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培养和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注意力,就是那扇门,一切进入心灵的东西都必须通过这扇门。——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

远古时代的人类,必须保持时刻警觉,才能从各种史前巨兽的口中逃出生天,很难想象,在森林里狩猎或者采摘野果的人类,如果保持30分钟不动,对周边环境浑然不觉,恐怕他们早已成为猛兽或敌人的盘中餐刀下鬼了。

所以,注意力不集中,其实是人类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机制,只是现代生存威胁不像以前那么直接。社会的发展让人类的脑力劳动强度和时间大大延长,因此,对于专注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事实证明,智商正常的孩子,决定未来的关键要素是专注力,但是我们必须客观看待专注力这个事情。

01

专注力的定义与参照标准

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最令人头痛的问题,没有之一。上课走神,动作随便,心不在焉,心在曹营身在汉,小动作不断,丢三落四,别说看到,哪怕是听到就火冒三丈有没有?

一顿臭骂,各种惩罚都似乎不见效,而且还伤了亲子感情。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甚至成为了亲子矛盾的最大根源。可能我们会想,孩子还小,等大一些可能会好了。可不幸的是,注意力不集中的的问题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改变,而是会伴随一生,以不同形式出现。

怎么办?今天给大家推荐《孩子受益一生的专注力训练》这本书,作者芮彩琴。本书从比较科学的角度剖析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成因,以及有效的对策、训练方法,帮助您提高孩子的专注力,修复亲子关系。

作者有一句话非常打动我:我们不是在治疗“问题儿童”,而是在塑造卓越者。确实,我们应该把力量放在孩子的负面表现,而不是与人斗其乐无穷。

何为专注力?一般而言,专注力是指主动注意的时间,即从事学习活动,或其他费神费劲的活动的时间。那些被动注意,无需费神、费劲的活动,不能作为专注时间的指标。每个年龄段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都不一样。

  • 1-4岁 1-8分钟

  • 5-6岁 10-15分钟

  • 7-10岁 15-20 分钟

  • 10-12岁 25分钟左右

  • 12岁以上 30分钟以上

也就是说,哪怕是成年人,撑死就集中注意力30分钟。所以,下次骂孩子注意力时间短的时候,不妨回头看一看这个标准,做到尽量客观。还有一种科学方法可以了解孩子的注意力达到什么水平,那就是舒尔特方格测验。

舒尔特方格测验是指,在一张方形卡片上画出25个 1cmx1cm的放个,任意填写1-25的阿拉伯数字。要求孩子按1-25的顺序指出数字位置,并且朗读出声,家长在旁记录时间。

评定标准:

7-12 岁

  • 26秒内:优秀

  • 42秒内:中等

  • 50秒以内:存在问题

12-14岁

  • 16秒内 优秀

  • 26秒内 中等

  • 36秒内 较大问题

18岁以上

  • 20秒以内读完属于中等(杨利伟3.04秒)

02

专注力不够的表现与成因

分心孩子的都有什么表现?

  • 注意力时间短

  • 频繁、不自觉地走神

  • 丢三落四

  • 常处于神游状态

概括而言,专注力不足的孩子有生理和心理两大表现:

  • 生理表现:大脑额叶失调、血流量低,枕叶α和β波偏低

  • 心理表现:心里幼稚、意志力薄弱、情绪不稳定、以自我为中心

其实分心,真不是孩子的错!专注力是人类的一种大脑的认知能力,是一个一体两面的事情。如果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孩子其实隐藏着9种天赋:

  • 容易分心:好奇心强

  • 多动冲动:有活力,精力旺盛。

  • 行为鲁莽:有激情

  • 无法集中注意力:联想力丰富

  • 行为笨拙:全身心投入

  • 做事杂乱无章,心血来潮:自动自发工作的萌芽,奇思妙想的开端

  • 固执:坚持精神

  • 反复无常:善于打破思维定式

  • 情绪不稳定:对新鲜事物有敏锐的感觉

俗话说,你怎么看待孩子,孩子就会成为怎样的人(Kids are what they expected to be)。因此,要善于利用期望效应。取向决定未来,把孩子当成卓越者来培养,因此要让孩子从原先的角色中走出来。这些思维是优点缺点兼备的混合物,一旦正确应对,就能开出绚烂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专注力不足的成因有哪些呢?

  • 遗传

  • 剖腹产

  • 食物与营养:糖摄入量过多,缺乏Vb1、铁、锌

  • 电子产品

  • 教养方式:包干型

  • 学业成绩:负面反馈多,恶性循环

家长要把握关键期:三岁半开始,合理引导,多元化刺激。

03

怎么说,不专心的孩子才会听

人类是一种语言动物。语言反映了我们的心智模式,也会造就孩子的心智模式,家长的说话方式会切实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家长怎么说,孩子才会听呢?广东有句俗话:阿崩遛狗,越遛越走。(越叫越不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必须把握五大原则:

1. 正向引导:实话实说,面对现实,坏话好说

  • 告知全面情况

  • 说明所处的困境

  • 专注力训练

2.合作式交流

  • 理解而非指责

  • 帮助而非惩罚

  • 引导而非强制

3.以身作则,不找借口

  • 不制造借口,弱化问题儿童的形象

  • 从孩子自身找原因

  • 家长以身作则

  • 提高兴趣

4.超限效应

  • 长话短说,说教控制在5分钟以内

  • 切中要害,要言不繁

5. 巧用情境教育

  • 找准情景、借题发挥、遇物则诲

04

训练专注力的八种方法

其实,专注力和一种技能,一种认知与心理控制的技能,凡是技能都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来改善。家长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因地制宜改善还的的专注力:

  1. 环境营造:安静、舒适、秩序感、氛围、家风

  2. 心境与情绪:保持心境的平和、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

  3. 合理目标:SMART目标原则(具体、可测量、可达到、与己相关、有期限),分解完成,设定时间进度表

  4. IVA-CPT训练:视听整合持续测试(学能体检)

  5.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主动沟通、开诚布公、建立信任(互换益处)、适当要求

  6. 家庭训练法

  • 创造联结(体验式教育、活动排满)

  • 体育锻炼(首推游泳)

  • 游戏(静坐、扎扎坐(一种专注-平衡游戏)

  • 自由空间

   7.等待训练:建立规则感,对付熊孩子的七种方法

  1. 忽视

  2. 隔离

  3. 约法三章

  4. 文明惩治

  5. 放松训练

  6. 音乐中绘画

  7. 情绪等待教育

  8. 8.专业疗法:

  • 药物:利他林(苯甲胺),有副作用,慎用

  • 物理疗法:脑电生物反馈训练,效果好,但是不便开展,贵

  • 心理疗法:见效慢,贵

05

培养日常习惯

除了以上的训练方法之外,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习惯,把握一些重要的原则:

1.树立良好的心态

  • 不可无功利心,亦不可唯功利是图

  • 正确看待学习期间的高原现象,持续投入,静待花开

  • 不攀比,要做纵向比较,不做横向比较

  • 训练要严格,气氛要轻松

  • 有始有终,训练规律化

2.发展内在自控力

  • 眼耳手口心五到

  • 设置注意力警察

  • 专注力训练:字联词句、圈字游戏

  • 游戏:数字棋牌类、听故事(任务类)

3.改掉磨蹭

  • 从时间考核模式向任务效益考核转变,采用利益代替指令

  • 张弛交替:30(学习)+10(休息)分钟间隔

  • 积分奖励机制

  • 龟兔游戏法(心里角色变换训练)

4.专项问题整治

  • 记录并统计问题

  • 分析规律,解决本质问题

  • 拒绝包办(作业、收拾)

  • 建立错题档案

  • 专注力训练:圈数字/抄写

5.培养时间感

  • 沙漏训练,培养具象观念

  • 孩子参与一起做规划,树立主人翁意识

  • 主动管理时间,树立责任意识

06

家长的基本认知

  1. 专注,就是把所有光线集中在一点的凸透镜,是学习力中最有凝聚效力、整合效力的品质,也是形成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与思维能力的基础条件。

  2. 只有持续爱孩子,并信任这份爱,几年之后,孩子的优势自然会慢慢浮现。没有爱,优势或者会无法凸显,或者会受到扭曲。

  3. 与其唠叨,不如多花时间和孩子相处,注意观察、倾听与互动。

  4. 所有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都与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有关。言传不如身教。

  5.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避免孩子进入“病人”或“差生”的角色

  6. 做好本分。不做不该做的事情,家长替老师教书,替孩子写作业,替孩子管理生活,会把事情搅得一团糟。

  7. 家长要保持一种持续平静的心情,不要忽冷忽热,阴晴不定。

  8. 不是抓紧每一分钟去学习,而是抓紧学习时的每一分钟。

  9. 不要指望把孩子的负面特质全部清除,院子打扫的再干净,还是会有几棵杂草。

  10. 关键时候做正确的事。小学阶段是校正和训练专注力关键期。

  11. 记住我们是和孩子的负面特征作斗争,不是与孩子作斗争。

  12. 提出任何建议,必先建立良好的关系。

  13. 游戏和读书一样很重要。孩子要在游戏中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才能让孩子自觉的学习?
为什么用心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上学后,依然缺乏专注力?
如何训练孩子的注意力?1、2年级很关键!家长们需要注意!
练习音乐能提高注意力吗?
为什么孩子在学校总被老师点名批评?答案也许在这里
原来,这才是“鼓励式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