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共读】《论语》子路篇第六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

孔子说:“统治者本身行为正当,不发命令,事情也行得通。他本身行为不正当,纵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信从。”


钱穆说


令,教令。《颜渊》篇:“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本篇下章又云:“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皆与本章同义。或说:此义盖孔子屡言之,故门弟子亦不惮烦而屡记之。


南师说


孔子讲到为政的道理,始终认为个人的修养非常重要,任何一种制度,到底还是人为的。领导人本身端正。(正字包括的意义很多,思想的纯正,行为的中正等。)就是一个良好政治的开端,用不着严厉的法令,社会风气自然会随着转化而归于端正。如果本身不正,仅以下达命令来要求别人,结果是没有用的。


傅佩荣说


这段话它分两部分:


第一句是政治领袖本身行为端正,就是不下命令,百姓也会走上正途。《论语》里面,凡是牵涉到人性的地方,牵涉到孔子的信念,有关天的地方都特别重要。第二句是说你本身行为不端正,即使下令要求,百姓也不会照着做。这里所指的命令有两种:第一种是我自己不端正,我下命令让百姓要端正,百姓就会觉得不服。 一般老百姓没有受教育机会,他实在不知道什么叫做人性,更不要说人性向善了。第二种是时间久了,百姓会觉得现在做的事情违反自己内心的真正的愿望。在儒家来说,我们首先要知道,做好事是没有什么感觉的,而做坏事感觉很明显,会觉得自己有点惭愧,有点不好意思。所以在这个地方,虽然是很短的一段话,也反映出来孔子对于人性的一种看法。


编者悟


所以凡事先自己要做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修身立德,正人先正己 ———读《论语》有感
为什么而活着?
细说《论语》(七十五)
论语:苟正其身矣(13-13)
《论语》新解11;17
#每日学论语#5.16【2016-10-2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