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董其昌晚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偏爱这篇赋?


董其昌(1555~1636),明代大画家、书法家。其书画理论对后世极有影响,董其昌书法初学颜真卿,后转师晋、唐、宋诸名家,工楷、行、草书,自然秀雅。他的传世之作中有两件《白羽扇赋》,一件是手卷,一件为立轴。

《白羽扇赋》这篇赋为唐代张九龄所作。

唐玄宗晚年宠信“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他听信李林甫的谗言,要罢免张九龄的宰相之位。但是他没有直接下旨,先让宦官高力士给张九龄送去了一把白羽扇。当时已是秋天,白羽扇根本就不需要了,唐玄宗借此扇告诉张九龄,他已经过时没用了。

张九龄看到这个扇子,当场作一赋表明心志,就是《白羽扇赋》。白羽扇出身卑微,但是能够祛暑纳凉,虽不算珍贵,但也有凌云壮志,如果有用到的地方,即使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可惜,秋天总会到来,白羽扇也没有了用处,被收到了箱子里。即便如此,白羽扇也会在箱箧中感念圣恩,没有怨言。

张九龄作为唐玄宗时的文坛领袖,这篇赋字短情长,不卑不亢,声蕴其中。董其昌书有两件《白羽扇赋》,我们先来欣赏他68岁所作的这件《白羽扇赋行书卷》。

董其昌《行书白羽扇赋卷》
纸本行书 40.1×415cm 天启二年(162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白羽扇赋
开元二十四年夏,盛暑.敕使高力士赐宰臣白羽扇.九龄与焉,立献赋曰: 
当时所用,任物所长. 
彼鸿鹄之弱羽,出江湖之下方. 
安知烦暑,可致清凉. 
岂无纨素,彩画文章. 
复有修竹,剖析毫芒. 
提携密迩,摇动馨香. 
惟众禽之在御,何修翮之敢当. 
伊昔皋泽之时,尔有凌霄之志. 
苟效用之得所,虽舍生而何忌? 
肃肃鸟羽,穆穆微风. 
纵秋气之所移夺,终感恩于箧中. 
壬戌(1622)秋日书 董其昌 
钤印:戲鴻堂、董其昌印、太史氏

欣赏单字高清图片




董氏笔法精到,可谓一丝不苟,董其昌一生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书画题跋,闪耀着他光辉的艺术思想。在画论上有“文人画”、“山水画分南北宗”论,以禅宗北宗的“渐修” 与南宗的“顿悟”两派喻之历史上山水画派的区分。崇尚王维、米芾父子,推崇南宗,认为南宗文人画以平淡、率真、自然天趣为其审美特征。

在书法上他也相当有眼力,所阐述的观点被称为王羲之发端以来文人派书法艺术思想的总结。这都集中反映于他的《容台集·容台别集》中。书法方面他同样强调顿悟,却并不排斥渐修对顿悟的作用。而且书法上他同样推崇平淡、天真。他的《容台别集》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美学观形成的踪迹。

台北故宫该有一件,他78岁书《白羽扇赋》立轴,尺寸: 257x83.6厘米,我们再来一起欣赏。


董其昌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笔画圆劲秀逸,平淡古朴。其行书前期多变,至七十岁后则以淡墨枯笔为多,行气疏朗,颇有返璞归真、消尽火气的意趣;结字以欹为正,笔法自然含蓄,寓变化于简淡之中。他自称行书行笔无定迹,而有萧散错落之致,达到天真烂漫的地步。

以上是目前所见的董其昌两件《白羽扇赋》,均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相信还有一些我们没有见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董其昌晚年偏爱此赋,不知道是不是此时的心境与张九龄相契合,有同病相怜之感,抑或另有所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董其昌 行书《白羽扇赋》
书法欣赏
董其昌行书《白羽扇赋卷》,圆劲秀逸,平淡古朴
董其昌行书佳作《白羽扇赋》,你到底了解多少?
明.董其昌 行书《白羽扇赋》卷----古代书法
隽朗温敦:明代董其昌行书《白羽扇赋卷》书法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