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球最大难民营:最多时挤满55万难民,关不掉也赶不走

1992年,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维尔纳·艾斯林格突然接到联合国电话,委托他尽快准备一处难民营的设计方案,维尔纳与助手用了三天时间才理清头绪,原来在遥远的非洲肯尼亚,有一大批难民无家可归,急需一座超大型难民营遮风挡雨。

维尔纳事后含泪说:这是我人生中最不愿意接手的工作,以往的设计只考虑舒适,但这次是尽可能的装下更多人,让更多人活着,而不是舒适的活着。

很快,难民营设计被采用并投入建设,没想到刚过20天又接到电话要求扩建,维尔纳在电话中吼道:我设计的可是能容纳9万人的超大型难民营,这才20天就满了?

没错,维尔纳按照9万人设计的难民营,才过去不到一个月就挤进13万人,还有数以万计的难民在赶来的路上。

在世界各国和20多个公益组织的群力协助下,维尔纳总算完成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超级难民营”设计,在肯尼亚达达布镇圈了一块800多平方公里面积的土地,将其分成4座营地,使容纳量从早期的9万人增加到30万人。

其中最大的1号营地,也是联合国维和部队的驻地,巅峰期共住下20万人,达达布镇所在区域以志愿者基地、难民专员办事处、国际红十字会以及粮油医药等仓库设施为主。

2号3号营地最多时也住下了30多万难民,绝大部分都是1998年后才涌入达达布的难民,截至2001年时,达达布难民营已形成3座营地5个分区、合计共有7万顶帐篷的全球最大难民营。

达达布难民营的规模之大、扩张之快,远远超出世界各国的预计和设计容量,导致难民营建成十年后仍然无法顺利运转,诊所、学校、洗手间等基础设施怎么增建都不够用;食物药品等生活物资的供应,从早期的每天30车增加到2001年的每天100车,还是不够分;水电更是从头到尾都处于极度短缺中。

那么,这些难民是从何而来的,为什么要挤在肯尼亚这么一座小镇上呢?

这事儿得从1986年的索马里内战说起,这场原本只局限于索马里境内的小规模冲突,在美国、埃塞俄比亚等外部力量介入下,最终演变成大区域性战争,旷日持久的冲突导致数百万索马里人流离失所,被迫向邻国撤离。

而始作俑者之一的埃塞俄比亚却早早关闭了边境,使得难民只能越过肯尼亚边境抵达最近的废弃小镇达达布。

达达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只是早期土著部落放牧经停的休息点之一,因气候过于干旱、土壤极度贫瘠,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废弃。肯尼亚政府一开始并未在意,反正废弃小镇多的是,如果难民来了还能带动城镇发展,也不失为一桩美事。

然而,包括联合国专家在内的所有人,都低估了这场战争的扩散性和持续性,索马里内战从1986年一直打到2022年还未完全平息,而达达布难民营从建成三年的十多万难民,逐渐增加至2019年的55万人,给难民营运转和联合国维和增加了巨大的压力。

解决难民生计,是难民营存在的第一要素,但任意一个国家或组织都难以承受这么多难民的吃穿用度,更何况还持续了30多年。所以初期踊跃参与援助的挪威、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在提供了部分帐篷、衣物、口粮和药品后,对后续的援助都选择了默不作声。

如今,只有联合国粮农署、世界银行、国际红十字会、世卫组织和无国界医生组织等十多个国际公益组织,仍在为达达布难民营持续提供援助。

淡水短缺是达达布难民营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肯尼亚政府最头疼的问题之一:达达布地处荒漠无人区,周边数千平方公里都是沙漠化土地,如果有淡水,早期的牧民也不会全部迁走。

迫不得已,肯尼亚政府向中企求助,中企很快带着300多人和一应机械入场打井,几乎将整座难民营从南到北搜索了一遍,也只打出30多口能出水的井,平均下来每人每天只能分到3升水,离10升的人均最低用水量还有一大截距离。

2015年,中企带着挖石油用的巨型钻探机再次入场,直接挖了三口1100-2500米深、配备278块太阳能电池板的全智能深井,每天可稳定供应80万升地下水,总算缓解了基础的用水难题。

“你相信吗,在这里长大的很多人,一辈子都没离开过难民营”,肯尼亚向导指着一名正在洗澡的孩子说:“他叫姆絮,今年11岁,没进过学校、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不知道什么是马桶和淋浴,也不懂汉堡是什么,他只知道淡水很珍贵,他的姐姐每天都要往返几千米才能提回一家人吃喝用的水,所以他每个月只能洗一次澡。”

像姆絮这样出生在难民营里的孩子,每年都有六七千个,他们从会走路的那天开始,就被各种警告:“不能跑到铁丝网外面去”。

只有一类人可以申请暂时离开难民营,拿到通行证后在指定时间内就得返回,否则会被困在难民营外等待批复(偷偷回去也没用,按人头发放口粮),直到批准才能再次“回家”。

我困惑地问向导:“他们离开难民营去工作吗?”

向导明显愣了一下:“他们要去砍树,拖回来生火做饭,因为肯尼亚军警禁止破坏营地附近的植被,以免土地沙化愈加严重”。

一开始,难民们走个五六公里就能带回足够四五天使用的木材,可随着难民越来越多,附近的植被早就被薅秃了,如今不走上二三十公里,根本就没办法保障生活。

所以,有些人只能把搭帐篷的木材用来烧火做饭,甚至把帐篷也烧了,用树枝随便一围也算一个“家”。

正常情况下,达达布难民营每12天分发一次口粮(视援助货轮抵达时间),分别有谷物、豆类、食用油和蔗糖等等,遇到大企业捐赠米面鱼肉时,每个家庭也能分到一两斤。

按照联合国粮食计划署的报告,口粮需优先分发给有儿童的家庭,因为他们的健康风险最大。而世卫组织则宣称:达达布难民营的新生儿夭折率全球最高,平均每6名新生儿就有一名活不过3岁,主要死因是营养不良。

除了缺钱,达达布难民营还缺人,尤其是医生和教师。

2011年的调查数据是,达达布只有48%的儿童入学过(请记住是入学过,而非完成义务教育),2013年欧盟启动“达达布扫盲计划”,原计划投入1300万美元、招募1000名志愿者展开三年教学计划,但最后只投入460万美元就草草结束。

我的肯尼亚向导就是这1000名志愿者中的一个,他对这项计划怨气满满却又十分无奈,因为事先承诺包往返车费和食宿(无酬劳),最后却没有兑现,导致数百名志愿者花光积蓄后被迫狼狈离开,从此再也不愿报名志愿者。

达达布流传着一句几乎人人都在遵守的规则:宁可得罪肯尼亚军警和“青年帮”,也不能得罪医生,因为前面两个只是折磨或要钱,医生则可以决定难民营每个人的生死。

要知道,非洲医疗保健水平整体都很落后,难民营更是集中了非洲最底层群体,包括他们携带的霍乱、乙肝、麻疹、黄疸等传染病和病毒,每天因腹泻、发烧、肺炎等病症而求助医生的难民,从诊所可以排到营区大门外。

虽然地位很高,但联合国倾尽全力也无法保障每个病人都能得到妥善安置,以致世卫组织、无国界医生和红十字会全力援助,依然存在医护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

2012年,联合国联合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土耳其等农业大国,为达达布难民营筹集到3000多吨各类农作物种子,希望能通过自给自足来改变现状,为此中企又承担了一项重任:开挖灌溉渠和雨水库。

然而十年过去了,达达布难民的粮食自给率依然不足5%,究其根本与部分难民“不劳而获”的心态有关,吃掉种子谎称颗粒无收的例子比比皆是。

难道就这么一直养着他们吗?

肯尼亚向导无奈地说:联合国和各个组织并不是没有遣散过他们,肯尼亚在过去十年里多次表态要关闭达达布难民营,每次都有一小部分难民拿着遣散费返回原籍,但没过多久又回来了,理由还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有人说土地被占难以为继,也有人说遣散费不够建房种地,还有人打着被“青年帮”劫掠的名号寻求庇护……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回到达达布都会被嫌弃,比如28岁的苏坦桑,回到索马里完成高中学业后就回到达达布,无偿担任志愿者教师。

在没有妥善安置方案前,关闭难民营显然是不可能的,但这些难民在过去30年里一直处于被援助状态中,早已养成“不要自由、有饭吃也行”的心态,关不掉又赶不走,达达布难民营这个“跨世纪难题”,未来该怎么解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进世界最大难民营:每年7000名新生儿,从此终生是难民
全球最大的10座难民营
达达布难民营
组图:饥饿的东非——被世人遗忘的角落
世界上最大难民营的悲惨生活景象
世界上10大难民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