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得到他人的关爱是一种幸福,关爱他人更是一种幸福
            

为什么要“凡是人,皆须爱”呢?因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用唯物论的观点来说,就是宇宙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要想与宇宙万物和平共处,和谐共生,就必须心怀仁爱,爱世界万物,爱自然万物,爱宇宙万物。而爱天地宇宙万事万物,首先应该从人做起。如果做到了“凡是人,皆须爱”,也就是做到了天人合一,就能跟宇宙能量同频共振,就能够像天地一样天长地久。

“泛爱众”开篇讲到,“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就是说为什么“凡是人,皆须爱”呢?因为老天就是这么干的,因为大地就是这么干的。老天对每一个人,它是公平的。天下雨的时候,它没有说,厅级干部多下一些,处级干部就少下一些。下雪的时候,也是如此。阳光也没有说,厅级干部我就多照耀一会儿,处级干部就少照耀一会儿,它对每一个人是公平的。大地也是一种平等心的承载、生长。谁勤奋,我就成全谁,谁用心耕耘,我就成全谁。它没有说黄皮肤的人,我就多给他生长。黑皮肤的人,我就不给他生长。我们看到,天地对它所服务的对象是公平的。老子讲的,“天地视万物为刍狗”,就是一样的,它没分别。正因为天地没有分别,所以天地能够天长地久。这一种宇宙逻辑对应在人间,就是“凡是人,皆须爱。”对所有的人,我们都要爱他,这样的话,我们就做到了天人合一,就能够跟宇宙能量同频共振,我们就能够跟天地一样天长地久。

中国文化,我们在前面的课程里面讲过,中国文化是整体性文化,是强调“一”的文化,这个“一”有整体的意思,也有平等的意思。孔子晚年给他的学生曾参讲“吾道一以贯之。”讲完之后,他就从教室里出去了,别的同学就把曾参围住。问曾参说:“师兄啊!刚才老师给你吃什么偏分饭了?讲什么秘密了?”曾参讲了一句话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当年读到这里,我就在想:曾参为什么把夫子的话不复讲给大家,而要换一个说法呢?现在我才明白,曾参只能这么讲。为什么呢?他直接讲夫子的话,他的师兄师弟听不懂。他把夫子话中的奥意分解为两个字,哪两个字呢?“忠”和“恕”。什么是“忠”呢?忠,我们看它的会意,就是,那个本体的心,没污染的心,有一些像《中庸》里面讲的“喜怒哀乐之未发”的那个中。就是面缸里的面粉,还没有变成面包,还没有变成面条。什么是“恕”呢?如心,就像你的心,通俗地讲就是将心比心。在《弟子规》的“入则孝”部分讲到“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讲的就是“恕”道,就是将心比心,感受力。

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一生的学说的核心是在讲什么呢?在讲一种心的状态。有人说,他一生在讲一个字——“仁”。“仁”是什么意思呢?两个人,两个人是什么意思呢?我心中要有别人,将心比心。这个“仁”在原始的会意里面,那个单立人在古文字里面有一种写法,这个单立人是一竖,意味着什么呢?一竖代表着一个卦象。右边的两横代表着一个卦象,竖和横是一种阴阳关系。所以,孔子一生所讲的也不外乎一件事情,就是让我们的心具有同情心、怜悯心、慈悲心、爱心、将心比心。联合国把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刻在了大厦上,这是联合国认为孔子思想的精华之一。

如果从天地精神来讲,孔子就在讲天地精神在人间的一种投射。就是说天地的无私性、平等性,没有分别的这种状态,在人间应该表现为一种生命状态,他把这种状态叫做“吾道一以贯之”。如果我们勉强解释,就是平等、平常。我们看到,孔子开创了有教无类的教育。就是富人,也收他为徒弟;穷人,也收他为徒弟。年小的我教他,年长的我也教他。他做到了平常、平等。所以,后人把他称为大成至圣先师,成为老师的偶像,成为老师的典型、典范。

我们现在看看我们目前的治国理政的姿态,事实上,就是《弟子规》里面的这两句话“凡是人,皆须爱”,“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好,“一带一路”也好,都是这种古老的逻辑的现代化。就是让全球来共享中国发展的红利,共享中国文化的红利,为人类的和平、安全,做出中华民族能够做出的贡献。“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前面讲的是人间伦理,后面讲的是它的逻辑依据,讲的是天地精神。把人间精神跟天地精神做了一个对接,让我们知道“凡是人,皆须爱”是老天爷的意思。那么它就有了一个大前提,“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主持人:

郭文斌先生通过解读《弟子规》“泛爱众”篇开始句“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要和睦相处。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儒家认为“天人合一”,释家认为“众生一体”,道家更指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郭文斌先生在前面也说过,我们和宇宙是一个整体,我们和大自然也是一个整体,我们人类更是密不可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既然是“共同体”,那就“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郭文斌先生认为,相对于自然宇宙,人类太过渺小,人类只有通过爱宇宙、爱天地、爱自然,与宇宙天地、自然同频共振,才能实现与自然宇宙的和平共处、和谐共生。而对于我们人类自身来说,更需要互助互爱。如果人与人之间互不关心,互不关爱,甚至相互仇恨、相互倾扎,那么就是在和宇宙整体性对抗,永难实现和平、和睦、和谐。因此“凡是人”不分国度、族群、人种,“皆须爱”,才能保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的永续存在,才能实现人类的和平、和睦、和谐。

郭文斌先生指出,一个人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他人的辛勤劳动,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一个人都应该心存感恩,心怀敬意,深切关注社会,随时伸出援助之手,“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如此,人生才有意义、有价值。其实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事上讲,只有你平时关爱别人,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才能回报你;理上讲,大家本身一体,爱别人,就像左手爱右手;情上讲,得到他人的关爱是一种幸福,关爱他人更是一种幸福。

本文节选自郭文斌老师《 郭文斌解读<弟子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天人合一”与“万物并育”如何塑造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凡是艺术家,能活得长久的人,全是感通天地之人
子思经典语录
“无中生有”的智慧——“孔子”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子”来解决
儒家的第一哲学:孔子失传的隐秘学问
老子论道:道可道非常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