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砚疃村与“浮来砚”——大砚疃、刘家砚疃等“六个砚疃”行走纪实(之一)

    “浮来砚,本初的名字好像就叫砚疃砚

  珍珠山西,一片很大的村庄,总起来叫砚疃村;实际上,这砚疃村是由大砚疃、刘家砚疃、何家砚疃、古家砚疃、戚家砚疃、严家砚疃等六个砚疃组成的。

    “砚疃都带着一个字;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村名时,就感觉他们一定是与砚台有关。

  几年前从大碌碡沟村岭上去莒县城,路过砚疃村时曾向人打听过砚台的事情,却没人说的清,因而就匆匆错过了,没看成。


  今天到大砚疃村,就是来寻砚访砚的。

  在大砚疃村和刘家砚疃村,我有幸见到了砚疃砚的真面目。

  个人第一印象,这莒州砚疃砚是沂南徐公砚姊妹砚

  说他们是姊妹砚,因为一是他们石质相同,都是石灰岩质;二是砚体相同,都是独立自然成块;三是边缘大同小异,都有着水蚀的自然边缘。再一个呢,成因也或是相同,砚石都是出于地下岩石层中,坑口都处于水沟中。

  所不同者,一是砚石发育程度不同,尤其是边缘,整体看,徐公砚的边缘的多样性和奇异性优于砚疃砚;二是色彩有着差异,从石色的表现来看,砚疃砚的色彩浓烈程度和多样性又优于徐公砚;单对比色彩,打个比方,如果砚疃砚是个喜欢浓妆艳抹的贵妇人,那么,徐公砚则是一个喜欢穿着职业装的女白领。

  

  在砚疃村严顺德先生和何士义先生的带领下,我们看了“浮来砚石”老坑口“大山沟”和新坑口“北山洼”。

  “大山沟”是老砚坑,位于珍珠山东南山根部、大砚疃村东。这里原有一道从珍珠山来的山河,山河在村东形成一道深沟,顺沟而下,弯绕大砚疃村老村前穿过,流向了西南湖大河道。

  据说,过去,老辈人在这河沟中,随便就能捡到砚台石;而今天由于这道深沟被取土取石大面积深挖,而看不到“老坑”的哪怕一点点印记。

  “北山洼”在砚疃村北,介于王坟山和西岭之间,这是一条南北通透的山间通道,北可直通浮来山,南可直达土山下。

  北山洼新坑口,同样处于一道浅浅的河道之中。据说,采挖砚石,一般在地下三四米至五六米深的岩层中。而这里的岩石层,有一个共有的规律是竖立分层、垂直向下。

  

  近些年来,笔者曾多次到沂南徐公店村和近处的石岗岭村访探“徐公砚石”坑口现状。与“砚疃砚”坑口所不同的是,徐公砚石坑口的岩石,一般是斜向深入地下;其相同之处在于:两地砚石坑口,都是处于有水滋润的河道中。

  无论竖直的岩石层和斜向的岩石层,有水流过,那水一定会渗入岩石层中的。


  据前几年来沂南徐公店的北京来的专家解释:徐公砚石的产生,必须处在富水的地带,岩石层夹层中具有的酸性泥土,渗入足够的水分后,侵蚀砚石石体,经过了亿万年造化,才能把砚石侵蚀成块、又把独立成块的砚石边缘侵蚀出“水蚀”痕迹。

  据徐公店村早期的采石人回忆:徐公店老坑里过去采出砚石,往往是在棕红色的泥土中包裹着;那棕红色的泥土,看起来似乎粘稠,拿起砚石在地上磕一磕,那泥土就像凝脂一样滑落。而长期接触那酸性的泥土,手上都会因腐蚀而“起矬”。


  由两地坑口所处地表物象来看,这“砚疃砚”和“徐公砚”或是有着相同的成因?


  “砚疃”,果真是和砚台有关呢!

  据说,这里一大片六个“砚疃”,曾是六处“砚台作坊”所在而形成或分称的村庄。这种传说,把“砚疃村”的历史,赋予了一种浓浓而又神秘的文化气息。

从竹园村和尹家店村之间看到的珍珠山。“砚疃”就在珍珠山西。

从珍珠山西南侧看到的珍珠山,“砚疃”马上就到!

这就是“中国砚疃”!一个超级大村庄!

我大美沂南东部大于家庄南去直到王家庄等一溜“庄”也是一个超级大村庄!

在砚疃社区服务中心楼上,我们见到了严顺德先生,他领我们看了这里的“浮来砚”。

各村正是换届选举时。

这是一个“老坑”石函砚,细密的边缘花纹,温润的石质。这种边缘,类同“徐公砚”之“小花芽”。

这种高桩石体,类同“徐公砚”之“墩子石”,都有着温润细腻的品质。

这是一个人物图像砚,是砚石中夹杂异色石形成。

也是一个石函砚,石材不知所出,类同“红丝石”。

小块砚石,很精美。

高桩砚石,这种砚石一般细腻油润。

这是青黑色砚石。

这也应该是个高桩砚石,又是一个奇石。

色彩度和艳丽程度都很出色!

银杏叶奇石,砚疃村出。


小块砚台。

恕不一一展示。

从这里东南看不远,就是“老砚坑”所在的“大山沟”。

严顺德先生和何士义先生带我们去看老坑“大山沟”。

珍珠山就在村旁。

这里就是老坑所在,现在大面积开挖了,砚石已经不出了。

从山上下来的河沟被填平了。据说,这附近过去有一眼清泉,终年流水。

这里的砚石层也是竖立向下的。

向北看。

“大山沟”老河道从这里向西。

在刘家砚疃刘学亮先生家,我们又看了他雕刻的“砚疃砚”。

这是大块的茶盘。

这是沉绿底色的砚石。

这个茶盘用石色彩和变幻就很复杂艳丽。

砚石的边缘都是自然的。

这个茶盘的石材乱纹迭出,眼花缭乱。

石色总是很多,纹线总是很多。

这种蓝绿,总是很艳丽。

石色不同的小块砚石。

浓妆艳抹啊!

从刘家砚疃北去,我们去寻找“北山洼”坑口。

西侧有山岭。

这是新坑口之一,曾是个小河沟。

东看是王坟山。

以下我上传一些沂南徐公砚坑口和手头的几张砚石照片,大家可以对比这相隔不远的两地“姊妹砚”。

以此做个区分,便于查看。

这是个徐公砚"老坑”石函砚,有着锯齿样的“小花芽”边缘。

这是董西全先生给我的异形徐公砚,嫩黄色质地,好几年前雕刻的吧?

边缘也是朴素大方。

这是张玉杰先生所赠竖条小型砚。

这种边缘一般叫“大花牙”。


这是费县王开全先生所赠“竹节砚”,也是用徐公石雕刻。

这是别处的徐公砚图片,虽然不施图案,但是有一种朴实之美。

徐公石也有着多种颜色,还有高桩“墩子石”。

这是石岗岭坑口“徐公石”采石现场。

岩层下是水,必不可少的!

看到夹层中的徐公砚石了吗?

有泥土包裹的是砚石。

斜向的岩石层

从岩层中把砚石取出,很费功夫。

坑口所处,以前也是个淌水河沟。

  

  近年来,徐公砚的雕刻从十几年前的“龙凤图案”等“窠臼”中摆脱出来,向书法、山水等“文人砚”方向努力,艺术成就已经走在了全国名砚的前列。

  沂南县已经被命名为“徐公砚石之乡”;徐公砚石雕刻技艺,已经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说,“浮来砚”雕刻技艺,也已经成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但愿这砚界“双星”,姊妹共同携手,一起走向全国“大砚种”行列!

灵秀瑰丽珍珠山

  作为当地一个地标,珍珠山一直是这一带村庄的制高点。

  作为一处古老的道教名山,珍珠山一直是当地乡亲们的精神所依。

  作为这一带村庄的中心点,珍珠山一直是山下村庄每一个远游的游子心底里珍藏的影像;因为山下村庄里有娘亲爷亲和朴实的乡亲,珍珠山下的一草一木都是他们心底里的回忆和挂牵。

  珍珠山的故事太多太多,多的不能简言尽书。

  今天一大早,我们早早地去往珍珠山,不为别的,就是想从珍珠山上看一看这方美丽的水土,看一看山下的美丽村庄。

寒风中,我们从大砚疃村前东行,想着先从南面的山头爬起。

去往东山的道路

这条水沟是那个“大山沟”河道吗?

这里有条上山路

大砚疃的东南角。

原来这个山头已经被采石挖空了,西侧有一道大深沟。

这才看出这砚石层也是竖立而下的。

只能转到珍珠山前垭口处,这里有早去兰家官庄赶集的人们。

翻过山口就是兰家官庄,这集市两个集日前我赶过。

南端的山头叫“担山子”?听说竖立过“雷达连”的“雷达架子”。

山头南侧的人家院落。

山下这里是“后竹园”?

山头东侧也曾有采石场。

山顶不能上去,有防护网。

珍珠山西南侧。

山口遇到结伴赶集的人,一个个亲切而阳光灿烂的样子。

珍珠山。据说正月十五这里有大庙会。

据说,这山前空地上曾经住过解放军的“雷达连”。现在,营房已经没有了。

路东有道深沟。

山沟里还有水井。

路边有山神庙。

从珍珠山看南面的担山子。朋友孟先生说,这山口的路道是一个“满弓”的形状。

正对面山顶有三官庙。

东去山顶有住户人家。

一眼就看到了一个山洞口。

据说是“雷达连”的防空洞。

这五星图案和“毛主席万岁”的文字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应该是建国初期就设立的“雷达连”吧?

从珍珠山看东面的兰家官庄和齐家庄。

看北面的王坟山等。

水泥厂也是个地标性存在。

北面的是山头吗?

庙的东侧也有一个防空洞。

从山顶看西南村庄。

再到庙里看看。

三官庙是道教场所。

庙宇大殿。

庙门影壁等

大殿前有《重修三官庙碑记》碑和《功德碑》。刘树芬先生撰文的记事碑考究详细,原来啊,这处庙宇从宋朝嘉泰年间就兴建了,是个千年庙宇啊!

山顶的住户人家是“张氏老道长”的传人。

珍珠山西就是“中国砚疃村”了!

北望哪个是“土星山”?

西北望岭地。

山坡上线条优雅的马尾松一个个像一个舞者。南望那个大墩子是个什么神?

山后上山的路。

山后垭口还有一条公路,东连着水泥厂兰家官庄、齐家庄,西去就是大美砚疃。


顺着村庄是一道长长的山沟。

这一天,我们看了砚台,看了珍珠山,还到大砚疃、刘家砚疃、何家砚疃、古家砚疃、戚家砚疃、严家砚疃走了走。

有重大发现:就是特别神秘的大砚疃“调侃儿”语言!这种特殊的“暗语”是怎样存在又怎样流传的呢?我听不懂,也实在学不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青年手作匠人的文创与商圈:浮来砚产于浮来山一带,泛指莒县所产的砚台,统称浮来砚​
海阳这条山沟里有6个村,5个叫“苇夼”
砚台造型(1) 抄手砚(太史砚)
《刘家山村志》2、序、目录、概述
那些人少景美的京郊村庄
在深山沟里的一个村庄突然被村中老大爷问及正德五年是哪一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