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内蒙古|赵芳:那辆油罐车,渐行渐远了
原创作者:赵  芳|内蒙古阿拉善盟
散文
那辆油罐车,渐行渐远了
我的小姨夫,在今年的中秋节,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曾经开着的那辆油罐车,好像渐行渐远了;他笑呵呵的样子,却仿佛还在我的眼前。我小的时候,记得小姨夫总是开着一辆蓝白相间的油罐车,时不时的,就会出现在我家。每次小姨夫将那辆油罐车停在我家墙边的时候,总是一副笑呵呵的样子。那辆油罐车,闲暇的时候,连同小姨夫笑呵呵的样子,温暖着辛苦操劳的父亲和母亲。“……姐姐……”小姨夫总是这样,刚一从车上跳下来,老远就亲切地喊着妈妈。有的时候,碰上父亲正好出来,他就故意操着一口“山前口音”,叫一声:“大姐夫……”父亲对他拿腔拿调的“山前话”,不置可否,总是不紧不慢的操着正宗的“山前话”回上一句:“他们小姨夫,你来了……。”“来了,大姐夫……”那个年代,交通还不怎么方便,我家在水磨沟,在那条老旧的乌巴公路边上。我家门前就是一条石子路,每天都车来车往的。只要有车过往,总是随车腾起一团灰尘。有风的日子,车一过,灰尘也就随风飘走了。没风的日子,腾起的那团灰尘,就像阴魂一样,长时间地弥漫在公路两边,飘忽不散。小姨夫的油罐车,在过往的车辆中,我们家的大人小孩再熟悉不过了。好像每次从巴音的方向开来,一过我家南面的那个大坡,远远地,只要被我家的谁看到了,都会欢喜地呼喊着大家,我们于是满怀期待地盯上几分钟,小姨夫的那辆油罐车,就稳稳地停在我家的大门外面了。小姨夫开着油罐车来的日子,妈妈就特别高兴。妈妈在前后邻居们的面前,也神气十足了一些。奶奶再看妈妈的眼神,好像也温和了好多。那辆油罐车,秋天的时候,拉来了我们一家过冬的萝卜白菜,丰富着孩子们贪吃的嘴巴 。有一个秋天,小姨夫又来了,从他的那辆油罐车上,卸下来一条长长的毛口袋,口袋里装满了黄萝卜。那个口袋,是纯手工、纯毛线编制的,褐色的条纹和白色的条纹相互搭配着,细长细长的。满满的一口袋黄萝卜,是从两个舅舅所在的通古淖尔拉来的。长长的一口袋黄萝卜,也不知道是用来喂羊的呢,还是给孩子们当零食吃的,已经无从得知了。反正,自从小姨夫从他的油罐车上卸下来那一口袋黄萝卜,我就有了可吃的零食。我用一双小手使劲地从扎着网线的口袋里,费力地揪出一根黄萝卜,在毛口袋上来回擦几下,萝卜立刻就被擦得明光锃亮,咔嚓一口,立刻就是一嘴的香甜。那年的那一口袋的黄萝卜,每吃一口,总有一股柴油味,可能是小姨夫的油罐车上的柴油洒在了装萝卜的口袋上了吧。那个冬天,每天放学后,我们都能咔嚓、咔嚓地边咬着萝卜,边跳一会皮筋了。尽管萝卜上有一股柴油味,但一点也不影响我们吃到嘴里的那份香甜。小姨夫在的时候,有时候看到黄萝卜,不由地就会想起小时候吃过的带着柴油味的黄萝卜。小姨夫去世的那一天,看到小姨家的军哥、玲玲妹妹和两个弟弟泪眼婆娑的样子,我的眼泪也止不住的往下流。我已经经历了与父母的生离死别,再看到守在小姨夫灵前的一双双泪眼时,泪光中,仿佛又看到了小姨夫的那辆油罐车。那辆油罐车,农忙的时候,拉来了亲人们 “雪中送炭”般的帮助与关心。我小学毕业的那年,农村开始“包产到户”了,摆在我家最大的困难就是劳力少。全家八口人的地,要在麦子熟了,雨季来临之前抢收回来,因为一家人一年的收成就指望这一季的麦子了。那时,大姐已经到百灵矿上班了,麦收的季节,只能回来帮几天忙,二姐能顶一个壮劳力了。十几亩麦子,仅凭父亲、母亲、二姐,怕是抢收不回来。辛辛苦苦种的庄稼,如果不能及时收回来,家里一年的吃喝花销,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第一个麦收季节,远在宗别立信用社的大舅生怕我家因为劳力少,一年的收成及时收不回来,不仅影响一家人的生活,还会被四邻八舍的人看了笑话。于是,动用了家族里所有的人力资源。连结婚不久,远在平罗石油公司上班的五姨夫,都被“抓了壮丁”,到我家来帮助收麦子。小姨夫的油罐车,拉来了我的小姨,小姨的怀里还抱着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小姨夫的油罐车,又神奇地从宗别立的大舅家,拉来了有着一双“三寸金莲”的我的外奶奶。麦收的季节,能下地的都下地了,家里的火头军,就是我那位裹过小脚的外奶奶。她每天颠着一双小脚,忙碌在低矮的厨房里,汗流满面地操持着一大家子人的吃吃喝喝。小姨夫的那辆油罐车,自然是不用说了。在给各个道班送油的分分钟时间里,还要抢着去麦田里拉回几捆麦子。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包产到户的第一年,我家就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收下来的麦子,装在大大小小的袋子里,整整堆满了一间房子。妈妈用卖麦子的钱,给我们置办了过年的新衣服,还用收回来的麦子,给我们换大米、换苹果吃,甚至还从走街串巷的小贩那里,换回了石嘴山的陶瓷盘子和陶瓷碗。那辆油罐车,承载了我太多的童年记忆,开油罐车的小姨夫,更是我记忆中的大能人。小时候,每到年三十的时候,我们都把筷子放到火上烤,约摸着烤热了,赶紧把一绺头发捋顺,再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地卷到筷子上,头发在筷子的温烤中,一点点地软化,成型,摸着看,等卷着头发的筷子凉了,再把筷子一点一点地退出来,刚才卷在筷子上的那一绺头发,就烫成一卷一卷的了,用手指再轻轻抓一抓,大大的波浪就满头起伏了。我家女孩多,大的烫完了,小的看着也眼馋,于是就学着姐姐们的办法,依葫芦画瓢地把筷子再伸到火炉里,一绺一绺地烫个满头大波浪。大的把筷子伸到火炉里烤的时候,还能把握住火候,约摸着筷子的温度够了,赶紧拿出来,这个时候,竹子筷子还是黄亮黄亮的。可是小的拿着筷子在火炉里烤的时候,就没个准头了。有时候烤得正好,多数时候,筷子都被烤得冒烟了。每到大年初一,我家的五个女孩,一个个都顶着蓬蓬松松,曲里拐弯的头发,神气地跟着父亲去拜年。可家里的筷子就难逃厄运了,一个年三十下来,总有一两双筷子被烤成了“糊头焦脑”。小姨夫是个细心人,发现了一双双焦头烂额的筷子,也看见了一颗颗爱美的心。他就用一双巧手,神奇地给我们手工制作了一个烫剪。这个大烫剪,类似于一把大剪刀,一边是一根比拇指粗一点的小铁棍,一边是能够严丝合缝地包裹铁棍的半圈铁皮。烫头发的时候,把烫剪伸到火里去烤,等温度合适了,把整理好的一绺头发一圈一圈地卷到铁棍子上,一捏剪刀的把手,罩在铁棍上的半圈铁皮就紧紧的扣到了上面了。这个烫剪,比筷子夹的头发多,烫头发的效率自然就高了,温度也更好控制了。从火里拿出来,手靠近试一试,太烫了,就等凉一凉再卷头发,否则 ,头发一挨上去,就“嗞啦”一声,一股子青烟——头发被烫糊了。有了这副烫剪,家里的筷子就“幸免于难”了。烫个头发,也方便多了。小姨夫给我们制作的这把烫剪,让我们姊妹五个,可是美美地过了好多个年三十。开油罐车的小姨夫,还开过一辆大轿子车。大姐结婚的时候,因为她是父亲、母亲两个家族里的最大的孩子,姨姨、舅舅、姑妈等都要“盛装出席”。小姨夫就开来了单位的一辆大轿子车,从巴音拉着满满当当的一车人,到水磨沟去嫁我的大姐姐。我那时在上阿盟师范,学校正好元旦放假,我一早就从学校跑到了营盘山上的小姨家,坐着小姨夫的大轿子车回家了。提起这事,站在小姨夫的灵棚前,小姨家的军哥回忆说:还记得元旦的那天早晨,小姨夫早早就起来了,提了一桶水,把那辆破旧的大轿子车,里里外外擦了个干净。车收拾停当后,小姨夫又穿上了他的那双平时不舍得穿的高腰子马靴,把脚踩在高处,拿着一条布子,左右晃荡着把那双马靴擦了个明光锃亮,那个高兴的样子,仿佛还历历在目。勤劳一生的小姨夫,生病了。新冠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小姨夫住院了,我们姊妹几个去银川附院看望他的时候,他还是一贯的笑呵呵的样子。坐在附属医院的病床上笑呵呵的模样,一如我记忆中的那个小姨夫。谁曾想,一年之后,无情的病魔,还是带走了小姨夫。看到小姨家的哥哥、妹妹、弟弟的泪眼的时候,我的泪,止不住的往下流。我能体会他们痛失亲人的那种肝肠寸断,也能体会突然没有了父亲的“天塌地陷”,这些,我都经历过。我的母亲,因为病痛的折磨,最后离开的时候,我从心底里觉得,母亲终于解脱了,再也不用忍受病痛的折磨了。尽管如此,母亲去世之后的半年时间里,我都不能看到和母亲年岁一般的妇女,一看见她们的背影,我就会泪流满面。父亲一生刚强,总是在儿女跟前说,他的身体好着呢,眼不花耳不聋的,能吃能睡。谁也没有料到,端午节的早晨,他说走就走了。父亲的离世,让我理解了龙应台的那句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双亲去,此生只剩归途。”他的突然离世,就像是天塌了一样,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要路过他曾经住过的地方,我都会泪水涟涟。泪眼中,总有他在妈妈的坟头,因为弟弟打了侄儿,他满滩追着打弟弟的那个倔强身影。泪光中,总有他扇乎着两条胳膊,帮我赶开在车跟前玩耍的一群孩子,那个样子,就像是老鹰抓小鸡游戏里的的“老母鸡”的样子。泪光中,总有他提着一袋子新挖的蒲公英,往我的干净的地上一倒,不管不顾的,满心喜悦的样子。余光中的“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让多少前世、今生的故事,成了痛彻心扉的记忆。如今,我的母亲、父亲,他们都走了,笑呵呵的小姨夫,也走了,那辆时不时就停在我家墙边的油罐车,也渐行渐远了。2021年11月13日
赵芳,阿左旗四中语文老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在学生的心中播下一粒文学的种子,常常也会被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感动着,并且慢慢地将这些用文字记录下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0年老坛泡菜水,真金不怕火来炼!
西沙物语:炒焦糏
过年了,一年又一年,又从春天出发
豌豆歇后语大全
好鸟乱鸣|| 也是这样,可不这样(新诗)
油罐车整装待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