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阮玲玉:怎受的住,这头猜那边怪?

提要:1935年3月8日,阮玲玉因不堪忍受造谣中伤,服药自尽,年仅25岁。电影《阮玲玉》主题歌如是唱到:“蝴蝶儿飞去,心亦不在。栖清长夜谁来,拭泪满腮……”“怎受的住,这头猜那边怪。人言汇成愁海,辛酸难捱……”

她代表了中国默片时代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平。同时代的电影明星大多已被人们所淡忘,而阮玲玉却始终活在大家的记忆中,任时代更替,始终光彩依旧,堪称传奇。尽管她在有生之年从未获得过“电影皇后”的桂冠,但在所有热爱电影的人心中,她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无冕影后”。


图说:阮玲玉

  “蝴蝶儿飞去,心亦不在。栖清长夜谁来,拭泪满腮……”去中山南朗左步关村的一路上,记者反复地聆听着这首《葬心》。这是电影《阮玲玉》的主题歌,虽是一首后人创作出的歌曲,却也准确地道出了这位女影星命运多舛的一生。

  “怎受的住,这头猜那边怪。人言汇成愁海,辛酸难捱……”阮玲玉已经辞世半个多世纪了,而对于她的“这头猜”与“那头怪”又何曾暂停。中国有句古话——“众口铄金,积毁销骨”,阮玲玉逝于“人言可畏”,但这可畏、可憎、可恶、可悲的“人言”依旧在世间随处飘散,这人类千古的魔咒啊 !

  阮玲玉家的祖屋早寻访不到,有人说是早已倒掉,还有人说是毁于火灾。我们只有来到左步的“阮氏大祠堂”,期待在这里可以“揾”到一丝阮玲玉的痕迹。然而,这里讲述的历史已经与这祠堂一样荒芜了。祠堂门厅里空空如也,阮氏先人的灵牌早不知了去向。“族谱在‘破四旧’时都被卷烟抽了。”一位老人告诉我们。不过,即便阮家的族谱还留着,想必作为女子的阮玲玉也还是上不去的。

  经过打听,我们找到了阮玲玉的堂侄阮丙权,这位老汉今年已经80岁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我从没有见过这位姑姑(阮玲玉),但听说她小的时候曾在村里打水,跌落到一口井里。”在阮老汉的引领下,我们找到了他所说的那口井。其实,在上海出生的阮玲玉确实回过广东,只不过不是小时候,更没有井中遇险,那是1930年底,为了拍摄《一剪梅》,阮玲玉随联华的外景队南下回到她的故乡广东。

  “我爸爸生前跟我讲,这位姑姑出名是假的,因为她一分钱也没有寄回过家里。”这是送我们出门时,阮老汉说的最后一句话。

贫寒之家百事哀

  1910年4月26日天亮的时候,上海浦东朱家木桥祥安里。机器工人阮用荣第二个女儿降生了。阮用荣给新出生的女儿起名“凤根”。这个名字是阮用荣预备给自己儿子用的,如今他把这个名字给了女儿,就是希望女儿长大能有出息。20年后,阮用荣的凤根成了中国最著名的电影明星——上世纪30年代风靡中国的一代影后阮玲玉。

  贫寒之家百事哀,在小凤根一岁时,她年仅三岁的大姐就因病夭折了;而在她六岁时,父亲阮用荣患肺病不治。在一位“义姐”的帮助下,何阿英来到一个姓张的富人家帮佣,张家同意她将女儿带在身边。当七岁的凤根跟母亲走入张家的大门,她没想到在这座大宅门内藏着自己一世的“冤家”。

  明白事理的何阿英知道,女儿将来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读书。因此,她入张府后一直省吃俭用,把那点可怜的工钱都积攒了下来。在小凤根八岁那年,何阿英把女儿送进了张府附近的一家私塾读书,并给女儿取了一个正式的学名——阮玉英。

  1918年,望女成凤的何阿英拿出了全部的积蓄,小玉英成为上海西式学校崇德女校的一名小学生。虽然在学校里玉英是最穷的学生之一,常常会遭到一些富家女的冷眼,但玉英对此并不在乎,她谦虚、用功,称得上品学兼优。

  七八年来的学校生活,渐渐冲淡了不幸的童年在阮玲玉身上打下的印记,与所有的青年学生一样,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幻想。然而就在此时,不幸再次降临到这位命运多舛的女子身上,她被母亲的东家四少爷张达民看上了。出于强烈的占有欲,他投入到对阮玉英狂热追求中。

  阮玲玉此时正值情窦初开的年龄,很快她就爱上了对自己“殷勤备至”、“体贴入微”、“没有门第偏见”的张达民。她开始了致命的初恋。

 被逼出来的明星

  1925年底,刚刚在崇德女校读到初二的阮玉英便在鸿庆坊开始了与张达民的同居生活。不久,她自动退学,离开了校园和好友,放弃了自己曾对人生的追求。这一年,她才刚满16周岁。

  阮玉英辍学之后,努力由一个青年学生转变成一个贤慧的“妻子”。然而,很快张达民就开始原形毕露,他对玉英母女不时恶语相向,而且又成为赌场的常客,输光了便是几天不露面。玉英苦口婆心地劝说也好,撒娇哭闹也罢,可张达民就是难改恶习。

  才与张达民同居几个月,阮玉英就从最初对张达民的幻想中清醒过来。正如1935年她接受《现象》杂志记者采访时说的那样——“那时,我的意志还薄弱,同时年岁也究竟还轻,所以认识不多后,就受不起他的欺骗,两人便实行同居了。张达民原系一个世家子弟,他并没有什么固定职业,一天到晚尽是在赌场里混日子。因此,同居了数月后,由于他自己经济上的拮据,便对我断绝了生活上的供给。”

  为了奉养母亲,也为了自己的前途,阮玉英知道自己首先要在经济上必须自立。一则在《新闻报》上的广告燃起了她的希望:“明星影片公司即将开拍新片《挂名的夫妻》,公开招聘饰演女主角的演员”。

  创办于1922年的明星公司,在当时的中国影坛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巨无霸”,它的创办者是中国电影早期的两位拓荒者——张石川和郑正秋,两人联手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上午,即将执导《挂名夫妻》的导演卜万苍面试了一位叫阮玲玉的青年女子。这位阮玲玉就是阮玉英,为进入影坛,她特意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玲玉。卜万苍在与阮玲玉交谈了约 20 分钟后,就作出了决定:起用阮玲玉当《挂名夫妻》的女主角。

  1927年《挂名夫妻》公映,刚满18岁的阮玲玉初次在银幕上与观众见面,她所塑造的少女和少妇的形象得到了观众的认可。随后,阮玲玉连续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导的《血泪碑》、《杨小真》等片,逐渐成为了一颗影坛新星。

 柳暗花明进联华

  1926年至1927年间,上海电影事业发展得非常迅猛,大大小小的电影公司竟有四五十家之多,激烈的竞争大有你死我活之势。明星公司虽然名气大,但拍片过于跟风,影片水准也良莠不齐,有不少粗制滥造之作。热衷捧大明星的张石川并不看好阮玲玉这样的新秀,因此,阮玲玉在明星颇不得志。

  从1928年夏季开始,阮玲玉被“冷藏”了起来。无奈之下,阮玲玉挥别了明星公司,来到大中华百合电影公司。在这家公司她一连主演了《珍珠冠》、《劫后孤鸿》、《大破九龙山》等影片,可这些影片均充满商业气息,在艺术上乏善可陈,这让对电影怀有理想的阮玲王再次感到不满。

  就在阮玲玉陷入事业和个人生活双重的彷徨境地时,一个“贵人”正悄悄向她走来,他就是阮玲玉的广东同乡、“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1929 年秋,民新公司开拍《故都春梦》,该片的导演是新晋导演孙瑜,他从大中华百合借来了阮玲玉,从此,阮玲玉的电影人生开始柳暗花明。在纽约摄影学院深造过的孙瑜无疑是阮玲玉的又一位良师。在这位中国第一个于西方系统学习过戏剧和电影的导演手下拍片没几天,阮玲玉即感到在她的眼前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的全新的表演天地”。

  随后,孙瑜又与阮玲玉合作了《野草闲花》,在这部影片中,阮玲玉饰演母亲在冰上遇难的戏堪称中国电影史上最具光彩的瞬间之一。凭借《故都春梦》、《野草闲花》两片,阮玲玉完成了由本色演员到性格演员的蜕变。

《神女》缔造事业巅峰

  1930年秋,罗明佑与黎民伟缔造了中国早期电影的“航母”——联华电影公司。随着一大批以“剧联”盟员为主的新文艺工作者的加入,发端于明星公司的“左翼电影运动”,很快就扩展到了联华公司。左翼电影不仅带来了中国影坛风气的变化,也让阮玲玉感受到了清新的空气,她逐渐迎来了自己演艺生涯的巅峰。

  很快,阮玲玉就主演了由田汉编剧、卜万苍导演的《三个摩登女性》。通过这部被称为“左翼电影运动先声”的影片,阮玲玉开始确立起自己新的表演风格,同时得到了影评界和广大观众的肯定和喜爱。在1933年初《明星日报》发起的“电影皇后”评选中,阮玲玉位居胡蝶、陈玉梅之后,名列三甲。

  阮玲玉的事业之路越走越顺,可她的人生之路却步入到另一个迷途。厚颜无耻的张达民无度的索取和纠缠令她困倦,而上海“茶叶大王”唐季珊的追求,不但没有“解救”她,反而让她陷入到更深的危机之中。然而,这位惯于玩弄女影星的商人又岂是可以托付一生幸福之人?

  得到人生暂时的安静后,阮玲玉在事业上大施拳脚,她与孙瑜合作了《小玩意》,还与费穆两度合作《香雪海》、《人生》,其中,在《人生》一片中,阮玲玉的角色经历了从孤女、 婢女,到女工、妓女,最后直至人妻的转换,她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对这个角色进行了丰富准确的诠释,阮玲玉自己也说,《人生》的表演是她最满意的。

  在联华拍摄大量影片之后,阮玲玉的表演艺术已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地,凭借多年的积蓄力量,她终于拍出了自己表演生涯的巅峰之作——《神女》。阮玲玉在《神女》中的表演历久弥新,极具光彩。1934年12月,《神女》与观众见面后,立即得到了众口一词的好评,被称为“最好的国片”、“中国影坛奇异的收获”。

  随着岁月的流逝,《神女》的艺术成就也越来越为后人所重视,2004年美国电影公司对这部影片进行了数码修复,这部中国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得以再放光芒,而全世界的影迷也终于欣赏到“中国第一默片女星”——阮玲玉的超凡魅力。

祸起《新女性》

  就在她向着更高目标迈进之时,一场风暴袭来,最终毁灭了阮玲玉这位中国电影史上罕见的天才。

  1934年冬,联华公司新晋导演蔡楚生邀请阮玲玉拍自己的新片《新女性》。这部影片根据女演员艾霞自杀的事件所改编。艾霞在孤独和绝望中死去,身后却仍不得安宁,一些黄色小报的记者竟然拿她的死大做文章,将恶毒的污水泼向她。这激起了影界正义之士的义愤,进步导演蔡楚生决定为艾霞拍一部电影,他想通过对艾霞之死的描写揭露黑暗的社会对知识女性的残害。

  谁来饰演片中以艾霞为原型的女主角“韦明”呢?蔡楚生第一个就想到了以悲剧片著称于世的阮玲玉。蔡楚生和阮玲玉这两位著名影人珠联璧合的合作,令这部《新女性》仅用时两个月就拍竣了。

  1935年2月,《新女性》举行了公映仪式,在座的一些黄色小报的记者被戳到了痛处,他们借助政治当局压制左翼电影的政策,向联华公司蛮横地提出“道歉、保证以后不得再有同样事件发生以及将《新女性》影片内‘侮辱’新闻记者的部分截去。”

  对于巨大的媒体压力,联华公司只能屈服,他们在各报刊登道歉广告,并被迫删去了影片的部分镜头。

  “人言可畏”的悲剧

  没能将《新女性》打入冷宫,那些黄色小报的记者当然不会满意,既然骂不倒蔡楚生,他们就转向恶毒攻击作为主演的阮玲玉。他们想起了张达民,怂恿他出来状告阮玲玉和唐季珊。

  法院开庭之时,阮玲玉并没有亲自出庭应诉,然而,卑鄙的记者们岂能放过她,他们写出了长篇大论的报道,报道的重心并不是庭审内容,而是真假相杂绘声绘色地以“私生活”、“秘闻”等为题,充斥着“诱奸”、“通奸”等字眼的所谓报道连篇累牍地出现在各报上。尤其是一些黄色小报上,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地对阮玲玉进行诬蔑、攻击和谩骂。

  毫无思想准备的阮玲玉,被一盆盆脏水劈头浇下,根本无处藏身。这期间,好友胡蝶曾劝过阮玲玉,“人生也似舞台,悲剧也总有结束的时候,我自己在苦的时候常对我自己说,快了快了,演完苦的就会有快乐的来了。”阮玲玉对此只有含泪苦笑。

  阮玲玉感到艾霞当年的绝望。

  1935年3月7日,阮玲玉拍完了自己最后一部主演的影片《国风》,向自己钟爱的电影事业尽到了最后一丝义务。当晚,她参加了联华公司部分导演演员在黎民伟和林楚楚家的聚会。席间,阮玲玉谈笑风生,一如平常,除了略多喝了几杯酒外,并无任何异常表现。临近席终,阮玲玉起身与在座的各位一一告别,并与所有的女演员热情拥抱吻别,大家以为这是她饮酒有些过量所致,又有谁知道这是阮玲玉在向她的同事好友作最后的诀别。

  深夜,阮玲玉回到家中,唐季珊已酣然入睡,为安慰担忧的母亲,她特地请母亲做了一碗面条作为“宵夜”。母亲休息了以后,阮玲玉将自己藏着三瓶十片装的安眠药片悉数倒入了面条中,接着,她把拌了药的面条一口一口地吃了下去。随后,阮玲玉铺纸握笔,写下两封遗书。

  关于阮玲玉的遗书,现存有两个版本,其一是唐季珊提供的,最著名的一句话便是众所周知的“我一死何足惜,不过,还是怕人言可畏,人言可畏罢了。”而在阮玲玉逝世一个半月后,《思明商学报》刊登了另外两封阮玲玉遗书。据一些学者研究,从心态、口吻和文笔上来看,这两封遗书才是阮玲玉的亲笔。一封是写给张达民的,对他的无耻行为进行强烈谴责,她写道:“其实我何罪可畏,我不过很悔悟不应该做你们两人(张达民与唐季珊)的争夺品,但是太迟了!”第二封写给唐季珊,控诉他是“玩弄女性的恶魔”,并说自己被迫选择一条绝路,是因为“没有你那晚打我,今晚又打我,我大约不会这样做吧!”

  1935年3月8日6时38分,阮玲玉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尾声

  阮玲玉在1935年“三八”妇女节的暮色中逝去,此时离她25周岁的生日还差49天。当晚八时,阮玲玉的遗体被送至万国殡仪馆。噩耗传出,整个上海乃至全国都为之震惊。“海内外之急电交驰,所致唁诔哀挽之词,不可胜述,不可数计。市民奔走相告,咨嗟叹惜,相率赴吊。”

  阮玲玉身后也同样如当年的艾霞一样不得安宁,大量报纸热衷于讨论阮玲玉的死因,五花八门,众说纷纭。

  对阮玲玉的自杀,鲁迅先生曾在杂文《论“人言可畏”》中作过精辟的分析,他认为阮玲玉之死归结为“新闻”和“舆论”联手制造的公众暴力,“无拳无勇的阮玲玉,可就正做了吃苦的材料了,她被额外地画了一脸花,没法洗刷。叫她奋斗吗?她没有机关报,怎么奋斗;有冤无头,有怨无主,和谁奋斗呢?”

  阮玲玉的去世宣告了一个时代——中国电影默片时代的结束,她生前给中国银幕留下了许多不可磨灭的艺术形象,这些都已永远地载入了中国电影的史册,任何人要谈论默片时代中国电影表演艺术的最高成就,就不能不谈阮玲玉。1992年,香港导演关锦鹏推出力作《阮玲玉》,这部视角独特、熟稔运用套层结构的影片在1993年的柏林电影节上大受欢迎,饰演阮玲玉的张曼玉赢得银熊影后,也成为第一个在国际电影节上封后的华人演员。这,或许是张曼玉的传奇浓墨重彩的一笔,却只不过是阮玲玉的传奇在历史长河中一声悦耳的回响而已。

  □阮玲玉大事年表

  1910年:4月26日,诞生于上海,原籍广东中山。

  1915年:父亲阮用荣去世,母亲何阿英到一户张姓富人家当佣人,在这里结识了张家四公子张达民。

  1918年:就读于上海崇德女校。

  1926年:参加明星公司影片《挂名夫妻》女主角的试镜,受到导演卜万苍的提携,成为该片女主角。

  1927年:成为明星公司的基本演员,同年,收养一孤儿为养女,取名小玉。

  1928年:加盟大中华百合公司,主演《珍珠冠》、《劫后孤鸿》等影片。

  1929年:随大中华百合公司并入联华公司,受到老板罗明佑、黎民伟的青睐。

  1930年:主演联华创业之作《故都春梦》获得巨大成功,成为该公司台柱。

  1933年:《明星日报》发起了评选“电影皇后”的活动,阮玲玉位居胡蝶、陈玉梅之后,名列第三。同年,与上海“茶叶大王”唐季珊发展恋情。

  1934年:个人代表作《神女》与《新女性》诞生,这两部影片也缔造了她艺术生涯的巅峰。

  1935年:3月8日,在新闸路沁园屯九号寓所服食过量安眠药自尽,年仅25岁。

  阮玲玉的去世宣告了一个时代——中国电影默片时代的结束,她生前给中国银幕留下了许多不可磨灭的艺术形象,这些都已永远地载入了中国电影的史册,任何人要谈论默片时代中国电影表演艺术的最高成就,就不能不谈阮玲玉。

□链接·同代撷英录

  张织云

  张织云(1904-1970)演员,原名张阿善(阿喜),广东番禺人,幼年移居上海,是中国第一代女明星代表人物。1925年转入明星影业公司,主演《新人的家庭》、《空谷兰》等默片,令影迷为之倾倒。当年上海新世界游艺场发起选举“电影皇后”,张织云成为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

  1926年张织云主演《未婚妻》等片,擅演悲剧,真挚动人,被称誉为“悲剧圣手”。1927年与“茶叶大王“唐季珊热恋,并随唐去美国结婚,可没过多久便被抛弃。1935年主演代表作《新桃花扇》后移居香港。曾参加粤语片的拍摄,后生活潦倒,曾沿街乞讨,20世纪70年代在香港去世。

  黎莉莉

  黎莉莉(1915-2005)祖籍安徽桐城,生于北平,原名钱蓁蓁,其父钱壮飞是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1927年移居上海,进入中国早期歌曲创作大师黎锦晖主办的中华歌舞团学习歌舞,与王人美、胡蝶被称为“歌舞三杰”。黎锦晖十分喜爱她,收她为干女儿,从此改名黎莉莉。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主演了大量进步影片,著名的有《热血忠魂》、《孤岛天堂》、《塞上风云》等,均受到好评。1946年赴美国深造。解放后,她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参加了《智取华山》的拍摄,1955年她进入北京电影学院专修班学习,后留校任教,成为表演系教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世纪的美丽与哀愁:阮玲玉的银幕人生
“默片女王”阮玲玉究竟因何自杀?
默片女王自杀之谜
? 阮玲玉逝世82周年,真正的“无冕影后”!
[图文]阮玲玉何以香消玉殒
穿越百年再见阮玲玉 重温《神女》默片音乐会 | 文末有惊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