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Aaa 针灸能量贴

突破性针灸与远红外线治疗镇痛手段

李宛谘

(广州中医药大学,世霸潜能科研有限公司,香港九龙观塘成业街7号宁晋中心30楼E室)

摘要:研究目的 :针灸与远红外线具有镇痛和抗炎的效应已获学术和医学界公认,李宛谘教授突破性发明—「针灸能量贴」—辅助针灸工具,有效发放平均90%远红外线,以无入侵性及环保之创新科技治疗镇痛及抗炎。研究方法 :先证明传统针灸通过体表的物理刺激,诱导一系列生物信息,使该局部组织释放出腺苷(Adenosine),大大提高该处的腺苷酸含量(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积极配合神经免疫调节轴的活动,达到局部消炎,减少发出疼痛的神经信息。再证明远红外线能够刺激线粒体(Mitochondrion)导致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生成积极配合细胞修复及组织愈合,同时亦可增加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传递提高血搏量推动免疫调节,减少发出痛楚信号并启动多项细胞修补活动。最后透过三种验证方式证明所发明的「针灸能量贴」可作针灸辅助工具:(1)自2013年获国际多项科学验证证明「针灸能量贴」有效发放平均超过90%远红外线;(2)经过中医针灸师临床实证迅速减轻镇痛;(3)2013年采用随机双盲测试模式 (Double-blind Randomized Trial)作临床测试281人,测试结果,贴了「针灸能量贴」后15分钟,有效纾缓镇痛达61%;贴后1小时,有效纾缓镇痛增至81%。研究结论 :所发明之远红外线「针灸能量贴」无入侵性、无药、无电、无物质(极之环保),而是透过平均超过90%远红外线发放率把治疗信息传递进大脑,启动自我修复机制,与针刺体表发出的生物信息所引起的生理机制相辅相成。中医师可以其专业指导康复 “主要穴位”,再利用「针灸能量贴」代替银针,患者并无活动限制及饮食禁忌,不但辅助针灸促进疗效为病人缩短疼痛的过程,亦为本来畏惧针灸的用家带来福音。「针灸能量贴」是辅助并提升针灸治疗技术的创新工具。

关键字:针灸学;远红外线疗法;慢性疼痛镇痛;细胞修复;抗炎;能量贴

1 引言

       针灸具有镇痛和抗炎的效应已经获得学术界和医学界的公认1。提倡中西医学结合,倡导创新科技配合针灸技术已是每一位医学界、学术界和科技界翘楚为贡献人类健康福祉的梦想。广州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金观源教授早于十年前已提倡采用系统论的方法,将生理学、病理学与针灸治疗过程放在同一个架构下进行考察。去年金教授在《中医药导报》的一篇文章提到,要将现代医学针灸推至一个新的巅峰,除了需要先进的理论支持,科研硬件也必须达到国际先进的水平2。鉴于针灸疗法的概念,李宛谘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与她的科研团队从1998年起致力硏究生物信息(Bioinformatics)和远红外线(Far Infrared Rays)技术。在传承与发展中医药的强烈欲望下,不但成功结合两大前瞻性科技,还开发了一项突破性发明──「针灸能量贴」:将载有「矫正排序后之生物信息」(sequence re-alignment)和平均超过90% 远红外线能量压缩在一张如邮票般大小的贴子上。以无入侵性(外敷不需针刺)及环保(无药、无电、无物质)创新科技传递生物信息与远红外线于人体内。将「针灸能量贴」贴于正确的穴位上,通过远红外线激活人体神经纤维及细胞信息于瞬间传递到脊椎及大脑,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分泌荷尔蒙及激素,使细胞自我修补、修复及重生,使血、气及经络畅通,纾缓痛楚及提升人体各种基本生理功能3。

2 突破针灸与远红外线治疗镇痛抗炎手段

      针灸医学的治疗效应是针灸的物理刺激通过人体体表特定位置输入人体后产生的反应,其中反射信息的传递、加工以及干扰的排除皆可提高针灸的控制力,达到提高疗效及其重复性的目的4。针对以上的作用机制,近年有报告证实针灸所诱导的一系列生物信息,跟神经系统在炎症的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有莫大的关系,当中最有代表性的论据是针刺在体表刺激时所造成的微创使该局部组织释放出腺苷(Adenosine),大大提高该处的腺苷酸含量(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达到局部消炎,减少发出疼痛的神经信息5。以上的发现充分验证神经系统学中的「神经免疫调节轴(Neuroendocrine Immunomodulation , NIM)」理论。呼应了我们的发明,有效地利用远红外线技术,在体表启动矫正排序后之生物信息,并透过不同的神经免疫通路将信息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达到细胞自我修补、修复及重生,系统地控制炎症达到改善痛症的目的。「针灸能量贴」改善了针灸反射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无入侵性,使本来畏惧针灸的用家也可享受我国6000年的针灸技术所带来的优势。「针灸能量贴」是辅助并提升针灸治疗技术的创新工具。

3 远红外线治疗镇痛抗炎的机理

       远红外线(Far Infrared Rays, FIR)是一股被定义爲波长介于5.6-1000μm之电磁波,其中,6-14μm之波段与生物体生长发育息息相关,被称爲生育光线(Growth Ray),是目前被广泛使用在临床治疗之波段,常见应用包括:伤口止痛愈合、高血压治疗、纾解精神压力、增进睡眠质量、降低血糖、消除疲劳感、肿瘤之热治疗、产妇尿滞留的治疗、治疗小儿肠痉挛等。远红外线发放率平均值必须达到90%或以上才能产生医疗价值;只有达到这个强度或以上才能穿透衣服、穿透皮肤、穿透细胞,与人体内之远红外线产生“共振” 现象:振动跃迁及转动跃迁6。如果应用在穴位,远红外线所产生热效应及非热效应可以增加穴位的导电性7,并且加强交感神经的活性以及副交感和交感神经间的调控,导致微血管扩张,有助活化血管弹性使血液循环顺畅,促成治疗目的8。

       要更深入了解远红外线治疗的生物物理机制,可以从线粒体(Mitochondrion)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两个方面着手。学者推测“气”的物质属性是线粒体,而人体经络及穴位是由线粒体较多的细胞所组成的组织9, 10。线粒体由两层膜组成,外膜平滑,内膜向内摺叠形成嵴,两层膜之间有腔,中央的部分是基质(Matrix)。基质内含有与三羧酸循(Tricarboxylic Acid Cycle)所需的全部酶类,内膜具有呼吸链酶系(Respiratory Chain Enzyme System)及三磷酸腺苷合成酶(ATPases),这些循环系统不仅控制氧和葡萄糖的转换与生成,而且都是推动细胞活动过程中所需的能量来源,科学家曾就以上理论透过脑缺血大鼠模型证实改变线粒体氯通道(Chloride channel,CLIC4)及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的基因表达能影响供血及神经细胞传导11, 12,与许能贵教授之前提出的针刺调节大鼠局灶灶性脑缺血模型实验结果互相呼应13。从化疗的个案中我们得悉线粒体对光能非常敏感,不少患者的神经性疼痛表型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是正相关的。当中的作用机制,学者从老鼠模型中得出线粒体功能障导致三磷酸腺苷合成(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的产量下降,而ATP敏感的K⁺ 通道把生物电流减弱以痛楚信号传递给大脑14, 15。换言之,当人体经穴受到大量远红外线照射后,细胞内的线粒体将受到激发继而产生大量ATP合成酶促成ATP合成。ATP量增大的同时提升了神经细胞的生物电流形成电位差,减少发出痛楚信号并激活多项细胞活动,如细胞分化、信息传递和细胞凋亡16, 17。综上所述,远红外线能够以刺激线粒体导使ATP生成,积极配合细胞修复及组织愈合去辅助针灸治疗。组织再生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能量及营养,血流量的多与少对于个体免疫功能起了关键作用。

       远红外线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刺激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NO是具有生物活性的气体分子,既是细胞间和细胞内重要的信使分子,也是一种神经递质18,。它参与机体的许多生理过程和生命活动,如细胞信号传递、神经修复、疼痛调制、血液循环、免疫应激反应等(见图一)。炎性疼痛模型可以模仿临床炎症痛,过去二十年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我们更清楚认识NO在炎性痛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其作用机制,其活性强度、作用部位、作用时间、基因表达机制的研究19让针灸在改善“气”方面的理论推向一个更系统性和量化的研究方向,亦让我们以崭新的角度剖析中医学术及临床案例作为远红外线能量贴的科研基础。将远红外线刺激NO产量后的机体改变对比针灸的效能,首个共同要点是两者都会导致血管扩张使血流量增加,继而带动氧气、营养、ATP和生长因子的运输恢复身体的自愈力,减少炎症和减轻疼痛20, 21, 22 。其次,远红外线刺激NO从血红蛋白中释放出来,推动巨噬细胞主导的的免疫调节作用,增加钙调素为受损部位的细胞积极进行机体修复与再生,与针灸的抗炎镇痛之效能一致23, 24,可见不管是针刺或者远红外线刺激,两者的作用机制都是以控制蛋白所表达的生物信息,与调节身体内外的信息传递过程为宗旨。

                                                                    (图一)一氧化氮之生理作用

4 突破性发明──「针灸能量贴」

       就上述针灸可治疗镇痛抗炎;远红外线可治疗同样镇痛及抗炎;只要有一样工具能发放90%或以上的远红外线便可辅助成为针灸治疗工具(见图二)。2014年11月,李宛谘教授在美国休斯敦举办的世界针灸联合会WFAS 2014曾发表“生物信息治疗–21世纪有效而非入侵性针灸治疗”论文3,记载一名中医师整个治疗过程采用含有 “生物信息” 和 “远红外线” 的能量贴代替银针贴于指定穴位上,瞬间令一名右边膝盖因伤员而疼痛,行动不便的病人恢复活动功能,证明当体外及体内的远红外线有信息传递的作用,若然达到一致的发放率,这些具有相同立体特征、同一分子结构的生物光子弥散的电磁波会产生共振,启动一连串的细胞活动。根据中医师的指导,能量贴贴于「血海穴SP-10」、「膝关穴Liv-7」、「曲泉穴Liv-8」、「阴陵泉穴SP-9」、「犊鼻穴St-35」。5分钟之后,中医师发现病人的脉象均匀了,有力了,没那么快;按压伤员附近穴位,发现肌肉松驰了,病人疼痛感亦大大减轻,马上能够轻松地做屈膝盘地及走步动作。病人的机体功能障碍得以迅速消除,证实人类的生命机体是一个完善的自我调节的开放系统,它与外部介质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仅是交换物质与能量,更重要的是交换信息25。2015年9月李宛谘教授在加拿大多伦多举办的世界针灸联合会WFAS 2015,发表以“中西医学结合 – 以针炙原理结合生物信息医学–创造有效而非入侵性针灸治疗”为题的痛症治疗临床测试论文26。当中阐述了「针灸能量贴」之「止痛系列能量贴」的临床实验报告,证明了含平均超过90%远红外线的「针灸能量贴」对于治疗镇痛抗炎之疗效。整个临床测试实际测试人数为281人,采用随机双盲测试模式 (Double-blind Randomized Trial),测试「止痛系列能量贴」之「止痛贴」、「强膝止痛贴」能否于两个瞬间时段(1)贴后15分钟;(2)贴后1小时发挥止痛或纾缓痛症作用。测试结果,贴了「针灸能量贴」后15分钟,有效纾缓镇痛达61%;贴后1小时,有效纾缓镇痛增至81%。

      总结对远红外线可治疗镇痛的机理和针刺穴位的千古医术,及过往六年的临床实证,我们世霸潜能科硏硏发团队发明之远红外线「针灸能量贴」所携带的生命信息为受伤的组织创造了新的生物电磁场,改变电磁波让微物质呈现出不同的运动状态,而这些矫正排序后之生物信息影响氨基酸的变化,蛋白质的合成以及细胞化反应,最终改善了组织状态及功能。所以,我们应当重视生物信息科学的硏究,不但要找出体信息误差的原因,还要寻找纠正信息误差的科学方法。

                                    (图二)「针灸能量贴」发放90%以上远红外线有效辅助针灸进行镇痛抗炎治疗

       以往不少国家的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信息这个领域已经寻找到矫正基因和细胞的波动能量(Bio-waves),但是他们所采用的方法大多是以超微量电磁波处理器检测及调节使用者紊乱的波动信息。我们的团队已经超越这一个领域,矫正紊乱的生物信息已经不再需要用电来传递,而是透过平均超过90%远红外线发放率把矫正好的基因和细胞的波动信息传递进大脑。当大脑接收新的矫正信息加以分析,立即对具有差异成份的信息产生反应,启动自我修复机制,与针刺体表发出的生物信息所引起的生理机制相辅相成,显著的效果也证实远红外线「针灸能量贴」在中医师或针灸师的指导下能随时随地发挥疗效,患者并无活动限制及饮食禁忌,是新一代生物信息治疗技术之突破性发明。总结经验,应用中医师的临床经验指导康复 “主要穴位”,再利用「针灸能量贴」将已纠正生物信息直接传递到大脑能够将古代中医学术发挥极致。本产品无入侵性、无药、无电、无物质(极至环保),及其背后技术又能通过国际性平台验证及考核,并获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委任成立「国际生物信息保健办公室」和荣获香港政府创新科技基金赞助联合开发,不但辅助针灸促进疗效为病人缩短疼痛的过程,对学界发展无疑都是一个福音。

参考文献

(1)韩济生.针麻镇痛研究[J].针刺研究,2016,41(5):377-387.

(2)金观源.寻回迷失的经络,发展现代针灸医学(三)——反思针灸的“去经络化”现像[J].中医药导报,2016(22):7-9.

(3)李宛谘. 生物信息治疗 – 21世纪有效而非入侵性针灸治疗[D].台湾:「第六届自然疗法与运动医学国际高峰论坛」能量医学,2015.

(4)金观源,包文俊.针灸与控制论[M].杭州:杭州市西湖区科学技术委员会,1978.

(5)Goldman N, Chen M, Fujita T et al. Denosine A1 receptors mediate local anti-nociceptiv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J]. Nat Neuroscience,2010,13(7):883-888.

(6)谢鹦爗,林招膨,刘威忠,林群智.远红外线在医学上之应用及其作用机制[J].台湾应用辐射与同位素杂志,2007,3(3):333-340.

(7)陈文理.比较针刺与远红外线照射中脘穴对心率变异性与良导络数值的影响. 中国医药大学针灸研究所硕士班学位论文[D].台湾:中国医药大学,2012:1-55.

(8)岳芳如,柯乃荧,颜妙芬.以系统性文献回顾探讨远红外线维护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瘻管之成效[J].护理杂志,61(6):78-86.

(9)林飞,郭丽丽,王阶.基于线粒体的功能阐释中医“气”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8):903-90.

(10)Fatma Vatansever and Michael R. HamblinFar infrared radiation (FIR): its biological effects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J].Photonics Lasers Med,2012,1(4):255-266.

(11)周家文,孙际童,王岩,李洪岩,康劲松.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脑皮质线粒体氯通道基因的表达[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 28(16):1561-1562.

(12)杨忠华,许能贵,易玮,于涛,董正妮.针刺调节MAPK/ERK通路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7(1):23-26,30.

(13)许能贵.针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电变化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7(5):36-39.

(14)Tony K.Y.Lim,Malena B.Rone,Seunghwan Lee, Jack P.Antel, and Ji Zhang. Mitochondrial and bioenergetic dysfunction in trauma-induced painful peripheral neuropathy[J]. Mol Pain.,2015(11):58-66.

(15)Zheng H1,Xiao WH,Bennett GJ. Functional deficits in peripheral nerve mitochondria in rats with paclitaxel- and oxaliplatin-evoked painful peripheral neuropathy [J]. Exp Neurol,2011,232(2):154-61.

(16) Tai-Yuan Chen,Yi-Chin Yang,Ya-Na Sha,Jiun-Rou Chou and Bai-Shuan Liu. Far-Infrared Therapy Promotes Nerve Repair following End-to-End Neurorrhaphy in Rat Models of Sciatic Nerve Injury [J].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15(2015):10pages.

(17)Zheng H1,Xiao WH,Bennett GJ. Functional deficits in peripheral nerve mitochondria in rats with paclitaxel- and oxaliplatin-evoked painful peripheral neuropathy [J]. Exp Neurol.,2011,232(2):154-161.

(18)李其,洪炎国. 一氧化氮在炎性疼痛中的作用 [J]. 生命科学,2007,19(4):423-426.

(19)J. Kopincova, A. Puzserova, and I. Bernatova. Biochemical aspects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 feedback regulation by nitric oxide [J]. Interdisciplinary Toxicology,2011,4(2):63-68.

(20)Shi-Yau Yu, Jen-Hwey Chiu, Shiaw-Der Yang, Yu-Chen Hsu, Wing-Yiu Lui, Chew-Wun Wu. Biological effect of far-infrared therapy on increasing skin microcirculation in rats [J]. Photodermatology, photoimmunology & photomedicine, 2006,22(2):78-86.

(21)林旭明,李忠仁,沈梅红,牛文民,李刃. 电针对脑缺血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成酶影响的研究 [J].针灸临床杂志,2007,(1):46-48.

(22)Chen JX, Ma SX. Effects of nitric oxide and noradrenergic function on skin electric resistance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J].The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tary medicine,2005,11(3):423-431.

(23)  T. K. Leung, Y. S. Lin, Y. C. Chen et al.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of far-infrared ray irradiation via increasing calmodulin and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in raw 264.7 macrophages.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09,21(5):317-323.

(24)施静,张静.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怪一氧化氮的影响 [J].针刺研究,1999(4):268-273.

(25)姜堪政,袁心洲.生物电磁波揭密场导发现[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

(26)李宛谘.中西医学结合 – 以针炙原理结合生物信息医学–创造有效而非入侵性针灸治疗”为题的痛症治疗临床测试论文[D].加拿大:「2015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201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全息营养学理论对癌症康复治疗的意义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之能量转换器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满分模板:命题者陷阱这样设置,有关细胞呼吸的4大误区
Biomaterials丨携带糖酵解抑制剂的生物可还原外泌体增强了肿瘤声动力治疗效果
对付炎症 激光也“有一套”
什么是能量医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