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清方志中的张三丰行迹考

张三丰在道教史上是著名的隐逸道士,虽留下大量的记载与传说,时间跨度由宋、金、元至明代。关于其行迹记载也极为丰富,记载驳杂,后世学者也从各自的研究方向出发,对张三丰的生活年代、行迹做了大量研究,目前,对张三丰生平、生活年代及行迹的考证很多,并无定论。今日翻检明清方志文献,据初步统计,张三丰游仙行迹仍有几个特点,可以为研究张三丰作为参考。

明清方志中关于三丰行迹最早的记载应为《太岳太和山志》:
张全一,字玄玄,号三侔。相传留候之裔,不知何许人?丰姿魁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顶中作一髻。手执方尺,身披一衲,自无寒暑。或处穷山,或游闹市,嬉嬉自如,傍若无人。有请益者,终日不答一语,乃至议论三教经书,则络绎不绝。但凡吐词发语,专以道德仁义,忠孝为本,并无虚诞祸福、欺诳于人。所以心与神通、神与道一,事事皆有先见之理。或三五日一餐,或两三月一食。兴来穿山真走石,倦时铺云卧雪,行无常行,住无常住,人皆异之,咸以为神仙中人也。洪武初来入武当,拜玄帝于天柱峰。遍历诸山,搜奇览胜。尝与耆旧语云:吾山异日与今日,大有不同矣。我且将五龙、南岩、紫霄去荆榛拾瓦砾,旦初创焉。命丘玄清住五龙,卢秋云住南岩,刘古泉、杨善澄住紫霄。又寻展旗峰北陲,卜地结草芦,奉高真香火,曰:遇真宫。黄土城卜地立草庵,曰:会仙馆。语及弟子周真德,尔可善守香火,成立自有时来,非在子也。至嘱!至嘱!洪武二十三年(1390),拂袖长往,不知所止。二十四年,太祖皇帝,遣三山高道使于四方。清理道教,有张玄玄可请来。永乐初太宗文皇帝慕其至道,致香书,累遣使臣请之不获,后十年敕大臣,师之所言,信不虚矣。

《明史》载:“太祖故闻其名,洪武二十四年(1391)遣使觅之,不得。这是关于张三丰行迹的最早记载和正史记载。而后世方志文献记载,其行迹多集中在湖北武当山、襄阳府、德安府,山东青州府,陕西凤翔府、华州府、(同州府)朝邑县、(汉中府)洋县,山西平阳府,贵州平越府,甘肃泯州、徽县,四川邛州、河南汝州、安徽颍州等地。

(一)张三丰湖北行迹考

湖北武当山上三丰常游之地。《明史》载其:“尝游武当诸岩壑”;《大清一统志》卷一百载:
明张三丰,平阳人。有仙骨,修髯如戟,肤如冰雪,路逢美姝,自称麻姑。教以服四味龙芽,后游武当山,登祝融峰,嚼梅花满口,朗诵《南华 秋水篇》观潮上日,出大叫曰:云海荡我心胸。

《山西通志》卷一六〇记载基本相同。

《钦定盛京通志》卷九二载:
洪武初,入武当山修炼,寒暑惟一衲一蓑,或处穷寂,或游市丼,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浩浩自得。书经目不忘,有问之者,终日不答,若与论三教经书,则吐辞滚滚,皆本道德忠孝,行则一曰千里,静则暝目旬曰。太祖闻其名,尝遣三山道士访之不至。

《甘肃通志》卷四一载:
洪武初,居武当山中,二十三年云游长安,继至陇上,遍游多方,冬春不履,又号赤脚张。

另《明一统志》卷六〇载:“洪武初至太和山修炼,结庵玉虚宫五树边。”与《钦定盛京通志》、《甘肃通志》都给出了三丰于“洪武初”人武当。推定三丰人武当的时间基本在1368年之后,而据《明史》:“洪武二十四年(1391)遣使觅之,不得。”三丰在1391年之前离开武当,或隐居为世人所不见。据《甘肃通志》卷四一载''二十三年,云游长安,继至陇上”,可知,三丰离开武当的时间不会晚于洪武二十三年。这期间,并不排除三丰云游外域的可能。

(二)张三丰陕西行迹考

《明史》载洪武二十四年,太祖遣使寻觅不得后居宝鸡金台观。《明一统志》载:张三丰,居宝鸡县东三里金台观。本朝洪武二十六年九月二十日,自言辞世,留颂而逝。民人杨轨山等置棺殓讫临葬发视之,三丰复生后入蜀,见蜀王又入武当山,或游襄邓间。永乐中,遣使寻访不遇,为官以待之。

《大清一统志》载:
明张三丰,居宝鸡县东三里金台观。洪武二十六年九月,自言辞世,留颂而逝。县人杨轨山等置棺殓讫临葬发视之。三丰复生后,入蜀见蜀王,又入武当山,或游襄邓间。永乐中遣使寻访卒不遇。

二者文字相同,当为《凤翔府志》同一版本传承。此记载给出了三丰辞世的一个时间——洪武二十六年(1393)。另《陕西通志》卷二八《宝鸡县志》载:“金台观在县东北一里,许张三丰修道之所。”

金台观有《张三丰遗迹记》一碑,南阳张用浣识,陈仓刘俊篆额,宝鸡县儒学教谕,罗山张谦书丹,碑文云:
予幼稚时,闻先父均州知州,赠吏部侍郎。公语人曰:真仙陕西宝鸡人。大元中于吾河南开封知州,赠吏部侍郎。公语人曰:真仙陕西宝鸡人,大元中于吾河南开封府、鹿邑太清宫出家。吾先世开封之柘城县人,柘城与鹿邑近犬牙,相往吾家,离宫仅十五里,真仙与吾高祖荣相识,常往来于家托为施主,最亲密,亦爱重吾父叔廉公勤学。元末吾父避兵来郏邑,占籍为是邑人。真仙洪武中,亦来邑之西关玉阳观,与道士李白云老先生交甚厚,旅寓数月。时吾方十三,在观读书。真仙问曰:“汝谁家子也?吾答曰:故父柘城张叔廉,因避兵徙家于此。真仙曰:我乃张玄玄,昔在柘城时,多扰汝家。……越月真仙北行,吾同白云先生送至邑之北关外。别后,见真仙之行,足不履地,时人已异之。永乐初太宗文皇帝入正大统,遣礼科都给事中胡潆斋香书,编历天下名山访求之。时吾以儒官升詹事府主薄,与公备言少时,曾识真仙之由,公遂荐吾同往寻之,至武当均州久之弗遇。公回京复奏,上乃遣公往,必欲得真仙出而一见,特升吾为均州守。……予时虽幼稚闻斯言常记之,兹适公巡至宝鸡,暇乃游真仙旧时修真洞。因成俚语一首跋于后云:一自飞升近百春,陵原仙洞已生尘。烟消丹室空存鼎,花满桃园不见人。全阙几回朝望气,蓬莱何处夜修真。家君出守因相识,久俟云车谒紫寰。大明天顺六年(1462)岁次壬午九月吉旦立。

此碑首次提出张三丰籍贯为宝鸡人。另张三丰确定是鹿邑太清宫的道士,太清宫是老子降生地,故道教奉为祖庭。《钦定盛京通志》也记载:“或言三丰金时人,元初与刘秉忠同师后学道于鹿邑之太清宫。”但文后详明此说法“不可考”。

另在《朝邑县志》中有灵应台,三丰常憩观中。《陕西通志》对此记载更为详细:
灵应观在县治西南,宋建,距城三里。宋大中祥符四年,建在紫阳山亦名紫阳观。形如箕掌,宫殿参差,时称名胜。仙人张三丰曾憩息其中,大书壁上一律云:披云履水谒桥陵,翠柏烟寒玉露轻。衮冕霞飞天地老,文章星焕海山青。巍巍風阙迎仙侣,渺渺龙车驻帝城。寂寞琼台遗汉武,一轮皓月古今明。书讫遂去,雪中留一足迹,不知所之。

另陕西岐山县张仙洞、华州府仙人洞、洋县崇道观都有三丰行迹,永乐帝也曾遣使胡淡到陕西寻访三丰,均不得。

(三)张三丰四川行迹考

《明一统志》卷七二载:
张三丰,洪武末自陝西来鹤鸣山修道,往来于山者,半年后不知踪迹。

可视为三丰于洪武末年自陕西至四川的一个衔接。但《甘肃通志》载:“游长安,继至陇上。”三丰也可能经甘肃赴四川。《四川通志》所载也是洪武末年入邛之鹤鸣山。但其来蜀当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死而复生之后,人蜀见蜀献王朱椿。《明史》述其“复入武当”,在蜀时间应当不长。然《河南通志》载:“天顺二年(1458)羽化于成都鹤鸣山,诏封通撤显化真人。”显然与“复入武当”不能连续。

(四)张三丰贵州行迹考

《大清一统志》载:
洪武间,在平越卫,蓬头草履,四时惟一破衲,人呼为邋遢仙。于高其观后结茅为亭,昼则闭户静坐,夜则礼斗。永乐中遣官征聘,莫知所之。

《贵州通志》载:
张三丰,洪武间寓平越高贞(其)观。自于观后隙地结茅为亭,昼则闭户静坐,夜则礼斗。……永乐间,遣官征聘,竟莫知所之。……今礼斗亭即其故址,手书亭聨碑词尚存,详三丰遗迹。

据史料所载,三丰于洪武年间来平越,但无具体年代。然史载平越卫设立于洪武十五年(1382),高真观建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三丰来平越卫(贵州福泉)的时间在1389年左右。

(五)张三丰其它行迹考

据明清方志记载,三丰“永乐间(1402—1423)隐于青州云门山”。洪武年间,曾在颍州迎祥观修炼;洪武二十三年(1390)后曾“至陇上”。

综上所述,根据明清方志文献记载,张三丰行迹有些是有确切年代记载,根据这些年代的描述,三丰行迹可以做一梳理,使得三丰行迹得以清晰。如果仅据上述材料,可以将三丰行迹按时间作一归纳。

元代学道于河南鹿邑太清宫,洪武初(1368年以后)人武当,洪武;二十三年(1390)左右赴陕西、甘肃等地,(1393)死而复生后到四川鹤鸣山,后入平越卫,复回武当,经安徽颍州、河南汝州、山西平阳等地于永乐年间(1402—1423)年赴山东青州云门山隐修。而从明清方志的记载来看,三丰真人的活动时期多集中在明洪武、永乐年间。


本文作者系 北京大学哲学系,张阳。

来源: 三丰太极文化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卷二百五十六
祖师行迹:甘肃张三丰崇拜的一个侧面
张三丰史迹考
关于张三丰的若干考证
张三丰存在过的历史证据
云南都司卫所沿革考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