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熬夜写的年终总结,领导可能根本就没看!


临近年关,机关的同志忙得很。


人民日报报道说,东部某县一名干部最近写总结“加班到晚上九十点钟是常态”。


被年终总结搞得晕头转向的又岂止是一地一人呢?


对很多人而言,年终总结依然是一个摆不脱的“结”。



竹子每长高一段,就会“小结”一次,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忙碌了一年,把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梳理、总结,也是有感而发、顺理成章的事情,理应有话可说。


然而不知何时起,有些年终总结却走了样、变了味,成了一桩极其磨人之事。


有的地方,写总结不是实事求是,而是搞成了“作文比赛”。


哪怕是一些常规工作也要精致包装,上升到理论高度,并且在引经据典、遣词用句上考究,累坏了“秀才们”。


有的地方写年终总结不是为了改进提高,通篇只见功劳不见问题,把自己夸成一朵花。


凡此种种,都背离了写总结的初衷。



竹子拔节是为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年终总结是为了梳理经验、查找不足,把工作做得更好。


不问初衷、不讲效果,埋头苦写,即便“笔下生花”又有什么用呢?


不把方向纠正过来,即便反对文山会海的呼声再高,年年抱怨、年年被总结所折磨的“死结”如何解得开呢?




解开年终总结之“结”,根本方法是完善考评制度,更多的把考核放在日常,放在工作实效中,发挥群众评价的作用,使考评摆脱对材料的依赖。


具体路径是以问题导向入手,形成“少说成绩、多讲问题”的写作原则。


成绩跑不了,问题不及时发现、改进解决,则可能在暗处掣肘工作,甚至积重难返,造成严重后果。


把问题总结出来,既自我督促,又方便上级部门掌握情况、进行指导和统筹。






上级部门也需对下级的总结材料进行认真研究、及时反馈。


过去,一些部门对报送上来的总结材料没有认真审阅,甚至根本就没看,更谈不上逐一反馈了。


要不然,一些地方怎么会出现东抄一段、西凑一段,或者干脆把往年的版本拿来改改也能蒙混过去的情况呢?


要不然,网上各种通用版的年终总结怎么那么受追捧呢?


毛主席曾对人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


进入新时代,我们依然要用好总结这个武器推动工作,而不是让它变成银样镴枪头,看起来光鲜,实际上无用,而且消磨了大量精力,让年终总结变成一场“材料秀”。


作者简介:李思辉先生,媒体评论员、专栏作者、大学客座学者。关注文化、社会、政治热点问题,有单篇文章阅读量超过1000万次。有作品入选中高考语文试卷。微信公众号:电影长老会(lD:lshkzg)。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欢迎分享,置顶尤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就事论事说“总结”
又年尾了,公司要写年终总结,怎么构思内容,表达一年工作成绩比较好呢?
仅有“不够”还不够
专家教你如何写年终总结
回顾2011年年终总结
年终总结需回归“原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