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田代华从不同年龄阶段论治月经病






编辑推荐语


田代华教授为山东省名老中医专家,擅长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及疑难杂症。临床倡导中医体质学说,认为年龄与月经关系密切,以“治病必求于本”为原则,针对各年龄阶段月经病常见病因、病机、病证,结合患者常见体质,总结出各年龄阶段的治疗重点,形成了常用经验方
【摘要】田代华教授认为年龄与月经关系密切,不同年龄阶段月经病的病因、病机、病证及患者体质各有不同,治疗方法应各有侧重。青春期月经病多由肾气虚及脾胃功能失常导致,体质以气虚质、血虚质多见,治疗重在补肾健脾、益气养血;生育期月经病多由肝郁气滞及血虚肾虚导致,体质以血虚质、气滞质、血瘀质多见,治疗重在疏肝理气、补肾养血;围绝经期月经病多由肾脏功能衰退及肝郁脾虚导致,体质以气虚质、阴虚质、气滞质、血瘀质多见,治疗重在补肾活血、疏肝健脾。总结田老师临床治疗各年龄阶段月经病常用处方,并随症加减,临床收效甚佳。附验案3则
田代华教授是山东省名老中医专家,从医5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及疑难杂症,倡导中医体质学说,对月经病治疗有一定见解。田老师经过多年临床观察,认为月经状态受年龄变化影响明显,月经病在不同年龄呈现“阶段性”特点,各阶段月经病体质类型不尽相同,临证治法也应视年龄阶段不同而各有侧重,现将田老师从不同年龄阶段论治月经病经验总结如下。

1

月经状态与年龄相关

《素问·上古天真论》以“七”为单位阐述了从“二七”至“七七”,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及月经产生的一系列变化。《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妇人胎产论》中亦言:“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属厥阴,天癸已绝,乃属太阴也。”认为天癸随年龄变化而来源各异。在这些理论基础上,田老师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年龄与月经状况息息相关,不同年龄女性月经状态不同。
“二七”至“三七”,即青春期,田老师认为此阶段经过前期先天肾精及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虽天癸至,月事下,但各脏腑处于由稚嫩趋向成熟阶段,脏腑功能尚未稳定,身体还不够盛壮,故部分女性尚不能很好地建立月经周期,容易出现月经周期及经量的改变。“三七”至“五七”,女性进入生育期,由“肾气平均”至“身体盛壮”后出现“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是身体生理功能最强盛的阶段。正常女性此阶段月经周期已规律,经血能按时潮汛,月经的量、质、色、味均无异常,且无伴随症状。“六七”至“七七”,进入围绝经期,此阶段各脏腑功能衰退,衰老之象明显,肾气渐衰,天癸将竭,机体已不能维持规律的月经周期,月经的色、量、质等均有所改变,常伴有其他症状,直至绝经。围绝经期因自身衰老而引起的月经变化,一般不影响机体活动,大多数女性能自我调节,严重者则需要药物干预治疗。

2

月经病呈现“阶段性”特点

从月经初潮到绝经,不仅生理状态不同,而且各年龄阶段所处环境、饮食劳逸、情志等亦不相同,故月经病的病因、病机、病证等情况也各有侧重,呈现“阶段性”特点。

2.1 青春期

青春期生长发育主要依靠藏于肾脏的先天之精,月经的产生也以“肾气盛,天癸至”为前提,若先天禀赋不足,则不能满足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及月经的产生,故田老师认为青春期月经病首要病因是肾虚,临床月经病病证多由肾气虚导致。如由于肾气不足,经血无以化生,导致月经初潮延迟,或月经来潮后月经量少、经来复止等;或因肾气不充,固摄失司,冲任蓄溢失常,导致经血非时而下、月经量多等症;或因肾气虚弱,推动无力,气滞血瘀,导致痛经、月经量少、经行伴血块等症。同时,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之源,脾胃和健亦是月经产生的重要前提,而青春期部分女性由于饮食失宜或思虑过度,易导致脾胃功能失常,继而影响月经产生,故田老师认为脾胃功能失常也是此阶段月经病病因之一。若不及时调摄,则会引起气血化生乏源,导致冲任失养,血府空虚;或脾虚水液失运,痰湿内生,壅塞胞宫,可引起诸多月经病,如月经量少、痛经、闭经等。

2.2 生育期

女性易患情志疾病,正如《备急千金要方·妇人方》所言:“女人嗜欲多于丈夫,感病倍于男子,加以慈恋、爱憎、嫉妒、忧恚、染著坚牢,情不自抑,所以为病根深,疗之难瘥。”而生育期女性社会事务繁忙,工作学习压力紧张及家庭负担较重,是情绪受外界影响最多的时期,故田老师认为七情内伤是此阶段月经病重要病因,此阶段月经病多由气机失常导致,常见经行小腹胀痛、经行乳房胀痛、头痛等症。其次,此阶段是女性孕产、哺乳的最佳生理时期,《诸病源候论·妇人产后诸候》云:“既产则血水俱下,津液暴竭,经血不足。”又《圣济总录·妇人气血门》云:“在上为乳饮,在下为月事。”过度生产及哺乳既伤津耗血,又损伤冲任二脉,也是此阶段产生月经病的重要病因,轻者导致血虚,重则损及肾脏,出现月经后期、经行眩晕、闭经等症。

2.3 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各脏腑功能衰退,以肾脏功能衰退为主,《沈氏女科辑要笺正·经水》引徐亚枝说:“肾生最先,肾足最迟,肾衰最早。”故田老师认为肾脏功能衰退是此阶段月经病的首要原因,临床月经病病证多由肾气虚即肾阴虚导致。肾阴不足,阴不制阳,导致阴虚阳亢,虚热内生,可见经行眩晕、经行发热等症;肾气渐衰,推动或固摄无力,导致血液及水液运行失调,可见经行泄泻、崩漏等症;若肾阴虚日久,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两虚,则所见月经病病证更为复杂。其次,田老师认为情志因素也是此阶段月经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加之阳明脉衰,肝郁脾虚,易致肝脾不和、气血运行失常,产生诸多月经病病证,以血瘀证多见,出现经色黯、经行腹痛、经行伴血块等症。

3

各年龄阶段月经病患者体质类型

田老师倡导体质学说,认为不同体质偏颇导致发生的月经病各不相同,而年龄因素既影响体质又影响月经,故各年龄阶段月经病患者体质类型亦各有侧重。

青春期肾气初盛,天癸初至,肾之阴阳发育未丰,本就易出现阴阳偏颇、气血不足之弊,且如前文所述,田老师认为青春期月经病病因主要为肾气不足及脾胃功能失宜,肾为气血之根,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皆与气血盛衰息息相关,故青春期月经病患者体质类型以气虚质、血虚质为主。
《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云:“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木失条达,肝气不疏,导致气血运行失调,而临床上生育期女性月经病患者多见性格抑郁或急躁,易伤于七情,多有气滞症状。且生育期女性经、孕、产、乳皆以血为用,易不足于血,有余于气,故田老师认为此阶段月经病患者体质类型以血虚质、气滞质、血瘀质为主。
围绝经期肾气渐衰,且田老师认为围绝经期女性经过30余年经、带、产、乳的消耗,自身阴精已不足,多有阴虚证候,同时,临床上围绝经期女性月经病血瘀证候明显,故田老师认为围绝经期月经病患者体质以气虚质、阴虚质、气滞质、血瘀质为主。

4

各年龄阶段月经病治疗重点

田老师临床调治月经病以补肾健脾、调理气血为宗旨。在此治疗大法下,田老师又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确定治疗重点,遣方用药各有不同。

4.1 青春期重在补肾健脾,益气养血

青春期月经病多由肾气初盛、脏腑娇弱的自身生理原因引起,又易损伤脾胃功能,影响气血运行及化生,体质亦多以气虚质、血虚质为主,故田老师认为此阶段月经病调治重在补肾健脾、益气养血。常用六味地黄丸合归脾汤加减,组成以山萸肉、怀山药、黄芪、党参、炒白术、当归、茯苓、炙甘草为主的处方,并随症加减。
病案:张某,19岁,2018224日初诊。主诉:经行头痛、头晕多年。现行经第4日,伴头痛、头晕、腹泻、痛经,有血块,色、量可。平素易疲倦,腰腿酸痛,易头痛、头晕,劳累及体位变化时明显,畏寒,手足不温,饭后易打嗝,晨起腹痛、腹泻,平素月经周期延后,行经57 d,色、量可。舌淡苔薄白,脉沉弱,纳眠可。有痔疮病史,易脱出。诊断:经行头痛,证属气血两虚。治宜补肾健脾,益气养血。处方:山萸肉20g,怀山药30g,茯苓15g,肉苁蓉10g,肉桂10g,杜仲12g,当归15g,赤芍12g,丹参30g,党参15g,炒白术12g,黄芪30g,细辛3g,天麻10g,炙甘草3g7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温服,日1剂。

201833日复诊。自诉服药后症状明显好转,未再头痛、头晕,困倦减轻。仍畏寒、腰膝酸软、腹泻、饭后打嗝。纳眠可,舌淡苔薄白,脉沉弱。调方如下:去细辛、天麻,加白芷12g、陈皮12g7剂,用法同前。2018310日三诊。现无头痛、头晕、畏寒等症,后背僵硬感,时有口干、口渴,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黄,脉沉缓。调方如下:上方去肉桂,加桂枝10g、葛根20g7剂,用法同前。此后患者几经调治,诸症均有明显改善。
按语:四诊合参,本案患者为气虚质、血虚质为主的兼夹体质。患者处于青春期,且肾气虚弱证候明显。肾气虚,故平素易疲倦,腰腿酸痛,劳累后易出现头痛、头晕症状;肾虚阳气不足,失于温煦,故见畏寒、手足不温;兼有脾胃虚弱,故见腹泻、饭后打嗝;脾肾两虚,气血不足,冲任不能按时通盛,故经期延后;不荣则痛,气血不足,无以上荣头部,故行经时头痛、头晕。另外,患者有痔疮,易脱出,也是气虚固摄失司的表现。方用山萸肉、怀山药平补肾气;肉桂、肉苁蓉温肾壮阳、温经散寒;杜仲荣筋壮骨、健膝强腰;黄芪、党参、炒白术、茯苓健脾、益气、补中;当归、丹参、赤芍补血活血。初诊时头痛、头晕严重,急则治其标,故先用细辛、天麻缓解,二诊时头痛、头晕已解,故去细辛、天麻,改用白芷,既可防头痛复发,又能行气温经;仍饭后打嗝,加陈皮理气健脾。三诊时出现口干、口渴,舌苔变为薄黄,说明用药过于温补,故去辛甘大热之肉桂,改用桂枝,并加葛根,可通经络、调营卫,解后背僵硬不舒感。纵观本案,以肾虚导致的气血两虚为主,故用六味地黄丸加减以补益肾气,又有脾胃虚弱症状,故又合用归脾汤加减以健脾补虚,共奏益气养血调经之效。

4.2 生育期重在疏肝理气,补肾养血

田老师认为此阶段月经病多由情志因素引起,导致肝失疏泄,气机失调,引起气滞血瘀,故需疏肝理气、活血祛瘀。部分女性又因生育损伤冲任及胞宫,伤津耗血,而“八脉俱属肾”,“经本于肾,旺于冲任二脉。”肾为冲任之本,肾在“女子以系胞”,故需补肾养血。体质亦以气滞质、血虚质、血瘀质为主,故田老师针对生育期调治月经病重在疏肝理气,补肾养血。常将六味地黄丸、四物汤、柴胡疏肝散或逍遥散加减合用,组成以柴胡、当归、赤芍、丹参、川芎、山萸肉、怀山药、杜仲、茯苓、炙甘草为主的处方,并随症加减。

病案:李某,35岁,2018120日初诊。主诉:经前少腹疼痛3年余。患者自诉常月经前双侧少腹疼痛,月经周期规律,行经45d,量少,色黑,有血块,伴腰酸痛,头痛,便秘,经后易腹泻。平素性格急躁,易头痛,自服加味逍遥丸。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脉沉弦。末次月经2018119日。有2次宫外孕病史,时间不详,2014年于山东某生殖中心行人工辅助生殖手术,未成功。诊断:经前腹痛,证属气滞血瘀。治宜疏肝理气,补肾活血。处方:山萸肉20g,怀山药30g,茯苓15g,牡丹皮12g,杜仲12g,桑寄生15g,柴胡12g,当归15g,赤芍12g,丹参30g,红花10g,益母草15g,炒白术12g,川芎10g,香附12g,郁金12g,川牛膝15g,炙甘草3g14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温服,日1剂。
2018310日复诊。自诉225日月经来潮,月经延期7d,行经5d,色黯,量少,有少量血块,偶头晕,经前未腹痛,便秘、腰酸痛好转,眠浅易醒、多梦。舌黯红,苔薄,脉沉弦。调方如下:上方改当归25g,川芎12g,加生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7剂,用法同前。
按语:四诊合参,本案患者为气滞质、血瘀质为主的兼夹体质。患者处于生育期阶段,有2次宫外孕病史,1次人工辅助生殖手术,既损伤冲任二脉及胞宫,出现少腹部位疼痛,又过度耗伤阴血,导致肾虚,故见腰酸痛、月经延后、头晕、便秘、舌红;患者性格急躁,肝气不舒,气机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故见月经量少、色黑、有血块、头痛;肝气郁结,木横乘土,故见腹泻。方中用山萸肉、怀山药、杜仲、桑寄生、川牛膝补益肝肾;柴胡、香附理气疏肝,川芎理气活血;炒白术、茯苓补中健脾、化生气血;当归养血活血,赤芍化瘀止痛;丹参、红花、益母草活血祛瘀。复诊时患者末次月经经前未出现腹痛,但仍有瘀血症状,且患者平素睡眠可,本次月经出现眠浅易醒、多梦症状,而《医林改错》云:“夜睡多梦,是血瘀。”“夜不安者,将卧则起,坐未稳又欲睡……此血府血瘀。”故田老师加重当归、川芎用量,加强活血化瘀之效,另加龙骨、牡蛎以平肝潜阳、重镇安神。纵观本案治法,用逍遥散加减以疏肝理气,用六味地黄丸加减以补肾益精,用四物汤加减以养血、活血、祛瘀,数方合用,共奏活血行气、补肾调经之功。

4.3 围绝经期重在补肾活血,疏肝健脾

由于围绝经期女性月经病以肾虚、血瘀症状多见,同时亦受情志影响,导致肝脾不和,引起月经不调,体质多以气虚质、阴虚质、气滞质、血瘀质为主,故此阶段田老师重在补肾活血,疏肝健脾。常将六味地黄丸、桃红四物汤、丹栀逍遥散加减合用,组成以山萸肉、怀山药、枸杞子、女贞子、茯苓、炒白术、当归、赤芍、丹参、红花、牡丹皮、炒栀子、柴胡、炙甘草为主的处方,并随症加减。
病案:时某,50岁,2018323日初诊。主诉:停经4个月后漏下20余日。患者自诉已停经4个月,33日月经又至,持续至今未断已20d,量少,色黯,有血块,伴腹胀、腹痛、腰痛、心烦。平素易生闷气,经行乳房胀痛,月经延期,行经45d,量可,色黯,有血块,伴腰痛、腹痛。现时便秘,眠浅易醒,咳嗽及打喷嚏时小便略失禁,纳可。舌黯苔腻微黄,脉沉弱。诊断:漏下,证属血瘀内阻。治宜补肾、疏肝、活血。处方:山萸肉20g,怀山药30g,茯苓25g,牡丹皮12g,熟地黄12g,柴胡12g,黄芩12g,当归15g,赤芍12g,白芍12g,炒白术12g,焦栀子12g,丹参20g,红花10g,益母草15g,阿胶(烊化)10g,山慈菇15g,酸枣仁30g,延胡索15g,炙甘草3g7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温服,日1剂。该患者7 d后未再复诊,半年后因他病就诊,询问其月经状况,自诉其后又自行按方服药7剂,漏下渐止。
按语:四诊合参,本案患者为血瘀体质。患者年过七七,处于围绝经期末,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当竭,极易出现月经紊乱。《妇人规·崩淋经漏不止》云:“崩漏不止,经乱之甚者也。”漏下为经乱之甚,发病较为复杂,可由肾虚、血热、血瘀、湿热内蕴等多种原因导致。本案患者平素血瘀明显,主要由肾虚肝郁导致。围绝经期肾气渐虚,气虚则无力行血,血运迟缓,因虚致瘀,故月经延期,色黯,有血块,伴腰痛、腹痛,脉沉弱。同时,患者易生闷气,肝郁不舒则气机失调,故见经行乳房胀痛,腹胀,并加重血瘀。围绝经期天癸乏源,肾虚气弱,血行不畅,故出现停经。而停经日久又加重血瘀,导致瘀阻冲任,损伤胞脉胞络,以致漏下。综上,本案患者停经后漏下,究其原因,主以肾虚导致的血瘀为主。由于本案是因虚致瘀导致的漏下,故见漏下淋漓不断、量少、色黯、有血块等。漏下日久伤阴,阴虚火旺,虚火扰神,故见心烦、眠浅易醒;加重气虚,故见便秘、咳嗽及打喷嚏时小便失禁。方中山萸肉、怀山药、熟地黄补肾滋阴;柴胡、黄芩疏肝行气,清解郁热;柴胡配伍炒白术、白芍、当归、牡丹皮、栀子活血调经,疏肝健脾;丹参、红花、益母草活血祛瘀;当归、阿胶养血滋阴;山慈菇散结化瘀;酸枣仁养心安神,延胡索行气止痛。全方以补肾活血为主,兼疏肝健脾,共奏活血祛瘀、调经止血之功。

5

结语

月经病作为临床妇科病之首,与女性生活息息相关,青春期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及学习生活,生育期月经病严重者影响胎孕,围绝经期加重脏腑负担,加速衰老。田老师以“治病必求于本”为原则,针对各年龄阶段月经病常见病因、病机、病证,结合患者常见体质,经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各年龄阶段的治疗重点,形成了常用经验方,便于临床实践,对个体化诊疗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其从不同年龄阶段论治月经病的思路及经验值得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妇女疾病的因素
月经病的各种治疗方法 -
每次来月经就偏头疼,月经完了就不疼了是怎么回事?
孕前的中医调养对策
16 经行泄泻
月经病要治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