尽管克伦佩勒的确与爱乐乐团合作灌制过几部理查·斯特劳斯的作品,但他在演奏斯特劳斯的作品方面还是有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在《梯尔的恶作剧》里他并没有呈现给我们一个“快乐”的恶作剧制造者,至少对我的耳朵来讲是这样。相反,我感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其恶意的一面。在这里梯尔是一个爱冷嘲热讽,相当愤世嫉俗,爱开玩笑的人,当他最后得到惩罚时,很难让人不感到这是他的应得报应。这与你以往听过的,比如肯佩的诠释完全不同,但我认为这种观点完全站得住脚,而且这场演奏也的确很出色,表现得非常尖锐,辛辣。 

当我们想到克伦佩勒,首先印入脑海的不是斯特拉文斯基,但实际上克伦佩勒一生都在演奏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只不过与对待斯特劳斯一样,他也是有选择性地演奏。克伦佩勒于1963年与爱乐乐团合作在录音棚里录制了《普钦涅拉》(我从未听过这场演奏,不久前Testament公司重新发行了这张唱片)。出于兴趣,我把这个版本与德国另一位指挥大师旺德1991年的录音做了一番比较。我不得不说几乎每回我都发现旺德的演绎要比克伦佩勒高出一筹。与克伦佩勒相比,旺德一向注入音乐更多的明暗变化,而且旺德的节奏也更富有弹性和活力。《合唱剧》(第一碟,第6首)在克伦佩勒手中似乎显得有点散漫(他用时3'6'',而旺德用时2'8'')。《塔兰台拉舞》(第8首),克伦佩勒在节奏上有适度的弹性,但在《托卡塔》里(第9首)他好像又有点过于小心翼翼了。旺德远远比他更具活力。Vivo(第11首)中的长号太突显,粗俗,滑音简直是毫无节制,其表现远远称不上令人愉悦。坦白地讲,我根本不认为这是一个有助于提高克伦佩勒声誉的录音作品。对把它收录在该版本里我表示遗憾,而且我也不可能再重复聆听这部作品。 

科特·维尔组曲中的四个乐章则完全不同。这几个乐章让我们领略到克伦佩勒在克罗尔歌剧院破旧除新时期的风采,那时他常常以玩笑的态度对待艺术和政治上的风险。歌曲“小刀老兄”(第一碟,第14首)也许稍嫌刻意,但克伦佩勒和其演奏家们却营造出了一种让人能感受到的,飘忽的,危险的氛围。这种逼真的氛围一直延伸到其他三首节选曲中。整首音乐极为生动,真正充斥着危险的味道。不可避免的是录制的音色有些粗糙(不过就录音的年代看,它已然是相当出色的了),但这实际上正好符合了维尔乐谱的本色。我几乎认为,作为文献,这首曲子是这张集锦中最重要的一首。它是克伦佩勒离开德国开始其流亡生涯前所录制的最后一部作品,我唯一的遗憾就是克伦佩勒没能把整部组曲录制下来。 

扬纳切克也是克伦佩勒早期生涯中比较推崇的一位作曲家,在20世纪20年代,他指挥演奏了他的几部歌剧。正如艾伦·桑德斯在他的介绍册里指出的那样,克伦佩勒于1926年在德国首演了《小交响曲》,接下来于1927年又在美国首演了该曲目(在此期间他还在作曲家到场的情况下,在柏林首演了该作品)。这场演奏给人的最初印象不是很好,开场的号角节奏缓慢,比节拍器标识的慢了许多,听起来有点阴郁(第二碟,第9首),丝毫没有流露出欢快愉悦的感情。不过后来我开始意识到,克伦佩勒的《小交响曲》实际上揭示的是作品黑暗的一面。第二乐章的节奏比通常速度稍稍慢了一点,但这里尖利的重音弥补了不足。第三乐章基本上不错,但乐谱第11提示节处急板的速度(第11首,3'9'')不是足够快,效果不充分;而且出于某种原因克伦佩勒省略了对该乐段的反复。 

总的来说,最后的乐章表现得强劲有力。我猜想乐团的演奏家们一定非常不熟悉这部歌剧的音乐,音乐的表现有时流露出紧张的情绪(比如第13首2'5''处单簧管的声调)。不过,多数情况他们都能应付扬纳切克对其的非常要求。当开场的铜管号角再度吹响(第13首,3'5''),其节奏与我们开始时所听到的同样沉闷(尽管事实上乐谱给出了一个比开始72半音符稍微快一点的92半音符)。当克伦佩勒为了庄严乐章再次放慢速度时,第12指示小节处(第13首,5'1'')节奏转变相当笨拙,着实给演奏家们来了一个措手不及。不过我必须承认,节奏的缓慢的确给终曲乐章带来了一种庄严的效果。无论从哪方面来讲,这都不是首选的录音版本,但是它诠释的是这部绝妙之作令人感兴趣的,黑暗的一面,其中蕴含着许多可取之处,值得一听。 

可以料想到的是因为录音来源渠道的不同,这张套碟所收录作品的音质也大相径庭。不过总的来说音质还令人满意。艾伦·桑德斯通过本渠道所提供的介绍小册资料丰富、趣味盎然。然而令我有点吃惊的是,我发现了一、两处相互矛盾的地方。桑德斯先生说莫扎特作品的录音地点“可能”是在耶稣基督教堂。不过EMI公司对此似乎很肯定,而且希沃斯传记中的录音作品目录(第二卷,401页)似乎也支持这一说法,因为它清楚地指出这是第25号交响曲的录音地点。由此以来,“布拉格”的录音地点极有可能也是在该地。另一方面,我怀疑EMI公司把时间搞错了,他们把斯特劳斯和扬纳切克作品的录音时间写成了同一日期。桑德斯先生说斯特劳斯作品的录音时间是1954年10月25日,而扬纳切克的录音是在1956年。因为他引证了这两次音乐会完整的节目单,所以我猜想他一定做了预先的准备工作,他的说法应该是正确的。这些事看起来微不足道,甚至有点迂腐,但却显示了在编撰一个重要历史系列文献的过程中,编辑工作的马虎大意。 

这是一套所收曲目水平参差不齐的合集,我不认为它真的代表了克伦佩勒最光辉的一面。前面我已说过,该集锦包含了克伦佩勒许多重要的,颇具价值的保留曲目,这些曲目在他的指挥生涯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其商业价值却并不大。已经有些人对入围EMI公司“二十世纪伟大指挥家”中的一、二个指挥家表示吃惊,但克伦佩勒在那所神圣殿堂里的位置确实是当之无愧。他是上个世纪音乐界的重要人物。这套唱片的发行是对他的音乐遗产的有益补充。不管你是否欣赏他的指挥风格,奥托·克伦佩勒对其指挥演奏的音乐作品总有许多独到的见解,这套CD也是这样,它很值得我们细细研究。



专辑曲目:
cd1
莫扎特:《第38交响曲》 / 美占区广播交响乐团(1950年12月22/23日、柏林)
01. Mozart / Symphony No.38 - 1. Adagio - Andante
02. Mozart / Symphony No.38 - 2. Andante
03. Mozart / Symphony No.38 - 3. Presto
理查·斯特劳斯:《蒂尔的恶作剧》 / 科隆西德广播交响乐团(1956年2月27日、科隆)
04. Richard Strauss / Till Eulenspiegels lustige Streiche
斯特拉文斯基:《普钦涅拉》组曲 / 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1957年9月26日、慕尼黑)
05. Stravinsky / Pulcinella Suite - 1. Sinfonia - Overture - Allegro moderato
06. Stravinsky / Pulcinella Suite - 2. Serenata: Larghetto
07. Stravinsky / Pulcinella Suite - 3. a. Scherzino b. Allegro c. Andantino
08. Stravinsky / Pulcinella Suite - 4. Tarantella
09. Stravinsky / Pulcinella Suite - 5. Toccata: Allegro
10. Stravinsky / Pulcinella Suite - 6. Gavotta (con due variazioni) - Allegro moderato - Variazione I. Allegretto - Variazione II. Allegro piu tosto moderato
11. Stravinsky / Pulcinella Suite - 7. Vivo (Duetto)
12. Stravinsky / Pulcinella Suite - 8. a. Minuetto: Molto moderato
13. Stravinsky / Pulcinella Suite - 8. b. Finale: Allegro assai
科特·维尔: Kleine Dreigroschenmusik 节自《三个便士的歌剧》 / 柏林歌剧院管弦乐团(1931年、柏林)
14. Kurt Weill / Kleine Dreigroschenmusik - Das Moritat von Mackie Messer
15. Kurt Weill / Kleine Dreigroschenmusik - Die Ballade vom angenehmen Leben
16. Kurt Weill / Kleine Dreigroschenmusik - Tango-Ballade
17. Kurt Weill / Kleine Dreigroschenmusik - Kanonen-Song

cd2
莫扎特:《第25交响曲》 / 美占区广播交响乐团(1950年12月20日、柏林)
01. Mozart / Symphony No.25 - 1. Allegro con brio
02. Mozart / Symphony No.25 - 2. Andante
03. Mozart / Symphony No.25 - 3. Menuetto - Trio
04. Mozart / Symphony No.25 - 4. Allegro
贝多芬:《第二交响曲》 / 柏林广播交响乐团(1958年3月29日、柏林音乐学院)
05. Beethoven / Symphony No.2 - 1. Adagio molto - Allegro con brio
06. Beethoven / Symphony No.2 - 2. Scherzo: Allegro
07. Beethoven / Symphony No.2 - 3. Allegro
08. Beethoven / Symphony No.2 - 4. Allegro mlto
扬纳切克:《小交响曲》 / 科隆西德广播交响乐团(1956年2月27日、科隆)
09. Janacek / Sinfonietta - 1. Fanfares. Allegretto - Allegro - Maestoso
10. Janacek / Sinfonietta - 2. Andante - Allegrettoo - Maestoso
11. Janacek / Sinfonietta - 3. Moderato
12. Janacek / Sinfonietta - 4. Allegretto
13. Janacek / Sinfonietta - 5. Andante con moto - maestoso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黑胶集市】最具有勃拉姆斯气质的第一交响曲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奥托·克伦佩勒)
我为什么喜欢塞尔和克伦佩勒......
那个时代少数真正伟大指挥家中的最后一位,他也是抑郁症患者
德奥作品元老级指挥家奥托·克伦佩勒的贝多芬交响曲名版演释
【行板如歌】克伦佩勒1970年指挥新爱乐乐团演出贝多芬第六交响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