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不好好学习的原因是什么?

唐朝刘禹锡有诗:

山红桃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是侬愁。

这首诗说的是郎心易变,侬愁无限的男女之情,但在我从事教育行业的十年以来,这种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蛋蛋哀愁却总是出现在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做为一名民办学校的教师,我几乎不间断的能听到各种各样不同的家长问着同样的问题:“我家孩子不爱学习,就知道玩”“你盯着他他就干,我一走他什么都不干”“这孩子自尊心太强,玩游戏都输不起”“孩子太懒了”“孩子粗心大意”等等。家长面对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往往感到无力,觉得自己做了很多但却没有作用,自己做什么都不对。然而我们再看学生们,当家长认为自己提供了足够优越的条件,孩子惯的不行的时候,学生们得到快乐了吗?很多孩子也和我说过“我不想做作业,学校作业太多了”“我在家一点玩的时间都没有,我妈就知道让我学”“我不喜欢上学”“我妈就知道成绩,啥都不管”之类的论调,虽然孩子的思辨能力承受能力表达能力并不成熟,但这些言论已经比较普遍。能够玩的好又学的好的孩子,可以说就像大熊猫一样珍稀。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一切的源头在哪里?为什么很多家庭耗费了那么多资源,用了那么多力量,教育的目的却达不到?学生们忍受了那么多批评,经历了那么多磨难,却无法成为优秀的人才?难道真的是血统问题,有人天生优越?不可否认人智商有高有低,家境有好有坏,但这并不是教育的关键。教育的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一句老话,我们形容一个人有能力时,夸奖他“栋梁之材”,类似的比喻还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头的椽子先烂”之类。可见在我们的观念中,把人才比喻成树木,而培养教育的过程就如同将种子培养成大树的过程。这一点,西方教育也有过同样的比喻。早在1800年,早教奠基人卡尔威特在书中就曾不止一次将培养儿童比喻为种子发芽,将父母比喻成园丁。那么当树苗有问题的时候应当怎么办?大量不懂园艺的人胡乱浇水施肥上药,结果折腾得半死不活,这就是家长与孩子共同痛苦的原因。

其实每一个家庭都有着成功的教育,那就是“跑”。除了意外的个例,所有的孩子都会奔跑。那么你还记得孩子是什么时候会跑的么?大多数家长记不清,但孩子什么时候会走,家长往往记得清楚。这背后是因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会走了之后自然会跑,根本不需要教。学习问题同理。学习就如同跑步,想要学会跑,就必须学会走。很多家庭不让孩子学走,就想孩子学跑,甚至还想学跳高,简直不可理喻。学习是上层建筑,它的地基是生活。不会生活,就不会学习。

论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也在弟子规中出现,大意就是先学会如何好好做人,当你做人做的好还有余力的时候,就可以上学了。千年之后,时代变了但是道理没变。一个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往往屋子要靠别人收拾;不能认真听课的学生,个人卫生往往依靠家长。这就是内在隐含的联系。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不好好学习,是因为他并没有将学习看成自己的事情,而是家长学校强加于他的额外负担。从社会的角度来说,这是没有负起学生应当负起的责任,就是责任感缺失。前两天就看到这样的学生,进入教室之后坐着一动不动,我就奇怪问他:“你在等什么呢?”他说:“我在等我妈妈把我书包打开。”他手边就是书包,他妈妈去外面给他拿水,他便呆若木鸡,这个孩子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而是已经上学的学生。这已经脱出了懒的范畴,而是他从心往外认为学习不关他的事,这种学生就是责任感缺失。由这个行为就可以判断出他在家一定是什么都不做,就等着别人伺候。什么都不做的结果就是什么责任也不用承担。他从没承担过任何责任,当然不懂得负责,小学低年级课程简单,尚可糊弄,如果不做出改变,初中非变成噩梦不可。

孩子不负责不是孩子的责任,是家长的责任,你替他把他该做的事情全都做了,他人生就缺失一块,可学习是重责大任,回想当年,有哪个学生敢说自己轻松愉快就能取得好成绩?这些人连枪都不给孩子一把,就把孩子扔到了战场上,还嫌他不能斩将夺旗,岂能不杯具?

同样的,孩子无法独立完成作业,是自制力不足的表现,这一点非常容易明白,那请问孩子能否独立起床、洗漱、按时吃饭睡觉呢?当他自己无法控制生活的时候如果你能帮他一把,协助辅导他走上正轨,他的自制力就增强了,作业不就自然而然的能够完成了?

学习是有难度的工作,在十几年内难度递增,孩子生活中不负责任,却幻想孩子自主学习,孩子生活中自制力弱,却幻想孩子学习上自制力强,无疑是缘木求鱼。不可得也。万事万物皆有规律,家长只需要关注孩子的生活,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他的学习不可能差,退一万步说,就算学习没有天赋,一个优秀的人也能够找到出路,将来成就也不会低。

现代家长并不缺什么方法,而是缺乏解决问题的思路,所有的学习问题都非常容易解决,可是生活不变,行为方式不变,就算勉强提高点成绩也不过是治标不治本,逗着玩罢了。佛家有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已经发生的既定事实并不值得畏惧,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源头才是可怕的。解决问题要从源头着手,否则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就如同中箭看大夫却莫名其妙的将箭杆锯断而不拔箭,长此以往,教导就变成了发脾气,孩子头一低等你骂完,你也知道就算骂了也没用,箭头让它去吧,箭杆锯断得了。

当时社会儿童生活问题的根源何在?我认为是日益发展的物质生活与停滞不前的家庭教育理念之间的矛盾,毕竟家长各有各的事业,生孩子也没有“生孩子证”的培训,可教育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有些事情不知道就是做不到,家庭内部由于教育观念不同的吵架影响着生活。我所写的这些文字正是将我的教育观方法论展示给大家,希望能交流观念,有所助益。几十年来,我们的教育从高中补习向下延申到早教胎教,提出了素质教育,高喊着减负,各种兴趣班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似乎祖国的教育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可是家庭教育的短板不能解决,这一切都是镜花水月。

因为教育从目的上说,宏观是为了运转国家机器,社会稳定;微观上说,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生活幸福。补习班跟这两个目的毫无瓜葛,国家社会不需要补习班内容,补习更无法让人生幸福快乐。它是一个工具,是辅助线、螺丝刀。建造生活于未来的是理念人心,工具技巧可以让它更方便,但工具技巧绝不是生活。将学习寄托于补习班的人往往学的不咋地。不信你观察一下学习较差的学生,大部分都在补习班里。

—END—

在以后的文章中,我将与各位家长分享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思路等问题。欢迎读者们的阅读转发留言,这是我们写作的动力。在文章的最后,我引用《战国策》的一句话作为结束。祝愿每一个孩子都有着这样的父母,每一个父母,也都这样的爱着他们的孩子。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补习班为什么炙手可热?
一位老师直言:穷人家的小孩我从不愿教!家长先不要怒,看完就知道了!
学习研究者:补课的危害有三个,难怪孩子越补习成绩越差
教师不被允许偿补课,教育机构却可以开补习班?
有家长怒了:我愿意花钱让孩子补课,你凭啥要喊“禁止补课”!
家长假期花钱买放心是教育最大的错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