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物抵心,“砚”遇千年

开宝八年(975)冬天,38岁的南唐后主李煜,坐进了由金陵前往汴京的囚车。怀中紧紧抱着的是他匆忙收拾的行囊。行囊八寸有余,被层层包裹,寸步不离身。随行军士都很好奇,这亡国之君最后带了何等稀世珍宝。抵达汴京,面见宋太祖时,李煜羞赧地摊开包袱,里面只有一方龙尾水心绿歙砚,和一块趁手的徽墨。 

时人嗤笑李煜之痴,殊不知正是这一点点寄托在“文房”之上的眷恋,指引日后千百年间,无数文人雅士以物抵心,一次次地重返精神家园。

汉代 三熊足砚 

砚石,以其寿千年,金石不腐的特性,在永恒中默默洞见着一切。

李煜爱砚,尤爱歙砚,他不仅创造了“文房”一词,同时也发掘出了文房之中的佼佼者——“澄心堂纸,李廷珪墨,龙尾石砚,三者为天下冠。”

其中龙尾石砚,便是歙砚中的极品。《古矿录》记载,徽州府婺源县龙尾山在县北东百里,周三十里产砚。传说唐开元年间,歙州猎户叶氏逐兽长城里(地名),见山溪叠石如城,莹洁可爱,携归成砚。

 隋-唐 多足辟雍砚

歙砚一诞生就带着几分物华天宝的传奇色彩。事实上,在唐人发现以前,它已经在此地默默等候了10亿年。

从岩石的类别上来说,歙砚的形成得益于水。不同于岩浆活动形成的火成岩,歙砚是由海水中的沉积物累积成为水成岩,之后又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发生变质反应,最终凝结成为一种极特殊的,含粉砂质地的黏板岩。

 五代 辟雍砚

这种砚石结构紧凑,纹理缜密,手指轻按上去会留有汗印,呵一口气则会现出许多小水珠,说明其质地紧密不吸水。同时,又在水的作用下坚润细腻,平均硬度高达肖氏40度,与大理石不相上下,比墨的硬度高出一倍,叩之金声,抚之如玉,谓之“金声玉德”。

天时地利,共同塑造了歙砚“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特性。一块天然的歙砚,方法得当,研磨三圈即可发墨,同时墨色亦有五色层次之分,焦、浓、重、淡、清,分毫毕现。

以至于到了宋代,人们爱惜原石的程度超过了器物本身。

苏轼曾在十二岁那年,和伙伴戏耍时拾到一枚“异石”,“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可以发墨,但没有贮水处,父亲苏洵称之为“天砚”,“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并勉励他“是文字之祥也”。此后多年间,无论是“家属流离,书籍散乱”,苏轼都将其珍藏身边。“砚之美,止于滑而发墨,其他皆余事也。”

五代 箕形抄手歙砚正面及底部

唐 牡丹歙砚

以用为上,曾是砚台作为文房用品的使命。

每天使用的器具,是不允许华丽、繁琐和病态的,相反则必须结实耐用。由此,忍耐、健全、实诚的德性才构成了砚台的“器物之心”,而正是在这种器物之心的滋养下,才能于研墨中归于沉静,培植出温润的“文人之心”。

出于这样的理念,宋代的砚台造型皆小巧,“七寸为真,八寸为宝”,这样的尺寸一则出于惜物,二则方便搬运清洗,宋人认为“砚不自涤,书皆不成”,宁可三日不沐面,不可三日不洗砚。而砚本身,也因“多洗而不燥,且得神气。”

宋 荷茎足蝉形歙砚

一些出土的砚台,更是有明显的凹槽痕迹,那是因为使用者相当勤奋,使用时间久了,要用砾石重新打磨开锋。

许多砚台则代代相传,嘉靖四十四年(1565),查抄江西分宜等地严嵩旧宅时,就抄出一方“昆璧砚”,根据背面的刻款“金殿传胪,胡煜所用”可知,此砚是胡家的传家宝,弘治十五年(1503)胡煜曾携此砚进京参加殿试,并考取了进士。这方砚另有神奇之处在于“砚石中含雄黄与辉锑矿,嗅之有微蒜味,研黑能驱蚊蝇,避五毒,作书画能历久无虫蛀,是为宝砚。”

从宋代开始,审美兴趣便逐渐从以外物激发的主体情志,逐渐转向为主体内在心性的内省上,审美视角不再以追求客观外物的模拟,和激荡的情感喷涌,而更加注重审美主体内在心性的反省与体悟,审美思想偏于内敛。

一言以辟之,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为了制作一方趁手又得体的好砚,宋人从形制、款式、规矩等方方面面达到了极致。有学者研究认为,宋人制砚,态度非常严谨,从不同砚器的长、宽、高比例中,可以窥视到相通的规律,在不同社会阶层所使用的烟台制式、规格中,可以解读出当时社会等级制度等信息。

这得益于理学在宋代的发展,《朱子语类》言:“凡有形有象者,皆器也。其所以是器之理者,则道也。”这里的“理”则对应着附着于器物之上的本质与规律。找到这种规律,便可实实在在地穿越千年,与宋人“久别重逢”。

左-王耀

右-列宿砚

砚雕艺术家王耀就是这样一个“得道者”

王耀出生长大在歙县,一生与砚为伴。在他看来,“艺术从来都不是时间关系,而是空间关系。好的器物是自带信息的,它的高度就在那个空间里,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意境、审美和它所能占有的感受,本身会散发出把人包括进去的气场,你如果和它在一个维度,你就能够感受得到。”

几十年来,王耀经由收藏古砚,不断提取其中的信息,与物沟通交流,将形而下的制作,上升为形而上的理解,格物而致知,“万事万物,方能万事万悟”。他认为,今人的制造能力远超古人,但唯独缺少的是时间,所谓“有静气”。“如果你的心静,可以保持充裕的时间去关注它,那么超越古代一定没问题。急中只能生智,静方可能生慧,慧诞生了,便一通百通,进入‘游于艺’的大境界。”

· 左-卷书砚

右-蕉田砚

作为一名造物者,王耀时常能够在收藏时有所得。

倘若把各种思维、审美和能量注入到器物中,就会在不同的光线、角度甚至心情下发现不同的理趣,感到舒适和喜悦。这是因为器物中蕴藏了许多精神内涵,又称为气息,气息则由造型、美学关系、软硬、大小、曲直、长短等融会贯通、共同构建,而绝非简单的拼凑。“好砚自己会说话,不用去做过多的解读。”

清代诗人施闰章曾对明以后日渐冗繁的雕刻技法感到厌倦,甚至发出了“愈工愈俗,是为石灾”的悲叹。对于器物,特别是砚台而言,信息的增量往往体现在造物者对物品的理解之上。最厉害的,是加到里面却看不出来,不取决于外形,取决于内心。

荷花罗纹歙砚

 荷叶砚

流云金晕歙砚

因此,以宋代为代表的素砚,其美就在于突破了实像的限制,获得了更为深远广袤的弦外之音、韵外之致和言外之意。艺术家王耀所追求的,也正是让自己的人生如同所造之物一样,都有美的存在。“做到最后,我就是一方大砚台。”他说。

纪晓岚曾在一方琴砚背后,镌隶属铭:无弦琴,不在音。仿琢砚,置墨林。浸太清,练余心。砚台虽小,折射出的却是代代文人的精神需求、文化修养和生活方式。所谓,情之所至,用意必深,大抵如此。

—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歙砚再考
歙县砚雕艺术家:好砚台自己会说话
文房墨韵,砚之风雅。
文房不知四宝之砚台
砚知识大全
古代砚台拾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