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短篇小说】杜子明:父传子承(一)叹出的“家训”

作者:杜子明

图文编辑:阿拉善未来文化艺术传媒


短篇小说连载(一)

父传子承

作者:杜子明

第一章:叹出的“家训”

清朝光绪某年,晋北大旱。

秋后的左云道仍然烈日炎炎,山川象火燎了一样,赤地千里,颗粒无收。

瘦骨嶙峋的木盛挑着一副各盛一个幼童的箩筐,带着家眷,离开世代居住的木家坪,艰难地行走在逃荒的路上。

他听说口外的淖尔滩人少地腴,旱涝保收,草茂场广,牛羊成群,是个生活的好地方。

木盛翻山越岭,穿过长城关口,一路讨吃要饭,寻人问道,终于在第五天来到了口外淖尔滩。在海滩南沿牛头崖一处牧人避雨的土窑洞里住了下来。

在继续度过一段讨吃要饭的日子后,木盛在淖尔滩的王家坝找到了为富人家放牛的营生。雇主给的工钱都是当地产的莜麦和山药(土豆)。

虽然全家人仍然靠吃滩地的野菜充饥,但终于吃上了粮食,从此结束了一个多月来悲惨的乞讨生活。

口外的冬天来的比口里早,也更加严寒。少衣缺鞋的木盛,双脚站在刚刚便下的还冒着热气的牛粪里取暖……

木盛目不识丁。年初,新雇主要与他签订放牛《合约》。

雇主对木盛说:“咱们虽然已说好了月工钱和年工钱,但那是嘴上说的,空口无凭。为了咱们都有个依据,还是写个’好!你一张,我一张,年终结账,清清楚楚。”

木盛想:“这家人挺正经,人家说得对。”

便说:“就是,签个好……”

雇主早已打好了腹稿,稍加思索,便写好了两张《合约》,并对木盛念了《合约》的“内容”。念完后,让木盛签字画押。

木盛说:“我不会写字,您写上我的名字,我画押就是了。”

在雇主的指示下,木盛在紧靠自己的姓名后面画了个“十”字。

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拿笔。那支只有一只筷子长短的毛笔,似有千斤重量,拿在手里总是不听使唤。他屏气凝神,力求把这个“十”字画好,但画完后还是歪歪扭扭。

雇主又让木盛在两个歪歪扭扭的“十”字上按了手印,这才自己留下一张,给了木盛一张。

木盛拿着《合约》,高兴地走出了雇主家。

他想,前几年在王家坝,尽管他尽心竭力、孜孜矻矻地为雇主放牛,但两家雇主还是里外找碴儿。

头一家雇主,有一年他放的牛群中一头母牛难产,最后产下个死犊,雇主硬说是木盛平时对怀孕母牛照护不到,扣了他两个月工钱,年底还把他解雇了。

第二家雇主,有一年他放的牛群中一头牛犊在奔跑玩耍时摔伤了腿,雇主说他照管不好,扣了他一个月工钱……

今年总算在外村找到了一家有文化的正经人家,把全年放牛的工钱都写得一清二楚,白纸黑字,不会坑人……

从此他更加殚精竭虑地为这家雇主放牛。

不管风雨交加,还是大雪纷飞,木盛照样到野外去放牧。

他天天早出晚归,专找草场好的地方去放牧。

他放牧的牛群,头头体壮膘肥,很受雇主青睐。

秋风染黄了淖尔滩的青草尖,草丛的野花开始凋谢。木盛知道这时的青草已完全成熟,做冬储饲草最好,牛吃上最上膘。

为了忠实于这家“不坑人”的“正经”雇主,木盛想到了割草——割草并不是他的任务,《合约》上只写着“放牛”,他只管放牛就是了;但他还是主动给自己增加了割草的任务。

自立秋以来,他一边放牛,一边割草。

每天黄昏时分,他背着一大背青草,吆喝着牛群。

但不管他怎样吆喝,肚饱如鼓的牛群照样慢腾腾地前行,他只能随着牛群缓慢地回家。

雇主家院的后面是牛棚。木盛先把那背沉重的青草搁在雇主家院门口一处高高的檐台上,然后把不安分的公牛赶到一个牛棚里,再把母牛和牛犊圈进另一个牛棚里。

他把牛群完全安顿好以后,再到那处檐台前重新背起那背沉甸甸的青草,吃力地把草背到雇主的场院里,放下草背——这次他是松开背绳把草背扔到地上的。

他用力解开煞草的麻绳,把青草摊开晾晒,以作过冬时十几头牛的夜草……

把这一切做完后,家家户户都已点灯了。

孟冬月终的一天傍晚,天阴沉沉的,随风飘逸的大片雪花已铺满了大地,寒风一阵紧似一阵……

雇主对刚刚放牛进院的木盛说:“你的全年工钱这个月就支完啦,后两个月你看咋办?”

木盛大吃一惊,心里很是纳闷儿,说:“不是《约》上写好放一年牛,每月给莜麦十三斤,山药十五斤吗?”

雇主拿出了《合约》,端在木盛面前说:“你看,《约》上不是清清楚楚写着:‘从孟春到季冬,放牛一年,每月供莜麦十斤、山药十三斤;一年总供莜麦一百二十斤、山药一百五十六斤。立此存照,无怨无悔。’吗?

“截止九月底,你已经拿走莜麦一百一十七斤、山药一百三十五斤;全年还欠你三斤莜麦;二十一斤山药啦。”

木盛傻了眼。不知是今晚的天气凓冽,还是过于激愤,他直觉得浑身搐搦。

 暮霭沉沉,他回到寒舍。

他急切地找出那张曾经令他确信无疑的《合约》,顾不上吃妻子已经备好的晚饭,冒着白毛旋风,踏着积雪,神色匆遽地来到本村一家找了个识字的村民给他看看。

这位略识“之无”的村民不负重托。他在昏暗的油灯下认真、细致地看了好一会儿,说:“《约》上写着‘……放牛一年,每月供??十斤、山药十三斤;一年总供??一百二十斤、山药一百五十六斤’。”他指着“莜麦”两个字说:“这两个字我认不得;前面‘从’后几个字我也认不得,不知说得啥。

 夜色冥茫,他返回寒舍。

 极度的气愤,使他翌日没有为雇主放牛。

他到十几里外的一个私塾找了一位名闻遐迩的先生,请他给看看这张《合约》。

老先生一字一板地把《合约》上写的话念给他听。并把“从”后那句话解释给他,说:“孟春’就是春季的第一个月,也就是农历正月;‘季冬’就是冬季的第三个月,也就是农历十二月。《合约》上写得‘从孟春到季冬’就是从正月到腊月;也就是一年。

至此,木盛才清楚了《合约》上的全部内容;也明白了这都是因为自己不识字而被谲诈的雇主骗了……但《合约》是画了押的,白纸黑字立在那里,打官司也没用啊;况且这世上,哪里是穷人讲理的地方?

然而雇主却理直气壮,要求木盛必须履行《合约》,必须为他放够一年牛。否则,就把木盛告到官府。

在周围好心人的劝慰下,穷极无聊的木盛自思打官司也是败诉,还得遭处罚和皮肉之苦;只好忍气吞声继续给雇主放牛,一直到年底……   

木盛吃够了不识字的苦楚,拊膺长叹曰:“文盲遭欺啊!”

从此,他横下一条心,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也要供子女上学。

他的五个儿子有三个上过学,三子木继贤还登科秀才。

从此,“节衣缩食,供子念书”便成了木家世代一条不成文的“家训”。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杜子明,曾在阿盟教育处成人教研室和普通教研室工作。2003年退休,现在呼和浩特市定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莜麦面
远路不宜骑骏马(张君燕)
莜面饸捞蘸山药蘑菇豆腐的做法
故 土
难忘的的乡村生活(二)
莜面这样做好吃好玩好看又健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