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共读】《论语》公冶长篇第二十七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译文】

孔子说:“算了吧,我没有看见过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便自我责备的哩。”


钱穆说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己矣乎:犹俗云完了吧。下文孔子谓未见此等人,恐其终不得见而叹之。


见其过而内自讼:讼,咎责义。己过不易见,能自见己过,又多自诿自解,少能自责。


今按:颤渊不迁怒,不贰过,孔子许其好学。然则孔子之所想见,即颜渊之所愿学。孔门之学,断当在此等处求之。或说,此章殆似颜子已死,孔子叹好学之难遇。未知然否。


南师说


这就是学问之道的点题。主要的要与第一篇《学而》连起来。孔子这几句话,用白话文翻译过来是:算了吧!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人,能随时检讨自己的过错,而且在检讨过错以后,还能在内心自我审判。怎样受审判呢?就是自己内在打天理与人欲之争的官司,就是如何善用理智平衡冲动的感情。这是学问的基本;也是中国文化儒家情操的中心;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随时会碰到,而无法避免的事。例如吸烟的人,戒烟非常难,看见了烟,理智告诉自己要戒,然而手下意识地会伸出去取烟。其实人生随时随地都是如此,每个人都有理智,都很清醒,有的事不愿做,但欲望一起,就压不下去,理智始终克服不了情欲。所以孔子儒家的学问重点,在于内讼和自省,自己在肚子里审察一番。孔子在这里就讲到,他从来没有看过一个人,可以随时自己反省、随时检讨自己、责备自己的。这是特别提出孔子讲作学问的重点所在。


傅佩荣说


孔子说了一个人听到自己的过失,他应该内心自我反省。曾经还说过,让我再过几年到了五十岁可以专心研究《易经》,将来我就减少很多大的过错了,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但是小的过错还是难免。过错有时候来自于性格,念《论语》时要记得儒家不可能有人性本善的想法,它认为过错有时候是无心的。所以知道一个人有什么过错,就可以给他正确的指导,让他人生往哪里发展。孔子说,当你见到自己的过错时,首先要在内心进行自我检讨,不要忙着辩护。检讨之后,要小心避免遇到类似情况的发生,不要再犯错误,要针对自己可能的过错而加以修炼。


编者悟


有了过失,及时反省而非赶紧辩解,同时,自省时并非盲目地批判,而是带有慈悲和智慧去观照自己的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过而不改,是谓过矣(15-30)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孔子为什么如此多才多艺呢(9—6—2,讲于2022年2月19日)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9.21】孔子的惋惜
所谓好学
敏学问者名可扬——《论语》悟读【103】
网上论语百日学习第31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