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简说“信仰”

一,信、信念、信仰

人需要生活在一种常态的环境中,即自己所熟悉的、放心的环境。他对于这个环境中的各种事物都是了解的,也就是说是“信”的,甚至其中有许多达到了信而不疑的程度。只有生活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人才感到放松、惬意,才会感到“安心”。为什么呢?因为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获得了实事求是的确定性。与此相反,没有信的生活是危险的,也是让人心中惴惴难安的。什么才是最危险的事情呢?有人诗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为什么这是最危险的呢?就是因为一切可信的东西都已经缺失了。人盲了,马瞎了,又是夜半时分,面对的又是不可测知的“深池”,这的确是极其危险的!把可信的东西全部去除,就将是最危险的境地。由此可见,“信”对于人生是多么地重要!

二,信与信仰的来源

“信”虽然源之于生命本能的需要,但做为对于事物的认知,却是人的感知与理性在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信”与本能仍然有极大的不同:其一,本能是先天的,而信是后天的;所以任何个体的信仰都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后天形成与确立的。其二,本能是内在的规定性,信却来自于外在的认知;所以信需要现实的来源与依据;这样,信在人生中就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形成与确立的过程。其三,本能是非理性的,而信却主要是理性的。虽然信包括非理性的因素,但从根本来说,信归根结蒂却是理性的结果。

那么,这种对于生存环境的“信”是怎样获得的呢?是人以大量的直接的经验和间接的获取,并经过长期地积累而形成的。由于知的范围的不断拓展,在对许多事物认识之后,逐步形成具有总体性的认知,这样就形成信念。通过长期不断地积累,许多的信念融合一起,凝结并升华而为信仰。由此可见,相信、信念、信仰,构成了人们关于“信”的不同的层次,并起到不同的作用。

“信”的形成有其直接性的来源,但是也有其间接性的植入。正是由于理性的可移植性,才会有人对信仰进行专门的探讨。对于信仰的来源,有人做过研究,将其分为许多的方面。如德国基督教神学家瓜尔蒂尼在谈到基督教信仰的来源时,就指出了五种途径:一是,重感情的人,通过爱的途径来确立信仰;二是,重理智的人,通过追求真理而确立信仰;三是,重伦理道德的人,通过道德的途径确立信仰;四是,性格孤僻的人,通过对生命短促,人生空虚等体验来确立信仰;五是,注重追求秩序的人,因看到现实的分歧与混乱而渴望秩序而确立信仰。这些都是从性格倾向的追求上来说明信仰的获得。如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士,他认为信仰的来源有四种途径与方法。一是固执的方法,即个人可以随意选择他的信仰,只要是有用能够达到成功的。但他认为这并非是一种好的方法。二是权威的方法,即依靠一个社会权威,如国家、教会等,把信仰强加于人,但这会妨害信仰的自由。三是先验的方法,即抽象的哲学方法,通过推理得出合乎理性的结论,来确立共同的信仰。但是,这种方法仍有主观性的局限。四是,科学的方法,是寻求外界的依据,通过共同的经验来确立信仰。他认为这才是最好的途径与方法。从上可见,人们信仰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中更多是综合性的。

三,信仰的两面性

信仰实质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选择和持有,在人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仰赋予人生以意义,有了信仰人才会燃起希望,才有了方向与动力,生活从而充满光明,具有极大的力量。信仰支撑着人生价值的可靠落实,其最根本的意义就是能赋予短暂的人生以永恒的意义。信仰也包含着信仰者对未来美好理想的追求,所以有信仰与没有信仰大不一样。信仰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发展的可能性。没有信仰的人,会失去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其发展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低。有信仰的人,会为自己的信仰调动自身的一切,集中到既定的目标上,其知识、能力、内心世界都会得到充实与提高,从而推动其发展。所以,信仰的执著就会形成人生的一种重要的定力。这种定力可以克服浮躁的心理,防止对人生的浅尝辄止所造成的一事无成。就像大海的小舟,在颠波动荡的生活海洋中,由于缺少定力,就像没有锚一样,将随波逐流,漂泊不定,找不到确定的目标,难于驶向人生的彼岸。信仰的执著给人生以重负,使人生具有沉甸甸的分量,使人生具有充实而饱满的意义。相反,缺乏信仰会使人感到人生的空虚,会产生对人生无常的疑惑。

事物往往有其两面性,信仰也不例外。所以既要认识信仰的重要,也应看到信仰存在的问题。如有各类不同的信仰者,如缺信者、迷信者、狂信者、智信者与随信者等等。下面仅对其中几种做简略说明。如缺信者是由于信仰还未形成,或是信仰的一时丧失造成的。对于错误的信仰而信之,因而可以出现迷信者。而狂信者的两面性是最为明显的:一方面,热烈的信仰态度可以确定坚定的立场,因而勇于行动,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这种执著会成为最终成功的重要原因。而另一方面,过于的狂热会失去理智,将社会与生活都完全单面化,除了信仰一无所有。夸大的、极端形式的信仰把信仰推向绝境,以幻想代替现实,由于其幻想、想象和他的狂热态度相互促进与加强,结果会使其离正常的健全的理智越来越远。甚至由于看不惯别人在信仰上的冷静和理智态度,而变得偏狭古怪、爱走极端,因而对个人与社会带来危害。可见信仰有其有益性,但是错误的信仰和崇拜也会造成人的主体性的丧失。而那种只知固守已有信仰的做法,只会造成愚顽不化。  

其实,信仰是人对环境的依赖关系或人与环境的同一关系在意识中的反映,表现为一种自发的肯定和承认。最根本的“信”只能是如何才能获得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的确信。由于信仰是诸多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只有那些具有极高乃至最高价值的信念,即起到主导和统摄地位的信念才是信仰。信仰既不是非理性,也不是抽象的思辨理性的信仰盲从,所以信仰不应建构在“来世”,“不活”,“上帝”等基础上,信仰只应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得到确立。应当明确,信仰不是梦想,更不是空理与妄想,而是立足于客观现实的人生追求。所以信仰必须到客观世界去寻找根据,没有现实依据的信仰是空想、假想,既是空虚的,也是骗人的。

对于信仰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这种让人为之信仰的依据又是什么呢?即为什么这才是值得人们信仰的呢?正是在这一根本的问题上,自古以来的信仰仍然缺乏最根本的依据。信仰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呢?仍然是对于人的根本认知的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9知道毒品与艾滋病期末知到章节测试期末见面课答案
善“悟”人生不可缺
运用反躬自省的方法不断校正人生的道路——创造孩子的终生幸福
信仰与定力
理想与信念
人生的两面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