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甲午战争中,淮军装备比日军好,为何不堪一击?致命弱点在军队体系

回顾甲午战争,有一个问题一直让人困惑:参战的淮军在装备好于日本陆军的情况下,为什么在朝鲜一溃千里呢?

01 淮军的装备

淮军是晚清由李鸿章组建的一支汉人武装。因为其创办者、将领、士兵主要来自安徽江淮一带,所以在后世上被称为“淮军”。

1861年,太平军进攻上海,当时上海守军不能抵挡。曾国藩当时总督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四省军务,其幕僚李鸿章仿照湘军机制招募淮勇编练成军。在剿灭太平天国、捻军的战斗中,淮军逐渐壮大。湘军退出历史舞台之后,淮军逐步成为晚清国防主力。

甲午战争前期,清军以淮军为主力,加之东北练军和宋庆的毅军。

淮军被李鸿章视为其私人武装,在军备上其实一直很舍得投入。

1865年时,淮军就装备洋枪三、四万杆,组建6个开花炮队。1877年,淮军还学习德国建立克虏伯炮队。英国的马提尼、法国的哈乞开斯,德国毛瑟等世界名枪,淮军均有装备。甲午前夕,淮军还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后膛连发枪。

据记载,李鸿章截止1894年9月,他先后购买哈乞开斯快枪7000枝,毛瑟枪12000枝,连珠快炮8尊,小口径毛瑟五音快枪四批共10000枝,子弹1000万颗。

由此可见,淮军在武器装备上的更新换代是紧跟当时世界潮流的,并不存在装备落后一说。

当时李鸿章派遣四路援军进入朝鲜,盛军13营6000人,奉军4000人,毅军2000人,奉天盛军1500。特别是盛军可以说是淮军战斗力最强,装备最先进的部队,是李鸿章最为倚重的部队。由此也可见,参战的淮军是主力部队,武器装备也更不可能落后。

02 日本陆军的装备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敌人——日本陆军的装备如何?

日本陆军当时装备的主力步枪是村田18年式单发枪。单发枪对比连发枪,射速低下。连发枪速达到每分钟10一22发,在当时这已经是极为惊人的火力了。当时淮军就使用的就是德国毛瑟连发枪。而且淮军还装备大量加特林转管机枪,这种机枪日本陆军更是没有,结果甲午一战日本人从淮军手里缴获了大量加特林机枪。

在火炮方面,甲午之战中日本陆军装备的是旧式青铜炮。而淮军的火炮是德国克虏伯火炮,甚至有部分先进的德国克虏伯管退式快炮。从火炮上而言淮军的火力远在日军之上,日军的旧式青铜炮不论在性能还是射程上是比不上淮军的钢炮。

03 为什么打不过?

综上所述,实际上淮军在武器的质量和性能上是远远超过日本陆军的。从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这种装备情况下,淮军再不济也该打个平手吧;可实际上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淮军的溃败?

第一,淮军主帅畏敌不敢战。

甲午前期进入朝鲜淮军主帅是直隶提督叶志超。此人懦弱不堪,正是在此人的指挥下朝鲜局势一发不可收拾。

叶志超在战前就试图装病逃回国内,请朝廷准许自己开缺回津就医调养。被盛宣怀痛斥“朝廷依托甚重,岂能言退”这才勉强留在朝鲜。

局势紧张时,叶志超迟迟不做准备。等到战事开启,他又当甩手掌柜,让各军将领自行防守,完全不居中调度。

平壤之战初期,淮军还是打的不错的。城南防守战是淮军击毙日军将校以下140人,重伤290人,两个中队的日本军官全部被打死。

然而在左宝贵战死,北门失守后,叶志超以为局势不可控,逃命心切,决定放弃平壤,让各军挂出白旗退兵。结果在撤退过程中被日军伏击,淮军一时间乱成一团,相互踩踏,哀嚎痛哭,死伤惨重,丢盔弃甲,当场被打死1500余人,被俘683人,丢弃辎重装备饷银价值库平银1000余万两。平壤之战清军溃逃时,日军缴获连发枪550挺叶志超一夜狂奔500里逃回国内。

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第二,军队体系的落后是致命弱点

淮军的军制其实是沿用了明朝戚家军的营军体制。营是湘军和淮军的基本编制单位,同时也是最大的编制单位。这种体制在国内面对太平天国,捻军时没有问题,甚至是先进的。

而在近现代西方军事体制中,团是重要的基层编制单位,有参谋和通讯人员辅助指挥。团以下还有营--连--排--班四级体系,有大量的基层军官组成基层指挥体系。而淮军这种古老体制下,军官数量是很少的,营官之下缺乏基层军官,每营只有营官和帮带各1名,下有前后左右亲兵各五哨,哨官各1,哨长各1辅助(亲兵营不设哨官。)更不要提参谋机制。

淮军虽然重视装备,但是在“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思想之下,大部分淮军军官和士兵实际上并没有完整和系统地接触过近现代军事思想。淮军将官“问将领皆四十以外人,不觉老将至矣!再遇艰巨,未知尚堪磨淬否?”因此,淮军实际上只是一支拿着先进武器的古典陆军,近现代陆军的毛都没有摸到。

相比之下,日本陆军指挥后勤体系更为完整,基层军官数量和素质远超淮军。

日本西南战争后,日本陆军模仿德国体系建立起完整的军事指挥后勤体系,还在国内建立了一系列的陆军学校培养基层军官。日本陆军常备军是以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分队的军事体系,而战时还可以将不同师团组成兵团。

在大型会战中,日军这种体制更能发挥协同指挥作用,指挥效率更高;而淮军这种营制由于基层军官缺乏且素质低下,指挥混乱的情况更加突出。比如平壤之战,叶志超实际下面有20个营的兵力,这些军队还分属不同派系,指挥的低效可想而知了。

因此淮军的失败说明了这不是两只军队的较量,而是两代军队的较量。是近现代化军队对古代军队的碾压,时髦点说就是一次降维打击

第三,李鸿章的小心思

李鸿章等淮军官僚在国战之时,还想着保存实力避战的小心思,延误战机;淮军一直被李鸿章视为私人武装,是其在官场的资本,如果淮军打没了,其在朝廷的地位必然下降。所以淮军在战场上自然不可能全力应战,作战意志不强,对面的日军却是杀红眼,要把大清拉下马;两相对比,焉能不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年谎言:大清的灭亡,远远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中)
慈禧时代的清军:甚至有飞艇!法国人直呼先进,日军羡慕得流口水
这支军队放枪太奇葩,训练时不瞅靶子,实战中不看敌人
清朝军队到底比日军差在哪里, 甲午才会输得一败涂地?
南京大屠杀,我们应该怎样反思?
辽东战役:清朝作为陆权国家,为什么陆军会在决战中不堪一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