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讲座总结┃中医治疗汗症(续)

 讲座 通知 

授课老师:屈福生

十八岁行医至今,一生酷爱医学,多年来在各种杂志发表医学论文数十篇,屡次获奖。

现供职于广东美林湖社区广博医院。

昨日微信群直播内容分享


屈福生

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今晚继续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治疗汗症的剩余内容。


中医的汗症指汗出不正常,包括自汗、盗汗、脱汗、局部出汗、无汗、黄汗、血汗、臭汗等。

我们在治疗汗症时必须结合临床四诊,全面辨证施治,分清病情主次,再进行临症用药,这样才会取得很好的疗效。

 上一期我们讲了自汗、盗汗、脱汗、阳明病发汗和局部出汗,本期我们学习剩余内容。

六、臭汗

“臭汗症”古书早有记载,据《诸病源候论》云:“人有体气不和,使精液杂秽,故令身体臭也”。

中医认为汗出发臭是肝胆湿热、脾胃浊滞所致。

患有“臭汗症”的人通常兼有胸闷纳呆、口苦发腻、渴不思饮、身重体倦、尿少色黄等证候,少数人还兼有腋下狐臭。

宜用体香饮

藿香、佩兰、苍术、川朴花、石菖薄、淡竹叶、泽泻、茯苓各10克,白芷、木香、沉香曲、薄荷各5克,滑石30克。

水煎服,每日一贴,煎二次,早、晚各服一次,一周后便可使汗出减少,体臭消除。

七、黄汗

黄汗在临床上是常见的症状,汉代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其划归为黄疸、水气病的范畴。

时至今日,医生们对黄汗有更多的了解。它作为一种症状,既有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信号,也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常见黄汗的发生原因有以下几种:

1.药物的反应:以利福平多见,其他如核黄素、呋喃妥因、痢特灵、伯氨喹宁等药物,服用常规剂量即可能出现黄汗、黄尿。若过量或中毒则症状更显著,此时应告诉医生,以决定是否停用。

2.肝胆疾病: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肝胆结石、肝硬化以及肝癌、胰腺癌等,引起肝功能减退或胆汁瘀积堵塞,胆红素在血液中浓度增高,随汗液排出体外,而出现黄汗。

这类疾病大都有上腹部闷胀疼痛、乏力倦怠、厌油腻、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尿黄等症状。可以通过B超、肝功能等检查来鉴别诊断。

3.某些溶血性、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误输异型血液,以及蚕豆病的患者,因红细胞大量破坏,间接胆红素在血中滞留而致黄汗。疟疾、伤寒、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的病人,由于红细胞破坏加快,肝脏功能受到损害,而出现黄汗。这些疾病较为严重,应提高警惕,及早发现,进行有效治疗。

4.食物:进食胡萝卜、橘子、柑橙等食物,以及过量食用含色素的食品或饮料,也会出现黄汗,一般没有其他不适的症状,勿需惊慌。

5.其他:青年人汗腺分泌旺盛,若在高温环境下劳动,出汗过多,未能及时换洗衣裤,汗液中的脂肪酸等有机物与空气、肥皂发生反应,致使白色衣裤出现黄色,接触腋下、胸前、腰腹以及会阴等部位的衣裤尤为明显。这种现象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不必多虑。

排除了其它的原因,这次我们主要讨论中医的“黄疸”范畴,因病理性引起黄汗的原因多是“黄疸”引起的。

黄疸分阳黄、阴黄两种,下面我们学习治疗方法。

1.阳黄湿热藴结,胆汁外溢。

主证:身目发黄,色鲜明,发热,心烦,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尿黄短少,出黄汗,舌苔黄腻,脉弦数。

阳黄又分二型:热重于湿和湿重于热。

热重于湿还兼见于口渴,便燥。

  • 治法:清热利湿,通泄瘀热。

  • 方药:茵陈蒿汤加味。

  • 茵陈30克、栀子12克、大黄6克、黄芩10克、板蓝根30克。方药中茵陈清热利湿除黄;栀子、黄芩、板蓝根清热解毒利胆;大黄通泄瘀热。

  • 加减:若呕逆重者,加竹茹清热止呕;若食滞脘闷者加枳实、神曲破积除满,消食和胃;若尿黄短少者,加茯苓、滑石、车前子利尿清热。

湿重于热还兼见头身沉困,腹满便溏。

  • 治法:利湿化浊,清热利胆。

  • 方药:茵陈五苓散。

  • 加减:茵陈30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霍香15克、陈皮10克、滑石12克、甘草6克。

  • 方药中茵陈清热利湿除黄;白术、陈皮健脾燥湿,理气和中;茯苓、猪苓、泽泻渗湿利尿;霍香和胃化湿止呕;六一散清热利湿。

2.阴黄湿困脾阳,胆汁外溢

主证:身目发黄,色晦暗,食少脘闷,或见腹胀,大便溏软,神疲畏寒,四肢不温,汗见黄色,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细或沉迟。

治法:温化寒湿,健脾和胃,佐以利胆。

方药:茵陈术附汤加味。

茵陈30克、白术15克、附子10克(开水先煎30分钟)、干姜10克、茯苓15克、泽泻12克、甘草6克。

方药中茵陈、附子并用温化寒湿,除黄利胆;白术、干姜、甘草健脾燥湿温中;茯苓、泽泻利尿渗湿。

八、血汗症

血汗证一般属罕见病变,这次我们不讨论。

九、无汗症(也称汗闭)

无汗症是指皮肤表面少汗或完全无汗,也称汗闭,可分为局限性汗闭或全身汗闭。

引起无汗症的病因比较多,西医可包括汗腺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损害,其他疾患也可引起无汗。在种类上包括神经性无汗症、汗腺功能障碍性无汗症、特发性无汗症等。

中医的无汗症分二型

1.阴液亏损型

因先天不足或热病伤阴,口干咽燥,便如羊粪,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治以养阴生津,滋养汗源法。

2.阳虚气弱型

因先天不足或久病体弱,汗液不足,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皮肤干燥,舌淡少苔脉细无力,治以益气壮阳,滋润肌肤法。

阴液亏损型

主证:口干咽燥,便如羊粪,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病因:多因先天不足或热病伤阴。

治法:治以养阴生津,滋养汗源法。

方药:增液汤加减。

生地30g,麦冬10g,玉竹10g,天花粉10g,黄芪20g,葛根10g,当归10g,丹参10g,五味子10g。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阳虚气弱型

主证: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皮肤干燥,舌淡少苔脉细无力。

病因:因先天不足或久病体弱,汗液不足。

治法:治以益气壮阳,滋润肌肤法。

方药:经验方。

肉苁蓉20g,锁阳10g,鹿角霜30g,黄芪30g,党参15g,熟地30g,生山药60g,白术15g,杜仲15g。

服法:每日一剂,水煎二次,分早晚口服。

案例分享

阴虚内热,卫阳不固案。

刘某,男,42岁,陕西省人。2012年5月12日初诊

主诉:白天,夜晚出汗3年。

刻诊:近3年出汗多,白天活动时面额出汗如水珠,夜间睡后也出汗,醒后出汗稍停止,颜面赤热,心烦少寐,精力疲惫,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沉细数。

诊断:自汗、盗汗。

辨证:阴虚内热,卫阳不固。

治法:滋阴清热,固表止汗。

方药:当归六黄汤化裁:

当归12g,生地黄15g,熟地黄15g,黄芩10g,黄柏10g,黄连6g,黄芪30g,龟板20g,麻黄根20g,煅牡蛎30g,五倍子6g。

10剂。水煎,早晚口服。

二诊(5月26日):自汗明显减少,盗汗停止,颜面发热消失,舌红,苔薄黄,脉沉细数。上方去黄芩、五倍子。

10剂。水煎,早晚口服。

7月15日,患者前来告诉:自汗、盗汗停止。很是感谢。


作者:屈福生;编辑:刘清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胰腺癌中医治疗的偏方6首
治疗多汗,补足中气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张介安医案(四)
黄疸中医治疗方法
一个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固表敛汗,温补肾阳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4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