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法律纵横:离婚率高暴露出什么问题?

提要:中国离婚率连续7年递增,而尤以80后离婚率更甚。80后的痛苦不仅是离婚,除计划生育之外,他们面临两个不可避免的潮流:一是大众文化和教育下的平庸心态;一是网络信息时代,这是真正的洪水,它淹没了精神岛屿,使精神变成知识。

  原题:一封不知发给谁的信

  写信缘起:《中国离婚率连续7年递增 传统观念遭婚姻动荡冲击》

  这封信,本来是要发给中国的80后的,他们是人类历史上被迫产生的一代孤单人,但觉得只给他们不妥。他们中立刻会有人来攻击我。我不想惹来这样的麻烦。后来想应该写给90后,他们是重新思索生活、个人命运乃至人类命运的新的群体,但也觉得不妥,他们还没有婚姻。再后来便想写给人类的未来,但那是谁呢?他们还没有诞生。于是,便只好写写我对婚姻的认识,自言自语吧。

  每个结过婚的人都曾经问过自己或别人:我一定要结婚吗?为什么要结婚?当我们心甘情愿结婚是因为爱,当我们不愿意结婚是因为我们对爱还有期待。这是人性之根本。爱是人的能力之一。但是,这个问题后来被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尤其是性学家解读成:它是人类进化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两性关系被迫进行管理的路径。不是吗?从1960年代产生于欧美的“性革命”先是掀翻了那里的家庭,然后又影响了周边的青年、学者,于是,日本、韩国等亚洲的青年也起来了——这些曾经被中国的家族文化浸淫过的文明顷刻间被欧美的文化覆盖了。最后,便到了中国。这场革命是有关无神论者的革命,是有关人性、婚姻、爱情的革命,是同性恋者的革命。它们被宠幸和叛逆共铸的80后继承了,因为这场革命来到中国恰恰是1990年代中后期(其实从1980年代就慢慢产生了,不过,那时只是学术和精神层面的)。那时,他们不到20岁,正值青春期。

  于是,我们看到,韩寒、春树的举动美国人最喜欢了,因为美国精神终于后继有人了。需要说明的是,我不是在批判美国精神的不好,它还需要我们长时期地判断、消化、接受抑或反对。我是对中国文化的不堪一击感到悲哀,也为中国在那时没有任何文化可以与其对话而感到愤怒。我不是一个唯国家主义者,我觉得每个人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化,比如韩寒和春树,他们选择什么,我们无可厚非,但我似乎还有那么一些狭隘的“民族大义”,为我们曾经灿烂的传统文明感到无限的悲哀。就像我在读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时为鄂伦春民族文化在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面前的逐渐死亡而感到伤感。更何况中国文化是曾经那样伟大的文明?

  最近,我看到一篇美国某公司对中国人性状况的调查报告,心中充满了难言与愤怒。那份报告通篇对中国充满了厌恶、蔑视甚至仇恨,是另一种文字的战争。不能不承认,那份报告在很多方面说得非常准确,就如同我们自己的感觉一样,但也只是我们的一种感觉——对我们人性深处之恶之狭隘之污垢的痛苦。我们还有另一种感觉,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大仁大义大爱,中国佛教文化中的大善大牺牲,它让我们拥有信仰,超越自我,走向大我、超我。为什么这样的内容在那份报告中只字未提?最可怕的是那样的文字在我们中国人的博客、微博、微信中到处传播,很多人拍手称好。我感到了寒冷。那样的文字让我们互相蔑视、互相仇视。我们的社会里充满了一种对中国人普遍人性的不信任。

难道这不正是今天中国社会的文化伤寒吗?我们抵御得了吗?

  腐败、专制、自私一直是我们民族历史中的毒瘤,它在今天仍然是,且成为整个社会的恐惧。但它并不意味着对我们民族文化的全盘否定。它是另一面。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它的光辉与弱点。我赞成白岩松的观点,美国文化被我们用放大镜放大了,《读者文摘》等流行杂志曾经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美国人看我们时,放大镜拿反了。我们现在看我们的社会也是如此,我们将很多问题放大了,这也许对我们自己是好事,有利于我们的治理,但同时也将我们本来不多的文化自信压到了胃部。因此,我们会感到我们的胃在疼痛。

  我们的制度和文化是以家庭为细胞,所以它牢靠而稳固。这在过去是优势,现在它突然变成了弱势,因为我们的参照点变成了西方,更为狭隘地说是美国。我们需要把我们的家散去,变成个人。我们也认同,只有个体的自由与价值实现,才有可能成为整个社会价值的实现。但我们如何面对家庭?

  在西方,尽管基督教也不赞成离婚,使婚姻要有神圣感,但是,由于“性革命”的冲突和现代性的不断塌陷,以及宗教在科学面前的失利,婚姻的神圣性不在。个体价值成了现在整个人类的宗教,而个人的宗教又是什么?自然是身体、欲望、私我。这是西方现代性带给我们的革命。瞧,它也有背面。

  摆在我们面前的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这笔遗产。我们还要继承它吗?它到底是金子还是糟粕?这个问题仍然悬而未决。

  摆在我们面前的另一个问题是,我们如何面对整个西方这个庞然大物。第一个“发现”中国的威尼斯人马可·波罗曾经用一段时期内中国人的那种热烈的口吻描述过中国的文明。另一个叫房龙的西方作家也在其某本书中曾经描述过西方人有一段时间在模仿中国人的服饰和生活方式。人类都是势利的,历史也是势利之徒,这两点毋庸置疑。也因为我们这样的人性弱点,所以,我们在物质面前总是会失去信心。这是中国在西方人面前的情状。同样,现在很多西方人在中国的财富面前也是同样的情状。只不过,他们与我们在清朝时表现出来的一样,我们自称“天朝”,他们也自称其“文明”。那么,问题的关键似乎很清楚了,即谁拥有强大的物质文明,谁便会占有精神文明上的宝座。

  问题就在于强大的物质文明靠什么来获取?获取之后又靠什么来维持其永恒(其实根本不可能永恒,任何制度都在变化之中)?

  这可以回答中国的历史。因为中国的历史就是靠帝国来实现,而帝国又是靠家庭,家庭便是靠婚姻与个体。这就是秦皇汉武的帝国和“三纲五常”的家国观出现的原因所在。历史需要它。家庭在整个的中国文明中起到了钢筋的作用,而婚姻制度便是家庭的框架结构。婚姻制度若稳固,整个社会也稳固,文化的大厦便稳固。

  那么,今天我们可以不要婚姻了吗?也就是说,我们要弄清楚,今天我们的社会细胞是什么?它还是家庭吗?

  我想,谁都无法否认的是,个体的人是最小的细胞,这是家庭这个大细胞的基础。没有了人,社会便不复存在。问题是,人如何产生?过去,这个任务交给了家庭,因此,婚姻便是人类的大事。今天,这个任务谁来完成?恐怕还是家庭。当然,我知道,那些社会学家马上会说,今天的家庭是多元的。注意,他们并非指的是一夫多妻制的复活,那是不平等,是男权。他们指的是单身家庭、同性恋家庭、单亲家庭等等。单身家庭和同性恋家庭是不能生育的,最多只可能抱养孩子。单亲家庭已经被心理学家证明,只可能给这个家庭里的个体带来不快。无论我们怎样证明这些家庭的成员都可能是伟大的艺术家或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无法否认一个事实,即人生来是要获得幸福的,而非痛苦。

 然而,越来越高的离婚率已经使人类无法克服这一困境。中国人的离婚率也在不断地上升。我知道,当人们对这一事件进行解读时,其标准仍然是欧美。一些专家会说,这是进步,你看人家欧美国家早就成这样了。势利的学者!最近,网上发布了一项调查,对80后的婚姻格外引人注目。

  从这个图可以看出,从1978年开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离婚率几乎成正比。除1984年和2002年稍有回落外,“进化”的箭头再也没有下垂过。早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我对中国人思想上的禁锢充满了担忧,尤其是社会的开放和教育的保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比如,大学校园仍然不允许学生恋爱,结婚更不可能。这与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人权相违背。再比如,一些同性恋者因为其天生的原因而不愿意与异性结婚,但社会并不允许他们的存在。再比如……那个时候,我写过一本小书《非常日记》,引起了一些震动。我写作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告诉人们,我们的文化存在很多问题,它急需解决。后来,我进行婚姻爱情问题的研究和教育,写过几篇文章。网络帮了中国人的大帮。短短的十年时间,网络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自然,身体的解放是空前的。80后是这个解放中最幸运的一群。他们比中国之前的任何一代人都享有从未有过的解放。他们可以在大学甚至之前就可以恋爱,可以在大学时结婚,自然,可以毫无顾忌地恋爱、同居,也可以毫无顾忌地离婚。前几代能如此潇洒吗?

  但他们也成了不幸的一代。信息时代和快时代使他们将一切都当成可以消费的内容。比如爱情。在过去时代的人看来,与一个人恋爱,不仅仅是以身相许,而且是以心相许,那么,结婚(这一使爱情永恒的形式)便成为自然的事,但是,现在的大学生都说,看吧,等毕业以后再说吧。人世间最珍贵的爱情都尚且如此,还有什么可以让人信誓旦旦?没有了。

  所以,离婚率高,尤其是80后离婚率高,只是一个表象而已。80后的痛苦不仅仅离婚这么简单。他们活着的意义在哪里?除了计划生育之外,他们还面临两个不可避免的潮流。一个是大众文化和教育下的平庸心态,他们正好是大学扩招的一代大学生,精英意识退潮,平庸心态涨潮;另一个则是伴随大众文化的网络信息时代,这是真正的洪水,它淹没了一切永恒的精神岛屿,使所有的精神都变成知识。信仰不仅仅需要超越自我的境界,同时也需要超越知识的精神,然而,这些80后都难以拥有。

  不光是80后,70后、60后也一样在这种潮流中被冲蚀、麻木、庸常而丧失仅有的信仰。世界变得荒诞不经。比如,心理有问题的人越来越多,自杀的人数与日俱增;同性恋人数在不断急增(有专家说他们是恒定的,但在我看来,隐性的存在变成了显性的存在后,数量便在增加,最重要的是,双性恋者的同性行为也被怂恿),它成了一个社会是否民主的标志,也就是权力似乎在同性恋者群体那里;单身家庭越来越多,孤独者和对社会不信任者越来越多,这将积累暴力、疾病;单亲家庭在明显上升,80后离婚者中单亲家庭成长的群体占了很大比例,这说明人们对婚姻、爱情的失望在增强;女权主义急剧升温,她们仿佛带着历史的仇恨,要将男人锁进宠子里,所以调查者发现80后离婚者中70%属于女方“遗弃”男方,这将增加更多的仇恨、更多的心理疾病和单亲家庭;最荒诞的是大学里尤其是研究生院70%以上全是女性,男人正在退出精英阶层,挤在啤酒摊上消磨最后的雄性,二三十年后中国的历史将交在这些崛起的女性手上,她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还没来得及细细掂量……

尽管上述问题都有很多自认为是自由知识分子或民主人士的专家、学者在维护——福柯说的对,知识即权力,尤其是在网络自媒体时代它更为明显——他们可能会为计划生育而愤愤不平,但却对人类的庞大群体和生态破坏而视而不见;他们会为不生育的单身者争取权利,却不关心人类是否后继有人;他们关心小众,却对人类的命运漠不关心;他们只重视复调,以为那才是主调,试图想将复调也变为主调——这就是众声喧哗,没有主旋律,没有主题歌。我也曾经是那里的一位,自以为自由知识分子,但是,我们是否想过,人类到底要追求什么?要到哪里去?具体到我们的问题是,目前家庭是否要解散?婚姻是否该解体?爱情是否该变成一夜情?

  十年的思考使我得出一个结论:我们也许走过了,过犹不及。过分崇拜个人主义,公义便无人把守;过分追求身体的快乐,精神便枯萎;过分抬高西方,我们自己竟漂泊无依;过分赞美性,爱不见了;过分赞美同性恋,异性变反而便得肮脏;过分赞美个人价值的实现,集体利益便被淡漠……我们把中国传统精神中的节制观、中庸观(绝非折中或平庸)、君子观都忘却了。

  每个人的一生都自有其命运,离婚与否也是命运,但是,高离婚率带给人类的是痛苦、仇恨、疾病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极端失望。肯定有人立刻反驳,那些离婚者正是因为痛苦才要离婚。不错,还有很多原因,比如,一夫一妻制也许是离婚率高的制度原因,因为任何制度都满足不了人类的“多元需求”。事实上,一个人的一生到底该怎样度过,也许是我们探讨的根本问题。一个有信仰的人,他要做的始终是超越自我,为众人甚至为众生而谋福利。这样的人将洁身自好,心中有永恒。他终将给予世界的是爱,他也将在修身中克服自私、节制欲望,他将爱着别人,他不愿意给别人带去痛苦。那么,对这样的人来讲,假若非要离婚,也是为了成全新的婚姻,为了成全爱。但对于无信仰的崇拜“个体”的人来讲,个人的一切将超过众人,他只爱自己,事实上只是自私的一种表现而已,那根本还不是爱,因此,对于这样的人来讲,一切婚姻从根本上讲都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占有。这样的人若越来越多,那么,离婚率还会一再地飙升。

  因此,我一再地讲,离婚是个体事件,对于一些人来讲,这是好事,但是,对于一个社会来讲,它将是恶梦。恶梦中的主人公都是有疾病的现代人。它将使这疾病凝结成乌去,像雾霾一样久久不散。

  因此,我们要做的提升文明,让个体去修身,去超越,去寻找信仰,去爱。假若离婚是因为爱,而不是因为恨,那么,我宁愿赞成离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划时代婚姻】
粘稠与干爽
从蒋介石的结婚誓言看国人的家本位思想
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有什么不同?
可以不结婚吗
女儿说以后不结婚,不生孩子,如果是你能接受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