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晕厥系列

      今天我门诊就诊一名50岁的女性患者,身材偏瘦,几天前因服用感冒药出现剧烈恶心,随后出现晕厥。这位女士最后被诊断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晕厥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一过性晕倒,发作时间通常很短,(几秒~十几秒钟,长者偶可持续数分钟),醒来后言语、肢体活动不受影响。临床上也经常遇到一些病人因为晕厥住院,一部分病人经过系统检查后可以知道原因,而实际上约30%左右的病人却无法准确查出晕厥原因。晕厥可以由许多疾病引起,如神经介导性因素(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情境性晕厥、颈动脉窦性晕厥)、体位性因素、心源性因素等,一般心源性因素引起的晕厥猝死风险比较大,而神经介导性或体位性因素所引起的死亡风险则大大降低。今天我们先了解神经介导性晕厥之一—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我们的心脏血管系统由两大神经系统支配: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系统。交感神经能让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迷走伸进则恰恰相反。神经介导性晕厥正是由于这两大系统功能异常失衡引起的,比较常见,可见于正常人,约占晕厥原因的30%~40%。目前认为,迷走反射性因素是导致晕厥的最主要原因,尤其在年轻人中较多见。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在身材纤瘦、不爱运动的年轻女性中多见,多由情绪和体位刺激引起,如恐惧、疼痛、极度疲劳、饥饿、晕血等,这些诱因可引起迷走神经功能异常亢奋,出现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脑组织一过性缺血,从而发作晕厥。通常晕厥发作前可有短暂的预感(如恶心、呕吐、出汗、全身乏力、头晕、黑朦等)。

       目前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有一定诊断意义的是倾斜试验。正常人由平卧位改变为头向上倾斜60-70度时只会引起血压轻度下降、心率反射性增快,而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在倾斜20-45分钟后可出现血压显著下降、心率减慢或二者同时存在。这一试验是通过模拟体位改变引起身体内血液重新分布,流入心脏的血量减少,使交感神经由最初的激活迅速衰竭,而迷走神经则被过度激活,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是一种良性情况,无须过度担心,治疗上:1.避免以上诱因;2.改善生活方式,适当摄入盐量,加强运动;3.及时识别晕厥前兆症状,出现不适症状时及时采取坐位或平卧位,抬高腿部,避免摔伤;4.身体等长抗压训练:双腿交叉紧绷或双手紧握上肢紧绷收缩四肢肌肉,升高血压;5.对于改善生活方式或抗压训练后仍有眩晕症状的患者,可进行倾斜训练,特别是年轻、症状明显、容易激动的患者。具体方法为强迫自己采取直立位,并逐渐延长站立的时间(15分钟、30分钟、1小时)。这一方法需要长时间的连续训练。倾斜训练可以教会患者识别晕厥前的早期症状,树立信心,增强体位改变时的耐受性,削弱迷走神经的过度激活,减少晕厥发作次数。6.若上述方法仍不奏效,则须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药物(血管收缩剂如米多君等);对于晕厥频繁发作、心率明显减慢、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安装心脏永久起搏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早读 | 解密晕厥的“黑盒”,这个试验请掌握总结
迷走神经性晕厥
心率是否可作为高血压治疗的靶点
胡大一:哪些因素会影响血压波动?
2018 ESC 晕厥诊断与处理指南临床实践指导(第五部分):自主神经功能的基础检测
射频消融自主神经节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