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抚玉阁藏砚分享赏析试墨记之二
端砚好还是歙砚好?或者四大名砚谁是第一?肇庆人一定说端砚,徽州人一定说歙砚:)这两种砚石都有铁杆粉丝,各种传奇故事。本贴就本着收藏娱乐的精神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收藏的歙砚及其下发的情况,最后一起探讨一下这个争论千古的有趣话题:)
之所以先说端后说歙,绝对没有端石第一,歙石第二的意思!之所以把歙砚放在后面说,实在是因为相对于端砚,歙砚的水更深, 池子更大。即使本贴是本着娱乐的精神,但是也绝对不想乱说乱言,避免给新入圈的朋友带错路,因此需要先好好整理一下思路再来和大家慢慢聊:)。
有个可能不那么恰当的感觉:端砚和歙砚比起来,就好像是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清纯女生,关系很简单:)而广义的歙砚,简直就是个社会经历无比复杂的妖艳美女,玩到最后不知道是你玩歙砚还是歙砚玩你:)
开篇先讲个笑话:某大学生物系考试,教授出了一道题,看鸟腿辨别鸟的名称。某同学考的很糟糕,去该教授办公室理论,语气相当不礼貌。教授怒,发问:你是哪个班的,叫什么?!此同学提起两条裤腿,露出两条腿回问教授:你看我的腿你说我是那个班的,叫什么啊!你说啊!你说啊!
-----看鸟腿识鸟,确实应该是可以的,看不出来只能怪上面那个同学不好好学习;可是看腿识人,确实有点差强人意,除非你和那个人非常非常熟悉,所谓“化成灰我也认得出”!看歙砚,少部分可以做到“看鸟腿识鸟”,因为关注的人多,有足够的信息;但是大多数都是“看腿识人”,因为歙砚的池子太大,水太深,很多东西确实都是新的,没人介绍过的,只能勉强“看腿识人”。
进入正题之前请容我再多说几句我对歙砚的两点认识(只是认识,不是知识!),这两点也是我个人玩歙砚的总体原则:
第一,明晰大产地:
相对于端砚的产区,虽然端砚也是坑口众多,但是坑口确是很集中的,肇庆一地足以。但是广义的歙砚却大大地不同,产域广大且产地众多,按照由核心到外围的顺序,有必要先和大家聊聊现代意义上的歙砚产区。
a.核心的核心(双核)是龙尾山中很小的一面(方圆不过百米),主要代表是几大最著名的老坑:金星,眉纹(上中下),罗纹,水舷,水蕨,紧足等。狭义的“老坑”龙尾只是说这方圆百米区域里产出的石头。
后面我会把此区域称为“a区域”,这个区域的坑口称为“双核老坑”。
核心的核心说完,感谢现在的科技进步,我用卫星地图接着给大家接着讲。
b. 核心产区,婺源龙尾山脉,左下方我标红圈的地,我也叫“两溪流域”,即武溪到济溪之间。这个区域除了a区域外坑口也非常多,主要集中于两个地方,一个是岭背诸坑,另外就是大畈诸坑。我认为这些坑口也都可以称为广义老坑,因为都是古时已经开采了,如溪头,紧足,碧里,济源等等。但凡产自此核心产区的砚石,也都可以叫龙尾石,即为广义上的“老坑”龙尾石。
c. 核心说完,之后是广义产区,在右上方我标黄圈的地方和左边用蓝色圈的地方,即为古歙州六县的其他五县。其中以歙县附近所产“龙头石”最出名也质量最佳,与骛源的“龙尾石”相呼应。除此以外,还有休宁、黟县、祁门等地也会产相似的砚石。这些地方产的石头就不能叫“龙尾石”了,但还是可以堂堂正正地叫自己为“歙砚”。
d. 广义说完,之后是新产区,首先是a产区下面的玉山(黑圈),然后是最左边画紫圈(星子)和银圈(修水)的地方:
在离古歙州相距更远的玉山县,九江星子,修水等地也开出质地非常近似的砚石料,但是按照古时歙州的定义,这些更远地方的砚台连“歙砚”也不应该叫了,更不能说自己和龙尾石沾边。
看完这些地图,大家感觉如何?够大吗?够乱吗?够挑战吗?:)
就对“歙砚”这个名称概念来说, 以我个人对新旧产区砚石的理解(后面会详细介绍新砚料),其实也没有必要划分的这么严格。这里借鉴一个“和田白玉”的感念。狭义的和田白玉必须指新疆和田地区喀啦玉龙河沿岸所产的白玉,不论山坑还是籽料这里产的白玉质地最好,也最为玉石收藏家所喜爱。玩玉的朋友也知道,相应的新疆和田白玉价格也是奇高无比。那么新近,在青海省也发现了质地近似的白玉料子,称为青海料。同时又有阿富汗,俄罗斯,甚至韩国等地也有近似的白玉料子开发出来。你现在把这些青海料,阿富汗料,俄罗斯料拿到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证书中最后一定标注“和田白玉,主要成份为透闪石”。因此,现在“和田”白玉已经不是一种产地的名称,而是一类白玉的总称,拿一块青海料叫“青海和田白玉”,玉石圈里是认可的。我深感“歙砚”也适用此理,d区域所产的新坑砚台从质地和品相上与古歙州众砚石虽有所差异,但是总体而言也是非常相似的,并且绝大多数都是黄山歙县当地师傅制作,如果表明坑口叫做**坑歙砚,也不为过。
但是!我个人也认为,虽然“歙砚”这个概念可以大而化之,“龙尾石”却不能乱说。因为龙尾石的指向性极强,必须a,b产区中的石材才能叫做龙尾石,否则就是谬误。
第二,只有a产区的石头,才需要也必须需要仔细辨别坑口(因为最贵,最容易混淆):
所有产区中,属a产区的双核老坑石最珍贵,也最有传奇色彩!但是常常,龙尾山各个坑口会发生“众坑产同品”或者“一坑出万品”这种情况,这对不熟悉龙尾石的人简直就是灾难,单独用石品去辨别龙尾石的坑口是非常不靠谱的。所以我先要花较大的篇幅说一些废话,好好聊聊如何辨别双核老坑石头。下面的论断可能比较长,因为龙尾石的谜团传说实在太多了,要想说清楚一个问题,往往要牵扯到先要说清楚其他很多问题,所谓问题外面套问题,谜团之外还有谜团!因此下面的废话比较长,如果有对我比较信任的同学又不想多看字的,可以跳过之下的废话,直接去看我的各个石头的试墨图。不太相信我的,那请耐心看看如下的解释说明,你就会明白下面我用来试墨的各个石头出自什么坑口矿段,我都是做了比较深入分析的,不是随便拿来一块就不负责任的和大家说:“看,这就是某某坑的东西,这个坑的东西下发是这样这样的。”如果直接试墨,可能有些人未必会信,未必同意我试墨的石头就能代表这个坑口。好了,请大家都拿好花生瓜子,沏好茶,一起往下看吧:
-------------------------------------------------------------------------------------------------------------------------------------------------------------------------------------------
a产区双核老坑的传奇历史和辨别理论方法
第一部分,关于芙蓉溪籽实的来历以及眉子坑的叫法
有必要要从很远很远很远以前,人们何时开始用龙尾山石制砚台开始说起,进而推断出籽石来历的时间段。知道了籽石的起源时间,可以说明很多问题。
第一种起源说是基于文献。现在引用最多的典故应该是北宋唐积《歙州砚谱》,歙砚起源于唐代开元年间,也就是唐玄宗早期,盛唐末中唐初。“猎人叶氏逐兽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之归,刊出成砚,温润大过端溪。”有人据此推论,其实“在猎人叶氏捡石头“之前的更早时期龙尾山就应该有开采砚石的历史了,因为龙尾山砚石绝对不生长在山的表层,都是“如根在土中”要从深入地表的麻石层里掘出来的!因此“猎人叶氏”当时捡的应该是龙尾山矿坑口的遗石。那么也能证明,用龙尾山石制作砚台不晚于唐开元年间(盛唐末中唐初)。
另外一种起源说是基于实物考古。有专家从出土的汉代古砚台中辨别石质,得出歙砚起源于西汉。
哪种说法对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又需要了解一下墨的演化发展历史和中国书画的发展史,因为归根揭底砚台是为了墨服务的,更是服务于最终的书画创作的!使用的墨是什么情况,人们对于研出的墨汁品质有什么要求,砚台就需要变化去满足这些要求。在魏晋之前的汉代,那个时候人们是用墨丸的。所有砚台都要陪个配件——研子!砚:说文解字解释为光滑的石头。研,就是用来在砚石上将墨丸研磨为墨粉的杵或者石块,然后再调水使用,类似于今天的矿料绘画。所以,汉代的砚台用石非常的不需要讲究,只要是光滑坚固的石材都可以用,根本没有必要跑到当时非常偏僻的龙尾山去挖石头。开采龙尾石就是在今天也是非常费力的一件工作,更不用说在汉代了。这种情况一直到曹魏后期,人们开始在制墨的时候使用胶,墨逐渐演变为类似于今天的“墨铤”,砚台的配件—— 研子 ——才开始逐渐退出历史。人们写字制墨也才慢慢开始只需一片砚板就够了,基本类似于今天!这种研墨方法在晋朝才固定下来。并且晋朝是书法盛世,热衷于书法的晋人开始注意砚台,但是注意的方向不是砚台材质的细腻程度,因为书法确实对于墨汁的细腻程度不是很在意,而是注意砚台材质的多样性!据文献和实物考证,晋朝人拿什么都用来做砚台:金银铜铁等金属,木材,陶器,甚至蚌壳等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当然也有石材。不得不说晋朝的砚台以陶砚为主,原因很简单,成本低容易制作且下墨也不错,陶砚是后来澄泥砚的前身。经过晋人对于各种砚材的不断尝试比较,也因为东晋开始绘画艺术逐渐兴起,石头逐渐战胜其他各个材质的砚台开始被人普遍使用。到了唐代,石头基本成为砚台最常使用的材料,而陶砚也进化为此类砚台的终极版本—— 澄泥砚。不过在初唐,人们还没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评价各种石材砚台的优劣,所以各种石材砚台充斥着唐朝初期。这个时间应该不长,随着端石和歙石的开始使用,这两种石材很快就以绝对压倒性的力量排斥了其他各种材料的砚台。特别是随着盛唐中期水墨山水画的初步成熟,北派山水始祖吴道子和南派山水画的师祖王维的出现,开始对墨汁的细腻程度有了要求。这就更加客观的要求砚台的材质必须要“下发”兼顾!
那么现在应该可以推断出,歙砚可能源于晋朝,这是由墨块的演变决定的。晋人大量尝试不同的砚材有可能初步尝试了歙砚(特别是东晋,其中心南京距离龙尾山相对很近),到了唐朝早期的时候,歙砚应该至少是唐人普遍使用的砚石之一了。而到了盛唐中期,端歙已经平行统治于天下了,以至于中唐的柳公权历史性的评价了“四大名砚”(虽然很多人对刘老先生的评价颇有微词),说明那个时候唐人开始讲究砚台的“品质”,也就是”下发“性了,而不像晋人那样什么材料都可以拿来做砚台。到此我们做个初步的总结,芙蓉溪籽石不会早于盛唐,因为盛唐前唐人还处于什么石种都用的阶段,各种的石材砚石应该充斥着这个时期唐人的案头。探讨哪个石种下发好、某个石种的哪个坑口最好,至少是盛唐中期之后人们才有足够的时间和经验去总结各个石种间的优劣、各石种不同坑口间的优劣,才能有足够的信息去做挑选砚石这个工作。这是砚台演变的发展史决定的,也和书画艺术发展史息息相关。这就限定了芙蓉溪籽实的上限,盛唐早期!那个时期之前人们没有理由去扔,因为什么石头都在试用阶段,没有系统性理论性的分出高下!
在盛唐后期,通过一段时间广泛的试用各种石材,唐人确定了龙尾山石(和端砚)的统治地位。之后,开始了歙砚各个石种间的比较,这个时期(中唐)唐人究竟如何选择歙石材料呢?答案就只有一个—— 极其严苛!晋人做砚台只求实用,下墨快就好别无他求,因此什么材料都用。初唐唐人做砚台,各种石材,下墨就好只求实用。中唐唐人做砚台,也求实用,但是,却只要品质最好最纯粹的部分!拿端石的开采旁证一下:唐人用端,先在老坑旁边的皇岩开采,后来发现了老坑(下岩),马上放弃皇岩只采下岩!龙尾山也应该一样,在初唐阶段应该有段不断尝试新砚坑的时期,可能就是”猎人叶氏“捡石头之前的那个时期。但是一旦发现了目前的a产区,所有其他矿坑肯定就被放弃,只采石质最佳的a产区。而且就算是a产区的石头也绝对不是什么都要,唐人重功用,把不利于下发的眉纹金星全部视为石病,统统切掉丢弃。这个做法是有实物考古依据的,目前能够认定为唐代中晚期的歙砚,要么是纯而无星无纹的底板材料,要么就是把带有细微眉纹的部分作为砚台的反面!这一做法一直持续到北宋初期,直到人们对于歙砚石品的看法有了180度大转变,从要丢弃的石病变为可以欣赏的石品。宋人做砚台,求实用,但更求欣赏石品了。在苏黄米蔡的时代,这些文人都已经把眉纹和金星的石品视为珍宝,并且为其著书立说,现在大部分关于砚台的文献都是宋人写的(这也是后面的问题-_-!)。
知道唐人和宋人的不同选砚材标准非常重要:第一,解释了芙蓉溪水里为什么可以捡出今人认为品质非常好的眉纹或者金星石;第二,也确认了芙蓉溪水里籽石的时间下限:北宋以前。有人说北宋以后也会有人往芙蓉溪水里扔石头啊!有可能,但只可能扔粗石,没有用的石头。非常细腻的龙尾砚材,北宋人以后的人是绝对不会仍的!那个时代开采龙尾山是多么不容易啊,出来的龙尾石是多珍贵,看看各种文献就知道了。试想,宋人欣赏龙尾石的态度和今天的人完全一样(应该说今天的人欣赏和宋人完全一样-_-!),你会把好好的眉子坑石或者金星石千辛万苦的挖出来,然后再丢掉吗?这种事情只有唐朝人干得出来!所以,通过砚台你也应该相信,唐朝人喜欢胖姑娘!和宋人或者今天人的喜好完全不一样!:)第三,也从芙蓉溪籽石的石品反证说明:唐人开采的绝对不只眉子下坑和罗纹坑,应该是整个a区域都有开采!因为芙蓉溪里出来的籽石什么坑口的都有。
说了这么多这么多,就是要说明两件事情:1,籽石确实应该绝大多数都是唐人扔的。没有唐之前的人扔,因为前人不用这么细的石头,不需要来费这个劲,也不知道这里有这么好的石头!!也没有北宋以后的人扔,因为后人都是来采石赚钱的,没有来采石发疯扔钱的!当然了除非是不能作砚的粗石,但是这些扔了的粗石今天也没人要。2.用"唐坑"“宋坑”说一个坑口确实是不准确的,芙蓉溪里籽实说明确实唐人当时把a区域翻了个遍,只不过后来宋人再接着翻,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去接着翻-_-!.因此后面我不会用”唐坑“或者”宋坑“的称呼,而会用基于现实的相对位置称为上中下坑。
第二部分,如何区分a区域各个老坑石的产出位置(注意,是位置,和坑口相关但不完全基于坑口!)
通过对于a产区大量砚石的观察(虽然我手里没有那么多,但是我确实看了很多很多:)),也特别感谢两位当地专家大师:玉铭砚斋大师的帖子,里面介绍了大量各坑口中出来的石品信息;当年明月大师,帖子里基本点出了我下面要讲的辨别a产区石头位置的理论—— 矿脉论。只不过当年明月大师没有点破最后一层窗户纸,没有系统的说清楚矿脉的发展变化分布情况,以及我外加的一点推论 ——矿脉相撞相交理论。
通过对能够准确认定为a产区石头的大量实物观察(都是砚山村当地实地开发者认证过的),大家不难发现,其实a产区就产两种石头:眉纹石和金星金晕石!(别急着站起来,别急着嚷:还有罗纹呢,还有水波纹呢,还有好几种品再一起的纹呢!)下面我先直接把我的理论说清楚,之后一切就明晰了。
首先说说容易混淆的概念:
1.坑口:古人也好今人也好,坑口是从地表打入地下矿脉的位置,仅仅是一个位置点。下图我用小黑三角标注的地方。
2.矿脉段:下图我用虚线划分出的段落。坑口位置和矿脉段有一点关系,但是不完全相关,特别是眉子“坑口”和眉子“矿脉段”之间的关系:比如从眉子上坑往下挖可以挖到眉子矿脉上段的矿石,往上挖可以挖到眉子矿脉顶段矿石。眉子中坑,往上可以挖到眉子矿脉上段的矿石,往下可以挖到眉子矿脉中端的矿石;而眉子下坑,往上可以挖到眉子矿脉中段矿石,往下可以挖到眉子矿脉核心矿石!有点像绕口令,但千万别绕乱啊:)
并且据此推论,只要坑道挖的够深够远,理论上眉子中坑往下狠狠的挖,是可以挖到眉子矿脉的核心矿石的。这就是我说的“坑口位置和矿脉段其实不完全相关”。
3.特别要说明一下,图中所画矿脉有粗有细的变化,“粗”的部位不是代表矿石产量多,而是代表矿石的质地细且纯度高(干净);同样细的部分不是代表矿石产量少,而是说矿石质地开始粗并且纯度下降(不干净)。这一点请一定明确:)
4.今天人们约定俗称的叫法:唐坑宋坑,唐眉宋眉,请暂时忘记,不然很容易一会儿发生思维混乱。
a产区主要有两条矿脉:眉子矿脉和金星矿脉!用矿脉底质的纯净度来区分推断,眉子矿脉的核心位于眉子矿脉中段和水舷段之间(眉子下坑和水舷坑之间),向四周扩散;金星矿脉的核心位于眉子矿脉核心右侧,大体水平位置相同,处于紧足坑附近,向四周扩散。
从眉子矿脉开始说起,因为此条矿脉历来最受人们重视,开发的最为全面,也确实可以产出整个龙尾山脉甚至是整个歙砚界里最好的砚石。要说这个矿脉还是很复杂,必须先说清楚两点:
1.眉形和坑口的关联性:目前主流鉴别眉子石头坑口的方法主要是看眉型:
眉子上坑之上,大概到山顶了。此处出石多有鱼子和枣心眉石品。此坑石多有鳝鱼黄之色,有鱼子点,“鸭蛋”(金圈),线眉,枣心眉等石品。
上坑:眉纹是长的线型眉,称为“浮幼眉”,眉纹比较小、散、幼细,色黑紫,折光弱,边缘矿脉的眉纹飘散。
中坑:眉纹比较粗阔,长眉纹之间相互交错,有的眉角不尖不收,向外发散,化成罗纹。近下坑处,眉型细弯,眉角略有散出。(有人称此坑为宋坑,前面已经解释过不妥)
下坑:多为细短而聚的弧线型眉纹,眉角多凝聚微微上扬翘角,乌黑亮泽,眉纹长度不超过1寸(宋文献记载“眉子如甲痕或如蚕大”)。(有人称此坑为唐坑,前面已经解释过不妥)
这个方法有两点不足:
a). 眉型会在开石头的过程中变化,比如我玩籽石的时候和多位婺源当地师傅都有如下的对话:
我:老板,帮忙把两面打平吧:)
老板:啊,要打平啊。。。那眉纹可能会变形或消失哦。。。
我:老板,这块东西看着有眉纹的一面已经打平了吧?
老板: 其它地方都是平的,但是有眉纹的地方稍微凸起。
我:为什么不一起打平啊,这样才好做砚阿?
老板:看到眉纹就不往下打了,怕眉纹变形消失,这样石头就不值钱了。
不知道各位玩眉子籽石的是不是都会碰到以上的情况!证明的道理很简单,眉线如端眼,在石层里面长短宽窄形状是会变化的!有可能你现在看着是一条长眉,打一点下去就变短了;有可能现在表面是一条宽眉,挖一下就会变窄;反之亦然。大家有用眉子籽石作砚台发现眉纹变形的案例吗?
b). 前面说过,只要一个坑口里的矿道向上或向下挖的够深,理论上什么眉型都可以挖出来!
首先一定要承认,前人总结的眉纹形态变化规律确实有一定道理,但不宜和“坑口”相关联,而是和固定的矿段相关联。各个矿段的眉纹形态有“典型形态”,但是除了各种典型形态,各个矿段确实也出产很多“其他形态”的眉纹,并且很多不同的矿段(特别是矿脉两头的末端)有时候会产生相似的眉形。再就是,b产区也大有其他坑口产眉纹,如果只用眉纹形态去判断,非常可能辨别错误。那么如果单独用眉形判断不可靠,还有什么办法吗?有,而且我认为确实比用眉纹判断的更准—— 那就是用“底质”:地板的粗细纯净程度!眉纹形态可以做很好的辅助判断依据。
请大家自己观看我上图的每一处细节:
蓝色线内是(已探明)眉子矿脉,银色圈表示该矿脉核心;
褐色线内是(已探明)金星矿脉,黄色圈表示该矿脉核心;
每条矿脉的粗细不是表示矿石的多少,而是代表该处矿石底质的纯净度:越粗表示底质越纯净,越是纯纯的“底板”;越细则反之,石头底质越不纯且纹路越乱。
每条矿脉我画了一条中心线,这条中心线解释为什么同一矿段可以产出其他非典型性眉形或石品。眉形产生变异,除了人为的削挖而变形这一外在原因,更和所在矿石距离这条中心线横向距离远近有关。现在认为标准眉形都是靠近中心线产生的,而非标准眉形是横向远离中心线产生的—— 既是现在有人说的“坑壁石”。
小黑三角是目前a产区各个坑口的位置,相对位置很重要。
浅银色色条表示石英层
2. 折光性是怎么产生的:
一般认为,眉子坑(等很多其它坑口)产石最迷人的特点之一就是有“折光”,阳光下反映出迷人的银白色绸缎光芒。仔细研究了那些有很好折光率的石头,首先要说,有好折光率的不一定只是眉纹坑,其他地区的石头也有折光好的,比如岭背的很多坑口。第二,产生折光率有三个因素:底质的细腻程度,绢云母的含量高低,以及是否富含石英质。三个因素里哪个最重要?真的不是前两个,而是第三个——有丰富的石英质地。整个眉子矿脉,就属两个矿段有折光极好的砚石产生:一个是中段和上段之间,另外一个是水蕨坑的部分眉纹。为什么?请参与发掘过这两个矿脉的当地专家佐证一下,这两个地层面中都含有大量的石英,有的石头就是在石英层里生长的!所以,如果石头仅仅是底质细腻、绢云母含量高,其折光现象不会非常的明显,只是会有一种很内敛很深邃的美感。只有大量含有石英质,石头才会有强烈的折光,并且有“玉化”现象。
搞清楚了眉形和折光率的问题,下面说起来才能更条理清晰,终于可以一个矿段一个矿段的来说了:
A。眉子矿脉的核心位于现在的眉子下坑以下和水舷坑之间,因此这里可以挖出所有a产区、甚至是所有龙尾山、所有大歙砚产区最好的石质。这里产的石头最大的特点就是底质极其纯净,纯净到几乎没有一根杂纹如罗纹波浪之类!这里既是唐人最终孜孜以求,严苛求料的地方所在!
核心处于眉子矿脉中段的,中线部位纯净底子上会有非常细小的眉纹,这就是大家津津乐道的“卧蚕”;但是离中线部位往两侧偏远的地方,眉形也会变化,粗细大小。因此看是不是核心矿脉的料子必须首看底质的纯净度,底板丝毫没有杂纹的料子,不论上面眉形如何,肯定是核心料子!此核心区料子遮光较好,仅次于其之上的核心之外的眉子中段部分和上段交接的部分,因为石英层在那里。
核心在水舷矿段的,眉纹近一步变小,产生另外一个传奇眉形“甲痕”,甚至直到完全消失,变为纯净的“底板”。此处的石头细腻程度是举世第一,绢云母颗粒极细,但是折光现象而却是一般般,因为这里距离上下两处石英层都比较远了。虽然没有强折光,但是这种“底板”料子非常有内敛深邃的清澈感,有些古人形容的“暮色”“秋水”,个人认为就是这里的石头。
B。眉子矿脉核心之外往上的中段矿脉,这里应该有条石英矿层。因此这个位置矿段出来的石头折光最强,加之石头底质相对还是比较纯净的,唯一和核心不同的是眉纹边角或者周围开始有扩散线。但是整体较纯净的底板加上高度的折光率,使得这个矿段的石头强光下有“辉煌”的感觉。现在很多人反而以这个矿段的石头为最佳!但是和核心矿石比起来,其实“辉煌段”的底子开始稍粗了,绢云母颗粒稍微变大。这个矿段典型的眉纹是长眉或者阔眉,四周有扩散线。距离中心线往两侧眉纹可以产生变异。
C。眉子上段矿脉。这个矿脉靠下的部分因为临近石英层,折光有些还算不错。但是上半部分底质开始变黑,折光比较淡了。这个矿段的石头不管折不折光,底质会有比较密的纹路,似罗纹或者水纹,细腻程度也会较中段矿石更粗一点。典型眉形就是长的线型眉,称为“浮幼眉”。
特别要说一下眉子中上段矿脉还在向左边延伸,在距离这里100多米外的樟树背可以开出质地非常近似眉子的“天横”眉纹石,质地和眉子中上段矿脉非常相似。
D。再往上到了眉子矿脉顶段,这里矿脉的力量已经很弱了,出现了很多奇怪的石品,如鱼子,“鸭蛋”(金圈),线眉,枣心眉等石品。和之下的矿段相比,石质属于此区域中最粗的品类了。
E。再从眉子核心往右边说。眉子矿脉核心的右侧和金星矿脉核心的左侧发生了剧烈的撞击,这个剧烈的撞击产生了“罗纹坑”的众罗纹品石头。那些细密均匀的罗纹黑色部分就是眉纹矿脉被撞散的结果,而白色部分是富含绢云母的金星矿脉也被均匀的撞散所产生,形成了各种罗纹态。(不相信?下面试墨的时候给你看证据:))
F。再从核心往下说。眉子矿脉核心之下之外的水舷段矿脉和金星矿脉再这里延伸、部分相交、部分相撞。因此,同下面水蕨段矿脉,这里出来的石头成分最复杂,品类最多样,是龙尾山一坑出万品的典型代表。了解了水舷坑,你也就比较全面的了解了龙尾山:
首先眉子矿脉和金星矿脉的核心直接延伸下来的部分,虽然两矿脉力量有所减轻,但还是接近核心的部分,特征就是底子还是比较干净的,石质非常细腻。即使是纹路比较多的时候,也是底子是底子,纹路是纹路,分的很清楚。这是水舷区别于水蕨的最大特征!
眉子矿脉和金星矿脉如果“相交”,会产生水波纹,如果是眉子矿脉力量大一点就是水波眉纹,如果是金星矿脉力量大一点会有水波金星金晕。
眉子矿脉和金星矿脉如果“相撞”,会产生罗纹底子。如果眉子矿脉力量大一点会产生比较纯的水舷细罗纹,如果金星矿脉力量大一点会产生罗纹金星金晕。
G。再往下,到了水蕨段。这里离眉子矿脉和金星矿脉的核心都比较远了,因此水蕨的石头特点就是底子稍粗且纹路较乱。水蕨石头上面的纹路常常纵横交错,往往是纹路底下似乎还有纹路。这里似乎还是眉子矿脉的力量大一些,可以出眉纹很宽的眉纹石,但纹路很乱。不过水蕨段有一处石英层,这里的石头有些折光很好。所以现在市场上有一些粗眉纹折光但很好但是底子纹路很乱的石头,在当眉子中段的石头卖。所以,如何区别折光好的水蕨眉纹和中上段矿脉出来的眉纹非常重要。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看底子!中上段的石头离核心不远,底子很细,虽有散线,但是底子是底子线是线,很清楚也很均匀。而水蕨相比,差就差在底子上,离核心比较远,质地粗了点,大体和眉子上段相当。但是眉子上段虽然线多,排列却很整齐,而且没有粗眉粗线,不会杂乱交错,也不会有强折光:)
除了粗眉纹石,水蕨和水舷很像,出水波眉纹,水波金星金晕,也少有纯金星金晕的。但不管如何,差就差在底子稍粗线较乱上,没有水舷的底子纯净。
H。终于说完了眉子矿脉,开始说金星矿脉。金星矿脉的核心和眉子矿脉基本处于同一平行线上,位于现在认知的紧足坑周边。该矿脉最大的特点就是富含绢云母和金属化合物,因此产生大量的富含绢云母的金星金晕石。金星矿脉的核心左侧和眉子矿脉的核心右侧剧烈相撞,产生了罗纹坑诸石,前面已经说过。
那么相撞部分之外的金星矿脉核心,以紧足坑产石为代表:巨大的金星 ——龙眼金星;加上璀璨的大片的金晕。这些星晕物质以及大量的绢云母力量非常强大,强大到明显的影响了其底板的成分和颜色(请记住我这个论断)!不过说到紧足坑,个人真为该坑感到憋屈。。。这么好的坑口,千百年来竟然如此默默无闻。。。大概是因为,第一,这个坑的石头星晕品太重,以至于切不出纯净的底板,唐人就是不喜欢,没有重视。到了宋代,宋人却更欣赏其上的金星坑和下面的水舷所产的“小星薄晕”的石头。直到元朝才似乎被人重视了很短的一点时间,然后就又默默无闻了。第二,也是因为紧足坑位置开的不是很好,为何?资料上都记载“位于罗文坑下80米”。上面都说了罗纹坑是两矿脉相撞的位置,因此紧足坑坑口一定不在金星矿脉核心的中线部位,而是在边缘位置,直接产出的石头品相奇怪!这个不讨好的位置决定了临近坑口处挖出的石头临眉子矿脉很近,以至于很多石头上带有眉子矿脉的痕迹:有的上面带有散眉纹,有的干脆就产生了“灵光眉”。灵光眉料子一定就是产在罗纹坑边缘的地方!是两条矿脉核心相交而不是剧烈相撞的产物。只有该坑努力往右边挖,才能产出比较纯的龙眼金晕。请当地专家证实我如上的推论:)(所以,为什么不在现在的坑口右边再挖一个坑,必产好石!)
特别要强调说的是金星矿脉的底质。眉子矿脉最好的核心底质是所有歙砚里最细腻的,现代人叫做“青琅轩”(哎。。。真不想现在提这三个字,提出来又是一大堆问题,但是先给出这三个字的“现代定义”)。而金星矿脉核心底质虽然比“青琅轩”略微的差了一点点细腻,但是绢云母含量却高出一个层次,其纯底板叫——“黑龙尾”。别急别急,先别拿着你手上紧足坑的石头指给我看,质问我说:那里黑哪里黑,明明是发金发绿甚至稍微发灰色。之所以金星矿脉核心的石头不黑,就是因为核心的星晕物质太盛,夹杂到底质之中,因此原本应该是黑龙尾的底质在矿脉的中心反而是“发金发绿甚至稍微发灰色”。这么说可能会有很多人不信服,但没办法,我的推测结果就是这样。
I。这个矿脉往下,进入水舷层和水蕨层,和眉子矿脉相交相撞。核心之下的水舷层,星开始变小晕开始变薄,但是星晕的力量消退反而让黑龙尾底质得以更好的体现,这里出来的黑龙尾金星金晕,底色很纯净,但是受到眉子矿脉的干扰,会稍带罗纹底子。如果和眉子矿脉相交相撞,所出现的情形F部分已经说明了。再往下到了水蕨层,变化基本和水舷层相同,就是底子更粗,有时甚至出现鸡毛孔,黑龙尾底子黑的又开始不纯了,黑色有深浅变化。
J。顺着金星矿脉的核心往上,就是著名的金星坑。据说金星坑往下挖的很深,都挖到了水面(水舷层)。目前所知的金星坑产的石品有:金星、金晕、金花、银花和少量玉带、彩带。非常好理解了:
矿脉处于金星坑坑口位置,星小晕薄,因此底下黑龙尾底质可以更好的表现出来。并且这里基本没有受到眉子矿脉的干扰,因此底子不会有罗纹或者水波纹底子。金星坑之所以名声大过矿脉核心的紧足坑,就是因为再这里可以切割出较为纯净的黑龙尾底板。但是,这里稍微远离矿脉核心,底质的细腻程度一般,甚至稍微有软脆感。
往下再挖,接近金星矿脉核心,星开始变大,变为“金花、银花”。这样的东西古人挖出来是不要的,都放到旁边的柴林里了,就是现在的柴林石。
再往下挖接近水舷矿脉,处于矿脉核心周围的石头底质非常的细腻了,但受到眉子矿脉的扰动,出现“玉带、彩带”这些纹路。
K。这条金星矿脉再往上走,力量已经很弱了,底子上除了星晕开始出现一些纹理,直到又和眉子矿脉的一条支脉被粗石层所阻,在粗石层相撞。但是两条矿脉在这里都很微弱,所以出来的石品不是罗纹也不是水波纹,而是奇怪的“龟甲纹”!白眉龟甲层,整体偏金星矿脉一点,金星金晕物质流入眉子脉形成的裂隙里,得以成为不同的龟甲纹路。
L。还没有完, 虽然已经是矿脉之末, 但是两只矿脉在山顶仍然又相交相撞。在山顶会挖出纹理非常接近水舷坑的水波纹, 罗纹等石品。这些石头咋一看,非常有可能当做水舷坑。仔细分辨才可以看出,纹理中常带有“乌钉”品,这个是在水舷坑没有的。等拿到手后上手一摸,粗细立见,山顶的石头发干,远远没有水舷甚至是水蕨的细腻感觉。
以上,所有a区域出现的石品及其石质都给大家讲清楚了。我个人认为矿脉理论非常可靠,可以解释这个区域的所有石品,甚至可以推断出携带这些石品石头的石质。这其中可能眉子矿段情况比较复杂,并且上面的长篇废话让大家对:矿脉段-坑口位置-底质特征-折光率-典型眉形,这些的相互关系有些困扰。做为总结,我归纳的了一个表,这样就更加一目了然了:
眉子矿脉段临近坑口底质特征(矿段决定性判断依据)折光情况矿脉中心线处典型性眉纹
顶段眉子上坑,山顶坑口粗,带有鱼肚底子,鱼子等无枣心眉,细线眉
上段眉子上坑, 眉子中坑稍粗,黑线较多但排列整齐一般浮幼眉,阔散眉
中段眉子中坑, 眉子下坑细,有少量线, 但整体很干净极强长聚眉, 弯聚眉
核心(中段)眉子下坑很细, 极其干净, 几乎无线,较强卧蚕
核心(水舷)水舷坑极细,干净,微微有纹弱甲痕
(下段) 水舷段水舷坑细, 多纹路, 但是纹路清楚整齐一般水波罗纹/眉纹
(底段) 水蕨段水蕨坑稍粗,纹多而乱, 纹下有纹,部分石头较强各种乱纹,可粗可细,不聚
终于,开篇废话说完,大家都认同我的理论吗?下面进入试墨正题
-------------------------------------------------------------------------------------------------------------------------------------------------------------------------------------------
言归正传,歙砚篇:
还是相同的试验材料和方法: 两小匙水, 相同力度100转
墨:上海曹素功18元一两千秋光松烟
纸:书法用60元四尺一刀四川竹纸(毛边纸),画用80元四尺一刀净皮宣纸
本次展示歙砚的顺序是按照前面提到的区域a-b-c-d,来给大家看看各个区域的歙砚在实用中的下发表现。如有朋友对于我所标坑口还有疑问,请大胆阐述理由,供其他朋友参考,只是恕本人不做任何有关坑口问题的回复了:)
评价一块歙砚的好坏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1。绢云母颗粒大小及分布疏密;2。底质的粗细及干润程度。以下每块石头我都会发一张测光图,让大家查看绢云母情况。
a. 核心中的核心区(按照前文讲述顺序)
a1. 眉子矿脉核心,水舷段,“甲痕”,纯净底板料,花瓣砚,芙蓉溪籽石(14.5x8x1.5cm):
这块石头应该就是唐人所苛求的料子! 宋人已经基本挖不出这样的石头了, 而改挖旁边的紧足和上面的中眉和金星。不信?请仔细看一下这块石头的背面,虽然不明显,确都是“甲痕”小眉纹的痕迹。这块石头来自于籽石,当时第一眼发现的时候真是很激动,不敢相信现在还能碰到这样的料子。但是由于金皮,不能100%肯定,为了看清此块石头的全部真容,于是一狠心把金皮全部剥掉了。
真得感谢唐人选砚的严苛,把一些稍有瑕疵的料子仍进了芙蓉溪水中(这块料子就是正中间有条过底的石线,但丝毫不影响使用),这样今天,我们还能在芙蓉溪里捡出这样的遗石,感受歙砚的最高品质!这种质地,就是在整个歙砚大产区来说,也是太特殊太特殊了。似乎从来没能在其它地方再发现有如此细腻程度的底质料子。因此,这种料子已经成为了传说!各位如果手中有,请一定珍惜,确实是再也挖不出来了。
这块石头的质地极细,在整个歙砚界无人能敌。因此之后判断其他石头质地的粗细,都和这块石头做对比。但也不得不说,和旁边金星矿脉比起来,眉子矿脉的绢云母含量稍低。
1。绢云母颗粒小2.5分; 分布密2.3分;2。底质非常细2.5分;非常润2.5分:总分9.8分!
是不是前面很多朋友已经等待(忍耐)很久了:)?现在借这块石头,我来说一下“青琅轩”这一概念。首先要说明白:古人没有人用这三个字形容过歙砚,没有!没有!没有!(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个概念就是一帮现代玩砚的人自发自创的。问过很多婺源当地的老师傅,没有几个知道“青琅轩” 这个概念究竟指的什么。古文里也就是说蓝山玉里品质最好的玉石。古文里最接近这个概念描述的是宋.高似孙《砚笺》中的:“翰林叶道卿砚,色淡青,如秋雨新霁,远望暮天。表里莹洁,无纹理。石之美者得於歙,今不复有。” 如果用古人形容的这么抽象的意思去找,绝对找不到实物,因为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但是,目前,现在,在一小部分玩眉纹的圈子里初步达成了约定俗成的共识:这三个字用来专指眉子矿脉核心区域和部分中段矿脉所产的纯净的底质。我个人对这三个字既不赞同也不反对,因为每个人都有用自己的语言去形容自己所喜爱砚台的权利。但是,我很赞同这个约定俗成的指向性概念,为什么,因为简单明确。如果每次要说这样质地的石头,我都要说一遍“眉子矿脉核心区域和部分中段矿脉所产的纯净的底质” ,不麻烦吗。。。?-_-!。不如简简单单的只说“青琅轩”三个子。。。不是为了同意这就是古人所指之石(因为古人没有用过这三个字形容歙砚,说第四次!),而是为了同意这一简单的指向性概念。以下同!
a2. 眉子矿脉核心,中段,“卧蚕”,对眉,葫芦砚,籽石(13x9x2cm)
青琅轩底子。底子非常干净,标准的矿脉中心线处产石:)。这里的石头是目前所有歙石,广义的侠义的,最贵的石种!贵到什么程度呢?直追端砚冻品老坑!
1。绢云母颗粒小2.5分; 分布密2.3分;2。底质非常细2.4分;非常润2.5分:总分9.7分!
a3. 眉子矿脉中段,长眉,坑壁石,砚板(11x11x1.6cm)
青琅轩底子。可以看出底子上线稍微增多,局部出现了“小雁湖”:)但是底子是底子线是线,依然非常纯净清晰。此块石头应该横向偏离矿脉中心线,即为所谓的“坑壁石”,因此纹路不是此段矿脉的“典型性眉纹”,“碎眉纹”就是最好证明。(碎眉纹其实是裂隙,我用胶封了一下)但是前面说过,“坑壁石”只是解释眉纹形状的非典型性,石头底质的细腻程度和折光与此段“典型眉纹的石头”是一样的。:)
折光所有石头里面最强,眉纹都有厉害的折光,光线都被反射出去了,因此照片照出来的都不黑,而是银色。中端矿脉的眉子是整条矿脉里折光性最好的部分,阳光下就如丝绸一般的光泽,有小眉纹的地方如同丝绸不平整的地方,视觉效果十分神奇:)就是底质里面石英含量太高,比核心部分的石头虽多了一份光泽,但也更多了一分脆性,用指甲轻轻一敲,叮当响:)
1。绢云母颗粒小2.5分; 分布密2.3分;2。底质很细2.4分;很润2.4分:总分9.6分!
也借着这块石头多说几句,讨论一个话题:眉子矿脉核心石头之所以这么少,最大原因就是被唐人浪费性的大规模发掘,耗尽了储量。但是唐人挖了那么多,为什么流传下来的东西很少呢?目前见到的唐人遗物砚台,很多是从古墓里挖出来的,传世的东西很少很少。要解释这个问题,第一,确实要理解,唐代各种文物遗存都很少,1300多年,让大部分唐人遗物都湮灭在历史中了。第二,也是我通过这块石头解释的原因。眉子坑石的结构客观的决定了,这个石种真的很难长时间保留。请看下图是这块石头的原始状态:
感谢本论坛某位当地专家对于眉子坑最近开采历史的介绍:2001年当地人对于眉子下坑古坑口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开采,这次开采比较成功,发现了竟然连宋人都没发现的眉子正脉,采出了一批佳石。此块石头不是籽石,而是一块切切实实从坑口里挖出的山料石头,矿石的原始状态。我特别拍了一下这块石头的侧面边缘,请看:
可怕的片状结构,也就是说眉子矿石其实和我们的书本一样,都是一片一片的堆叠起来的。这样的结构无可避免地决定了,这种石头年代久了必然发生层断式的断裂!崩坏!特别是在北方。所以,多少当年唐代用佳石底板“青琅轩”料制作的砚台,都在1300年漫长的过程中,崩坏,瓦解,最终化成了灰烬,成为了传说。。。惜哉,怜哉,悲悯哉。。。
a4, 眉子矿脉上段,细长(浮幼)眉,椭圆素池砚,籽石(11.7x8x1.6cm)
这块石头比起前面几块,明显的底子上面线多了,这就是眉子矿脉上段的底质特征。折光减弱,细腻度稍微降低,不过仍然是眉子主脉,比起其他龙尾石还是娇嫩很多的。
1。绢云母颗粒小2.5分; 分布好2.3分: 2。底质细2.3分;润2.3分:总分9.4分!
a5. 眉子矿脉中上段延伸矿脉,樟树背坑,“天横”眉纹石,籽石(10x7x2cm)
樟树背距离主要老坑也就100米左右,这里的石头就属“天横”纹最经典,很显然是眉纹的变形。
这块东西看着墨色很淡,应该是由于太小了,一两的墨块都转不开,应该用5钱左右的小模块才好。
1。绢云母颗粒小2.5分; 分布一般2.1分: 2。底质细2.2分;润2.1分:总分8.9分!
a6. 眉子矿段顶段,山顶坑,枣心眉黑鱼子,圆行砚板(12*1.3cm)
眉子矿脉到了山顶,主脉的力量已经很弱了,石质和一般的龙尾石没什么区别,绢云母分布也很一般。因此山顶的石头大都当奇石来玩,下发没有山下诸坑好。
1。绢云母颗粒小2.5分; 由于纹路分布不均2.0分: 2。底质一般细2.0分;稍干2.0分:总分8.5分!
a7. 罗纹坑,细密(牛毛) 罗纹(11.5x7.3x1.9cm)
由于罗纹坑是两矿脉核心相撞的结果,因此带有两坑共有的一些特征。首先,这块东西的手感非常硬朗,且绢云母非常耀眼,以至于凭借绢云母就有一定的折光感,这是金星矿脉的特征。其次,罗纹黑色的部分就是眉纹被撞散的结果!还不信啊?我拍了两张较远距离的照片,大家从这两张较远距离照片看出了什么吗??对——就是眉纹!现在大家相信我矿脉相撞理论了吗?:)按照我这个理论倒推,在产罗纹石的坑口周围挖,应该能找到眉纹石和金星石的矿脉!
1。绢云母颗粒小2.5分; 由于纹路分布不均2.1分: 2。底质细2.3分;润2.3分:总分9.2分!
a8. 水舷坑 细水波眉纹 砚板 (13x8.6x1.4cm)
水舷坑是一坑出万品的代表,为什么一坑出万品前面已经非常详细的解释了。此块石头应该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眉子矿脉和金星矿脉相交部分的料子,应该是眉子矿脉强势一些,因此出现如此的水波罗纹。地质非常细腻,纹路即使多也感觉很清楚整洁,这是和水蕨坑的区别。
1。绢云母颗粒小2.5分; 由于纹路分布稍疏2.2分;2。底质细2.2分;润2.3分:总分9.2分!
a9. 水蕨坑  水波眉纹金星 (15.4x9.2x1.8cm)
水蕨坑出的石头质地虽然不能和两条矿脉核心处的石头相比,但和其他非a产区的石头比,也是非常不错了。这块石头应该是眉纹矿脉和金星矿脉相交处,两脉势均力敌。
1。由于纹路的原因,绢云母颗粒似乎大小不一2.3分;分布稍疏2.2分;2。底质比较细2.2分;润2.2分:总分8.9分!
a10. 金星矿脉核心区域,紧足坑,龙眼金晕,井髓池砚台(14.5x10.5x2cm)
这块石头,浑身是金晕!整个石头都是金灿灿的,金疙瘩一块。因此,石头干的时候显得是黄绿色,这是金晕完全覆盖住了整个石头的缘故。用手抚摸,虽然没有了眉子矿脉石头的细腻感觉,但是确实感受到了金星矿脉的坚实硬朗的品质。
紧足坑接近金星矿脉中心线的石头,一定是金碧辉煌的金晕和硕大的圈形金星!而且质地非常硬朗,和旁边眉子矿脉软脆的质地截然不同。且该矿脉富含绢云母,下墨那真是感觉极好的。但是石无完石,由于星晕的力量太大,这些金属物质过剩使得底质稍微发粗。
1。绢云母颗粒小2.5分; 分布密2.5分: 2。底质比较细2.3分;一般润2.2分:总分9.5分!
a11 金星矿脉核心区域,紧足坑(罗纹坑边缘),灵光眉,随形板(19x9x1.5cm)
前面说过,由于紧足坑的坑口位置非常不讨好, 这块石头非常具有这种“不讨好”的典型特征:一面是类似于眉子坑壁石的“灵光眉”,一面是金星矿脉核心的金晕龙眼。
1。绢云母颗粒小2.5分; 分布不均2.2分: 2。底质比较细2.2分;一般润2.3分:总分9.2分!
a12. 金星矿脉上段,金星坑,凤眼金星金晕、带黑鱼字/白鱼子、暗水纹、龟甲纹等品,籽石(20x12x2cm)
这块应该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金星矿脉上端石,集众石品与一身的金星坑石。满身的闪闪绢云母!
这块是唐朝人不要的东西:)但是真得说唐朝人不识货,这块东西研墨下墨的手感非常之好,堪称下发神器,一百转墨色乌黑,墨汁细腻,尽显歙老坑下发的魅力。
1。绢云母颗粒小2.5分; 分布密2.5分: 2。底质比较细2.3分;稍干2分:总分9.3分!
此块石头的绢云母堪称完美, 颗粒小且分布紧密均匀。各石评价绢云母的好坏都可以和此石做对比.
a13. 眉子矿脉顶段和金星矿脉顶段相撞处,血丝龟背纹 (13.3x9.4x2.2cm) 
拜读过玉铭大师的大贴,才知道婺原砚山村当地是用这种石头来盖房子的。但是。。。这种“建材”现在卖得好贵啊!!单独看这种石头,石质发干发脆,那个什么“龟甲”其实就是细裂,被金属矿物侵入。不同的矿物就形成了不同的纹理。但是中国人偏偏就是喜欢这种缺陷的美:)因此很多缺陷美也是欣赏砚台的一大特色。不过此石种用起来下墨的感觉还是不错的,发墨稍粗。
1。绢云母颗粒也细2.4分,分布稍疏2.2分;2。底质稍粗2.1分,稍显干2.1分:总分8.8分。
a14. 眉子矿脉顶段和金星矿脉顶段相撞处,白眉龟背纹 (13.5x9.8x2cm)
所有龟甲纹中,白眉纹目前是最贵的(所谓的白眉纹,石英条罢了:))。。。也算和眉子坑的黑眉相互呼应了:) 
1。绢云母颗粒也细2.4分,分布稍疏2.2分;2。底质稍粗2.1分,稍显干2.1分:总分8.8分。
a15.  山顶两条矿脉最终相交相撞处,乌钉水波纹 (16x13x1.7cm)
这块石头看上去底子很干净,水波纹很漂亮。如果不上手非常像水舷的东西。但是背后一看,明显的乌钉,而且上手后干干的感觉就出来了。山顶的水波纹板子。 
1。绢云母颗粒细2.3分,分布稍疏2.2分;2。底质稍粗2.1分,稍干2.0分:总分8.6分。
好了,目前我手里能够认定为核心中的核心老坑石就是以上15块。龙尾山的这一小小山面竟然能有如此之多品种的老坑,真是神奇造化之处!我前面所讲的矿脉论不知道各位认可不认可,我用以上这些石头可以比较清楚把这两条矿脉大概标识出来,以下这张图比较有意思:
这里做个小小的总结:站在实用的角度,眉纹罗纹确实很漂亮,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但是有科学界的朋友验证过,歙砚之所以能有眉纹罗纹这样的纹路,就是绢云母和其他物质分布不均的结果。这样不均匀的结果,研墨的时候也能感觉的出,有的地方顺畅有的地方干涩,使用中就有一个感觉:“不爽”!。眉纹罗纹,好看第一,发墨第二。但是,目前的市场情况绝对不是按照下发的好坏来定的,完全是按照当前人们对石品的喜好来衡量的,有些满身黑眉纹的诸如外庄,叶九的粗石,竟然卖的比籽石底板料还贵。。。看到这样的市场我真是满心欢喜啊:)还好是这样,歙砚顶级的料子才不像端老坑那样贵的没边,除非上面开始长眉纹。
就整体使用情况而言,这些老坑名声在外,也绝对不是空有其名。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此处所产龙尾石所含绢云母颗粒细,分布密,并且底质的细腻性非他处所产龙尾石可以比拟的,因此确实下发总体感觉都不错;但一说到实用,由于现在双核老坑出的石头价位都奇高(特别是带有眉纹的东西),相比与其他地区产的歙砚,性价比就不是那么好了。那么其他区域所产的龙尾石实用中下发如何呢,接着说:)
b. 核心产区
b1. 桥头坑,暗细罗纹,方形趟池砚 (15.7x9.2x1.8cm)
单用罗纹的形状是绝对分不出坑口的,就算是当地的专家也不行:)和a区域的罗纹坑硬朗的底子相比,桥头坑的手感稍有软糯的感觉,这是第一。第二,明显绢云母的含量减少了,折光感进而差出很多,这就直接决定了下墨的感觉不是很好。再就是不像a区域的罗纹石,罗纹正反都分布一样。这块东西罗纹层不透底,反面变为不明显的黑点和线纹,这个特征应该是桥头坑罗纹的标志之一。
1。绢云母颗粒仍然细2.4分;由于纹路分布不均2分;底质比较细2.2分;润度一般2.0分:总分8.6分!
b2. 溪头坑,黑龙尾暗银星。(20.3x13x3.3cm)
特别说一下,可以叫“溪头坑“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龙尾山系溪头乡岭背村(就在a产区山的另一面),既为此砚的坑口。在很多老坑已经绝产或者封矿的前提下,可贵此坑还在时不时的产出一些砚料,而且可以产出大料。但是古今各种资料对与此坑所产石头的描述很少,只有寥寥几句,如“其石质较松,星晕的颜色黄而不亮”。我对“其石质较松”非常不认同,任何坑口都会有好石质的石头产出,只不过是在某一定时间下开采的某种石层不同罢了;但对“星晕的颜色黄而不亮”这句表示认同,对于我这块石头,特别是后面,可以看到溪头坑的星确实在一般光线下不亮,强光中才闪,因此我称为暗星。暗星也有暗星的好处,就是不和纯黑的黑龙尾底质争辉,让底色得以显的更加黑纯。
另外一处在歙县的溪头镇大谷运村(c产区),后面会说到。为了区分,这里说“溪头坑”均是龙尾山系,而歙县的就叫龙潭石或龙头石。
1。绢云母颗粒细2.4分,分布稍疏2.1分;2。底质细2.3分,一般润2分:总分8.8分。
接着这块比较纯的黑龙尾,多说几句“黑龙尾”的话题。
黑龙尾石品是我最欣赏的歙砚石品石质,个人认为,黑龙尾是歙砚的标志,灵魂,妙处之所在。有必要有这么高的评价吗?有!正如端砚总体的色彩基调为紫,歙砚的总体色调应该为黑,且在众多砚石品类中只有歙砚才有能力黑的这么纯粹,黑的这么美艳(没有写错,黑,也可以艳)。如果一方歙砚是黑底子,那么其他附在上面的石品也都会显得更加漂亮醒目。因此我觉得,歙砚的标志有二:其一是金星!且星晕变化无穷,是歙砚动的标志。另外一种呢,既为黑龙尾,是歙砚静的标志。(眉纹是歙砚奇怪的标志。。。)
可能有些朋友对于如何定义“黑龙尾”石品有争议,比如黑到什么程度的石头才能叫”黑“?除了黑还能不能有其他的品共存?等等。个人而言,我觉得没有严格的定义,只不过就是狭义广义之分。
狭义上,肯定必须要龙尾山所产,纯黑无其他品的,才能叫”纯粹的“黑龙尾。要追求这么纯粹,往往需要把一块大料一点一点的剥掉其他带品的部位,只留下最纯粹的一点点黑肉(唐人应该就这么干,才有了这么多柴林石和溪水金星籽料)。这在今天几乎不会有人这么去做,因为切下去的都是白花花的真金白银。
从广义上讲,这也是我认同的,有没有其他石品共存其实无所谓,有很多时候黑龙尾就是一种”底质“,既黑底子上有星、有纹、有鱼子等为尝不可。(特别是黑底子上闪金星,这是我脑海中歙砚应该有的最佳品相:)以上展示的所有石头(以及后面的很多石头),其实都可以说是“黑龙尾底子”,虽然有些会因为阳光下折光很强而“不黑”,但是一般光线下确实是很黑的。大家可以感觉一下,只要一方歙砚,(干看不入水)底色越黑越纯,手感往往就越润,越细腻(据说黑质地主要因为成分是石墨)。加水后,如果石头含有丰富的其他物质,才变为其他的光泽了(青琅轩,星晕石)。如果黑龙尾伴随有大量的星、晕、纹、鱼子等品,自身的成分也一定会受到这些石品的影响。比如我那两快紧足和金星坑的石头,我说也是黑龙尾底子,就是被星晕物质所扰乱的比较严重,产生了色差。这么说很多人不认同,没关系,和“青琅轩”一样,个人有个人的理解罢了。纯黑的黑龙尾为歙砚的上上品,仅次于青琅轩。这也是唐人取砚石的首选之一,流传下来的唐宋古歙砚,大多为非常黑的龙尾石(可以带其它品)。然而现在呢,a产区之中黑而纯者,求之甚难矣。只能在b区之中求其它老坑近似者,感受一二了。
b3. 学校背坑 龙鳞纹 砚板 (18.5x10.3x2.1cm)
这个坑种的石头,是岭背诸坑里比较有代表性的石种(有人也管这里叫庄基坑),所产石头折光率非常高。眉子矿脉中下段的石头是强光下才折光明显,这个龙鳞板子就是在一般的光线下,干时也会有银光泛出来。前面说过,产生折光的因素有三,底质细、绢云母含量高、以及富含石英质,其中又以富含石英质最重要。
这块石头水后折光尤其明显,从表面甚至可以穿入看到石头内部,几乎有了玻璃性,也就是所谓的“玉化”。测光看,其实这个石头绢云母含量适中,不如a产区那么丰富,因此折光超强的特性全靠含量超多的石英质。有些人应该认为,这样折光率高的东西不是很漂亮吗?你这么看也对。但是不好地方也随之而来,玉化后的石质非常的硬脆,玻璃感,而且发粗。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怎么雕啊?特别是龙鳞的部位,用手摸上去就有毛玻璃的感觉,真的怕一下刀,咯嘣一下,崩掉一大块!不知道有没有雕过这样龙鳞板子的大师,请指教我的感觉对不对。
1。绢云母颗粒细2.4分,分布不均2.1分;2。底质稍粗2.1分,一般润2.1分:总分8.7分。
虽然没有上过手,这个区域还有诸如叶九坑眉纹石,很相似,折光也非常高,但是一看就是底子发干且非常脆的石英质了。
b4. 济源坑,鳝鱼黄鱼子,蝉形素池(13x9.3x2.3cm) 这里好好说说济源坑——龙尾山的鱼子专业户。常常看到很多人把济源坑说成龙尾山的二类砚坑,甚至三类砚坑。本人对济源坑深鸣不公!第一可贵的是,此坑还在大量产石(虽然可能现在挖的坑口确实不是古坑,而在其附近)。实用中,鳝鱼黄鱼子是非常漂亮非常好用的歙砚,且目前性价比极好,因此光此鳝鱼黄鱼子品我就收了三块。除此以外,其它各品鱼子还有三块,后面马上说。龙尾山的很多坑口似乎都有产“鳝鱼肚”鱼子品的,但是看到的图片颜色都比较浅薄,没有济源坑的颜色这么艳丽,鲜亮,厚重。而且好的济源坑鳝鱼黄鱼子,你细细看,其实底子还是黑龙尾,鳝鱼黄其实只是另外一层黄色软质地。这两层质地相互交错但却不融合,以至于形成“类似鱼子”的品相。因此区分是不是济源坑,就要看所谓的鱼子是不是单独的颗粒,如果是单独的颗粒应归为其他老坑的品相了。选济源坑鳝鱼黄的应该要注意这点,黑底子越黑的下发越好质地也越细腻,如果通篇黄色反而发干发脆,质地稍差一点。
这块是我济源鳝鱼黄里最好的一块,就是黑底子很明显,因此石头看上去是深黄色,手感很润。
1。绢云母颗粒细2.3分,分布稍疏2.1分;2。底质细2.3分,润2.2分:总分8.9分。
b5.  济源坑,鳝鱼黄鱼子, 一指池 (14.4x8.1x1.9cm)
此块比前面那块蝉形砚又多了一分黄,少了一分黑,因此干了一分。
1。绢云母颗粒细2.3分,分布稍疏2.1分;2。底质细2.2分,一般润2分:总分8.7分。
b6.  济源坑,鳝鱼黄鱼子,圆形木桩 (13x2.7cm)
这块就是几乎全是黄色,黑底子非常不明显了。相比于前两块,此块石质确实干脆一点。那个墨池是我自己开的,开的时候就明显感到石头比较脆。不过研墨的下发感觉还是很好的,就是难洗干净了。现在本人经常使用的砚台就有这块东西。
1。绢云母颗粒细2.3分,分布稍疏2.1分;2。底质一般2.1分,发干1.9分:总分8.4分。
b7. 济源坑,青鱼子,鱼藻纹随形 (12x10x3.5cm)
相对于鳝鱼黄鱼子,青鱼子确实略逊一筹。石质稍显硬滑,稍有拒墨感,其原因是青色的鱼子层质地硬滑。但大家千万注意我的用词,只是“稍微”“略逊”,绝对不是说青鱼子就更本不能用。
1。绢云母颗粒细2.3分,分布疏2分;2。底质一般细1.9分,一般润2分:总分8.2分。
b8. 济源坑,青鱼子,神龙吐珠立体雕(这块就是为了这个工,够大气:))(24x15x7cm)
1。绢云母颗粒细2.3分,分布疏2分;2。底质一般细1.9分,一般润2分:总分8.2分。
b9. 济源坑,黑鱼子,抄手。济源坑的底板料?:)(16x9.5x6cm)
1。绢云母颗粒细2.3分,分布一般2.1分;2。底质细2.1分,一般润2分:总分8.5分。
综上,ab核心区域的老坑其实还有很多,但是本人实在精力有限,只能将有限的资源用在自己喜欢的品种上:)其他没有谈到试验到的老坑还有很多,希望其他的朋友帮助试验吧。
就现在的市场情况来说,由于这些核心老坑要么已经封坑,要么真的已经产不出好石头了,风头日渐下降,甚至很多新入圈的朋友根本不认识歙砚老坑,你忽然给他们看一块真正的老坑石头,新人们反而觉得奇怪眼生。为何?
说到这里,再插一段本人的无聊感想。记得小时候看红色题材的电影,里面经常有孙飞虎老师扮演的蒋介石角色。孙老师扮演的蒋介石,操着一口纯粹的江西口音,骂着娘西屁,两只小眼睛炯炯有神,把老蒋的傲娇气表演的淋淋尽致。以至于我就一直认为蒋介石就应该是这样的。但是长大后,看到蒋介石真人的影像,大为失望---- 一个竹竿似的木讷光头,怎么能比得上孙老师扮演的蒋介石更有委员长派头!真人蒋介石真是太逊了!
如果现在有一个一点不懂歙砚的新人,先接触了很多新坑的精品,再去看所谓的龙尾山老坑石,可能最初也会发出我对真人蒋委员长的这番感慨。
 谁是真的“蒋介石”?:)谁才是现代歙砚的代表?新坑?老坑?
以下开始介绍龙尾山以外的“新坑”。其实很多坑口据介绍也不是“新”挖的,也有很长的开采历史。但是市场上就是为了和龙尾山的石头区别开来,把以下这些地方产的石头统称为新坑。新坑虽新,但整体产量巨大,目前黄山的商家大量用新坑的东西做砚台,经过一些好砚师的雕工,价格也标的很贵。所以买新坑还是老坑,大家自己根据决定喜好决定,只是不要买的糊涂,明明不是老坑的东西,却当成老坑买了:)
c. 歙砚广义产区
虽然也属古徽州,但是所产石头却被世人少知,盖因古时龙尾石名声过大,盖住了其他产区的风头。这些广义产区中最典型也最有实力和龙尾石争锋的也就是龙头石(歙县产区)了,就石质来说龙头石也很好很漂亮,而且现在卖的一点也不便宜。
c1  龙潭坑,灰皮黑龙头籽石。(25x10x5cm)
龙潭石绢云母有点过细,细到什么程度呢,不在强光下甚至看不出来,藏锋!且石质很细,但硬,因此抚摸之很滑。手感细滑是龙潭石的特征。
1。绢云母颗粒过细2.1分,分布一般2.1分;2。底质很细2.4分,润2.1分:总分8.7分。
c2 龙潭坑,金皮子料梅花桩,带很小的金星。(30x22x6cm)所有石头里最大的一个:)
1。绢云母颗粒过细2.1分,分布一般2.1分;2。底质很细2.4分,润2.2分:总分8.8分。
就着说这两块带皮龙头石的机会,说一说现在市场上非常流行的金皮籽料。打开各家歙砚网店放眼一看,很多制作精良品相漂亮的金皮籽料充斥着整个歙砚市场。就我平时观察,1%是ab产区的两溪流域籽石,10%是c歙县龙头石,89%是d后面会说到的星子/修水石。先按下星子/修水石不说,单说龙头石。
第一,和龙尾石相比,龙潭(龙头)石黑而藏锋,且石质细腻硬滑。标志性特征就是纯碎的黑,甚至可以做到连颗星星都没有,这在ab产区都几乎都是不可能做到的。龙尾山石常常是一石多品,纯黑龙尾及其难求。而龙潭却相反,纯黑石头可以大块大块的切出来。这种黑石纯而细亮,做成素砚非常的漂亮。如果龙尾石贵在欣赏各种石品:星、晕、纹、鱼子,那龙头石就贵在欣赏纯、净、细、亮的黑!
第二,和星子/修水金皮籽料比起来,龙潭石籽料的皮都比较薄且透。这里说的薄单纯指皮子的厚度,而不是颜色。龙头石皮色可以很鲜艳,但是厚度不大,细看可以透出里面的肉色。因此即使皮子原色很艳丽,却因透出了黑色底肉而显得发暗,非常有通透感,这是龙潭皮料区分修水/星子皮料的重要特征。比如c2我特别照了一处原石表面,凹凸错落处证明不是机器打出来的,其实皮色是鲜黄色的,但是由于皮子很薄而透出了底下的黑肉,看起来也就变成暗黄了。c1灰皮更是原石状态,但是完全可以透过这层灰皮看出里面的黑肉。
但和ab产区的两溪流域籽石相比,龙潭皮料又反而算是厚皮了,两溪流域籽石的皮最薄,只有略略的一层半透明金色或着枣红色。
龙潭石一直都比较神秘,没有人特别详细的介绍过。只是听说矿源被私人承包了,因此市场上的资源有限,价格很高。
c3 岩源坑 彩带 四水归渠砚 (11.5x4cm)
除了龙潭坑,就属这里的岩源坑最出名了。而岩源坑中,标志性的石品就是彩带。但是岩源坑彩带和后面会说的修水料子彩带非常难区分。修水金皮料子也可以开出来颜色鲜艳的彩带纹。唯一的区分就是绢云母含量和底质的细腻程度。作为龙头石,岩源坑的石头也是硬滑的感觉,并且因为绢云母颗粒过细而显得藏锋。而修水料子大多绢云母颗粒大且分布紧密,看着就锋芒毕露,但是修水料子底质稍粗,没有龙头石的硬滑感觉。
1。绢云母颗粒过细2.1分,分布一般2.1分;2。底质一般细2.2分,一般润2.1分:总分8.5分。
d. 新产区
终于聊到最后了。前面已经谈过,我个人非常欣赏歙砚的黑龙尾和金星品,认为这两种石品为歙砚的灵魂之所在。不知道从何时起,想到歙砚就会联想到一块黑黑的砚石上散布着闪闪发光的金星——这才应该是标准的完美歙砚。可是,就产量和条件所限,要想在a.b区域得到一块完美的金星黑龙尾,现在真是难于上青天了(这也是我目前对a产区的最大遗憾)。而c产区呢,黑的倒是很纯粹,但是太纯了反而缺少亮闪闪的繁星。感谢中国人对于砚石品种的不断开发,在离古徽州千里之外的九江周边,又产出了质地非常近似abc产区的砚石。个人首推星子坑,因为该坑终于可以完美的满足我对“黑底子闪金星”的无聊追求:)按照星星的大小细密程度,品相如下:
d1.  星子坑 粟米金星黑底子凤尾抄手 --一闪一闪亮晶晶,真似晴夜星漫天。这块就是典型的非常细腻的黑底子上带金星,绢云母分布非常均匀细致明显,下发启有不好之理?(19x14.5x3cm)
1。绢云母颗粒稍粗2.1分,分布密2.3分;2。底质一般细2.3分,一般润2.1分:总分8.8分。
d2. 星子坑细雨金星金皮料梅花桩,如果打上油,这块非常的漂亮。(24x18x5cm)
1。绢云母颗粒一般2.2分,分布疏2.1分;2。底质一般细2.2分,一般润2.1分:总分8.6分。
可能由于本人学习工笔花鸟的关系吧,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雕刻题材,只有歙砚(请允许我管这些新坑也叫歙砚)才能黑底子上带这么美的金皮子,对比强烈,美不胜收。因此我收了两块这样的题材。特别可以看出,这块的金皮的厚度很厚,完全盖住了底下的肉质,相比于龙潭皮料没有通透感。
d3.星子坑雨点金星门字砚。此块石头由于绢云母分布稍微不均匀,反光不均显得似乎有纹路。这种金星像不像宣纸上的撒金,懂纸的朋友看了,会不会有“撒金万年黑”的感觉:)(15x10x3.5cm)
1。绢云母颗粒稍粗2.1分,分布一般2.1分;2。底质一般2.1分,一般润2.1分:总分8.4分。
d4. 星子坑 暴雨梨花流水星砚,星如暴雨倾盆,顺势流下。(18.6x13.2x3.5)
1。绢云母颗粒稍粗2.1分,分布比较疏1.9分;2。底质一般2.1分,稍干1.9分:总分8分。
总结,星子坑虽算是新坑,总体质量绝对无法和a区的顶级老坑相比,主要是底子稍干粗,绢云母颗粒没有上等老坑细,但是和其他一般砚料相比质地也算不错的。星子坑有个明显的缺点,就是用过后洗不干净,这是底质干的特征。且上面的金星不似ab产区的金星多为泥质软星,均为金属质硬星。硬星确实非常漂亮,少一点不碍事,但是如果像d4这样满堂皆是,如瀑布流水,遮住了下面黑底子的发墨石质,研墨的时候会稍微有拒墨感,发滑了。而且“星子坑”应该是一个大产区感念,绝对不是单独的一个坑口。不知道有没有更加熟悉这个星子产区的朋友,更详细介绍一下该产区不同位置出来的石质区别。目前星子坑由于产量还算大,价格算是便宜的。在实用中非常的顺畅,算是性价比最好的新品歙砚了,好比端砚中的宋坑。
d6. 玉山坑 罗纹,圆形学生砚。(10x1.7cm)
1。绢云母颗粒稍粗2分,分布疏1.9分;2。底质一般2分,干1.9分:总分7.8分。
相对于a.b产区的罗纹石,玉山罗纹其实区别很明显,发干发粗,纹路僵硬,似乎要浮起于表面,这和硬度不均匀无法打磨的非常平整有关。但也可能与我这块非常便宜有关,也是为了做个标本买其他砚台时候问老板白要的:)因为本人确实不喜欢带纹带眉的歙砚,因此没有收比较好的玉山料了。但是又不得不说,石头虽粗,但是粗石下墨却很快啊!一百转你看一下,也是黑漆漆的,就是墨比较燥。
玉山料子现在应该是所有歙砚里面最便宜的了。。。千万别当a区的眉子买啊,不然。。。你就亏到姥姥家了:)
d7. 修水坑 金皮籽料山水砚(27x21x7cm)
在现在市场上众多金皮籽料中,十有八九是修水的皮料,可见目前这种石料产量也不小。首先可以肯定,这种料子很好。根据我玩其他石头的总体经验,要在石头外面形成这么厚的石皮,没个千八百年是不行的。因此里面的石肉长期受到溪水的滋润,大都也非常细腻。但是肯定不是所有金皮开出来里面的肉都好,如同翡翠原石带有赌性,有些确实也会粗,卖家一般都会擦上很厚的油,这样评视觉辨别底质粗细就比较困难了。皮厚是修水籽料的特征之一,厚皮也为现在的雕刻师傅提供了很好的创作空间,可以借着下面的石肉雕出很多漂亮的佳作。如果把这样的皮子打下去,有时候可以形成类似于龙尾老坑金晕的效果,神奇无比,这也是和龙潭皮料区分的特征。除了皮子,修水料里面的石肉也能呈现出很多石品,总体有条纹,有晕,有星,有鱼子等(但目前未见水波纹,眉纹),也可以切出来纯黑石肉。相比于龙潭的纯黑石肉藏锋,修水的石肉一般有芒且比较明显,和星子坑黑肉的质地很像,下发也都是很好的。
1。绢云母颗粒稍粗2.1分,分布密2.4分;2。底质一般细2.1分,润2.3分:总分8.8分。
展示完毕。说了33块石头,希望想玩歙砚的新朋友能有个大概的参考,什么样子的石头好用,大概下发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子。
从实用的结果来看,对于歙砚,可以谈谈坑口,但是只谈坑口确是万万错误的;歙砚更应该讲究质地,讲究实用中的效果。实用第一,美观第二,坑口第三。有时候说不明白坑口无关紧要,相同价格下,好看、下发即是好歙砚。
“器以用为功,玉不为鼎,陶不为柱。文锦之美,方暑则不先于表出之绤。楮叶虽工,而无补于宋人之用,夫如是,则石理发墨为上,色次之,形制工拙,又其次,文藻縁饰,虽天然,失砚之用。”
---- 砚史-宋-米芾
如果纯实用,新坑的东西用起来其实也不错,大多数样子也漂亮,配上好工价格也很不便宜。
如果非要“龙尾”,非要感受传说中的老坑,那就要请好好阅读我开篇的那段长篇废话,用我的矿脉论去辨别a产区的石头。b区石头一个坑一个特征,其实区分不是很难。罗纹石是所有石品里最难区分的东西,很多龙尾山当地的专家也头疼吧:)要想要老坑罗纹,认准两个标准:1绢云母含量高,折光;2罗纹前后一致且细密,手感一定要硬朗,就好了!而眉子老坑,必须看底子,底子才是决定矿脉位置的唯一可靠因素!底子不细,线不整齐,整个感觉不清晰的,一定小心。剩下的眉纹形状,折光率,只是辅助的参考!(其实没有眉毛最好!把没有眉毛的底板都仍给我吧!)
以上判断都为个人从有限的石样中总结,还是开篇的感觉,歙砚的水太深池子太大,小心被淹:)
最后,一起来聊聊端砚和歙砚整体的比较吧,关公战秦琼!
首先要说,端砚和歙砚真的都是非常好的砚石!简直就是上天设计好了赐给中国人专门用来舞文弄墨的绝世利器,这是自唐人开始就被中国人普遍认可了的。也是借助于这两种砚石,千百年来,中国的传统艺术—— 书法和国画 —— 才能得以流传发展,生生不息。
从历史的角度,这两种砚石开始被广泛使用的时间大体相同,都为盛唐前期,可能端砚稍微早一点,这样端砚在时间上占了点便宜。直到盛唐中后期,人们发现了龙尾山a区域的青琅轩和黑龙尾纯板,这两种唐人精挑细选出来的龙尾石终于后来居上,成为唐人砚石的最爱。这个局面在唐末五代十国时期达到顶峰,南唐后主李煜将龙尾山砚确定为“冠天下”三宝之一,并且首次委派了李小微为“砚务官”。从中唐到北宋初期,是歙砚的黄金鼎盛阶段,这一时期,歙砚的风头是高过端砚的。
等到了北宋后期,由于a区域老坑石在当时的条件下,被开采枯竭。龙尾老坑逐渐成为了传说,南宋的人们已经比较难看到龙尾顶级老坑的实物了,所以才出来那么多对于古歙砚捕风捉影的评论和夸张的描述。这个时候的宋人就已经开始在芙蓉溪水里面捞籽石了:)不管怎么说,东西实物一少名声也就随之下降了,端砚凭借其上三坑稳定的产量名声又高过了歙砚。
这个状态一直持续了很久很久,因为歙砚老坑的官方大规模开采时断时续,民间开采不足以满足人们对于好砚台的大规模需求。玩端的人数极大的多于玩歙老坑的人,大家想,10个人里面有8个拿的端上三坑,只有2个拿歙砚的青琅轩和黑龙尾底板,只能是那8个人声势更大:)
所以从历史角度,歙砚只有在中唐到北宋的这段时间名声高过端砚,之前之后,端砚众名坑凭借其稳定充足的产量,一直名声高过歙砚,至今。
那么从实用角度,从我这两贴的试墨结果来看,最明显的体会就是:总体上!歙砚下墨快而益书,端砚发墨细而利画。大体书家会感觉歙砚好用,百转左右已经墨色乌黑;而画家则要端砚细细的分开墨色,才好墨分五色层层铺开。相传书圣王羲之就是用歙砚,虽然没有考古佐证,但是我愿意相信这个传说。第一东晋的琅琊王氏根据地就在古徽州附近,得歙石极易。第二歙石总体下墨快,也应该会被大量用墨的书法家所喜爱。特别要说,金星矿脉所产石头是我在所有砚种中感觉下墨最好的石!用起来——爽!
就发墨来说,龙尾石中的极品,眉子矿脉核心产的底板料,和冻品端老坑同级,娇嫩为第一,发出的墨汁真的细腻如油。之后歙石a产区各石种都可以和端老坑、麻子、坑仔相当,下墨快发墨细。歙b产区的好石头都和肇庆江东诸坑(朝天,宣德,古塔,冚罗蕉等)相当。
但是,就顶级的龙尾老坑眉子核心石头和顶级端老坑比较,端老坑确实有个老龙尾没有的好处——可以出大石头。目前我所见过的,眉子主脉没有出过大型料子,30厘米以上的。但是端老坑,虽然同样稀少,但却能看到,过尺的好石头。不知道谁手上有眉子主脉过尺的大料,拿出来让在下看看眼:)
特别是民间有一句话“端用其硬,歙用其软”,这句话一定是用歙砚老坑眉子矿脉的石头和端上三坑比较。眉子矿脉的石头质地太细了,又是页片结构,所以非常的软脆。我曾经拿我那个纯净的甲痕底板料和端老坑比较观察,一手一个砚台,但是没太注意,两个砚台稍微碰了一下。。。立刻,那个甲痕花瓣边缘就被磕崩了一点,端老坑安然无恙。。。我当时那个心疼啊,当然马上用胶修复了,各位没有看出来吧:)如果用广义歙砚的其他品种去比较,比如龙头龙潭石,绝对会比端砚要硬哦,就没有所谓的“端用其硬,歙用其软”之谈了。
对于我个人,由于目前本人练字多于绘画,因此个人目前偏爱歙多一点。并且觉得关于歙砚的谜题和传说实在太多了,一个一个破解起来非常有意思,所以此篇虽目的为试墨,但是写了超多废话:)可能以后练习水墨画多一点的时候用端的机会就更多了。
总结,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端歙的对比,比出的结果会不一样:
下墨:整体,歙好过端。
发墨:整体,端好过歙。
顶级品质:歙眉子核心要比冻品老坑还娇嫩
名声:端砚确实大过歙砚
品类:歙砚有万品万般变化,端石的品掐着指头就数过来了:)
产量:端石以压倒性的优势胜过歙老坑,采了1300年,如果让挖一定还能大量出好石头。歙老坑。。。就算让挖也出不了几块好东西了。所以现在歙砚市场上都是大量新坑的东西在充场面。
说到歙砚,不得不顺便提提古歙州,这里真是一个地灵人杰之处。南唐后主李煜所评“冠天下三绝”,两绝都产于歙州:龙尾山砚,李廷圭墨(第三绝澄心堂纸产地宣城也不远)。李廷圭墨早已不见踪迹,澄心堂纸也成了传说,现在只有龙尾山砚还能找出几块古人遗石,让我们感觉一下让“一江春水向东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大艺术家李煜所痴迷的神奇之石。
除去极端的好石头,如端砚的上三坑和歙砚的双核老坑石,端砚和歙砚的产量目前都算大。真正的用砚之人花一点钱,应该都可以买一块很实用的端砚/歙砚—— 实用,足以!
天下用砚者,有端/歙,足矣!
本贴到此为止,大小好坏歙砚33块。等我把剩余的其他砚种一起发一个第三贴 ----他山之石。并且在第三贴最后聊一下用砚,玩砚,和藏砚的一点点感受,做一个完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眉子坑歙砚的欣赏与收藏(上下)
四大名砚.歙砚03眉子坑上坑
胜寒《歙砚探微》
【中国歙砚】龙尾山石品完整篇(三)
歙砚新老坑的鉴别
带你认识正宗的歙砚(龙尾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