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皇官邸之——保利纳礼拜堂的米开朗基罗壁画

------使徒宫------

梵蒂冈的使徒宫是教皇正在使用的官邸,所以是不对外开放的,因此我并没有进入里面参观,这一篇也是我唯一写到,却没有到过的一个地点,之所以非要写这个地方,完全是因为上一篇里遇到两幅卡拉瓦乔作品《圣彼得受难》和《圣保罗皈依》,这两件作品被认为是对应了另外两幅米开朗基罗的同一题材作品,而这两幅壁画都保存在神秘的教皇官邸内的——保利纳礼拜堂(Cappella Paolina)。

保利纳礼拜堂内部

保利纳礼拜堂位于教皇官邸——使徒宫的一楼,又被称为帕拉廷会客厅,因为他比西斯廷更小、更私密,是一个私人被引荐敬拜教皇的地方,另外,这里还有一个功能是,每当选举新教皇时,举行的秘密会议的起点,在选举之前,红衣主教选举人会事先在保利纳礼拜堂聚集,然后向西斯廷礼拜堂进发,在那里完成最后的选举。

礼拜堂始建于1537年,三年后完工,以委托人教皇保罗三世的名字命名,与最著名的西斯廷礼拜堂中间只隔了一个瑞吉亚房间(Regia Room),之前讲过西斯廷礼拜堂,无比宏伟的壁画巨制,而作为教皇客厅的瑞吉亚房间的壁画也非常精彩,有时间专门做一期。

下面直接进入正题,来欣赏墙上的两组大壁画。

左墙上的三幅壁画

两组壁画中间的两幅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创作于1542-1550年,当时,米开朗基罗刚完成了西斯廷礼拜堂祭坛墙上的壁画——《最后的审判》,保罗三世委任他一项新任务,装饰以他名字命名的礼拜堂,此时的大师,已经六十七岁了,患有严重的痛风,所以,与西斯廷的大壁画相比,进展非常缓慢,而且1544年,因为病重,休息了一段时间。直到保罗三世于1549年去世,第二幅壁画《圣彼得受难》还没有完成,1550年,画家完成最后的收尾时已经75岁高龄,所以两侧的关于圣徒的其他事迹的作品,由洛伦佐·萨巴蒂尼(Lorenzo Sabatini)和费德里科·祖卡里(Federico Zuccari) 完成。

因为两侧的作品找不到清晰的图片,就不做介绍了,毕竟这是很难进入的场所,所以没有好的图片资源也是正常的。

《圣保罗皈依》   米开朗基罗

三联画最核心的中间这幅,就是米开朗基罗版本的《圣保罗皈依》,可以找出上一期卡拉瓦乔的作品做个对比,就可以看出文艺复兴盛期和末期两位顶级大师的不同演绎,看到美术史的走向和脉络。

上期介绍过,保罗原名扫罗,扫罗从马背上跌倒后躺在地上,天上的基督发出的光束照亮了他,他被神的恩典击中失明,后又复明,此后从基督徒的迫害者转变为忠诚的信徒。

这幅作品的玄妙之处,在于特殊的构图,保罗的身边人群和马匹之间,使用奇妙的旋涡式构图,让画面看上去像具有神秘力量的驱使,众多的人物被卷进来,打破原有的秩序,使画面充满不确定的动感。

在空中,基督身边的天使们,被基督和光束分为左右两部分,几位裸体天使放射状排列,微微旋转式的围绕,使基督看上去像是发光的太阳的中心,神的崇高性和神圣性被进一步的强化;旋转产生出动态旋涡感,使上下两个动感旋涡相呼应,错觉的以为神力的作用产生了空间扭曲,增加了画面的神秘感。

另外天使的形象和《最后的审判》如出一辙,裸男为主,并且均为无翼天使,米大师的作品“不秀肌肉不成活”。

下面发一些细节来看。

这匹马是重要的道具,所以构图时也突出了它。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保罗在这里是一位老人的形象,事实上保罗皈依时大约三十岁,米开朗基罗画的恐怕是自己吧!

下面来看右墙的壁画。

右墙上的三幅壁画

这边的壁画要略晚一些,完成的时候委托人都已经过世了。

保罗三世是米开朗基罗经历的教皇里比较开明的一位,能力出众,对大师算很不错的,当然,此时的意大利画家圈,名气最大的几位都已经过世多年,只剩下米开朗基罗一枝独秀,资历能力放在那,被尊重是正常的,所以活得长很重要。

这幅《圣彼得受难》应该算是米开朗基罗最后的湿壁画,圣彼得是耶稣的首徒,当他也将要被钉上十字架的时候,这位圣徒要求被倒着钉上去,以避免和耶稣相同,所以,在各种宗教艺术品中,凡是看到倒着钉上十字架的,均为圣彼得。另外圣彼得的弟弟,同为十二门徒之一的圣安德烈,是在“x”形的十字架上钉死的。

《圣彼得受难》   米开朗基罗

这幅作品,米开朗基罗在构图上也是出乎意料的,十字架倾斜位于画面下方,在众多的人群中形成对角线的形式,打破了画面的沉闷,并让中间的主场景突出出来,人物成组分布,多而不乱,圣彼得躺在十字架上,用力地抬起头瞪视前方,实际上他是面朝着教堂的门口,教皇必须从那里进入,他似乎在告诉他的继任者们(圣彼得被天主教追封为第一任教皇),要记住教皇的使命。

另外更值得注意的是,构图不再遵循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透视原则,人物向后的推进没有明显的纵深感(简单讲就是没有做到常规的近大远小),打破了透视学原理,围观人群处于多个分布四周的灭点透视之中,这样的透视,使得十字架部分人物最大最突出,像被包围在场景“内部”一样,这实在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大师就是用来打破传统的,脑洞就是超乎常人。

下面欣赏一下作品的细节。

圣彼得的形象充满了力量感,永不低头,铁骨铮铮,据说最早的作品是没有钉子的,因为这是想展示圣彼得是自愿赴难,并非被迫受难。

据说这位在地上挖洞的年轻人,是马萨乔的形象,这是第一位把灭点透视带入文艺复兴的大师,是米开朗基罗的偶像,死于二十七岁。


介绍完了主角,来看一下配角——保利纳礼拜堂的天顶。

保利纳礼拜堂的天顶

可能是为了配合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天顶上加入了很多裸体人物,回想一下西斯廷礼拜堂天顶上众多的裸体人物,难道是在向米大师作品靠拢,但是在整体布局上,气质可大不一样,风格也明显进入巴洛克早期了,繁复的各种堆砌,绘画风格也更柔和细腻,整体感觉轻飘飘的,全不是米大师作品透出的力量感。

发一张西斯廷天顶的一部分,对比一下风格。

西斯廷礼拜堂的天顶画   米开朗基罗

再发一些保利纳礼拜堂天顶的细节供大家欣赏。

《天使就出圣彼得》

天顶画讲述了几个圣彼得和圣保罗的生平事迹,最后这幅是圣彼得关在监狱里,天使救出了他。

保利纳礼拜堂祭坛

中间的祭坛画是《耶稣变容》,十七世纪西蒙娜·坎塔里尼的油画作品,这个题材以前介绍过多次,就是耶稣在门徒面前展现出神的形象,一般画面都会表现耶稣发着光,或者身后发着光,会有门徒看到真神大惊失色的样子。祭坛左右是两幅挂毯《耶稣在圣殿中》和《五旬节》。

《耶稣在圣殿中》

这件挂毯作品比较中规中矩,在意大利海量的同类作品中不算出色,有时间专门写一期挂毯的,我见过太多好作品,其中最顶级的还是梵蒂冈的挂毯陈列室里的,像拉斐尔这种级别的大师,都曾参与过多件挂毯的创作,因此意大利的挂毯作品,并不像常规认为的仅仅是工艺品,完全可以列入艺术品的门类。

另一幅《五旬节》实在太冷门,没有清晰图片。

这一期算是水了一期,主要是我没有进去亲眼见证,讲起来很没有底气,作品是有气场的,没有亲眼看过原作,就敢乱说一通,也是不负责任的,所以,我怕说错,也给自己留些余地,只从构图上简单聊一聊。

                                      

047


热翡冷翠:

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2015年至今,旅居意大利,酷爱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雕塑、建筑,走遍意大利各博物馆、大教堂,尝试用自己的视角向大家介绍意大利艺术,所以,如果你也热爱,请一起同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梵蒂冈——如果美是一种信仰
242天顶画
创世纪 | 米开朗基罗的绘画姿势
艺术宝库梵蒂冈博物馆(下) 环球之旅(21)
跟达·芬奇欢喜冤家,和拉斐尔相爱相杀,米开朗基罗的传奇与八卦
米开朗基罗,与神圣相伴的艺术巨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