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资治通鉴》启示录01:下属如何正确地向上司提意见?
作者按:读史明智,读史明鉴,为您的人生、职场提供一点点启示,敬请关注《通鉴启示录》系列文章,不定期更新:
Arthur-J:读懂了《资治通鉴》,也就读懂了人生zhuanlan.zhihu.com
Arthur-J:《资治通鉴》启示录02:魏国选相风云:领导喜欢怎样的干部?zhuanlan.zhihu.com
一、
原本以为,《资治通鉴》是一本很难读,很无趣的一本历史说教读物,谁知道买下来不到两天,一口气读200页仍然意犹未尽。不论是人物对话,还是事件的描述,干货随处可见,春秋笔法跃然纸上。如果真是读懂,真是受益无穷,特别是职场人士,简直一部职场生存之南。今天,我就尝试和大家分享一下《通鉴》里面的一些有趣的对话和启事。
二、对上司提建议的艺术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哪一句话会把你捧上天,哪一句话会把你打进地狱。何况是在生命朝不保夕,人权不知何物的战国时代。在战国,除了周朝天子之外,就是各诸侯国国君的权力最大了,生杀予夺,一句话就足够了。所谓的国君,只是从前的卿士或士大夫,后来自己夺权,就做了诸侯。诸侯为了强国,十分重视人才。其门下自然也会设立诸如国相之类的参谋集团,还有许多会养着门客,像孟尝君之类的就有门客三千。作为国君的手下,最大的作用就是辅助治理,提出军事、治理的参谋意见,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即便如此,这些谋士国相必须具备非常高的情商和业务素质,才能在芸芸门客里面脱颖而出。情商的主要表现,就是会说话!看来,说话的艺术真是古往今来的通行无阻的金钥匙。我们看看一些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
1。说话要注意场合,留人面子:《通鉴·周纪一》记载魏文侯问何谓仁君一事。魏文侯就是三家分晋始作俑者之一的魏桓子的孙子魏斯。魏文侯派遣大将乐羊中山国。中山国是位于燕赵之间的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大约位于今天的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一带,因城中有山得国名。由中山武公建立,经历了戎狄鲜虞中山三个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都被中原诸国视为华夏的心腹大患。魏国派乐羊、吴起攻打中山国,其实还要经过赵国的土地,魏赵两国速来互相攻伐,但是在抵抗外族一事上,是有共识的。也就是说,赵国是默许魏国借道攻打中山国的。
客场作战,劳师远征,代价很大!经过三年打仗,终于打下来了。乐羊、吴起功不可没。作为国君的魏文侯,好歹要论功行赏,奖励奖励攻城将士们。但是原文没有提及奖励,确说了一句:“以封其子击”。也就是说,辛辛苦苦打天下,给了自己的儿子做礼物封赏。魏文侯还很得意问大臣们说“我如何主(我这个君主牛吧)?”。
魏文侯明显是在讨拍马屁。这种事情,在职场上可谓司空见惯了。老板推行一个很难搞的项目,劳民伤财不只,还把功劳往自己身上揽。揽功劳就算了,私心还很重,把革命成果给了自己的亲属,而且是肥水不流别人田,只给自己的儿女。试问,这样的老板如何服众?如何让下属打天下?
虽然拿人工资,吃人俸禄。下属也分为两派。一种是马屁派,一种是耿直派。魏文侯这么一问,聋子都知道要拍马屁,都说“陛下是个大仁(hun)君(dan)”。可是偏偏就有一个叫做任座的耿直boy偏不信邪,说:“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翻译成白话就是:魏王您作为长兄,不发挥长兄如父的精神,把打下来的中山国封给弟弟,而封给自己的儿子魏击呢?这不是偏私吗?算哪门子仁君?
这句话道理没有错,但是错就错在,听的对象是一个被胜利冲昏头脑,早有决定的诸侯王君。魏文侯勃然大怒,现场没人敢说话,气氛相当尴尬,后果很严重。任座见势不对,也没有道歉,也没有打圆场,撒腿就跑。可见,战国时代,就算是做臣子,还是可以有一定的自由的,起码得罪完国君,还可以安然无恙地走开,而不是马上拖出午门问斩。
这个时候,另一位臣子翟璜,出来救场。他很冷静,没有采用和稀泥的低级手法,说任座一时糊涂说错话之类的,而是逆其道而行之,说:大王您确实是一个君主。先把大王谬赞一番。这一招十分有效,魏文侯显然火气小了些。然后魏文侯又问:何以知之?(人家说仁君你也说仁君,你是不是拾人牙慧,人云亦云想打圆场啊?)魏文侯真是脸皮比较厚,人家赞你,还要问为什么。就像女孩问你我漂不漂亮,还要问哪里漂亮。看来,自我感觉良好的上司确实比较难对付。翟璜既然这么说肯定是有所准备的,他接着说:臣闻君仁则臣直。他好一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也就是说,有任座这么耿直的臣子,不正好证明了您是仁君吗?
这个个马屁拍得巧,拍得妙!自我陶醉的魏文侯被拍得毫无还手之力。他于是没有刨根问底问是谁说的这句话。反正赞美的话,谁说都一样。这个时候魏文侯转怒为喜,马上派翟璜人追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堂迎接,奉为上宾,落得一个从善如流的美名。
作为下属,或者打工仔,我们或许能从这个故事,得到一些启示:
君主、上司、老板,都是人,都有人性的弱点,就是天然地喜欢赞美,憎恨批评。
作为下属,一定要了解这一个人性的弱点,摸清上司的性格特点,考察说话的场合。对待好大喜功,有私心的上司,提建议一定要婉转。任座是一个耿直的臣子,可是提建议没有考察说话的环境,在众人面前不留上司面子,让上司下不了台。
如果真要提意见,必须以“冠冕堂皇”的理由,顺着他的自尊和荣耀来包装。翟璜城府较深,会察言观色,遇到突发情况,能够顺势而为,转危为安,不仅为魏国保留了一名忠臣,而且给上司留下良好印象,还救了人,一举三得。
2。说话要婉转,但是要达到效果。
当然,上司有任座这种直性子的下属,也是比较难以忍受。翟璜是急才,也只能算中上的人才。上等人才,一等一的高手,在提意见的时候,总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旁敲侧击,达到进谏的目的。魏国国师田子方,就是这么个人才。
《通鉴·周纪一》记载,魏文侯与国师田子坊一起饮酒听音乐。气氛比较轻松和谐。魏文侯是个多才多艺的国君,对音乐有一定的造诣。忽然听到编钟的乐声有点不协调,说:好像左边高了些。田子方可能平时已经对魏文侯观察得很细致了,作为国相,自然想为君王提建议。能在乱世中位居相位,自然有他的高明之处。
田子方深谙道家无为而治,大音声稀的道理,所以提意见的方式很特别。他先是欲擒故纵,微微一笑,也不说什么。这一笑,引起了魏文侯的注意,于是问田子方笑什么。这一下,提意见的主动权主动权落在了田子方身上,本来是要主动地提建议,变成了人家求你给建议。这样一来,就算是建议不顺耳,也不能怪我咯。这是第一个高明之处。
第二个高明之处,田子方用了和翟璜一样的方法,就是引述第三方意见,加强自己意见的权威。他说: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臣听说啊,国君懂得任用乐官,不用懂得音乐。现在您这么精通音乐,臣担心您疏忽了任用官员的职责啊。)
这句话不足20字,却蕴含着千钧之力。这句话虽然表面上是赞美魏文侯精通音律,但是也隐藏了有两层批评的意思:
一是魏文侯不务正业,太过于精通音乐,做领导的时间分配不当,疏于政事。
二是魏文侯不注重乐官的才能,有越厨代庖,用人不当之嫌。希望魏文侯引以为戒,在其他治理领域能够做好本分,不要越界。
君明乐官,不明乐音,其实和现代管理学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的精髓如出一辙:管理者的职责,就是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选材、用才(用人所长)之上。也就是说,作为管理者,应该做好时间分配、选用人才、发挥人才长处、正确决策,而不是埋头干业务。
田子方没有采用开门见山,长篇大论的方式提意见,而是顺着上司的话,引上司问话才做一番回答。而且,话语之间,言辞温和,婉转,但又力蕴千钧。魏文侯似乎听出了言外之意。于是点头受教。
三、忠臣一定要直谏吗?
身为人臣,作为下属,身上是有责任的,不仅要发挥业务作用,还要在关键时候,提出正确的见解,给上司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但是历史上忠臣谏官,往往名留千史。所以给人的印象就是,作为下属必须要忠直无礼,否则对不起忠臣的美名。其实,忠是否一定要以得罪上司为代价呢?如果一个忠臣能够掌握说话的艺术,先保存实力,再伺机而动,可能就更容易再合适的时机影响上司,从而发挥自己的决策参谋作用。
所以,对于现代职场人士,当上司或领导要推行一项不可行的项目,而且态度十分坚决的时候。作为下属,除了“以死直谏”,还能够如何规劝?如果上司存在一些不正确的做法,作为下属,如何提出善意的意见,又不伤及情面呢,又能保全自己?
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是真的到了自己身上,或许还是会以冲动为先,习惯了开门见山,习惯了有一说一,碰了钉子就说怀才不遇,奸人当道。这样虽然无可厚非,恐怕有点“暴虎冯河”,不讲究方式方法,是不尊重规律的表现。在法制很完善的社会尚且会碰钉子,况且在崇尚人治的社会环境里面,更加会吃不少本不应该吃的亏。
吃亏,并不是忠臣一定要有的代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文侯轶事》“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阅读答案及翻译
历史上真实的魏文侯故事与评价
『资治通鉴』简单说服别人的逻辑
王族世系
2、法家始祖——李 悝
春秋战国历史上最著名悲剧:吴起死于凶残谋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