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数字化科研”和“网上考今”是可行的

“数字化科研”和“网上考今”是可行的

黄佶

(此文摘自笔者写作中的《译龙杂谈》一书的“写作说明”部分)
 
  因特网真是一个好东西,里面有无数的宝藏。不断变换检索词,可以找到无数资料。最有意思的是:在需要的资料遍寻不得的时候,却常常能够发现意外的有用资料,很多甚至是自己以前根本没有想到应该去搜索的资料。
 
  因特网也大大地、极大地提高了查找资料的效率。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Google Book 使我足不出户,仅用短短数分钟,就查到出版于 1818 年的书籍中使用了 Loong 这个词。如果没有 Google Book,即使允许我在全世界的图书馆的书库里随意翻阅,我要在汗牛充栋的书山里找到有一个特定单词的书,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路费,也许根本无法找到。
 
  遗憾的是,Google Book 中的很多书籍不公开全部内容,需要付费才能看到。为了搞清楚“The seed of peace, not dragon's teeth”这幅画中的一行德文小字写的是什么,我在 Google Book 中找到一本有关的书,其中的插图都印得比较大,有可能看清楚这行字。但很不幸,偏偏这张图所在的这页,是不公开的。
 
  检索发现上海图书馆有这本书,于是我顶着烈日骑车一个多小时来到上图,却因为没有带身份证,不能办阅览证,只能打道回府。第二次去,在借书系统的电脑上费了一番周折(输入索书号,电脑里说没有这本书,试了几次仍然如此。最后我尝试点了旁边的“日文书籍”选项,结果找到了,而实际上这本书是全英文的),又在椅子上坐了半个多小时,书终于到手了。不幸再次降临:虽然该图占了 16 开整整一页的面积,但因为印刷精度不够,这行字本身也比较小,仍然无法看清。回家后在网上求救。科学网的 twang 网友向我提供了该书的电子版,图片精度稍高,但仍然看不太清。
 
  此时突然想到:刊登该图的这本杂志是德国出版的,也许应该直接用德文关键词在网上搜索。借助Google的翻译功能,把英语译为德文,搜索……。结果是:大喜过望!德国海德堡大学(Universit?t Heidelberg)网站居然把这本 1930 年代的杂志的全部内容高精度、免费地放在网上!我终于第一次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这张图片的全部细节,当然包括我所要看清楚的那句德文:FriedensSaat, nicht DrachenSaat。
 
  我在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的网站里找到另一张发表于1827年的图片,正为尺寸太小而遗憾时,突然发现网页上说可以发e-mail过去,索取大尺寸高精度图片。一试,数天后果然发到我信箱里了。
 
  加拿大 Alberta 大学图书馆,把一百年前的杂志(1909年至1919年的 Grain Grower's Guide)扫描放在网上,全世界任何人可随意浏览和下载高清图文。我在微博里写道:“这是什么精神?这就网络时代的国际主义精神!”【1】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很多绘画资料来自商业网站展示的样品图片,没有它们,本书的材料要缺少很多,内容要逊色很多。我在这里向它们的建设者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和敬意。然而遗憾的是,在这些商品(往往是古旧的孤本)被销售出去之后,网站上有关的资料也被删除了,茫茫浩瀚网络,再也难觅踪迹。希望有学术机构或政府或企业能够系统地保存这些宝贵的资料,商业机构可以酌情收取一定的下载费用,这是造福后人、功德无量的好事情。
 
  资料上网不仅大大方便了全世界的人,也能体现一国的经济实力和文明程度,有很大的影响力。我曾在“大投资不应该忘记网上中文内容的建设”一文中呼吁中国政府大力投资支持网上中文内容的建设:“中国上网人数世界第一,但因特网上中文内容仅占十分之一弱,英文内容占了绝大多数。因此,建设网上中文内容是一项非常紧迫的战略任务,事关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事关中国文化的兴衰,事关人心的向背,其意义绝不亚于建设公路和桥梁。”【2】
 
  对 Google 的翻译功能也要赞扬几句。靠着它,我不但能用德文、法文、俄文、日文等语种的关键词进行检索,还能用阿拉伯文、波斯文的关键词进行检索,并大致了解用各种文字写就的网页内容的含义。而我除了英语,其它语种连字母都不认识。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坦率地说,如果没有互联网的帮助,本书资料的收集效率将大大地降低,甚至根本无法完成。如果没有人为的阻挠,我还可以从因特网上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资料。
 
  本书中的资料绝大部分来自因特网,我都标注了详细的网址。可以将本书看做是一个有特定主题的微型搜索引擎。其他研究者可以使用本书引用的资料,但请注明原出处,以示对资料原主人的尊重。
 
  本书的写成使我相信:利用因特网和全世界各种机构建设的数字化图书馆和资料库,“数字化科研”——足不出户,利用电脑搜集所需书面资料——是完全可行的。随着越来越多的报刊和书籍采用数字化出版,在网上“考今”(相对于“考古”)——通过因特网在全世界范围搜索发掘新出现的图文资料——也是完全可行的。
 
注释:

1,黄佶:“加拿大 alberta 大学图书馆,把一百年前的杂志扫描放在网上,可随意浏览和下载高清图文,这是什么精神?这就网络时代的国际主义精神!社会主义的中国,党中央号召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中国文化也想走向世界,能不能先从这点小事情上做起呢?中国的老书刊画报连环画能不能放在网上让全世界人免费看呢?”2012年12月13日09:49,新浪微博,http://weibo.com/chinahuangji

2,黄佶:大投资不应该忘记网上中文内容的建设,2009年2月8日,http://bbs.jjxj.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552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張德文的图书馆
Google搜索今年十周岁了 已成为因特网核心
中科院大牛博士是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和阅读
张德文的图书馆
(第六讲)因特网信息检索与利用
图书馆在数字时代仍然重要的33条理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