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增 | 《星体运动与长期天气预测》系统
自古及今,人们一直在试图通过自己的认识去理解我们头顶上这个浩渺的苍穹。风雨雷电,霜雪云露,春暖夏热,秋凉冬寒,这些我们直观感受到的气候现象通过亿万年的侵染,渗透到每个生长在地球上的人类、动物、植物体内。认识此中规律并遵守规律成为人类能够适应天地造化的必然条件。但是,规律之外总有反常,巨大的反常往往造成剧烈的气候灾难,洪水干旱,狂风暴雪,这些异常气候让亿万年植根于生物体内的规律踏空,进而引起各种不良后果。
苍茫宇宙中的地球
古代通过占星学预测气候情况,现代根据卫星云图采用超级计算机进行分析来预测天气。现代所谓天气预报一般都是短期天气预报,像对台风等天气的短期预报可以挽回许多损失。然而现代技术对长期天气的预测似乎还没有比较好的手段。
由于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民间的各个地方大多会有一些民谚或歌诀流行,这些谚语或歌诀大多是经过很长时间总结的,主要用于预测长周期天气情况。而这些长周期的预测多借助于干支,节气等时间周期工具。譬如流传于湖南民间的《娄景书》,其中对己亥年(2019年)的歌诀如下:
己亥年来雨水多,平地三尺总成河。
高田太熟低田苦,了角均之损伤多。
兄弟相与不相识,乌金赤脚笑哈哈。
冬秋依旧决波见,谷米中平莫奈何。
再例如一些农谚说道:夏至有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这些基本可以算做是长周期的预测经验。
再如《黄帝内经·素问》七篇大论中有有许多以年干支周期进行气候预测的文字。譬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提到己亥年: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现,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这实际也是一种长周期的天气预测。它不只给出了气候预测,还给出了因为此种异常气候容易导致的疾病。但是,这种预测是一种宏观方向的常规预测。尽管《内经》中给出了德化、政令、灾眚、变易等模式供非常规预测,然而这种非常规并不是可以轻易的提前把握。
古人认为“毕星是雨星,箕星是风星”。这是采用恒星来预测天气情况的。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说:“吾昨夜仰观天文见毕星躔于太阳之分,此月内必有大雨淋漓。”
《论衡·明雩篇》:“孔子出,使子路赍雨具。有顷,天果大雨。子路问其故,孔子曰:“昨暮月离于毕。”后日月复离毕。孔子出,子路请赍雨具,孔子不听,出果无雨。子路问其故,孔子曰:“昔日,月离其阴,故雨。昨暮,月离其阳,故不雨。”
 毕宿曾被认为是黄河流域的雨星
但是拉长到历史的长河中尚还有岁差等因素影响。所以,有些经过很长时间的谚语应用于今天往往失效。例如上面提到的毕星是黄河流域的雨星已经验于古而不验于今。据测算,毕星现在已经是东北一带的雨星。
栾巨庆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提出,某一特定区域的种种非常规的气候变化背后大约是因为行星位置的不同导致的。他的主要观点是:“日、月、行星它们互相影响,它们似乎还有较明显的分工,各自都担当了天气变化的不同角色。太阳担任水蒸汽的制造者,行星担任旱、涝指挥者,月亮是行星的助手。虽然有这样的分工,但在行星“上合”时(在太阳背面),或外行星的对应区远离太阳的对成区时(例如太阳在对应北半球的东北一带,外行星在对应赤道附近时),太阳则起主要作用。当月亮在与太阳的对应区经纬相同时,尤其在日、月食的时候,在对应区也能形成大暴雨。”

 太阳是水蒸汽的制造者▲ 
栾巨庆先生的主要方法是以地球为观测中心点,也即是采用地心坐标系。星体在天球的视赤经、视赤纬的不同数据影响中国的不同流域。通过星体在一年不同时间段的视赤经、视赤纬数据画出地心天象图,进而分析对应区来判断旱涝情况。 所谓“对应区”,即日、月、行星在天上一定的视位置与地球上一定的纬度相对应的关系。由于地球的自转,天体对地球天气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纬度带性质,而行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主要是形成经向环流,即对季风区有较明显的影响。为此着重研究季风气候区。就我国而言,东部季风区各大流域,大致与纬度平行,因此采用珠江、长江、黄河 东北四大流域为预报区。分流域预报还有利于防洪与抗早工作的进行。

 通过画地心天象图来预测长周期天气▲ 

但是,行星对应区预测理论并非机械死板的对应,而是需要根据时间和各行星对应区域的不同叠加性综合判断所影响的流域旱涝灾害。


 耕者制作的《日心星图系统》
可以《星体与长期天气预测》系统相互参看  
而画出地心天象图的关键则是各大星体的星表数据。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近期做好了《星体与长期天气预测》这个小系统,初期主要是提供各大星体的视赤经、视赤纬数据,并根据栾巨庆先生的理论做了简单的对应区判断。随着学习研究的深入,我们希望以后可以借助这个系统较为智能、综合的判断不同时间段各大星体综合影响下的国内各大流域旱涝情况。虽然,也有人认为栾巨庆先生的理论有刻舟求剑之嫌,但是,我们还是得先仔细研究,并验证于一定时间长度的实践后,才好做出判断,以期用该理论做好长周期天气预测,造福众生。这个小系统可以和我们之前制作的《日心星图系统》相互参看,以便观测行星冲合等因素。
◎关于《星体与长期天气预测》系统的说明:
①星体星表数据算法源自寿星万年历,经过精简截取。
②支持年份:1900年到2099年之间,共200年数据。
③视赤经、视赤纬数据采用弧度数和角度数(视赤经hms)系统。
④行星冲合等直观图例请参考耕者制作的《日心星图系统》。
⑤详细的对应区预测观点请参考栾巨庆先生相关著述。
⑥以下得出的星体对应区为星体星表数据的绝对数值,暂不考虑其他星体的影响。
⑦行星对应区理论并非机械死板对应,要做修正。
⑧影响长周期气象的因素尚有太阳黑子、地磁、地理等因素。
⑨目前采用的星体星表总数据量约512400条。
⑩星表数据很费流量,请尽量在WIFI下使用。

附:耕者制作的《日心星图系统》▼

声明信息:

本文作者:长安耕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风雨溯源天上星——天体位置与长期天气预报[转帖]
星体运动与长期天气、地震预报:地心天象图的制作方法(地心距、视赤经)
224颗恒星表
如何在夜空中确定一个星球天体的位置
岁差
DIY 赤道仪+OnStep电子追踪系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