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沐浴春风

1978年改革开放距今已经四十年了,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祖国正在腾飞,再也不是当年那个“落后的弱国”了,这四十年的坚持,才换来今天的繁荣富强。

时代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从70年代到80年代,再从80年代到90年代,这四十年间中国人民的生活“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七十年代初,我出生在皖北平原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那时,我家有奶奶、父母亲、哥哥、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八口人,一家人住在三间小土屋里和一个用土坯围成的小院,三间土屋很小,八口人住的很拥挤,我和两个姐姐三个挤在一张小床上,当时还没有电灯,家里用的是煤油灯。

那时候,村里小路是泥土路,下雨时,道路泥泞,特别是晚上,没有路灯,到处漆黑一片。晚上有时和小伙伴们一起拿着手电筒,搬着小板凳去大队看露天电影,我和小伙伴们津津有味地欣赏着电影。

那时,我父亲在镇上邮电局上班,很少回家,母亲在家既要照顾奶奶,又要抚养我们姊妹五个,一家人的生活负担全压在母亲肩上了,家里的生活靠父亲微薄的工资收入和母亲挣的工分维持。

由于家里八口人就我母亲一人挣工分,我奶奶年纪大了不能干农活,而哥哥、两个姐、我和弟弟因为年龄小也不能到生产队里干农活,都不能挣工分,生产队分粮食是按照家里劳动力挣工分多少来分的,每年的年底,我父亲挣的工资都要拿出一部分交给生产队还透支。

村子里共有三十多户人家,除了菜地,大都是种小麦、红薯、玉米、黄豆。由于家乡那边雨水少,生产队水田少,每年都要用机井里的水浇灌水稻,秋季收下的水稻除了上交公粮后就所剩无几了,村民也只能分到少的可怜的一点水稻。

每年的秋天,村子里每家每户都把分到的红薯一筐筐地储藏到地窑里,红薯也就成为一家人的口粮,一直要吃到来年的开春。

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香喷喷的大米干饭、吃上白面馒头,平常每家每户长年累月都以红薯、玉米等粗粮为主食。虽然日子过得很艰苦,但是能吃饱,在我的记忆中,没有挨过饿,因为,我所在的村子里村民们都有菜园子,我家粮食不多时,有胡萝卜、白菜、芹菜等蔬菜充饥,有时也挖野菜充饥。

每年秋收后,播种好小麦,村民们比较清闲了,母亲就要为家里烧的柴火发愁了,父亲每个月发的那一点煤球根本不够烧饭炒菜的。母亲一有空就拉着板车到树林里捡树枝,捡树叶,到田地里捡玉米秸,我有时也和母亲一起去捡。

母亲听邻居说,火车站那里可以扫煤灰,母亲和邻居一起拉着板车去车站扫煤灰。有时,姐姐们、弟弟和我都缠着母亲,想和母亲一起去扫煤灰,母亲拗不过我们,就让我们一起去了。

母亲心灵手巧,她在农闲时给奶奶、外婆、父亲和我们姊妹五个做布单鞋和布棉鞋,她很少为自己做新鞋子,她的一双鞋穿很多年。我小时候最喜欢看母亲做布鞋,我看着母亲一针一针地纳鞋底,那针线距离差不多一样宽,像是缝纫机做的,鞋子很端正。我觉得母亲好了不起,想着自己长大后要跟母亲学做布鞋。

母亲有时也给我们做些衣服,特别是缝补衣服、改衣服很在行,我小时候的衣服真的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年龄小的还得穿大的旧衣服,在我上小学以前的几年里,我都是穿姐姐们的旧衣服,很少穿新衣服。

那时候,我盼望着自己快长大,可是,还没有等我长大去挣工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分产到户。农民除了需要上缴的公粮外,对其余的农产品都有支配权,农民收入增加了,少部分的农户更跃升为万元户,农村出现了一番新景象。

从1979年我上小学时,我就有愿望了,我那时就盼望着:什么时候能过上好日子,白面馒头放馍筐里随我吃,可以经常吃上鸡鸭鱼肉,慢慢的这个愿望实现了。

我父母亲勤劳能干,率先在村里种了大棚菜,经济收入增加了,家里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我家盖了红砖的新瓦房和红砖的院墙,家里买了新家俱,家里也拉了电线,有电灯了,成为本村最早买14寸黑白电视机的农户,一到晚上,很多村民就早早地搬着板凳到我家等着看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射雕英雄传》。

大棚菜

通过看电视新闻,我对外边的世界了解了一些,感觉外边的世界很精彩,我关注国家大事,关心国家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穿衣、穿鞋风格保守,颜色不多,款式单一,当时的人们大都是买布在裁缝店里量体裁衣。每逢过年,奶奶和我们姊妹五个都有新衣服穿。我记得,母亲到百货店给我们姊妹五个买好布后,领着奶奶和我们几个到裁缝店,裁缝师傅给我们量尺寸做新衣服。冬天的衣服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那件拍全家福穿的花棉袄。夏天的衣服,印象最深的是母亲买布找裁缝给我做的那件西瓜红的确良长袖衣,款式挺好看,几粒白色纽扣也搭配的很好,袖口那里还有装饰的扣子。

我依然记得那天穿那件西瓜红的确良长袖衣去上学时,好多个女同学围过来摸我的衣服,夸我的新衣服好看,课间休息时,教我数学的女老师也走到我面前夸我新衣服好看,还问我谁给我买的新衣服,我说母亲买的布,找裁缝师傅做的。

现在,人们穿衣、穿鞋风格开放,衣服鞋子五颜六色,款式繁多,质量越来越好,人们对服装和鞋子的要求是时尚美。有品牌店、老年店、童装店、衣服、裤子、鞋子等专卖店。

我也是个追求美的人,经常到服装店买新衣服,夏天买连衣裙、体恤衫、旗袍等,冬天买毛呢大衣、毛衣、格子冬裙等,有时到鞋店买皮鞋、皮靴、运动鞋、凉鞋。

“民以食为天”,70、80年代时期还有部分人连温饱都没有得到解决。而现如今20、21世纪的人们吃饭并不满足于填饱肚子,而更多在于追求营养健康及舌尖上的享受,色香味俱全。很多地方都有酒楼餐馆,不仅有中国传统的鲁菜、川菜、湘菜、粤菜、浙菜、闽菜、苏菜、徽菜八大菜系,而且有菜香飘溢的地域美食,如:北京菜、东北菜、江西菜、湖北菜、陕西菜、天津菜、山西菜、河南菜、潮州菜、客家菜等佳肴。

我喜欢吃美食,现在经济条件好了,我有时和亲朋好友去品尝各地美食。此外,我还能吃到唯美、浪漫的西餐,各大超市、商场都能买到各式各样的零食。

以前,城市住房多为大杂居,小聚居,很多人家烧蜂窝煤,而如今,居民住的是一栋栋高楼大厦,使用的是液化气和管道天然气。二十多年前,我在广州安家定居了,那时还烧蜂窝煤,住平房,现在居住在十一楼的电梯房,烧的是管道天然气。夜晚,我欣赏着“羊城”这座美丽的南国城市璀璨的霓虹灯,心里很惬意。

蜂窝煤球炉子

现在的广州夜晚璀璨的霓虹灯

而农村住房从以往的土墙屋升级为水泥红砖房,小别墅也越来越多,泥泞的乡间小路也变成了宽阔的公路,道路两边都安上了路灯,我老家那里也不再为烧柴发愁了,都用上了液化气,很多村子也用上了自来水,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了,逐步向小康生活迈进 。

改革开放之初,火车最高时速只有100公里,绿皮火车上面环境卫生条件较差,没有空调,没有移动电源。而如今,中国自主研制的和谐号和复兴号高铁列车最高时速已到达350公里,长途火车、高铁上的环境卫生条件好很多,有空调,有移动电源。我以前回老家要坐三十多小时的火车,现在坐高铁八九小时就可以到家了。

绿皮火车

以前城市公交较少,农村没有公交,农村人出行也极为不便。而现在,城市满街的出租车和各式各样现代化的轿车、四通八达的公交路线、宽敞的马路,在人口密集繁华的城市有地铁,此外,共享单车、共享汽车、滴滴打车也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很多城市之间、农村都有长途汽车客运站,城市和农村很多家庭都买了小汽车,为家庭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

改革开放四十年间,人民生活的方式发生很大变化,体现在广大人民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上 。

四十年间,通讯工具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及经济的发展。上世纪70、80年代,人们的主要通讯工具是书信和电报,这几乎是那个年代普通百姓之间远距离情感交流的唯一方式。我读大学时,经常通过写信给父母亲和同学联系,增进情感交流。

90年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固定电话开始在普通百姓家庭普及,我家安装了电话,经常和亲朋好友打电话聊天。进入21世纪,智能手机快速普及城乡,我家安装了宽带网络,我经常通过QQ、微信语音聊天、视频通话,和亲朋好友进行情感交流。

改革开放四十年间,3D、各大影院、国产片、好莱坞大片等各种影视作品应接不暇,我家的黑白电视机也早已换成了液晶电视,很多家庭都有液晶电视,有的配有家庭影院,也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网上购物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前几年,我小孩课余时间就喜欢上了网购,他经常在网上给我买吃的东西、买日常用品。

在小孩的指导下,我成为了一名网购达人。家里的日常用品大都是从网上买来的,大件的如:空调、冰箱、电脑、沙发等,小件的如:手机、电扇、饮水机、被单、衣服、鞋子、油盐酱醋等我都是在网上买,青菜水果也在网上买,买东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让我的生活便捷,省时省钱省力。

我读初中和高中时候的梦想就是考上大学,毕业以后当老师。1996年6月,我从华中师范大学体育系毕业,分配到广州市当老师,我心中充满自豪,因为我已经实现了儿时“长大后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梦想,我带着憧憬和激情走进了体育课堂,儿时的梦想已经实现了,我很高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从一个思想懵懂的小女孩成长为如今快过半百的中年妇女,我对美好生活一直都在向往着,我发现我的很多愿望都一个一个地都实现了,我很自豪,我是一名中国人;我很幸福,我生活在中国;我很快乐,我与祖国一同成长。

我们这代人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长大的,见证了祖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变迁、蓬勃发展。中国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不止改变了我一家的生活状况,而是惠及了全国亿万个家庭。

改革开放的曙光已经照亮了华夏大地,我们这代人也快到了“知天命”之年,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为社会进步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食油稀缺时(散文)
《我的母亲》张兰波
母亲节怀念母亲
徐磊||【散文】忆起儿时拔草时
母 亲
我极力阻止母亲改嫁使母亲失去一个女人应得的幸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